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母女性(完整版)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02 08:58

改善肤色不均-包皮系带手术

2021年2月2日发(作者:肾亏的表现)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1.
我国智力障碍定义:

智力障碍也称智力残疾、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智力落后、智能障碍等。

我国的 定义分是指智力显着低于一般人水平,
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
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
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智力残疾包括
:
在智力发育期间

18
岁之前)
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滞;
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 智力损害或智力明显衰退。

2.
美国智力障碍定义:

①智力障碍是一种障碍。

②智力障碍意味着在智力功能上有显着限制,
具体 表现为,
使用适当的智力测验工具进行评估时,
其智商低于均数(
M
)两个标 准差(
SD
)以上。

③在适应行为方面有显着限制,具体表现在概念性、社会性以及实践性技能方面限制。

④障碍发生在
18
岁以前。

3. ICF
的定义:

ICF

WHO
提出的国际通用的在个体 和群体水平上描述和测量健康的框架,
是由身体功能和结构、
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 等四种成分组成的理论性结构。在
ICF
中,残疾是指以下内容
的任何一种或全部:损 伤、活动受限、参与受限以及受环境因素限制。损伤是指身体功能和结构
明显偏离和丧失。活动受限指个 体进行活动的困难。参与受限指个体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环境因素指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和态度的 环境。所有
ICF
的成分都是独立并且相互关联的。

4.
智力障碍定义使用的注意事项:

在智力障碍定义的使用中,
需 要考虑以下几点:
①当前功能的限制必须在一定社会环境和文化中
考察,而不是离开其所处环境 和文化割裂地评定,应以个体同龄伙伴作为参照对象。②评估应当
考虑文化和语言的多元性以及在沟通、 感知、运动和行为方面的个别差异,兼顾个体多样性及其
独特反应。③在同一个体内部,局限往往与优势 共存。智力障碍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某
些方面表现为智力障碍,
但同时也可能具备一些 独立于其智力障碍的能力,
表现在某些适应技能
领域或某项适应技能的某一方面。
④对 个体的不足进行描述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个体所需的支持方
案。⑤通过一个阶段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支持, 智力障碍者的生活功能通常会得到改善。

5.
智力障碍出现率
:
截止
2006

4

1
日,我国总人口数为
130 948
万人,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
8296
万人,智
力障碍人数为
554
人,其中男性占
55.39%
,女性占
44.16%
,智力 障碍占残疾人的比例为
6.68%


6.
中国智力障碍的分级标准:

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分级标准

发展商
(DQ)0-6


智商
(IQ)7
岁以上

适应行为
(AB)

25
<20
极重度

26~39
40~54
55~75
20~34
35~49
50~69
极重度

重度

轻度

WHO- DAS
分值


116


106~115


96~105


52~95


7.

ICF
分类和
AA MR(1992)
按支持程度对智力障碍的分类:


按照
ICF< br>框架,健康状态可划分为三个部分: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和参与、环境和支持


AAMR(1992)
按支持程度对智力障碍的分类

类别

间歇的

有限的

支持程度

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零星的、视需要而定的(如失业或生病时)


所需要的 支持服务是经常性的、短时间的(如短期的就业训练或从学校到就来的衔
接支持)


广泛的

至少在某种环境中有持续性的、经常性的需要,并且没有时间上的限制(如需 要在
工作中或居家生活中得到长期的支持服务)


全面的

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持久的且需求度高,在各种环境中都需要提供,并且可能为终
身需要。

8.
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智力障碍儿童教育起源于
1 8
世纪末的法国,开创者为精神病医生伊塔德,他因为研究和训练野
孩子维克多而创立了一些教 育方法,
这些方法经他的学生塞甘发展成为最早的智力障碍儿童教育
方法。塞甘的感官训练方法 对之后的蒙台梭利方法有直接的影响。

9.
国内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起源概况:

国内对智力障碍儿童实施系统的教 育开始于
20
世纪中叶,改革开放以后,智力障碍教育事来得
到了迅速的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推行的随班就读工作标志着智力障碍儿童教育安置形式的突破,为更多的智力障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

10.
智力障碍的因素主要包括哪些:

出生前的致病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 先天获得性异常,其中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异常、先天代谢
性疾病以及其他遗传因素。唐氏综合征、脆性
X
综合征、特纳综合征等均为染色体异常所导致,
苯丙酮尿症、粘多糖
IH< br>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均为不同类型的先天代谢性疾病,多基因遗
传引起的先天性颅脑畸形也 会导致智力障碍。
当孕妇受到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侵袭而患感染性疾病
时,影响严重的可导致胎儿 的智力障碍,主要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
病毒及梅毒螺旋体等。某些药物、放 射性物质和有毒的化学物质也可能损害胎儿的发育,胎儿受
辐射影响的响度与辐射剂量及妊娠时间有关, 辐射剂量越大,智力障碍的发生率越高。此外,孕
妇吸烟与饮酒也会影响胎儿智力发育。出生时的致病因 素主要有早产和低体重、窒息以及产伤。
出生后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发生性疾病,如高热惊厥及癫痫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和脑膜
炎等,此外,脑损伤、中毒、营养不良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都可 能导致智力障碍。

11
.智力障碍的三级预防的含义:

一级预防 是指在问题发生前采取措施,消除智力障碍的病因,预防智力障碍的发生,主要通过婚
前保健、孕前保健 、孕期及围产期保健以及健康教育来实现;二级预防是指通过孕期筛查和产前
诊断识别胎儿的严重先天缺 陷,早期发现伴有智力障碍的疾病,早期干预,缩短现存问题的持续
时间,或逆转其效果的措施,主要通 过产前筛查与诊断,对高危儿随访、出生缺陷监测、发育监
测等实现;
三级预防是指通过对患儿 的早期筛查,
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
使问题的不利后果受限,
并改善个体功能 程度的措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12.
如何发现智力障碍儿童:

智力障碍儿童的及早发现与鉴别对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筛查智力障碍儿童常用
的方法是观察与筛查测验。
观察是全面了解智力障碍儿童发展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智力障碍儿
童往往在某些领域的发展中落后于正常儿童,
对照儿童的生长发育关键阶段的表现,可以发现儿
童智力障碍的迹象。
筛查测验可以省时省力地从大量儿童中初步地筛选出可能有发育问题和障碍
的儿童。

13.
智力障碍儿童常用筛选工具:

(一)丹佛发育筛查测验

(二)画人测验

(三)瑞文测验

(四)团体儿童智力测验

14
.智力的概念:

智力又称为智能,通俗的说法就是人的聪明程度,是人 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
和想象等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15.
智力结构理论的分类:

(一)因素分析理论


1
)特殊因素理论


2
)二因素理论


3
)群因素理论


4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二)结构理论


1
)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2
)智力层次结构理论


3
)三棱智力结构模型

(三)信息加工理论


1
)智力
PASS
模型


2
)智力三元论


3
)成功智力理论

(四)多元智力理论


1
)逻辑数学智力


2
)语言智力


3
)音乐智力


4
)空间智力


5
)身体运动智力


6
)人际关系智力


7
)内省智力


8
)自然智力

16.
智力测验的分类:

(一)比纳—西蒙智力量表与智力年龄

(二)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与比率智商

(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与离差智商

17

智力障碍儿童常用的智力测验工具:

(一)盖塞尔发展量表

(二)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

(三)韦克斯勒学龄儿童智力量表

18.
如何看待智力测试结果:

智力障碍儿童的鉴别与诊断需要借助标准化的智力测验工具和适应行为测验工具。
关于智力的结
构和内容,
不同的心理学派有有各自的理论和看法,但都试图通过一定方法对人的智力进行客观
的评价。各种智力测验工具的内容结构、适用对象、施测方法均有所不同,使用智力测验进需要
注意的是任何智力测验工具都有测验的标准误差,因此,应当将测验中得到的
IQ
分数视为一个
范围。在解释测验分数时要注意:愈是偏离均数的极端值,其出现误差的可能性也就愈大,同时
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可能会带来不同的诊断结果。

19.
如何看待适应行为测量结果:

适应行为是指个人保持生活独立并承担 一定的社会责任的行为;
适应行为是具有年龄特征的;依
生活条件、文件背景的不同,社会对儿 童提出的适应行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使用适应行为评定
量表时要注意:同智力测验一样,适应行为评定 量表也有其标准误差,如果儿童在适应行为测验
中的得分低于平均分
1
个标准差,有必 要补充使用别一套测验,以帮助判断;适应行为所涵盖的
内容很广,任何一个测验工具都无法测得全部领 域,不同的量表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适应行为
量表不可能充分反映个体全部的适应行为水平,对于个体 的诊断还要补充其他相关信息;
适应行
为的评定结果与智力功能的评定结果对于智力落后的评定 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20
.常用的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一)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二)适应行为诊断量表

(三)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四)
3~7
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五)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21.
如何看待智力障碍儿童的生理发展状况:

智力障碍儿童的生理发展状 况总体水平较低。在形态发育方面,智力障碍儿童平均身高偏低,平
均体重偏高,平均胸围偏大。

身体素质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基本状态和功能能力。智力障碍儿童的
50
米跑、立定跳远以及握力的成绩和同龄普通儿童比均有 极其
显着的差异。

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 。在身体机能发育,智力障碍
儿童的脉搏、血压、肺活量等与同龄普通儿童相比均有非常明显的差距。智 力障碍儿童青春期开
始时间略晚于普通儿童,
但除其中的特殊人群之外,大多数智力障碍儿童性 发展阶段与过程和常
人并无显着差别。

智力障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普遍滞后,
最显着的表现是动作技能发展迟缓。
普遍的规律是智力障
碍程度愈严重,其神经系统发育的问 题愈明显。

智力障碍儿童在偏胖及肥胖检出率较高的同时,营养不良也普遍存在,
“ 双峰现象”很明显。

22.
智力障碍儿童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
口 腔疾病、感官疾病、甲状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癫痫、精神疾病、皮肤病、免疫系统疾病、
骨质疏松等 。

23.
掌握智力障碍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认知是人 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认知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机
级的发展 ,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语言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同龄正常儿童想比,智力障碍
儿童的认知发展速 度慢、发展水平低,且个体差异大。

24.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标,不需要作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一定目的,需要作一
定的 意志努力的注意。智力障碍儿童普遍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一般认为,智力障碍儿童的无
意注意得到了 一定发展,但有意注意处于缓慢的形成过程之中,

25.
注意特性的发展:


1
)注意广度

注意广度又称注意范围,
指在同一时间内 能清楚地知觉到对象的数量。
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广度
明显低于普通儿童。


2
)注意稳定性

注意稳定性指注意时间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 。
智力障碍儿童通常很难将注意力持续维持在某
一特定学习任务上。


3
)注意分配与转移

智力障碍儿童注意的分配与转移也比正常儿 童差,
他们很难根据任务的改变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
移到另一个对象,但却容易根据自己的兴趣 及外部刺激的变化转移注意对象,即很容易分心。

26.
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
智力障碍儿 童无论是短时记忆还是长时记忆,
无论是信息的存储还是信
息的提取都有一定的困难。

(一)

感觉记忆

刺激物的信息接触到人的感觉器官,便得到暂时 的存贮,这种存贮形式便叫感觉记忆,亦称感觉
登记或称瞬时记忆。智力障碍者的感觉记忆可能存在某种 缺陷。

(二)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为
1
分钟,
是信息从感觉记忆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过渡阶
段。
短时记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信息容量的有限性和相对固定性。智力障碍儿童的短时记忆也
表现出近因 效应,
智力障碍儿童的短时记忆和正常儿童相比有显着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记忆长度
上 。

(三)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是巴德利等人于
1974
年 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暂时性的储存与加工。智力障
碍儿童在工作记忆能力方面存在障碍。结果 发现,智力障碍儿童“语音环”的能力都受到限制,
具体表现为不会进行自动复述。轻度智力障碍的儿童 中央执行系统的表现也较差。

(四)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储存时间 在
1
分钟以上,最长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
智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
心理词典 中词的语义储存有类似的组织结构,即高典型词距离核心较近,典型性越低,越过离核
心,但在储存信息 的数量上,智力障碍儿童明显不及正常儿童;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词典中
储存词的组织较为松散,< br>而且混杂了一些错误的信息;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储存词的组织则更加
松散,混杂的错误信息也更 多;正常儿童的心理词典中储存词的语义边界清晰,而智力障碍儿童
的储存词的语义边界模糊。

(五)记忆组织

智力障碍儿童在组织记忆材料方面有更多的困难。
智力障碍 儿童只是在难度低的项目上有记忆组
织。对类群集和无关联材料的识记没有记忆组织,在数字组织中,主 要表现为在难度低的项目上
采用记忆组织,对于难度稍高的数字组织项目,
90%
左右 的智力障碍儿童采用机械识记的方法。

27.
唐氏综合征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特点:

其一,短时记忆广度小;其二,不同识记材料的记忆广度有所不同;其三,个体间差异大。

28.
记忆能力训练:

(一)记忆组织训练

(二)复述策略训练

29.
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理解:

(一)词义理解


1
)词及词汇意义的获得

中 度及重度智力障碍儿童词汇发展明显滞后,对第一个词的认识常片于
24~30
个月之间。

2
)词的语义加工策略

智力障碍儿童在词的语义的提取中 不善于利用相关线索,
但如果在一定情境下予以提示,
他们可
以达到智龄匹配的正常儿 童的水平。


3
)词的语义分类和组织

在儿童的词汇语 义加工中,
常常表现出词义泛化的现象。
其表现是词语的指称外延超出目标语言
的范围 。从语义特征上分析,词义泛化是由于儿童对词的语义特征掌握过少造成的。智力障碍儿
童常常表现出词 义泛化的现象。

(二)

句子理解

智力障碍儿童在句子理解上有显着的障碍,他们落后于智龄匹配的正常儿童。

30.
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表达:

(一)语音发展


1
)语音发展的特点

智力障碍儿童语音发展的过程比较缓慢,但 发展的顺序与正常儿童基本一致。研究发现,智力障
碍儿童的音位发展模式与正常儿童基本一致,其语音 发展顺序为:先掌握元音、半元音、鼻音和
塞音、后掌握擦音、塞擦音和边音。


2
)语音障碍的表现

A.
构音障碍

智力障碍儿童普遍存在构音障碍,具体的表现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常出现的构音障碍有:
a.
替 代
现象。
b.
省略现象。
c.
扭曲现象。

B.
声音障碍

部分智力障碍儿童存在声音障碍,
智力障碍儿童普遍 存在发音的持续性、音强以及变化音发音困
难。

(二)

词语的发展


1
)词汇量的发展

词汇量是衡量儿童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2
)词语获得顺序

在词汇获得早期阶段,
智力障碍儿童 和正常儿童有相似的顺序:
最先获得的都是社会性词汇和少
量客体的名称,然后获得关系词和更 多的表示客体的名称。从词性的角度来看,其获得顺序为名
词—动词
/
形容词—其他各 类词。

(三)

句子发展


1


句子长度

在句子表达上,智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最显着的差异是句子的长度。


2


句法结构

智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句法 发展的顺序基本一致,
即陈述句→疑问句→被动句→否定句→被动
疑问句,智力障碍儿童句法发 展速度缓慢。


3


句子运用的特点

从句子使用的角度看,智力障碍儿童表现出语言连贯性差,对言语缺乏有序的组织和表达,言语
表达中 停顿重复多等特点。

(四)

语用发展

儿童语用发展涉 及儿童如何习得在人际交往场合下按照语用规则去得体地、
有效地使用语言所必
需的知识和技能 。

31.
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指人脑对周围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32.
正常思维发展的四大年龄阶段:


1
)感知运动阶 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
,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这一
阶段的心理发展 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2
)前运算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 右)
,这一阶段又称为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
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 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3

具体运算阶段
(从 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
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4
)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左右至十四五岁左右)
,此时儿童的思维发展 趋于成熟,思维能力
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33.
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


1
)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顺序与正常儿童一致,但他们发展速度较慢。


2
)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最终达到的水平低,无法达到与正常儿童相同的发展水 平。轻度
智力障碍儿童不能到达形式运算阶段;中度智力障碍儿童不能到达具体运算阶段。

34.
概念的含义:

概念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的细胞 结构,是人类进行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
个体概念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反映其思维的发展水平 。

35.
智力障碍儿童运算规则能力的结论:

智力障碍儿童能句掌握简单的计数规则,但对于掌握较复杂的、隐含的规则有一定的困难。

36.
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与行为发展的特点:

(一)情绪与行为发展水平低

智力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的发展长时间停留在比较低级 的水平上,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
显示出
明显的不成熟。

(二)情绪控制的能力差

智力障碍儿童情绪不稳定,
容易受外界情境的支配 ,他们的情绪与行为往往受机体的生理需要和
激情所支配,在情绪与行为的控制方面不

及正常儿童。

(三)

情绪与行为反应直接

智 力障碍儿童情绪表达方式直接,他们通常不会隐藏自己的感受,并且常常伴有外显的行为,例
如生气时会 吐口水,高兴时会拍手。

37.
智力障碍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

(一)常见的情绪问题:抑郁、害怕、易怒。

(二)常见的行为问题:社会性问题、 注意力问题、攻击行为、强迫行为与怪异行为、轻度智力
障碍儿童特有的行为问题(自我刺激行为、自我 伤害行为、侵犯或破坏行为、爆发性行为)

38.
智力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出现的原因:


1
)生物学因素

智力障碍儿童的年龄、性别、障碍程度与其情绪 、行为问题表现有一定的关联,同时,特定的基
因可能与情绪行为的表现有一定的关系。
身体出 现不适而无法有效表达也是造成情绪行为问题的
原因之一。


2
)认知因素

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明显滞后,直接影响 其对外界刺激的正确判断与反应的能力。智力
障碍儿童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速度的不均衡,也是造成情 绪与行为问题的因素。


3
)环境问题

智力障碍儿童的 情绪与行为问题也可能来源于外部环境,家庭内部的焦虑、悲伤、冲突、紧张等
氛围会造成智力障碍儿童 的不良反应。

学校环境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教育目标的适当与否、教师与同伴的接 纳态度等直接影响到智力
障碍儿童的情绪行为表现。

39.
智力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矫正:

(一)药物治疗

严重的情绪与行为问题需要借助专科医生的诊治。

(二)心理治疗

(三)行为干预


1
)评估并明确问题行为


2
)确定问题行为干预的优先顺序


3
)采用适当的行为干预策略

A.
增加适当行为(实物强化、代币性强化、社会性强化、活动性强化)

B.
减少不适当行为

C.
预防不适当行为的发生

D.
建立新的适当行为

40.
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特点
:
社会适应能力水平代,社会 适应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不平衡,社会
适应能力个体间差异大。社会适应能 力在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
各年龄段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训练中,
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始终,以使智力障碍儿童获得
基本的生活自理、与人交往以及适应社会的能 力,为未来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41.
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作用:


1
)减缓婴幼儿 发展迟缓状况,促进儿童在各发展领域上的进步,包括生理、认知、语言、社
会适应及生活自理等方面; 最大限度地独立生活。


2
)预防并降低衍生的障碍。


3
)降低教育成本,减轻社会负担,最大限度地降低学龄阶段对特殊教育的需求。


4
)提高家庭的能力,以满足孩子的需要。

42.
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是遗传的重要结构,它是遗传物质
DNA
的载体。在某些条件下,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可以发
生数量或结构上的改变,这一类变化称为染色 体异常,也称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异常可分为染色
体数量异常和染色体结构异常两大类。
染色体 数量异常包括整倍体畸变和非整倍体畸变。
整倍体
畸变指整个染色体组比正常人二倍数成倍增减 。非整倍畸变即在二倍体内,
个别染色体或其节段
的增减。染色体结构异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缺失:某个染色体断片丢失。倒位:某个染色体节
段上下颠倒。插入:某个染色体节段插入同一染色体或 另一染色体中间位置上。易位:某个染色
体节段转移到另一个染色体上。重复:染色体上个别节段的重复 。染色体异常可以自发产生,称
为自我突变。也可以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诱变作用而产生,称为 诱发突变,二者在本质
上没有太大区别。染色体异常会导致多种缺陷性遗传病,这些疾病大多伴有智力障 碍的症状。

43
.唐氏综合征

唐氏综合征:又称
21
三体综合征或先天愚型,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综合征。其细胞

染色体表现
异 常,绝大多数病例为第
21
对染色体三体,即比正常人多
1
条染色体,共47
条染色体。无性别
差异,多数患者与母亲分娩的年龄有较大有关。

来源
:1866
年,英国医生唐发现。研究表明,大约
20%
左右的唐氏综合 征是源于母亲的高龄。

另外也有多余的染色体来自父亲一方的情况,父方起因和母方起因的比 例为
1

4.
特征:患者面容特殊,短头畸形,颅缝和囟门闭合晚;两外眼 角上翘,眼距宽,睫毛短而稀少,
深双眼皮;可能出现白内障、斜视、眼震、圆锥形角膜;耳朵上方朝内 侧弯曲,耳朵整体看上去
呈圆形而且位置较低,
外耳道狭窄;
鼻梁扁平,
口小 ,
舌头比较大并常往外伸出,
舌表面有裂纹,
出牙晚,牙发育不良;身材矮小;手比较 宽,手指较短,小指缺少一个关节,向内弯曲,拇指和
食指之间间隔较远,手掌的横向纹路只有一条(即 通贯手)
,脚呈船形,脚趾第一趾与第二趾之
间间隔比较大,关节活动度大,皮肤松弛,肌肉紧 张度低下,动作笨拙,步态不稳等。患者大多
伴有多种脏器的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弱视、弱听、消化 道畸形等。

种类:
21
三体:占唐氏综合征的
90%-95%,患者的父母方通常都携带正常的染色体,婴儿是偶然
形成的三体异常。

染色体 移位型:细胞中多出一条染色体,附着在
D
组(第
13

14

15
对染色体)或者是
G
组(第
21

22< br>对染色体)的染色体上,特别容易出现在第
14
对或第
21
对染色体上 。占唐氏综合征的
5%-6%.
移位型中一半左右是偶发性的,
也就是父母双方都是正 常的染色体。
另外一半是遗传性移
位,即父母有一方携带有这样的染色体,这种类型在家庭中常 能找到相同病症的亲属。

无色体型:
由第
21
对三体变异染色结合 体
(占
80%

和正常细胞结合体的体细胞分裂产生的不分
离造成。 这类患者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较轻,占唐氏综合征患者比例的
1%-3%
。通常父母双方染色体正常,
染色体的不分离在受精卵的细胞分裂过程中偶然发生,
造成婴儿的部分细胞三体 变异,
部分细胞正常,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44.
脆性
X
综合征

脆性
X
综合征(
Fragile-X
syndrome
) 也是因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智力障碍。患者的
X
染色体末端
有一脆性位点,
脆性
X
综合征基本上按连锁遗传的方式遗传。脆传
X
染色体的发病率在男性人群< br>中大约为
1200

2500
分之一,
约占男性智力障碍患者 的
4%-8%

在女性坐坐人群中大约为
1/5000

1 /1650
。脆性
X
染色体通常源于母方的携带者。

来源:
1940
年,遗传学家发现在智力障碍人群中,男性总是多于女性,因此,人们开始怀疑这种
智力障碍可能与
X
染色体有关。将此病症命名为脆性
X
综合征。
< br>特征:携带脆性
X
染色体的男性通常在幼年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 出现明
显可辨的特征,他们一般为长条面型,双耳明显超大,前额和下颌突出,嘴大唇厚。许多患者伴< br>有高血压,
9%-45%
的脆性
X
综合征的患者有癫痫病史。

脆性
X
综合征的患者绝大多数为智力障碍,据统计,
80%
以上的男 性患者为中度至极重度智力障
碍,少部分患者为轻度智力障碍;女性患者大部分智力正常,
30 %
左右的患者为轻度和中度智力
障碍,个别为重度和极重度智力障碍。

45.
其他染色体异常


1


特纳综合征

特纳综合征(
Turner

s
s yndrome
)为女性缺少一条染色体所致,故又称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
合征。特纳综合症 患者一般表现为身材矮小,青春期后常表现原发性无月经或很少,第二性征表
现不明显,骨骼异常(肘外 翻等)
。部分特纳综合征患者表现为智力障碍。


2

13
三体综合征

1960
年,帕套首次描述
13
三体综合征(
Trisomy 13 syndrome

,
故也称帕套综合征,发病率为
1/2000,
女性多于男性。患者表现为小头、前额凸出、小眼、虹膜缺损、角膜浑浊、嗅觉缺秩失、
耳位低、唇腭裂 、多指(趾)畸形、手指弯曲、足跟后凸、听力缺陷、肌张力过高等。患者大多
表现为严重智力障碍。< br>

3

18
三体综合征

爱德华等首次描述
18
三体综合征(
Trisomy 18 syndro me

,
故也称爱德华综合征,发病率为
1/4000
,女性多见。 患儿表现为生长迟缓、上睑下垂、眼睑畸形、耳位低、小嘴、小下颏、皮肤
斑点、食指超过中指并握紧拳 头、并指(趾)畸形、足趾大而短、肌长力增高,偶有癫痫发作。
患者大多表现为严重智力障碍。


4
)猫叫综合征

1963
年,勒琼
(e)
首次命名该病,猫叫综合征(
Cri du chat syndrome
)是
5
号染色体
短臂缺失所致。患儿出生后数周 至数月出现像小猫叫声的哭声,眼间距大、内眦赘皮折叠、短头
畸形、满月脸、小颌、肌张力减退和斜视 等。患者大多表现为严重智力障碍。


5
)克莱里菲尔特综合征

1942
年,克莱里菲尔特(
elter
)等首次描述该病,故称为克莱里菲 尔特综合征

Klinefelter

s
syndrome
,
患者的染色体表型为
XXY,
仅见于男性。患者身材高大,表现类似
无睾丸者的外表,肩宽、头发及体毛稀疏、音调高、乳房女性化和睾丸,肌张力低下,通常伴有
智力障碍,但程度较轻。


6
)威廉姆斯综合征

“小妖精样”外貌。患者智力障碍程度较轻,通常表现为音乐能力早熟。


7
)普瑞德
-
威利综合征、

1956
年,
普瑞德



以及威利
()
等人首次描述该病,
故称为普瑞德
-
威利综合征

Prader-Willi synd rome
,简称
PWS

,
或普瑞德
-
威利症候群 ,俗称“小胖威利”患者
15
号染
色体
qll-q13
缺失,
新生儿发病率为
1/20000

70%
的病例是父系
X
染色体非遗传性缺失所致。

者通常表现为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身材矮小、面容变形、生 殖器明显发育障碍。患者一年
后出现明显智力障碍。


8
)安格尔曼综合征

1965
年,安格尔曼(
an
)首次描述该病,故称为安格尔曼综合征(
Angelman
syndrome ,
简称
AS

,
患者
15
号染色体
q11 -q13
缺失,
该病由母系单基因遗传缺陷所致。
患者表现为小头略
形及早期 出现癫痫发作等,抗癫痫药治疗不敏感,出现少见的牵线木偶样姿态和运动障碍,常想
大笑或微笑样,因 此,过去也被称为“快乐木偶综合征”
。患者大多表现为严重智力障碍。

46.
先天代谢性疾病

人体的各种正常的物质代谢过程是分阶段进行的,< br>每一阶段都由特定的酶催化,受酶的功能所控
制。当参与代谢的任何一个阶段的活性有缺陷,代谢 受阻,即对全身多种器官和系统产生有害的
影响,特别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比较严重,对脑的发育和生理功 能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先天代谢性
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见的有苯丙酮尿症,粘多糖
I H
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糖
源沉积病
1

2

3
型,半乳糖病等。


1


苯丙酮尿症(< br>Phenylketonuria,
简称
PKU
)是一种遗传性代谢异常疾病, 患者由于体内缺
乏苯内氨酸羟化酶,使得苯丙氨酸羟化过程受阻,苯丙氨酸和它的代谢产物在血液中积< br>聚,损伤神经系统,形成智力障碍。我国的发病率约为
1/16500

来源:
1934
年,挪威的福林(
g
)在家族智力障碍病患的尿液中发现 有特殊陈腐味道,
后来知道该物质的苯丙酮酸,
1937
年该病症被正式命名为苯丙酮 尿症。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隐性遗
传疾病,典型的
PKU
由于肝脏中缺乏苯丙氨 酸羟化酶,来自食物中的苯胺酸不能形成酪氨酸,而
经转氨酶的作用转变为苯丙酮酸。
大量苯丙 氨酸及苯丙酮酸聚积在血和脑脊液中并随尿排出。目
前已知有五种不同酵素的缺乏会造成此种代谢障碍, 包括苯丙氨酸羟化酵素(
PAH

、鸟嘌呤核苷
三磷酸环化水解酵素(
GTPCHI

、丙二酮四氢喋呤合成酵素(
PTPS

、双氢喋 啶还原酵素(
DHPR

以及喋呤甲醇胺脱水酵素(
PCD

.
特征:
PKU
患儿出生时正常,或仅有皮肤湿疹、易呕吐、睡眠不好、容易哭闹 等,通常在
3-6

月时出现症状,
1
岁时症状明显。在外貌表现上 ,患儿在出生数月后因黑色素合成不足,头发逐
渐由黑色变为黄色或棕色,皮肤白嫩,虹膜颜色变浅。< br>PKU
患者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部分患者
伴有行为异常、多动甚或有肌痉挛或癫痫小发 作,少数呈现肌张力增高和腱反射亢进。患者智商
通常在
50
以下,表现出明显的智力 障碍。

PKU
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少数可以治疗 的遗传代谢性疾病。
目前,
可以通过新生儿筛查方法,
及早发现患儿。
如果在 发育早期通过干预,
限制苯丙氨酸饮食,
患儿可以有正常的智力发展。因此,应力求早期诊断与 治疗,以避免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


2


粘多糖< br>IH
型:粘多糖(氨基多糖)是体内结缔组织基质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骨、软
骨、血 管、皮肤、心瓣膜、角膜

、肝脾等组织器官内。先天性缺乏各类粘多糖

降 解所
需的水解酶,可导致组织中大量酸性粘多糖分子沉积和尿中粘多糖排泄增多,称为粘多
糖病

Mucopolysanccharidosis,
简称
MPS


患者出生后发育正常,
1
岁前逐渐出现体征。
1
岁以后发 育迟缓,骨骼畸形渐明显;头大,前额突出,颅骨呈舟状畸形;颈短,下胸部
和上腰部脊柱后突;鼻梁扁 平宽,嘴唇大而外翻,舌大张口,牙齿稀疏而小,牙龈肥厚;
面容粗糙,表性淡漠,智力障碍。


3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

:又称先天性克病或呆小病,是
由于患儿甲状腺先天 性缺陷或因母孕期饮食中缺碘所致,是儿童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
一,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素 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当甲状腺功能不足时,可
引起代谢障碍、生理功能低下、生长发育迟缓、智力障碍 等。

47.
其他遗传因素


1

< br>先天脑积水:是由于脑脊髓液循环与分泌吸收障碍,过多的脑脊液积于脑室内脑室内压
增高,大脑 组织受压。脑积水患者脑组织受损程度因脑组织受到压制而伤害的程度而定。
先天性脑积水患儿多在出生 后数周头颅开始增大,也有出生时头颅即增大者。脑积水患
者前额突出,两眼间距大。先天性脑积水患者 大多伴有智力障碍。


2


小头畸形:头围较正常小儿 低于
2
个标准差以上时,称为小头畸形(
microcephaly

。引
起小头畸形的原因很多,母妊娠早期各种有害因素(感染、营养不良、中毒、放射线)
均 有可能导致胎儿脑部组织发育不全。代谢异常、染色体畸变(如
21
三体、
18
三体、
13
三体或其他异常)也常合并小头畸形,还有一些家庭遗传性小头畸形。出生时或出 生后
各种原因(缺氧、感染、外伤)也可引起脑损伤和脑萎缩,头围变小,称之为继发性小
头畸 形。一般而言,头越小,受损程度越重,并大多伴有智力障碍。

此外,
常染色体伴显 性遗传,
如萎缩性肌强直、
结节性硬化等,
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48.
丹佛发育筛查测验

DDST
是一种标准化了的儿童发育筛查工具,用于
0-6
岁儿童。

49.
画人测验

我国心理学家肖孝嵘和张革等在
20
世纪
30
年代引进并修订了画人测验。
随后傅根跃教授对画人
智力测验作了进一步 完善,编制了画人智力测验(
Draw
A
Person
Test,简称
DAPT
)和评分方法。
DAPT
是一种能引起儿童兴趣、简便易行 而且有效的测验方法,主要测定能力智商,适用于
6-12
岁儿童。研究证明,该测验能够有效 地测量儿童智力中非言语的成分。

50.
瑞文测验

瑞文测验(
Combined Raven

s Test,
简称
CRT
)原名“渐进方阵” (progressive matrices),

1938
年英国心理学家瑞文(

51.
团体儿童智力测试

团体儿童智力测试(
GITC
) 由华东师范大学金瑜教授编制,制定全国常模后于
1996
年发表。它
与韦克斯勒儿童 智力量表的结构与内容相似,由语言量表和非语言量表两部分各五个分测验组
成,共有以多项选择题形式 出现的测题
283
题。根据测验结果,可得出被试在语言量表、非语言
量表和全量表的 三种智商分数和各个测验的量表结果,可得出被试在语言量表、非语言量表和全
量表的三种智商分数和各 个分测验的量表分数。测验时间为
60
分钟,
用于
9-17
岁中小学 生的一
般智力进行团体施测。

52.
因素分析理论

对智 力的基本假设是:
智力是由一些基本的因素构成,
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探查出这些因素的结构,< br>进而获知智力的内核。

a.
特殊因素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由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智力由许多特殊能力
构成,桑代克设想智力 由填句、算术推理、词和领会指示所组成。

b.
二因素理论:斯皮尔曼于
1 904
年提出的“二因素”说,认为智力由贯穿于所有智力活动中的
一般智力因素(
G
因素)和体现在某一特殊能力之中的特殊因素(
S
因素)所组成。在斯皮尔曼
看来,人完成任何一种作业的过程都是由
G

S
两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c.
群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认为智力内涵中并无所谓一般智力与特殊智 力之分,
而是由
一些彼此独立的基本心理能力组合而成。他提出的七种基本心理能力是:词的理 解力、语词运用
能力、计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记忆能力、知觉速度以及推理能力。

d.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和霍恩对瑟斯顿的七个因素进 行了次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其中有两个因
素,分别称为流体智力(
fluid intelligence
)和晶体智力
(crystallized intelligen ce)
。流
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
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
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
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
发展起来的。晶体智力依赖于流体智力。

53.
结构理论

结构理论强调智力是一个结构,它是从结构的角度来分析智力的组成因素。

a.

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艾森克于
1953
年首 先提出此理论。该模式包括三个维度:心理过程(知觉、记忆、推理)

测试材料(语词、计数 、空间)和能量(速度、质量)
。吉尔福特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
新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他 认为每一智力任务都包含三个维度。每一个内容
-
产品
-
操作的结
合 (模型中的每一个小立方体)都代表一种独立的心理能力。智力是内容
X
产品
X
操作的产
物。

b.
智力层次结构理论

c.
三棱智力结构模型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于
1983
年 提出。他认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成分,三棱智力结构模型可
以解释智力结构,并认为研究智力结构应该从 六个方面下手:
1.
智力的目的,强调智力是人
类特有的成功地解决问题的有目的的活 动。目的性是智力的根本特点,它反映了人类智力的
自觉性、有意性、方向性和能动性,并构成智力结构 中功能因素。
2.
智力过程,强调智力有
着认识或认知的过程。智力活动的框架是这样 构成的:确定目标
-
接受信息
-
加工编码
-
概括
抽 象
-
操作运用
-
获得成功。
3
智力的材料或内容。智力的材 料分两类:感性的材料(感觉、
知觉、表象等)和理性的材料(主要指概念、判断和推理)
。< br>4.
智力的反思或监控,强调智
力结构中的监控结构,实质是智力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 监控有三种功能

:定向、控制和
调节。
自我监控是智力结构中的顶点或最高 形式。
5.
智力的品质,
表现在知觉上,
有选择性、
整体性、理解性 、恒常性;表现在记忆上,有意识性、理解性、持久性、再现性;表现在思
维上,有敏捷性、灵活性、创 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智力品质成为区别智力超常、低常和
正常儿童的指标。
6.
智 力中的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强调智力的认知(智力)因素与非认
知(非智力)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关系,智力在人的心理现象大系统中,带有浓厚的非认
知(非智力)因素的色彩,非认知(非智力)因素 具有动力作用、定型作用和补偿作用。在
一个完整的智力结构里,应该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认知因 素和非认知因素,不兼顾这
两者的关系,就不能探索智力结构的整体性。

54
.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智力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在一定心理结构中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 br>——成分、经验和情境。成分智力是指个人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通过思维、判
断推理 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它包含三种机能成分:一是元成分,是指人们决定智力问题
性质、选择解决问题 的策略以及分配资源的过程;二是执行成分,是指人实际执行任务的过
程,如词法存取和工作记忆;三是 知识习得成分,是指个人筛选相关信息并对已有知识加以
整合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经验智力 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
形成的创造能力。
情境智力是指个人在日常 生活中应用习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
能力。

c.
成功智力理论:
1996
年斯滕伯格提出成功智力,
所谓成功智力就是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
标的智力。它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而采取相应的行动。成功智力理论将分析性智力、创
造性智力、实 践性智力列为成功智力的三个关键,力图从智慧行为的机能本质上更深入地把
握智力的精髓。

55.
多元智力理论

1983
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 (
r
)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
智力理论。加德纳归纳了八种智力,他认为每 种智力都与其他智力相对独立。它们分别是:
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 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
(认识自身的能力,正确的评价和意识自身的情绪等)
、自然智 力(认识自然界的能力)


56.
比纳
-
西蒙智力量表与智力年龄

1904
年,
法国教育部聘请比纳



和西蒙



设计鉴别智力障碍儿童的工具。
1905
年,他们发表了《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 》
,即比纳
-
西蒙智力量表(
Binet-Si-mon
Scal e

,
这标志着智力测验的正式出现。比纳
-
西蒙智力量表奠定了智 力测验编制的科学基
础。在理论上,比纳
-
西蒙智力量表首创了智力年龄(
M ental
Age,
简称
MA
)的概念,并确定
了计算智力年龄的 方法,即先将量表题目根据难度进行年龄分组,然后根据儿童在量表上通
过的题目层次及题目数,确定其 智力年龄。

57.
斯坦福
-
比纳智力量表与比率智商
< br>比纳
-
西蒙智力量表问世后迅速即传至世界各国,美、英、德、日、意等国都有心理学家 分
别将其译成本国文字并结合各自的国情加以修订。这当中以推孟(

)在斯坦福大学< br>先后四次修订

1916
年、
1937
年、
1960
年、
1972
年)
而成的斯坦福
-
比纳量表
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
)最为 着名,修订后的量表包括一系列的分测验,每一个分测验适合一
个特定的智力年龄。比纳
-西蒙智力量表修订为斯坦福
-
比纳智力量表后,最大的改变是将原
来表示智力高低 的智力年龄改用智力商数(
Intelligence Quotient
,简称
IQ
)来表示。


智商(
IQ

=
×
100
智商是智龄除以实龄的得数,所以智商为
100
者,其智 力相当于他的同年龄人的一般水平,
属于中等智力;智商高于
100
,表明智力较佳; 智商低于
100
,则表明智力较差。比率智商
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随着个体实际年龄的 增长,个体的智商将逐渐下降,而且,不同年龄段
之间无法进行智力的比较。

58.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与离差智商

韦克斯勒(
er
)自
1934
年起开始智力测验的编制研究。
1949
年,他编制出韦克斯
勒儿童智力量表(
Wechsler Interlligence Scale for Chil dren
,简称
WISC

,
该量表适用
智龄(
M A



6-16
岁儿童,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儿童智力 量表。
1955
年,韦克斯勒编制了成
人智力量表(
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
简称
WAIS

,< br>适用于
16-74
岁的成人,
实龄(
CA


1967
年,
他又编制了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

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
简称
WPPSI

,适用于
4-6.5
岁的幼儿。

59.
盖塞尔发展量表

美国以理学家盖塞尔(

)是盖塞尔发展量表(
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

的创始人。他通过对儿童大样本的观察, 发现了正常婴幼儿各种行为范型出现的次序和年龄
的规律。他认为,以正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对儿童进行 客观的评定,可以及时发现婴幼儿神
经系统的缺陷,以便早期干预。基于这种诊断思想,他编制了盖塞尔 发展量表。量表最初发
表于
1925
年,后经过多次修订,这一量表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具有临床诊断的价值,被认
为是婴幼儿智能测试的经典方法。它包括:动作、适应、语言、个人
-
社会交往这四个方面
的项目。

60.
韦克斯勒年龄前儿童智力量表

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

WPPSI

适合
4
岁到
6.5
岁的儿童。WPPSI
共有
11
个分测验,
计算智商只用
10
个分 测验。每套测验分为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两大部分,其中每个分测验

WISC
向低幼 年龄的延伸和改编,
3
个是新加的
(

*
的项目
)
WPPSI
各分测验及施测顺序

言语量表

操作量表

1.
常识

2.
动物房
*
3.
词汇

4.
填图

5.
算术

6.
迷津

8.
类同

7.
几何图形
*
10.
理解

9.
积木图案

11.
句子
*

61.
韦克斯勒年龄儿童智力量表

韦克斯勒学龄童智力量表(
WISC
) 适合
6
岁到
16
岁的儿童。量表分为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
两个大部分 ,每部分包括
6
个分测验。施测时每位被测需分别完成言语部分的
5
个分测验 和
操作测验中的
5
个分测验,
背数和迷津分测验可作为因某种原因不能实施某 个分测验时的补
充。实施顺序是先做一个言语分测验,再做一个操作分测验,交替进行以维持儿童的兴趣 ,
避免疲劳和厌倦,整个测验需要
1.5
小时左右。测验按照完成答题的速度和作业的 正确性来
评分,并依据原始分数及年龄查到的量表分再查到智商,可分别得出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

言语量表

操作量表

1.
常识

2.
填图

3.
类同

4.
图片排列

5.
算术

6.
积木

7.
词汇

8.
拼图

9.
理解

10.
译码

11.
背数

12.
迷津

62.
婴儿
-
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婴儿
-
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

Infant-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s social
living ability scale
,简称
S-M
量表)是儿童适应 能力评定量表。该量表由日本东京
大学名誉教授三水安下监修,
日本心理适应能力研究所等单位 编制。
国内学者左启华
1987
年主持修订了该量表,并于
1995
年进行了第二次修订。

“婴儿
-
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共有
132
项,分布在
6
领域(独立生活能力、运动
能力、作业、交往、参加集体 活动、自我管理)


“婴儿
-
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的评定 对象是
6
个月至
14
岁的儿童。全量表共
7
个起始年龄,由 每个家长或每天照顾孩子的抚养者根据相应的年龄段、按儿童具体情况
进行逐项填写。

63.
适应行为诊断量表

1.
量表结构

适应行 为诊断量表(
DABS
)将根据
2002

AAMR
关于智 力障碍的新定义,从三个技能领
域对适应行为进行评定。


1


概念技能:识字
/
读写,自我导向,数字概念,钱的概念,时间概念。


2


社交技能:人院沟通技能,社会责任,自尊,谨慎(防止受 骗)
,服从规则,遵守
法律,解决社会问题,避免受害。


3


实用技能:日常生活活动(个人护理)
,职业技能 ,用钱,安全,卫生保健,旅行,
日程安排,使用电话。

DABS
适用的年 龄范围为
4-21
岁,采用半结构化访谈与面对面的问答方式进行。

DAB S
共包含
260
个考察项目,其中概念技能领域有
94
项,社交技能 领域有
86
项,实用
技能领域有
80
项。总量表的平均分为
100
,标准差为
15
,三个分量表的平均分也全部为
100
,标准 差为
15
。根据
AAMR

2002
)的定义,所谓适应行 为的“显着的局限”
,是指在
标准化的适应行为量表的评定中,在总分或三项技能(概念、社会 及实用技能)之一的
得分上低于平均分(
M
)两个标准差(
SD
)以 上。

64.
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是由湖 南医学院的姚树桥、龚耀先编制,发表于
1994
年。评定对
象为
3-12< br>岁儿童。完成一份量表评定一般需
20-30
分钟,该量表有城乡两个版本。该量
表由
8
个分量表组成,共评定包含在
59
个项目中的近
200
种行为。

65.3-7
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1 992
年,杭州大学心理系汪教授等人在参考文兰社会成熟量表和其他适应行为量表的基
础上, 编制了“
3-7
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该量表适用年龄为
3-7< br>岁儿童,分

6
个分量表。

66.
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改善肤色不均-包皮系带手术


改善肤色不均-包皮系带手术


改善肤色不均-包皮系带手术


改善肤色不均-包皮系带手术


改善肤色不均-包皮系带手术


改善肤色不均-包皮系带手术


改善肤色不均-包皮系带手术


改善肤色不均-包皮系带手术



本文更新与2021-02-02 08: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1782.html

(完整版)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