2a-
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
儿童少年生理特点与运动训练
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一)基本概念
1
、儿童少年
一般而言:儿童指
7~12
岁,少年指
13~17
岁。
2
、生长
生长是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 各部以至全身大小、
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
3
、发育
发育是功能的分化和不断完善,心理、智力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
4
、成熟
成熟是生长发育的基本结束,机体在形态、功能等方面达到成人水平。
(二)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一般有以下一些规律:
1
、生长发育的量变和质变过程
儿童的身体比成年人小,
但绝不是 成年人的缩影,
因为在机能方面比成人简单,
是具有
质的差别的。生长发育是从微小的 量变到根本的质变的复杂过程,是在体积增大的过程中,
完成结构和机能的分化和成熟。
2
、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生长发育过程是连续的,
而不是跳 跃的,
并有一定的变化程序,
例如身高体重逐渐增加。
3
、生长发育的波浪式规律
生长发育不是匀速直线上升,而是有时快,有时慢的波浪式发展。
例如:生后第一年 体重增长最快,是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青春期前随年龄增加
:
先快
后慢、
再 趋于稳定。
非匀速增长过程
:
生后第一年内前
3
个月体重 增长
≈
后
9
个月体重增长。
4
、身体各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
人体各部位和各器官系统发育的迟早和速度 不同。
神经系统的发育最早,
生殖系统的发
育最晚。
(三)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遗传因素决定机体发育的 可能性,环境条件影响着发育的进程。
影响生长发育的几个主要因素是:营养、疾病、气候和季节、社会 因素、遗传因素和体育锻
炼。营养均衡,搭配合理会有利于身高体重的增长,
“日本中小学每天 一袋免费的牛奶,身
高超过了中国。
”儿童青少年常见疾病寄生虫病,营养不良,肥胖等疾病。 冬季青少年生长
发育会变缓慢。
(四)运动对生理机能发育的影响
1
、心血管系统
经常参加锻炼的儿童少年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输出 量增加、
心脏容积增大、
心脏重量增
加以及出现安静状态下的窦性心动徐缓。
运动员心脏肥大呈中等程度的肥大,
以左心室肥大
为主。停止运动后,运动员心脏的适应性改变 会逐步消失。
2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传送气体的通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
气管。
儿童在
8~9
随后肺活量快速增加,经常锻炼的儿童肺活 量比缺乏锻炼的儿童大。
肺活量是指 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
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 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
《国家学生
体质健康标准》
要求,肺活量是小学五、
六年级及初中、
高中、
大学各年级学生的必测项目。
3
、肌力
体育锻炼有助于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的增加。
4
、其它
经常锻炼的儿童
神经系统
的强度、均衡性、灵活 性、耐久力增加,反应速度增快。可使
一些激素分泌增加,
比如生长激素增加能促进儿童身高的 增加。
另外经常锻炼的儿童少年非
特异性免疫力增强,能更好的抵抗一些常见病。
二、儿童少年解剖生理特点与运动训练训练
(一)骨骼
儿童少年骨密质较差,钙含量低一些,骨富于弹性、坚固不足,硬度小,韧性大,不易
完全骨折,易发 生弯曲和变形。而老年人骨中的无机物增多,硬度增加,弹性下降,骨质脆
性变大,易骨折。
在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注意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
、注意身体的全面训练:两侧肢体都需要进行锻炼;
3
、进行力 量训练时,应注意负荷的重量:避免负荷过大、少用静力性练习(马步站桩、倒
立)
;
10
岁前不宜负重,可用抗体重练习,
12~13
岁逐渐增加,
15
岁后可进行较大重量的练
习,
动力性练习为主;
过早的大力量练习会使青少年过早骨化 ,
一些青少年运动员的骨龄大
于实际年龄。
4
、注意场地选择,避免在坚硬的路面锻炼;
5
、注意预防
“
骺软骨病
”
的发生:少用静力练习、发展腰背部、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疼痛时及时诊断;
(骺软骨病:好发于
3
~
10
岁的儿童,男多于女 ,其比例为
4
~
6
∶
1
。本病为
骨骺的缺血性坏死 ,
初期症状较为模糊,
感到肢体容易疲劳常为最先症状,
在负重时髋部有
轻度 疼痛,但休息后消失,有不明显的跛行。病变继续进展,疼痛变为持续性。病儿跛行明
显,臀肌及股部肌 肉发生废用性萎缩。
)
6
、注意膳食要提供丰富的营养。
(钙、铁、蛋白质)
(二)关节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儿童关节活动范 围大于成人,
关节囊宽
松,周围韧带力量较弱。但是牢固性相对较差,在运动时要注意避免关节 脱位。
(三)肌肉
儿童少年的肌肉相对成人水分多,
蛋白质、< br>脂肪、
无机盐类少,
收缩机能较弱,
耐力差,
持续收缩能力差,易疲劳 。肌肉生长原则:躯干先于四肢,屈肌先于伸肌(上臂的前群肌肉
先于后群肌肉)
,上肢先于下 肢,大肌群先于小肌群。
在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根据年龄特点安排运动负荷;
2
、发展儿童少年肌肉力量练习 ,
应以动力性力量练习为主
(俯卧撑)
,辅以适宜的静力性练
习;
3
、注意全面身体训练和发育小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的训练;
(踝关节、肩关节)
4
、身高增长加速时采用伸长肢体练习;
(有跳跃性的练习)
5
、身高的增长缓慢后适当增加力量性练习;
6
、注意神经系统的训练提高协调性。
(四)心血管系统
儿童少年的心脏发育差,心肌纤维松,弹性纤维少,心缩力弱,心脏泵血力小,每搏和
每分输出量比成 人小,但相对值大(每公斤体重供血)
。
在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br>1
、运动负荷合理安排:对强较大持续时间不长的运动,各种活动性游戏,徒手操,哑铃等
力量性练习以及短距离游泳,
跳水活动等较易适应。
对一些长时间紧张的运动,
重量 过大的
力量练习,
对身体消耗过大耐力性练习等,则不宜过多采用。
强度可以大一点, 但间歇次数
应多一些,密度不宜太大,练习中间多休息几次。循序渐进。
2
、儿童心脏发育速度增快,血管发育处于落后状态造成
“
青春期高血压
”
,出 现这种情况不
用紧张,可照常参加体育活动,如有不适,可减少运动量,做好医务监督。
3
、采取积极手段,促进血液循环系统生长发育,提高其机能水平。
(五)呼吸系统
儿童少年呼吸肌力较弱,
(例如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胸肌、膈肌)呼吸表浅,
在运动时需要注意:
1
、教育儿童少年注意呼吸卫生:
平时要用鼻 呼吸,
运动中可用口鼻同时呼吸;舌头抵上颚。
2
、注意呼吸与运动的配合;扩胸吸气,含胸呼气。
3
、在强度较大、时间较长的运动中,要有意识地加深呼吸;
4
、突出以强度为主的训练,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5
、采取积极的手段,提高呼吸机能;
6
、不宜做过多和过长的
“
憋气
”
。
(六)神经系统
儿童少年神经活动过程不稳定;
注意力不易集中,
做动作不协调、
不准确;
消退快重新
恢复也快,在运动时需要注意:
1
、内容要生动活泼多样化,穿插游戏和竞赛;
2
、多采用直观形象教学,如示范、模型等;
3
、加强儿童少年意志品质的培养;
4
、儿童少年可因为神经内分泌原因可表现出动作不协调,应注意区别对待。
三、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
(一)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规律
1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的年龄,不同年龄特点不同。
身体素质
60
米跑
400
米跑
1
分钟快速仰卧起坐
立定跳远
屈臂悬垂
素质指标
60
米跑
400
米跑
1
分钟快速仰卧起坐
增长阶段年龄(岁)
男
7-15
7-15
7-16
7-18
7-19
男(岁)
7-10
7-11
7-10
14-15
13-14
12-13
女
7-12
7-12
7-15
7-18
25
稳定阶段年龄(岁)
男
15
岁以后
15
岁以后
16
岁以后
18
岁以后
19
岁以后
女(岁)
7-10
7-11
7-9
女
12
岁以后
12
岁以后
15
岁以后
18
岁以后
25
岁以后
2
、身体素质敏感期(着重发展)
立定跳远
屈臂悬垂
7-10
7-10
13-14
13-14
7-11
7-8
(二)儿童少年主要身体素质发展特点
1
、绝对力量(最大力量)的发展特点
(
1
)女性:第一 阶段:
10-13
岁,力量增长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屈肌;第二阶段:
13-15岁,
力量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第三阶段:
15-16
岁,一年中力量增长速度为
14%
。第四阶段:
16-21
岁,绝对力量增长很慢,接近
20< br>岁时达最大力量。
(
2
)男性:在
11-13
岁期 间力量增长最快,
18-25
岁力量增长缓慢,到
25
岁左右达到最大
力量。
2
、相对力量的发展特点
对男女儿童,相对力量的发展都较平缓。
3
、速度力量的发展特点
7-13
岁速度力量增长都很快;
13
岁后,男孩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而女 孩增长的幅度
稍小;
16-17
岁时增长速度开始缓慢。
4
、力量耐力的发展特点
男孩从
7-17
岁,力量耐力的 发展是直线上升;女孩
15
岁前是持续上升的,但
15
岁后
则开始产 生停滞,甚至下降。
5
、反应速度的发展特点
6-12
岁反应速度大幅度提高,在
12
岁时反应速度达到第一次高点;在性发育阶段,反
应速 度稍减慢;
20
岁左右出现第二次最高点;
6
、步频的发展特点
儿童从
7
岁起步频自然增长,
13
岁后下降。
7
、最高跑度的发展特点
男、女孩
7-13
岁期间跑的最 高速度的发展比例几乎是平行的;从
13-16
岁期间开始产
生差异,女孩落后于男孩 。
8
、耐力素质的发展特点
男孩
10
岁时,首 次大幅度的提高。
13
岁时,再次出现较大幅度的提高;
15
岁时,已进入性成熟期两年,此时耐力增长明显减慢;女孩
9
岁时,首次大幅度的提高,
12
岁时,耐
力指标再次提高,
14
岁后,即进入性成熟期二年,耐力水平逐年降 低,
15-16
岁,耐力水平
下降最大,
16
岁后下降速度减慢。< br>
9
、协调能力的发展特点
从
6-9
岁是发展一般 协调能力的最有利的时期,
9-14
岁是发展专门协调能力的最有利时
期,到
13-14
岁,个别人到
15
岁达到高峰。
从青春期发育的开始,
很多身体素质指标的出现性别差异,
并且伴随年龄增长而差距越
来越大。
10
柔韧素质的发展特点
现下降后上升,男性
11
岁时最 小,女性
10
岁最小。
12
—
16
岁逐渐上升。
1 6
随后趋于平缓。
第二节
儿童少年运动训练的生物学监控
一、心率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一)测量部位
心率测量的部位在手腕、颈部、左心前区;测量晨脉时注意应保证部位一致。
(二)测量方法
1
、
15
次心跳法
测量
15
次心跳所用的时间,心率
=900/
所用秒数。
2
、
10
秒计数测量
测量
10
秒的心率数,结果乘以
6
就是每分钟心率。
3
、运动中心率
运动后即刻
测量
10
次心跳,第 一次心跳时开始计时,心跳记为
0
,到第十次心跳时停
止计时,心率
=600 /
所用秒数。
(三)心率与训练强度
1
、最大心率
(
1
)最大心率
=220-
年龄
(
2< br>)
在充分休息后进行热身,
然后
4~5
分钟的极限跑或极限自行车,< br>特别在最后
20
秒全力
冲刺,测得的心率。
2
、心率储备
心率储备
=
最大心率
-
安静心率
3
、训练强度
(
1
)靶心率
=
最大心率
×
73~85%
(
2
)靶心率
=
安静心率
+
心率储备
×
60~90%
如:某运动员今年
15
岁,其安静心率为
60
次
其最大心率可能为
220-15=205
(次
/
分钟)
,其在做极限 跑后测得
10
次心跳用
2.86
秒,那么
最大心率为
600 /2.86=210
,两者之间可能略有差别。
其心率储备为
220-60=150
训练强度为:
公式
1
:靶心率
=
最大心率
×
73~85%=210×
0.8= 168
(次
/
分钟)
公式
2
:靶心率
=
安静心率
+
心率储备
×
60~90%=60+150×
0. 75=172
(次
/
分钟)
二、生化指标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训练监控中还常常采用专门仪器测量运动医学和运 动生物化学方面的指标,
常用的有血
乳酸、尿蛋白、血红蛋白、血尿素和睾酮等。
三、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一般来说,
小运动量的疲劳应在
24
小时之内消除,
大运动量的疲劳恢复期不超过
3
天。
通过以下常用的方法可 以测定是否疲劳。
(一)测定肌力评价疲劳
1
、背肌力与握力:早晚各测一次,次日晨应该恢复;
2
、呼吸肌 耐力:连续
5
次肺活量,每次间隔
30
秒,应基本不变或升高。
(二)测定神经系统机能判断疲劳
通过血压体位反射测试;先在安静状态下测血压; 然后仰卧
3
分钟,每隔
30
秒测一次
血压,应该
2
分钟恢复,如恢复时间过长,说明疲劳。
(三)测试感觉机能评价疲劳(测量前臂手腕处,能判断的两点距离)
2a-
2a-
2a-
2a-
2a-
2a-
2a-
2a-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00:0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0269.html
-
上一篇:男孩和女孩成长中的差异有哪些?
下一篇:学前儿童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