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要求规范标准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06 23:05

胃癌治疗-

2021年2月6日发(作者:如何预防阴道炎)
.-

概述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 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
骨、
关节、
肌肉等处发生疼痛、
重着、
酸 楚麻木,
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
肿大、
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包括西医学 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热、
类风湿关节
炎等。


中医诊断依据

1
.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 不定,甚至关节
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
.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

天气变化有
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 》

2007
年版)



1
膝关节
OA
诊断标准




1
2

1
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X
线片(站立或 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
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
4
5
6

注:综合临床、实验室及
X
线检查 ,符合
1+2
条或
1+3+5+6
条或
1+4+5+6
条,
可诊断膝关节
OA
关节液(至少
2
次)清亮、黏稠,
WB C<2000

/ml
中老年患者(≥
40
岁)

晨僵≤
3 min
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条件

X
线片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分级

(
根据
Kellgren and Lawrence
放射学诊断标准
)
.-


(1)0
级:正常。



(2)
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似有骨赘,



(3)
Ⅱ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明显骨赘,



(4)
Ⅲ级:关节间隙明确变窄、中量骨赘,

(5)
Ⅳ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大量骨赘、硬化和畸形。


疾病分期


1
)早期

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 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
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
+
),关节活动可。
X
线表现:
0

I



2
)中期

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 及活动受限,
压痛,髌骨研磨试验(
+
),关节不稳。
X
线表现:Ⅱ 、Ⅲ级


3
)晚期

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 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
痛,髌骨研磨试验(
+
),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
X
线表现:Ⅳ级。


辨证论治


早期:


1
)风寒湿痹




行痹

症状: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曲不利,或见恶寒发热,苔薄白,
脉浮。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

酸痛以膝踝等为 主者,可加独活、牛膝、防己等通经活络,祛湿止痛。肾气
不足者可加杜仲、
桑寄生、
续断等温补肾气。
若见关节肿大,
苔薄黄,
可加芍药、
知母等。
< br>中成药:可选用具有祛风通络、散寒除湿功效的中成药,追风透骨丸、风湿
骨痛液、蠲痹口服液等 。

.-
②痛痹

症状:以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热则 减,遇寒加重为特征。局部
肤色不变,苔薄白,脉紧。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

中成药:可选择具有祛风散寒止痛功效的中成药,大活络丹、小活络丹、五
虎散等。

③着痹

症状:以关节沉重、麻木、酸痛或肿胀为特征。一般病程较长,缠绵难愈,< br>苔白腻,脉沉涩或濡缓。

治法:薏苡仁汤加减。

关节疼痛明显加全 蝎
3g
、地龙
15g
、牛膝
15g
;关节重着冷痛,阴雨天 加重
加桂枝
6g
、制附子
10g
;形寒怕冷加仙灵脾
15g


中成药:可选择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功效的中成药,祖师麻片、舒筋活
血片、九味通痹散等。


2
)风湿热痹

症状:起病 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
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 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疏风,通络止痛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关节热甚加忍冬藤
30g
,关节肿胀明显加 防己
15g
、生米仁
30g
,关节游走
痛加海风藤
15g< br>。

中成药:可选择具有镇痛祛寒,通经活络功效的中成药,追风透骨丸、通络
开痹片、四妙丸、三妙丸等。

中期:


1
)寒湿痹阻

症状:
关节冷痛重着,
或肿胀,
局部畏寒,
触之不热,
遇寒痛增,
得热痛减,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或 弦缓。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
中成药:
选择具有散寒除湿,
温通功效的中成药,
追风透骨丸 、
风湿药丸等。


2
)湿热阻络

症状:< br>关节红肿热痛,
有沉重感,
局部触之发热,
口渴不欲饮,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桂枝汤加减。

中成药:选择具有清热通络、止痛功效的中成药,湿热痹颗粒、三妙丸等。


3
)痰湿结滞

症状:
肿胀持续日久,
肌肉硬 实,
筋粗筋结,
膝关节活动受限,
舌淡苔白腻,
脉滑。

治法:温阳、利水、化痰。

方药:五苓散合二陈汤。

中成药:选择具有消痰化瘀、温阳作用的中成药,舒关清络冲剂、舒筋活血
片等。

晚期:


1
)肝肾亏虚

症状:膝部酸痛反复发作,膝软无力,伴有耳鸣,腰酸,舌质淡,苔白,脉
细或弱。

治法:补益肝肾
,
强壮筋骨。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中成药:选择具有补益肝肾功效的中成药,益肾蠲痹丸等。


2
)气血虚痹

症状:骨节酸痛,时轻时重,而以屈伸时为甚,或 筋肉时有惊掣跳动,面黄
少华,心跳乏力,短气,肌肉瘦削,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濡弱或细数。

治法:培补肝肾、益气活血
,
佐以通络。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中成药:选择具有培补肝肾、益气活血作用的中成药,壮腰关节止痛丸等。


3
)尪痹

症状:临床以关节强直、骨性肿大畸形、屈伸功能严 重受限为特征。患者肌
肉萎缩,形体消瘦,舌淡,苔薄,脉弱。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
方药:尪痹丸

中成药:选择具有补益肝肾,通络止痛功效的中成药,祛寒逐风合剂、尪痹
冲剂等。

手法治疗

1.
一般操作

体位:患者先取俯卧位,下肢伸直放松,踝关节下垫低枕。


1
) 治疗者以拿法或滚法施于大腿后侧(腘绳肌)、小腿后侧约
2
分钟。


2
)推、揉或一指禅推腘窝部
2
分钟。

体位: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放松,膝关节下垫低枕。


3
)先以滚 法施于患肢阔筋膜张肌、股四头肌、内收肌群约
3
分钟。


4)然后摩、揉或一指禅推法施于内外膝眼、阿是穴,每穴操作约
40
秒。

体位: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放松,移去垫枕。


5
)推髌骨。向上 下内外各方向推动髌骨,先轻柔的推动数次,再将髌骨
推至极限位,维持
2-3
秒,反 复
3
次。


6
)膝关节拔伸牵引:
治疗者双手握 持小腿远端拔伸并持续
2
秒,
力量以
有膝关节牵开感为度,反复
5< br>次;然后,以同法作持续牵引约
30
秒(如有助手,
可由助手固定大腿远端,再 行上述操作)。


7
)被动屈伸,
收展髋关节,
至极限位
(以病人能忍受为度)

反复
3
次;
被动屈伸膝关节,至极 限位(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反复
3
次。

手法:滚法、点、揉、一指禅推法、拔伸、牵引等手法。

实施方案:其中(
1
)(
2
)(
3
)(
4
)(
5
) (
6
)为基本手法;关节活动受
限者加手法(
7
):有明显关节肿胀 疼痛者去手法(
5
),并降低手法强度。

实施手法前可用按摩油剂或膏剂涂抹患处,增加消肿止痛的作用

手法剂量:手法力量要求均匀柔和,患者舒适耐受为度。

每次治疗约
20
分钟,每日
1
次。

2.
按分期操作


1
)早期:重点施以夹胫推肘牵膝法和膏摩疗法,操作时间延长。

第一步: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滚法施于大腿及小腿后侧、内侧,主要循足太
阳膀胱经、
足太阴 脾经,
来回往返数次。
轻柔手法点按承山、
委中、
委阳、
承扶、三阴交、殷门、阴谷等穴位
3-5
分钟,以酸胀为度。以放松半膜肌、半腱肌、股
.-
二头肌、腘肌、腓肠肌、比目鱼肌为主。

第二步:医者一手扶患者踝部,一手置于腘窝处,伸屈膝关节
5-10
次。

第三步:
患者仰卧位,
医者用滚法施于大腿前侧、
外侧和内侧及髌周、
韧带,
循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来回往返数次。点按内
外膝眼 、鹤顶、犊鼻、阴陵泉、阳陵泉、血海、膝阳关、伏兔、阴市、梁丘、丰
隆等穴位
3-5
分钟,以酸胀为度。以放松股四头肌、髂胫束、内收肌、髌韧带和
内、外侧副韧带为主。
< br>第四步:寒湿痹者,加风市、肾俞、关元温补阳气
,
驱寒外出,阴陵泉、足
三里 健脾除湿;风湿热痹者,加膈俞、血海活血祛风,大椎、曲池清泻热毒;肝
肾亏虚加按足三里、太溪、肝 俞、肾俞以滋养肝肾,巩固肾气。

第五步:膏摩疗法,涂抹少许介质于膝关节表面,施以擦法 、摩法、平推法
和按揉法,对肿胀处、压痛点及相应穴位进行膏摩治疗。每次
5-10
分钟,每天
2-3
次。

第六步:夹胫推肘牵膝法,操作方法同上。手法力度 加强,每次牵嗓
10
下。
此外,
可根据患者膝关节疼痛点的不同,
做 膝关节内外翻动作,
以增加膝关节内
外间隙。

第七步:双手搓揉膝关节,以透热为度。

第八步:拍法、扣击法施于膝关节。

以上手法每日
1
次,
10
次为一疗程。


2
)中期

第一步: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滚法施于大腿及小腿后 侧、内侧,主要循足太
阳膀胱经、
足太阴脾经,
来回往返数次。
大拇指循经点 按,
着重点按殷门、
委中、
委阳、承山等穴,以酸胀为度。

第二步 :
患者仰卧位,
医者用滚法施于大腿前侧、
外侧和内侧及髌周、
韧带,
循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米回往返数次。大拇指
循经点按,内外膝眼、 鹤项、犊鼻、阴陵泉、阳陵泉、血海、膝阳关、伏兔、阴
市、梁丘、丰隆等穴位
3-5
分钟,以酸胀为度。

第三步:
肝肾亏虚者,点按伏兔、
阳陵泉、
阴 陵泉、
梁丘、
足三里、双膝眼、
太溪、太冲、涌泉等穴,以酸胀为度。

第四步:膏摩疗法,涂抹少许介质于膝关节表面,施以擦法、摩法、平推法

胃癌治疗-


胃癌治疗-


胃癌治疗-


胃癌治疗-


胃癌治疗-


胃癌治疗-


胃癌治疗-


胃癌治疗-



本文更新与2021-02-06 23:0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6425.html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要求规范标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