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济南骨科医院两味药的神奇——药对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3 17:21

肝炎的表现-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如何瘦腹)
两味药的神奇——药对






药对 又称对药,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
伍形式,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基于药 对这
种方剂配伍的基本形式,在临床研究中,许许多多的灵验新
方由此而衍生出来。今天我们来 介绍一部分药对,希望对大
家临床学习有所帮助。


解表药


.
辛温解表药

1.
麻黄
+
桂枝:发汗解表力强,主治风寒表实无汗。

2.
桂枝
+
白芍:
收散并举,
调和营卫,
散风敛营,
解肌发表。
主治风寒表虚有汗。

3.
细辛
+
干姜,五味子:温燥中 有敛润,既善温肺化饮,又
不耗气伤阴。主治寒饮咳喘日

久。

4.
麻黄
+
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主治喘咳气逆,证
属风 寒束肺者尤宜。

5.
麻黄
+
石膏:清肺平喘透表热。主治肺热咳喘。

二.辛凉解表药

1.
菊花配枸杞子:
补肝肾明目力强。
善治肝肾亏虚之视物昏
花。
2.
蝉蜕
+
胖大海:
清宣肺气,
开咽利音力强。
善治风 热或肺热
之咽痛音哑。

3.
生葛根
+
黄芩,
黄 连:
既清热燥湿解毒,
又透热升阳止泻。
主治湿热泻痢初起。

4.
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热
效强。主治少阳寒热往来。



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1.
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效佳。

2.
石膏+
知母:
清热泻火,
滋阴生津力强。
既治热病气分高热
证,又治 肺胃火热伤津证。

3.
栀子
+
淡豆豉:
清散郁热除烦力强 。
治温病初起,
胸中烦闷
及虚烦不眠效佳。

5.
栀子配茵陈:
清热利湿退黄力强。
治湿
热黄疸效佳。

4.
知母
+
川贝母:
既滋阴润肺,
又清热化痰。
善治阴虚劳嗽,
肺燥咳嗽。

二.清热燥湿药

1.
黄连< br>+
吴茱萸:
既清热泻火燥湿,
又疏肝和胃制酸。
治肝火
犯胃, 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2.
黄连
+
木香: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 。治湿热泻痢腹痛,
里急后重每用。

3.
黄柏
+
苍术:既 清热且燥湿,走下焦。治湿热诸证,尤其是
下焦湿热证。

4.
黄连
+
半夏,
栝楼:
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
治痰火互结之
结胸证效佳。

三.清虚热药

1.
地骨皮
+
桑白皮:
既清肺火,
又利尿导热邪从小便出,
且润
肺脏而不苦泄伤阴。故治肺热咳嗽每用。
2.
白薇
+
玉竹:既滋阴又透表。治阴虚外感。

3.
青蒿
+
白薇: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既治阴虚
发热 ,小儿疳积(兼表邪尤宜)
,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
热等证。

4.
青蒿
+
鳖甲: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
每用。


泻下药

1.
大黄
+
巴豆,干姜:巴豆得大黄, 其泻下之力变缓而持久,
大黄得巴豆,
寒性可去,
加之温中散寒之干姜,
助散 寒之力。
善治寒积便秘。

2.
大黄
+
芒硝:既善泻下攻 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
火。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祛风湿药

1.
豨签草
+
臭梧桐:
既祛风湿,通经络,
治风湿痹痛筋脉拘麻
;
又降血压,
治高血压。
风湿痹痛 肢麻又兼高血压者用之最宜。

2.
桑寄生
+
独活:既祛风寒湿,又 强腰膝。治风湿痹痛,腰膝
酸软者佳。

3.
羌活
+
独活:
走里达表,
散风寒湿力强。
治风湿痹痛无论上
下皆可
.

芳香化湿药

1.
藿香
+
佩兰:善化湿和中,解暑发表,凡 湿浊中阻,无论兼
寒兼热,有无表证均可。

2.
砂仁配木香:化湿理气,调 中止痛力强,凡湿滞食积,或
夹寒所致脘腹胀痛即可投用,兼脾虚者当配伍健脾之品。

3.
苍术
+
厚朴,陈皮:燥湿力强,且能行气。寒湿中阻,脾
胃气 滞者尤宜。

4.
厚朴
+
枳实:燥湿,消积,行气之力均强。主治湿 浊中阻,
或食积停滞,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以及痰浊阻肺之咳
喘,胸满,腹胀。

利水渗湿药

1.
滑石
+
生甘草:既清利暑湿,又利水而不伤津。主治暑湿
身热烦渴。

2.
茯苓
+
猪苓:利水渗湿力强。治水湿内盛或兼脾虚者。


温里药

1.
吴茱萸
+
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既温补脾肾亡阳,又涩

肝炎的表现-


肝炎的表现-


肝炎的表现-


肝炎的表现-


肝炎的表现-


肝炎的表现-


肝炎的表现-


肝炎的表现-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17:2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9498.html

两味药的神奇——药对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