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病遗传-
泻下药与润下药
巴豆
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别名
:江子,肥鼠子。
来源
:本品为大戟科常绿乔木巴豆树的成熟干燥果实。野生或栽培。
产地< br>:主产于四川宜宾、长宁、兴文、万县、合川等地,福建、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亦有产。
形状鉴别
:蒴果呈卵圆形或钝角三棱形。长约
2
厘米,直径约
1.5厘米,果壳淡黄绿色或灰黄色,微粗糙,
有
6
~
8
条纵像线形沟 纹。
外壳坚脆,
常从沟纹处开裂,
三瓣或四瓣,
每瓣内有种子一枚
( 种子习称巴米)
。
种子呈略扁椭圆形,形似蓖麻子,而少花纹,种皮棕黄色,一端有种脐种阜, 另一端有合点,两者之间有
一条隆起的种脊。种皮薄而坚脆,剖开种皮可见黄白色种仁,胚乳两片肥厚富 油性。中央有菲薄子叶两片。
气无味辛辣。有大毒。以颗粒饱满,种仁色白,不泛油者为佳。
主要成分
:含脂肪油、蛋白质。蛋白质中含巴豆素等。
功效与作用
:泻下。有较强促进肠的蠕动。
炮制
:多制霜用。
性味
:辛辣,热。
归经
:胃、大肠经。
功能
:峻下寒积,逐水消肿。
主治
:胃肠寒积停滞,脘腹胀痛,痰多水肿等症。外用治恶疮疥癣。
注:巴豆有大毒,多去油制霜用,名巴豆霜。其制法有三:
1
、取巴豆仁碾轧成细泥状,用能 吸油的纸多层
包裹,放铁板上,底下加热,使油受热扩散渗透干纸上,反复换纸数次至油质大部分消失, 所余之渣碾细
过罗,即成巴豆霜。
2
、北京制法,压缩去油,至含油率
15%
作用、碾细过罗即成。
3
、天津制法,先测定巴豆仁含油量,加入适量淀粉,同轧,使其含油率为
25%。
禁忌
:本品有毒,凡非寒实急症,不可轻用。孕妇及虚弱患者均禁用。本品畏
牵牛子
。
用量
:
0.15
~
0.45g
。
番泻叶
为豆科草本状小灌木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片。
< br>产地
:狭叶番泻主产印度,又叫印度番泻叶。尖叶番泻主产阿联,由亚历山大港外运,又叫亚历山 大番泻
叶。过去进口主要为印度番泻叶,现在我国云南已引种成功。
性状鉴别
:为完整或破碎的叶,并杂有细梗。叶片长卵形,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钱形,全缘,叶端尖或微
凸,基 部不对称。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叶脉突出,两面均有毛。质脆易碎。有青草气,味微苦。
富粘 性。以身干尖叶、色黄绿、完整、无泥沙者为佳。
主要成分
:含葸甙
1%< br>~
1.5%
,主要为番泻甙
A
、
B
、大黄酚、
芦荟
大黄素、大黄酸,又含黄酮类衍生物(山
奈酚、异鼠李素)等。
功效 与作用
:泻下,有较强的刺激性,促进肠蠕动,服后
3
小时泻下数次。
炮制
:剔除枝梗,生用。
性味
:甘苦、寒。
归经
:入大肠经。
功能
:消积滞、通大便。
主治
:食物积滞,胸腹胀满,大便不通。
临床应用
:适用于热积便 秘,如胃肠积热而致的便秘、食物积滞、胸腹胀满及腹水等症。本品作用近于
甘
遂
、效 力和安全度较好。也用于术前清洁肠道。
使用注意
:虚弱者、孕妇、经期、产后授乳 期均忌用。有痔疮者亦不宜用。又煎服宜后下,久煎则无力。
用量
:缓下
1 .5
~
3g
,攻下用
3~9g
。
处方举例
:番泻叶饮:单用番泻叶的泡出液(每次用番泻叶
6
~
9g
),可作为一次 泻下用。
注
:过去曾进口国一批番泻叶,发现其中多有圆形叶片掺杂。叶片呈卵形成 倒卵形,先端钝圆或为微凹或
具刺突,基部对称或不对称。表面黄灰绿色至红棕色,披灰白色毛茸。此种 叶片的葸醌衍生物含量极微,
须注意区分。
芦荟
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商品分老芦荟与新芦荟两种。
1
、老芦荟。
别名:肝色芦荟。
来源:为百合科多年生肉质草本库拉索芦荟或同属植物华芦荟的叶汁干燥而成。
产地 :主产于南美洲北岸附近的库拉索,阿律巴及博内尔小岛。华芦荟产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2
、新芦荟。
别名:透明芦荟,好望角芦荟。
来源:为百合科多年生肉质草木植物好望角芦荟的液汁干燥而成。国外进口。
产地:主产于南非联邦。
采收加工
:全年皆可采收,割取叶片取其液汁置容器中,蒸发凝固即成。
性 状鉴别:
1
、老芦荟。
常破碎为不规则的块状,呈多角形,
大小不等。暗红色 或咖啡棕色,
次品显棕黑色。
质硬,不易碎断。断面平坦,蜡样,无光泽。热天不溶化。具不愉 快的臭气,味极苦。
2
、新芦荟。棕褐色而发绿。体质酥脆,易碎破。断面平滑而具 玻璃样光泽。有酸气,热天易溶化成流质。
其余与老芦荟相同。
以气味浓,溶于水后无杂质及泥沙者为佳。一般认为老芦荟比新芦荟质优。
主要成分
:芦荟甙、异芦荟甙、树脂、芦荟大黄素。
功效与作用
: 清热凉肝,泻下杀虫。其原理为:芦荟素有较强的刺激性,内服小量能刺激胆汁的分泌,促
进肠管蠕动而 排便。服大量则易发生腹痛、盆腔
充血。另又有苦味健胃作用。此外,实验证明用
5 0%
的芦
荟水浸剂,对各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炮制
:生用。
性味
:苦寒。
归经
:入肝、胃、大肠经。
功能
:杀虫,通便,清热凉肝。
主治
:小儿疳积,惊痫,便秘。
临床应用
:
1
、 泻下。适用于习惯性便秘和热积便秘,因芦荟通便后,并不会象大黄一样引起便秘,因此,
可用于慢性便 秘,方如更衣丸。
2
、健胃。治小儿疳积,配尖槟、
白芍
、
独脚金
、萹蓄、
甘草
、厚朴、山楂、
布渣叶
。
3
、泻肝。治肝经实火,证见右上腹疼痛、头晕、头痛、耳聋、神志不宁、易怒、大便秘结,甚则发热等 等,
取其能清热凉肝,如当归龙荟丸,现代根据此原理,以芦荟为主药,治肝道结石合并感染,有较好效 果。
此外,以芦荟配合龙胆草,治惊悸抽搐。
使用注意
:芦荟为刺激性峻下 药,能使肠壁和盆腔充血,因此,月经来潮、妊娠、腹痛、痔疮、便血和脾
胃虚弱者忌用。
< br>用量
:缓下
0.3
~
0.6g
,峻下
0.9
~
0.15g
,只作丸散剂,少入煎剂。
处方举例
:
1< br>、更衣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芦荟
21g
,朱砂
15g
,研细 末,滴好洒少许为丸,每服
3.6g
,治肠胃燥结兼有睡眠不安者。
2、当归龙荟丸(《宣明丸》):
当归
、
龙胆草
、
黄柏
、
黄连
、
黄芩
、栀子各
30g
,
大黄
、青黛 、芦荟各
15g
,
木香
6g
,
麝香
1.5g
,制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以姜汤送服。
郁李仁
为较常用的 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原名“郁李人”。目前市售商品有两种,分为
小李仁和大李仁。习惯以 小李仁为正品。
别名
:欧李仁、小李仁、李仁、大李仁。
来源< br>:小李仁为蔷薇科植物灌木欧李或郁李、长梗郁李的成熟干燥种子。大李仁为山樱桃。截形榆叶梅,
柄扁桃,显脉欧李,滇樱桃等的成熟干燥种子,野生或栽培。
产地
:小李仁主产于 辽宁海城,盖平,凤城,辽阳,内蒙古东部,河北省北部等地。小李仁主产于内蒙古、
河北、山东、辽宁 、吉林、黑龙江等省,此外山西、陕西、湖北等省亦有生产。
性状鉴别
:小李仁略呈 桃形,长约
5~7
毫米,最大横径约
3~5
毫米。表皮黄白色黄棕色或深棕色 。顶端锐
尖,基部钝圆,种皮极薄,尖端一侧有一线形种脐,钝端一侧为合点,自合点处发散出多数棕色 脉纹(维
管束),形成纵向不规则纹理。剥去外皮,可见白色子叶两片,气微味微苦。
大李仁性状与小李仁相似,唯颗粒稍大,长约
6~10
毫米,横径
5~7
毫 米,其余均与小李仁同。
以粒小,饱满、均匀、不泛油者为佳。
主要成分
:含苦杏仁甙、脂肪油。
药理作用
:
1
、缓泻通便,为润滑性泻药,泻下作用比火麻仁略强;
2
、利尿。
炮制
:生用,配方时捣碎。
性味
:辛、苦、甘、平。
归经
:入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
:润燥通便,利尿消肿。
主治
:大便燥结、水肿胀满,小便不利,脚气等症。
临床应用
:< br>1
、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常配其他润肠药(
火麻仁
、
杏仁
、
柏子仁
等),方如五仁汤,老人或
产后的肠燥便秘、气虚便秘均可用,但孕妇则慎用。
2
、用于治疗脚气水肿而大小便不畅者,配
薏苡仁
、
赤茯 苓
、
滑石
等。
用量
:
3~12g
。
处方举例
:五仁汤:郁李仁
9g
(打)、火麻仁
12g
(研)、
瓜萎仁
9g
( 打)、甜杏仁
9g
,柏子仁
9g
,水
煎服。
注< br>: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甘肃、湖北等省,以食用“李”的种子作李仁用,呈扁卵圆形,似杏仁。
性味
:与郁李仁不同,不应作郁李仁药用。
火麻仁
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大麻”。
别名
:大麻仁,线麻子(带壳者)。
来源
:为桑科一年生草木植物大麻的成熟去壳的种仁。均为栽培。
产地
:主产于东北、华东,其它各省亦有生产。
性状鉴别
:果实呈 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
4~5
毫米,直径
3~4
毫米。表面光滑,灰绿色或灰 黄色。有微细
的白色或棕黑色花纹,两侧各有一条浅色棱线。一端纯尖,另一端有一圆形凹点,为果柄残 痕。外果皮菲
薄,内果皮坚脆,绿色种皮常粘附在内果皮上,不易分离。胚乳灰白色,菲薄,包围着弯曲 的胚。子叶两
片肥厚,胚根明显。气微、味淡,含油性。除去果实的皮壳,即成为火麻仁。
以净仁,绿黄白色,不泛油者为仁。
鱼鳞病遗传-
鱼鳞病遗传-
鱼鳞病遗传-
鱼鳞病遗传-
鱼鳞病遗传-
鱼鳞病遗传-
鱼鳞病遗传-
鱼鳞病遗传-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17:3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9573.html
-
上一篇:孩子满百天简短祝福语
下一篇:小儿推拿保健师题库中级试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