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刘湘云幼儿意外事故的处理与办法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13 07:58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独一味胶囊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车震技巧)
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
、幼儿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分析



(

)
幼儿运动机能不完善



自幼儿学会独自走路时起,意外伤害事故便相伴而生。
1

岁时,幼儿学会

了走路,但动作生硬、笨拙,头占身体的比例大而且重,常使幼儿摔倒。随着

幼儿年 龄的增长、动作能力的提高,幼儿受伤的部位扩展到了四肢。
2

3

岁的

幼儿已行走自如,但跑步却不熟练,缓慢的反应速度,较差的平衡能力,较小

的注意范围,常使幼儿在跌跌撞撞的小跑中摔伤身体。

2

幼儿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



幼儿认识水平较低,缺乏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判断,更不会推理事物之间

的因果关系。因此,经常由茫然无知的行为引来意外伤害事故。如幼儿突然从

跷跷板上跳下;挥舞木棍玩耍时,丝毫不考虑会对别人有什么危害等。



(

)
幼儿好奇、好动、活泼、易冲动的特点



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活泼好动,有时还会情绪激动和冲动,这些都有

可能使他们忽略了周围的环境因素,丧失了理智和判断能力,从而出现各种事

故。如想看看窗台上的东西或窗处的情景,于是就站在小椅子上不慎摔倒;当

垮他人争抢玩具时,拿起玩具向他人头上扔去或去推他人等。



(

)
集体环境中,幼儿人数较多、教师人数较少,也容易引起事故的发生

保育者人数不足、师生距离比较远的情况下,意外事故发生频率会提高。





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简单处理



(

)
小外伤



1
.扎刺的处理



先将伤口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顺着刺的

方向把刺全部挑、拔出来,不应有残留,并挤出淤血,随后再用酒精消毒伤口。

如果刺扎在了指甲里或难以拔除,应送医院处理。



2
.跌倒蹭破皮肤的处理



蹭破皮肤后应先观察幼儿伤口的深浅,若伤口较浅仅仅蹭破了表皮,只需

将伤口处的泥沙清理干净即可。如果伤口较深有出血,应该用自来水或生理盐

水清洁伤

l3
,并用酒精消毒伤口,处理后无需包扎。若伤势较严重,需去医院

治疗。



3
.挤伤的处理



若无破损,可用水冲洗,进行冷敷,以便减轻痛苦;疼痛难忍时,可将受

伤的手指高举过心脏,缓解痛苦。若有出血,应消毒、包扎、冷敷。若指甲掀

开或脱落,应立即去医院。



4
.剪刀、小刀等文具的划伤与切伤的处理



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止血后,在伤口周围用

75%
的酒精由里向外

消毒,敷上消毒纱布,用绷带包扎。如果是玻璃器皿扎伤,应先用清水清理伤

口,用镊子清除碎玻璃片,消毒后进行包扎。



(

)
异物入体



1
.眼内异物



幼儿眼异物最为多见的是小沙粒、小飞虫等入眼。异物入眼后,可粘在睑

结膜的表面,进入睑结膜囊内,也有的则嵌在角膜上。对于不同的情况,应采

用不同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是:让幼儿轻轻闭上眼睛,切不可揉搓眼睛,以免

损伤角膜。教师清洁双手后,方可为幼儿处理。沙粒粘在眼结膜表面时,可用

干净柔软的手绢或棉签,轻轻拭去。若嵌入眼睑结膜囊内,则需要翻开眼皮方

能拭去。



2
.气管异物



气管、支气管异物多见于

5

岁以下的幼儿,幼儿口含食物或小物件,哭闹、

嬉笑时最易发生气管异物。幼儿气管有异物时,会出现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

憋气、面色青紫等现象,此时情况紧急,应立即加以处理。若发生在年龄较小

的幼儿身上,可将其倒提起来,拍背。若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幼儿身上,可让其

趴卧在成人腿上,头部向下倾斜,成人轻拍其后背,或成人站在患者身后,用

两手紧抱幼儿腹部,迅速有力地向上勒挤。若仍不能取出,应立即送往医院处

理。



3
.外耳道异物



外耳道异物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生物异物,如幼儿玩耍时塞入的小石

块、纽扣、豆类等;另一种是生物异物,如小昆虫等。幼儿外耳道异物属非生

物异物和水时,可用倾斜头、单腿跳跃的动作,将物品跳出。若无效,应上医

院处理。切不可用小棍捅、用镊子夹,否则易损伤幼儿外耳道及鼓膜。若外耳

道异物为小昆虫,可用强光接近幼儿的外耳道,或吹入香烟的烟雾将小虫引出

来。若不见效,应立即上医院。



4
.咽部异物



咽部异物以鱼刺、骨头渣、瓜子壳、枣核等较为多见。咽部异物最好用镊

子取出,切不可采用大口吞饭的方法,否则会使异物越扎越深,出现危险。若

无法取出,应立即上医院处理。



5
.鼻腔异物



幼儿处于好奇,常把豆子、小珠子、纽扣、橡皮等较小的物品塞入鼻中,

这不仅会影响呼吸,还会引起鼻腔炎症,甚至引起气管异物。因此教师应仔细

观察,及时取出异物。具体的方法是:深吸一口气,用手堵住无异物的一侧鼻

子,用力擤鼻,异物即可排除。若异物未取出,切不可擅自用镊子夹取圆形异

物,否则会将异物捅向鼻子深处,甚至落入气管,危及生命。发现鼻腔异物应

马上去医院处理。



(

)
惊厥
(
抽风
)



幼儿惊厥的表现通常是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凝视,呼吸

细弱且不规则,口唇青紫,四肢和单侧或双侧面部抽动,持续的时间可由

1

2

分钟到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不等。幼儿惊厥后,成人千万不可惊惶失措,不

可大声呼叫或用力摇晃、拍打幼儿。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
让病儿侧卧,便于及时排出分泌物,防止异物人气管。同时,松开衣领、

裤带,保持血液循环的畅通。



(2)
不要紧搂幼儿,可轻按幼儿抽动的上下肢,避免幼儿从床上摔下。



(3)
将毛巾或手绢拧成麻花状放于上下牙之间,以免幼儿咬伤舌头。但如果

病儿牙关紧闭,无法塞入毛巾,不可硬撬。


(4)
随时擦去痰涕。



(5)
用针刺或重压人中穴,即唇沟的上三分之一处。



注意:在急救处理的同时,应做好去医院的准备工作。当婴幼儿发烧时,

切忌包裹过严过厚,否则会使体温持续上升,导致惊厥。









第三节

常用护理技术




一、测体温



小儿的体温比成人略高,正常体温
(
腋表
)
约为

36℃~37.4℃。一昼夜之间,

有生理性波动。



给小儿测体温时,要测腋下,这样既安全又卫生。测体温前,要先擦去腋

窝的汗,把水银表的水银端放在腋窝中间,注意别把表头伸到了外面。夹好后,

扶住孩子的胳膊,以免体温表位置移动量不准或折了表。一般测

5

分钟即可,

时问太短、太长都会影响所测体温的准确性。



二、高热护理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

39℃。发烧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但是,发高烧就需

要采取降温的措施了。因为婴幼儿的神经系统还未发育成熟,高烧会引起惊厥,

也就是“抽风”。



常用的退烧方法有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两种。药物降温就是吃退烧药,打

退烧针;物理降温是用冷敷、酒精擦拭等方法降温。



冷敷的操作方法:把小毛巾折叠成几层,浸在凉水里,拧成半干,敷在前

额,也可以敷在颈部两侧、腋窝、肘窝、胭窝、大腿根等大血管通过的地方。



5

10

分钟换一次毛巾。也可以用热水袋灌进凉水或碎冰,作成冰枕。



酒精擦拭的操作方法:酒精容易挥发,能比较快的使热量放散出去。可以

倒一些

75%
的酒精或白酒,加一倍水,把小毛巾浸泡在里面,拧成半干,擦拭

颈部两侧、腋窝、胳膊这些部位。



进行物理降温要注意避风。



三、喂药



对新生儿、小婴儿或还不懂事的孩子,需要喂药。如果是药片,要压成粉

末,放在小勺里,加点糖和少许水,调成半流状,也可用果汁、糖浆调药。把

小儿抱坐在大人腿上,孩子的右胳膊放在大人左侧腋下靠近背部,大人再用左

臂压住小孩的左胳膊,使他动弹不得。把小勺从孩子的嘴角伸进去.轻轻压住

他的舌头,见他咽下去了,再取出小勺,慢慢地把药全喂下去。喂完药后,喂

点糖水或奶,免得药物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



四、滴鼻药



让小儿仰卧,肩下垫个枕头,头尽量后仰,使鼻孔朝上,点

1

2

滴药液,

轻揉鼻翼使药分布均匀,过一会儿再起来。这样就不致于使药液全流到嘴里去

了。



五、滴耳药



点耳药时,让小儿侧着躺,病耳向上。向下、向后轻拉耳垂,使外耳道伸

直。用干净的棉花签把外耳道内的脓液擦干净。滴入

1

2

滴药液。轻轻按揉耳

屏使药液分布均匀。在外耳道口塞一块卫生棉球,防止药液流出弄脏衣服。



六、滴眼药



眼药应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用前仔细查对药名、浓度,防止用错药。

大人洗干净手,再给孩子点眼药。方法是:用左手食指、拇指轻轻分开孩子的

上下眼皮,让他向上看,把药滴在下眼皮内,每次

1

2

滴。涂眼药膏,最好在

睡前涂药。



七、止鼻血



止鼻血时需注意:安慰幼儿不要紧张,用口呼吸,头略低。捏住鼻翼

10



钟,同时用湿毛巾冷敷鼻部和前额。若无法止血或幼儿经常出鼻血,应去医院

诊治。


第二节

幼儿常见病的预防




一、上呼吸道感染
(
上感
)



上感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鼻咽部炎症。体弱儿常反复发生上感。



(

)
症状



1
.上感症状轻重不同。较大儿童多为鼻咽部症状。鼻塞、流鼻涕、打喷嚏,

咳嗽、乏力,可有发热,一般经

3

4

天可自愈。



2
.可能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淋巴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3
.若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加重、喘憋等症状时需及时诊治。



(

)
护理和预防



1
.护理



病儿宜卧床休息,多喝开水。饮食应有营养、易消化。



2
.预防



应加强锻炼,多组织幼儿在户外活动。早晨坚持用冷水洗脸。组织幼儿户

外活动时,穿戴不宜过暖,并根据季节变化,提醒幼儿增减衣服。合理安排饮

食.保证幼儿的营养需要。



二、腹泻



(

)
病因



1
.感染。因吃了被细菌、病毒、霉菌污染的食物,或食具被污染,引起胃

肠道感染,夏秋季多见。



2
.饮食不当。多发生于人工喂养的婴儿。



3
.腹部受凉,贪吃冷食冷饮,可引起腹泻。



(

)
症状



1
.腹泻症状轻的,一旦泻数次至十余次,大便稀糊状或蛋花汤样,体温正

常或低热,不影响食欲。



2
.腹泻严重者多因肠道内感染所致。



(

)
护理和预防



1
.护理



(1)
腹部保暖;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



(2)
已有脱水,无论程度轻重,均应立即送医院治疗。无脱水,可服“口服

补液盐”,根据袋上注明的量,倒人适量凉开水,搅匀后即可饮用;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独一味胶囊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独一味胶囊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独一味胶囊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独一味胶囊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独一味胶囊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独一味胶囊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独一味胶囊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独一味胶囊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07: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9099.html

幼儿意外事故的处理与办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