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成人绿色儿科学笔记整理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01 14:23

老年痴呆-风湿病的治疗

2021年2月1日发(作者:快播看a片)
第一单元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
40< br>周(
280
天)
。受孕最初
8
周称胚胎期,
8
周后到出生前
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
28
天。


围 生期:胎龄满
28
周(体重≥
1000g
)至出生后
7
足天 。


1.
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
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
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
1
周岁。


1.
小儿 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
50

75cm
,体重
3
→< br>9kg.

2.
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
1
周岁后到满
3
周岁。


1.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
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
喂养指导。


4.
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
3
周岁后到
6

7
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
6

7
岁)到青春期(
13

14
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
11
12
岁到
17

18
岁;男孩
13

14
岁到
18

20
岁。

第二单元

生长发育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


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

体格生长(重点)


(一)体格生长的指标

1.
体重:出生体重平均
3kg
, 生后第
1
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
3

9%



1
岁体重平均为
9kg

2

1 2kg

2
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
2kg



体重计算公式:


<6
月龄婴儿体重(
kg
)=出生体重

+
月龄×
0.7kg

7

12
个月龄婴儿体重(
kg
)=
6 +
月龄×
0.25kg

2
岁~青春前期体重(
kg
)=年龄×
2 + 8

7

kg

2.
身高:
新生儿50cm

前半年每月增长
2.5cm

后半年每月增长
1.5cm

1

75cm

2

85 cm

2
岁以后每年长
5

7cm



2

12
岁身长计算公式

身长(
cm
)=年龄×
7 + 70

3.
头围


新生儿头围
34cm

3< br>个月
40cm

1

46cm

2

48cm

5

50cm

15
54

58cm

半岁
42cm



4.
胸围


出生时比头围小
1

2cm
,约
32cm

1
岁时与头围相等约
46cm
。< br>
(二)骨骼的发育


1.
囟门

前囟:出生时
1.5

2cm

12

18< br>个月闭合。
2
后囟:
6

8
周闭合;颅骨骨缝
3

4
个月闭合。


2.
脊柱的发育:


3
个月抬头颈椎前凸;
6< br>个月会坐胸椎后凸;
1
岁会走腰椎前凸。


4.
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


摄左手
X
线片。头状 骨、钩骨
3
个月左右出现;
10
岁出齐,共
10
个;
2

9
岁腕部骨化中
心数目约为小儿岁数
1




(三)
牙齿的发育


乳牙多于生后
6

8
个月萌出,
最早
4
个月,
12
个月 未出牙可视为异常。
乳牙
20
个,
2

2.5
岁出 齐。
2
岁内乳牙数为月龄减
4

6



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时开始;
6
岁萌出第一磨牙。

(四)运动功能的发育


2
个月开始抬头;
4
个 月手能握持玩具;
6
个月会坐;
7
个月翻身;
8
个月爬;< br>9
个月站;
1
岁会走;
2
岁会跳;
3
岁跑, 骑三轮车。

(五)语言的发育

2
月发喉音;
3

4
个月咿呀发音并能笑出声;
5

6
个月发单音认识母亲 及生熟人;
7

8

月发双重音;
9
个月懂再见;
10

11
个月模仿成人动作;
1

1.5
岁能说出物品及自己的名字,
2
岁用简单语句表达需要。

第三单元

儿童保健

第一节

婴儿期计划免疫


出生:卡介苗,乙肝疫苗


1
月龄:乙肝疫苗


2
月龄: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


3
月龄: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


4
月龄: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


5
月龄:百白破混合制剂


6
月龄:乙肝疫苗

8
月龄:麻疹减毒疫苗

第四单元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一节

营养基础

(一)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供能)


1.
基础代谢: 婴幼儿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占总能量的
50

60%

1
岁以 内婴儿约需
55kcal/

kg.d



< br>2.
生长发育所需:小儿所特有。婴儿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为
30

4 0kcal/

kg.d

,
占总能量的
25
~< br>30%
。增加
1g
体重需能量
5kcal

(特有)


3.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SDA

:蛋白质、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可分别使代谢增加
30%

4%

6%
。婴儿此项能量所需占总能量
7

8%



4.
活动所需:婴儿每日所需
15

20kcal/kg



5.
排泄损失能量:婴幼儿这部分损失约占进食食物量的
10%
, 每日损失能量
8

11kcal/kg



1< br>岁以内婴儿总能量约需
110kcal/

kg.d

,每三 岁减去
10kcal
简单估计。
12

15%
来自蛋白质,
30

35%
来自脂肪,
50

60%< br>来自碳水化合物。

(二)
蛋白质:
乳类和蛋类蛋白质具有最适合构成 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配比,
其生理价值最
高。

(三)
脂肪:
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是主要供能营养素,
储能、
保暖、
隔热和保护脏 器、
关节等组织的功能。婴幼儿脂肪需要量
4

6g/

k g.d



(四)碳水化合物:糖类所供给的的能量为总能量的
4 5%
(婴儿)~
60%
(年长儿)
,一般

50%


(五)维生素与矿物质:脂溶性(维生素

A

D
E

K
)及水溶性(
B
族和
C
)< br>。

(六)水:婴儿体内水分占体重的
70

75%
。内生水,混合膳食约
100kcal
产生水
12ml



第二节

婴儿喂养

(一)母乳喂养


1.
母乳成分及量:


①初乳一般指产后
4
天内的乳汁:含球蛋白多,含脂肪较少。


②过渡乳是产后
5

10
天的乳汁:含脂肪最高。


③成熟乳为第
11
天~
9
个月的乳汁。


④晚乳指
10
个月以后的乳汁。


2.
母乳喂养的优点



1
)营养丰富,易于消 化吸收,白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乳糖多,微量元素较多,铁
吸收率高,钙磷比例适宜。



2
)母乳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于消化。



3
)母乳含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及乳糖较多,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



4
)母乳具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作用。



5
)乳量,温度及泌乳速度也较合宜,几乎为无菌食品,简便又经济。



6
)母亲自己喂哺,有利于促进母子感情,密切观察小儿变化,随时照顾 护理。



7
)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促使母亲早日恢复;推 迟月经复潮,不易怀孕。


3.
喂养方法:尽早开奶,按需哺乳,每
2

4
小时
1
次,每次哺乳
15

20
分钟


4.
断奶:
4

6
个月 起可添加一些辅助食品,
12
个月左右可完全断奶。

(二)人工喂养:牛乳为最常用者


1.
牛奶



1
)牛奶成分:酪蛋白为主,不易消化。饱和脂肪酸多,乳糖少,加
5
8%
的糖。矿物质
成分较高,不利于新生儿、早产儿及肾功能差的婴儿。牛奶含 锌、铜较少,铁吸收率仅为人
乳的
1/5




2
)牛奶制品:①全脂奶粉:重量
1

8
或体积
1

4
配制。②蒸发乳:③酸奶:④婴儿配
方奶粉:接近母乳。⑤甜炼乳、麦乳精等不宜 作为婴儿主食。



3

牛乳量计算法
(重点)

一般按每日能量需要计算:
婴儿每日能量需要

100

120kcal

/kg,
需水分
150ml/kg
100ml

8%
糖的牛乳约能供应
100kcal,
故婴儿每 日需加糖牛奶
100

120ml/kg
。例如一个
3
个月 婴儿,体重
5
公斤,每日需喂
8%
糖牛奶量为
550ml
, 每日需水
750ml
,除牛乳外尚需分次供水
200ml
。全日奶量可分为< br>5
次喂哺。


2.
羊奶:叶酸含量极低,维生素
B 12
也少,可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


3.
代乳品:以大豆为主的 代乳品,可作为
3

4
个月以上婴儿的代乳品。

(三)辅 助食品的添加:从少到多;由稀到稠;从细到粗;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应
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 正常时添加。

第三节

蛋白质
-
热能营养不良


蛋白质
-
热能营养不良是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主要见于
3

以下婴幼儿。

(一)病因


营养或饮食不当;疾病诱发。

(二)临床表现


体重不 增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首先为腹部,最后为面颊。Ⅰ度:体重
低于
15?

25?
,Ⅱ度:体重低于
25?

40?
,Ⅲ度 :体重低于
40?
以上。

(三)并发症:营养性贫血:最多见为营养性缺铁 性贫血。各种维生素缺乏:常见者为维生

A
缺乏。感染。自发性低血糖。

(四)治疗:去除病因;调整饮食及补充营养物质。


①轻度营养不良:热 量自
120kcal/

kg.d

,
蛋白质自
3 g/

kg.d
)开始。


②中度营养不良:热量自60kcal/

kg.d

,
蛋白质自
2g/

kg.d

,脂肪自
1g/

kg.d
)开始 ,
逐渐增加。


③重度营养不良:热量自
40kcal/

kg.d

,
蛋白质自
1.3g/

kg.d< br>)
,脂肪自
0.4g/

kg.d
)开始,
首先满足 患儿基础代谢需要,以后逐渐增加。

促进消化:
各种消化酶,
补充缺乏的维 生素和微量元素,
肌注苯丙酸诺龙,
食欲极差者可试
用胰岛素葡萄糖疗法。处理并发症 。

第四节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
D
不足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
3
岁以下婴幼儿 。

(一)病因


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
D
摄入 不足;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维生素
D
的需要
量增加;疾病或药物影响。

(二)临床表现:好发于
3
月~
2
岁小儿


1.
初期:


多见于
6
个月以内,特 别<
3
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易激惹、烦躁、睡
眠不安、夜惊、多 汗、枕秃、Ⅹ线片检查多正常,或仅见临时钙化带稍模糊。血钙浓度正常
或稍低,血磷浓度降低,钙磷乘 积稍低(
30

40

,碱性磷酸酶增高或正常。


2.
激期:除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


骨骼改变



1
)头部:①颅骨软化:多见于
3

6
个月婴儿。②方颅:多见于
8

9
个月以上小儿③前
囟增大及闭合延迟。④出牙延迟。



2

胸廓:
胸廓畸形多发于
1
岁左右小儿①肋骨串珠②肋膈沟
(赫氏 沟)③鸡胸或漏斗胸。



3
)四肢:①腕髁畸形:多见于
6
个月以上小儿,状似手镯或脚镯;②下肢畸形:
1
岁左
右站立行走后小儿 ,

O
”型腿或“
X
”型腿。



4
)脊柱后突或侧弯,骨盆畸形。


血生化及骨骼X
线改变:血清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常低于
30
,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
X
线检查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骺软骨明
显增宽,骨骺与骺端距离加大;骨质普遍稀疏,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或骨折。


3.
恢复期:患儿临床状减轻至消失。血清钙磷数天内恢复,碱性磷酸酶
4

6
周恢复,
X
线
表现
2

3
周后 恢复。


4.
后遗症期:多见于
3
岁以后小儿。遗留骨骼畸形。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血清
25-

OH
D3
(正常
10

80
μ
g/L
) 和
1.25-

OH

2D3
(正常
0.03
0.06
μ
g/L
)水平
在佝偻病初期就已明显降低,为可靠 的早期诊断指标。

(四)预防和治疗


1.
预防:自出 生
2
周后即应补充维生素
D
,维生素
D
每日生理需要量为< br>400

800

U



2.< br>治疗:

1
)一般治疗:

2
)维生素
D< br>制剂①口服法:每日给维生素
D0.2

0.4
万Ⅰ
U
,或
1

25-

OH

2D3
(罗钙 全)
0.5

2
μ
g

2

4< br>周后改为预防量。②突击疗法:肌注维生素
D320

30
万Ⅰ
U

1
个月后随访若明显好转,改预防量口服。

第五节

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维生素
D
缺乏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
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多 见于
4
个月~
3
岁的婴幼儿。

(一)临床表现:惊厥、手 足搐搦、
喉痉挛,无热惊厥最常见。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1.
诊断:血清钙低于
1.75

1.88mmol/L

7

7.5mg/dl

,
或离子钙低于
1.0 mmol/L

4mg/dl




2.
鉴别诊断:


①低血糖症:血糖低于
2.2mmol/L



②低镁血 症:血镁低于
0.58mmol/L

1.4mg/dl




③婴儿痉挛症:突然发作,头及躯干前屈,手握拳,下肢弯曲至腹部,伴点头抽搐和意识 障
碍,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十秒,脑电图有高幅异常节律,多伴智力障碍;


④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血磷高
>3.23 mmol/L

10mg/dl< br>)
,血钙低<
1.75mmol/L

7mg/dl

,颅
骨Ⅹ线可见基底节钙化灶。

(三)治疗

1.
急救 处理: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或地西泮迅速控制症状,对喉痉挛者应保持呼吸道通
畅。


2.
钙剂治疗


3.
维生素
D
治疗

第五单元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足月儿、早产儿和过期产儿的定义


1.
足月儿:指胎龄≥
37
周至<
42
周(
259

293
天) 的新生儿。


2.
早产儿:指胎龄<
37
周(
2 59
天)的新生儿

3.
过期产儿:指胎龄≥
42
周(294
天)的新生儿。

(二)足月产儿和早产儿的特点


1.
外观特点:


2.
生理特点:



1
)呼吸系统:肺液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Ⅱ型肺泡上皮产生 ,妊

28
周出现羊水内,
35
周迅速增加。足月儿生后第
1
小时内呼吸
60

80

/
分,
1小时后
降至
40

50

/
分。


早产儿因呼吸中枢相对不成熟,可有呼吸暂停(呼吸停止在
20
秒钟以上, 伴心率慢<
100

/
分,并出现青紫)
;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 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2

循环系统:
足月新 生儿心率波动范围为
90

160

/
分;
足月儿 血压平均为
70/50mmHg




3
)消化 系统:新生儿易有溢奶。早产儿在缺氧缺血、喂养不当情况下,易发生坏死性小
肠结肠炎。新生儿生后< br>24
小时内排出胎便,
3

4
天排完。新生儿肝葡萄糖醛酸基 转移酶活
力低,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



4
)泌尿系统:早产儿肾小管排酸能力有一定限制,用普通牛奶喂养时,可发生晚期代谢
性酸中毒,改用人 乳或婴儿配方乳,可使症状改善。



5

血液系统:< br>新生儿脐血平均血红蛋白值为
170g/
L。
足月新生儿白细胞计数为

15

20

×
109/
L,
3

10
天降为(
10

12
)×
109/
L,早产儿较低为(
6

8
)×
109/
L;分类计数< br>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4

6
天后以淋巴细胞为主。



6
)神经系统:新生儿脊髓末端约在第三四腰椎下缘,故腰椎穿刺应在第四五腰椎间 隙进
针。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一些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正常
情况下,生后数月这些反射自然消失。早产儿胎龄越小,以上反射很难引出或反射不完整。
在新生儿期, 克氏征、巴氏征均可呈阳性反应,而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则不稳定,偶可出现
踝阵挛。



7
)体温调节: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容易散热,早
产儿尤甚;产热依靠棕色脂肪,早产儿棕色脂肪少,常出现低体温。



8

能量和体液代谢:
新生儿基础热能消耗为

50kcal/kg


每日共需热量为
100

120k cal/g

足月儿每日钠需要量
1

2
mm
ol /kg

<32
周早产儿约需

3

4
m m
ol/kg
;新生儿生后
10

内不需要补充钾,以后每日需钾量
1

2
mm
ol/kg
。早产儿常有低钙血症。



9
)免疫系统:新生儿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
IgG
能通过胎盘,但早
产儿体内含量低。
IgA

IgM
不能通过胎盘,特别是分泌性
IgA
缺乏,使新生儿易患感染性
疾病。


10
)常见的几种特殊的生理状态:①生理性黄疸:②乳腺肿大。

(三)新生儿护理


1.
保暖:
出生体重
1.0 kg
的早产儿,
适中温度为
35
℃~
33
℃;
2. 0kg
的早产儿为
33
℃~
32
℃。


2.
喂养:
正常足月儿生后半小时喂母乳,
按需哺乳。
在无法由母亲喂养情况 下可首先试喂
10%
葡萄糖水
10ml/kg
,或给配方乳,每
3< br>小时
1
次。早产儿可试喂
10%
葡萄糖液
2ml/kg
,以后
给奶量
2

5ml
,如能耐受,每次增加
1

2ml
,直到每日需要热量。体重
<1500g
者哺乳间隔
时间 为
1

2
小时,
>1500g

2
3
小时一次。吸吮能力差或不会吞咽的早产儿可用鼻胃管
喂养,仍有困难者可用静脉高营养 液。新生儿生后应立即肌注维生素K
1



3.
呼吸管理 :出现青紫间断供氧,呼吸暂停早产儿可采用拍打足底、托背呼吸、放置水囊床
垫等法,
无效时 可使用药物治疗,
常用氨茶碱或枸橼酸咖啡因。
严重呼吸暂停时需用面罩或
呼吸机正压 通气。


4.
皮肤粘膜护理:脐带残端应保持清洁干燥,脱落后如有粘液或 少量渗血,可用碘氟涂抹,
如有肉芽组织可用硝酸银烧灼局部。

5.
新生儿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

第二节

新生儿黄疸

(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
胆红素生成较多: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的
2
倍多。



1
)红细胞数相对较多且破坏亦多。


(< br>2
)红细胞寿命比成人短
20

40
天。



3
)来自肝及组织内的血红素蛋白和骨髓中的无效造血的胆红素前体较多。



4
)血红素加氧酶在生后
1

7
天内 含量高,使新生儿产生胆红素潜力大。


2.
肝功能发育不成熟



1
)摄取胆红素功能差。



2
)形成结合胆红素功能差。



3
)排泄结合胆红素功能差。

3.
肠肝循环特殊:饥饿、便秘、缺氧、酸中毒及颅内出血,常可使新生儿黄疸加重。

(二)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1.
生理性黄疸:
生后
2

5
天出现黄疸,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
14
天 内消退,早产儿
3

4
周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一般
<205
μ
mol/

12mg/dl

,早产儿
<257
μ
mol/

15mg/dl



< br>2.
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过早(出生
24
小时内)
;血清胆红素足月 儿
>205
μ
mol/

12mg/dl

早产儿
>257
μ
mol/

15mg/dl


黄疸持续过久
(足月儿
>2
周,
早产儿
>4
周 )

黄疸退而复现;
血清结合胆红素
>25
μ
mol/
1.5mg/dl



第三节

新生儿溶血病


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
IgG
通 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而引起的
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以
ABO
系统血型不合为最常见,其次是
RH
系统血型不合。
ABO< br>溶血病中,
母亲多为
O
型,
婴儿为
A
型或
B
型;
RH
溶血病以
RhD
溶血病为最常见,
其次为
RhE
溶血
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较高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

(一)临床表现:
RH
溶血病症状较
ABO
溶血病者严重。

老年痴呆-风湿病的治疗


老年痴呆-风湿病的治疗


老年痴呆-风湿病的治疗


老年痴呆-风湿病的治疗


老年痴呆-风湿病的治疗


老年痴呆-风湿病的治疗


老年痴呆-风湿病的治疗


老年痴呆-风湿病的治疗



本文更新与2021-02-01 14:2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40446.html

儿科学笔记整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