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
周岱翰:中医这样治癌
健康有约工作室出品
寻访岭南中医药世家
近二、三十年来,全世界对于癌症的研究和治疗手段不断丰
富,出现了大量新技术、新药物。即 便如此,癌症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仍是居高不下,人们“谈癌色变”的现象依旧未能根
本改变。而 手术、放疗、化疗“三板斧”招数出尽
,
靶向药物用
上之后出现大的副作用时,中医就 成了不少中晚期癌症患者
眼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说起岭南中医治 癌的特色,
当推第三届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开启了系统研究的岭南中
医肿瘤学术流派。这一流派 推崇《伤寒杂病论》
、发扬温病
学说,奠定了中医肿瘤学的辨证论治规范,自上世纪
9 0
年
代末便倡导“带瘤生存”,更新治癌理念。另外,针对岭南地
区气候湿热、岭南人 脾多虚弱、病多痰湿的体质特点,该流
派善用南药食疗,有浓郁的岭南中医药文化特色。
中医
怎样治癌?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工作室随广东省中医药学会、
广州日报社 主办的“寻访岭南中医药世家”活动一起走访周岱
翰教授,请国医大师为您揭秘岭南中医肿瘤学派的特色 和治
则。
推崇《伤寒论》
先认病后辨证
发扬温病学
说
“肿 瘤辨证论治规范的形成肇始于《伤寒杂病论》
(下
称
《伤寒论》
)
。
”在构建与充实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的理论
体系中,周岱翰教授推崇《伤寒论》
,以 之奠定了中医肿瘤
学的辨证论治规范。
据他介绍,
广义的辨证在
《伤寒论》
中有辨病、辨证和辨症三层含义,先认病后辨证,证(症)
是由病所派生的 ,
只讲证不认病,
有如“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他举例说,比如肺癌和上呼 吸道感染都可以出现咳嗽,肺癌
咳嗽属毒发内脏,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则是外感风邪。古代中
医仅 凭丰富的临床经验辨治,现代中医可以吸取自然科学的
技术成果,结合微观诊断丰富宏观认病辨证,如病 理活检为
腺癌多属痰湿,鳞癌多属热毒,低分化或未分化癌、肉瘤等
多属湿毒,恶性度越高,则 毒邪越深,正气愈虚。
岭南
中医肿瘤学派植根于本土,根据岭南地区高温 时间长、四季
不明显且春夏多雨、天热地湿,结合岭南人脾多虚弱、病多
痰湿的特点,由此确立 岭南地区癌瘤从“湿热、瘀毒”立论的
治疗策略,在临床极为重视发扬温病学说。周岱翰解释说,
温病研究温邪引起的热病,清热解毒、养阴法贯穿其治疗的
全过程。而“热毒”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病因 病理之一,“热毒”
与温邪同样具有阳热属性,所以,实践中治疗肿瘤的中草药
以清热解毒药比 例最大。药理实验和临床验证也表明,大多
数清热解毒药有较强的抗癌活性,
如半枝莲、
野百合、
喜树、
白英、龙葵、石上柏、山豆根、鸦胆子、穿心莲、三尖杉、
长春花、 白花蛇舌草、肿节风、金银花、青黛等。目前,从
喜树、山豆根、穿心莲、三尖杉、长春花等提取生物碱 或半
合成的新制剂已可供静脉注射、动脉灌注或介入性治疗。
岭南中医肿 瘤学派首倡放射反应和放射损害属性为火邪、热
毒,属于阳邪,具有温热性质的特点,且邪热从外感受, 起
病急、变化快,归属“温病学”范畴,初宜清热养胃,继则滋
阴补肾,可以有效地防治放射治 疗的副反应,减轻症状。此
外,对化学药物治疗后的消化系统损伤、骨髓抑制症状而出
现的脾肾 阴虚,亦可按温病学伤阴论治。临床已证明养阴清
热法在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中的作用,不仅具有减 轻放
化疗的副作用,还有增效减毒、祛邪抑瘤的作用。
倡导
“带病延年”
提出“带瘤生存”更新治癌观念
受明清医
家“带病延年”“带疾终天”论述的启发,
1997
年周 岱翰在所著
的《肿瘤治验集要》一书中便提出“带瘤生存”的概念,首次
较全面地为“带瘤生存 ”下了“定义”:
在治疗的漫长过程中,
当
邪正对峙、邪难压正的情况下,可以出现“ 带瘤生存”的特殊
阶段。此时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辨证论治改善症状,提高生
存质量,延长生存 时间,而这正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点和优
势所在。但这种观点在当时还不易为人们所接受。
随着
对肿瘤基因组学的解读和肿瘤病理变化的深刻认识,世界卫
生组织(WHO)2006
年将肿瘤论述为可控性疾病,肿瘤是一
种慢性病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 。
国际上对癌症的认识从“绝
症”到“可根治”到“可控性疾病”“慢性病”,这与周岱翰提出 的
“带瘤生存”理念不谋而合。
“带瘤生存”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人
的重视。事实也证 明,中晚期癌症患者即使出现大量胸水、
腹水或骨转移、肝转移等情况,如能及时进行全身有效的抗肿瘤综合治疗,
大部分患者仍可获得较长期生存。
“不过,
中医药应当早期且全程参与肿瘤的治疗,而不仅是晚期患者
的‘最后一根稻草’。
”周岱翰强调 ,
“带瘤生存”不是被动等待肿
瘤进展,
而是针对瘤体和人体的标本状况主动的“精准 ”治疗,
是中医天人合一的观念在肿瘤学中的具体体现。当前,临床
中能获早期诊断的恶性肿瘤 仍占少数,大多数癌症患者发现
时已属中晚期,更适合将中医“带瘤生存”的观念贯穿到治疗
的 整个过程中。
他指出,提高中医药治疗的参与率,有
助于提高中晚期癌症 的临床疗效,
从观念上摒弃肿瘤的“过度
治疗”,使无法治愈的肿瘤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而 “带瘤
生存”。
对付中晚期癌症
中药可作表观遗传调控剂
在发展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理论体系中,周岱 翰倡导继承
发扬,
衷中参西,
为学术流派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近
50
年的临床实践中,他对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越来越自信。
“中医药 最主要的优势就是改善机体的内环境,
尤其重塑肿瘤
相关的微环境、带瘤生存和防治肿瘤的转移 复发,这一作用
特点与近年来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研究以肿瘤微环境为
治疗新靶标的研究策略 不谋而合。
”周岱翰指出,
随着现代科
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全面提高,人类对肿瘤的 认识也不断
深入。岭南中医肿瘤学派充分利用自身的学术优势和现代中、
西医学科学理论与工具 ,通过物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全
先心病-
先心病-
先心病-
先心病-
先心病-
先心病-
先心病-
先心病-
本文更新与2021-02-17 21:4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50098.html
-
上一篇:中医肿瘤学复习资料
下一篇:李可老中医肿瘤临证验方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