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癌的早期症状-尿酸偏低
高中
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
《预防艾滋病》教案
第
1
课时:
主
题:
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危害
教学目标:
1.
掌握艾滋病基本知识
2.
了解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
3.
理解窗口期、潜伏期的概念
4.
了解艾滋病病毒检测
教学重点: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窗口期、潜伏期的概念
教学方式:
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过程:
导语:
1985
年
6
月,
一位美籍阿 根廷人,
来中国旅游,
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
5
天发病后死亡,
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001
年
9月
30
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
28
,
133
例,其中艾滋病病人
1
,
208
例,
死亡
641
例。专家估计,
2001
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
60
万 。艾滋病已经遍
及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
2010
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将会超过
1000
万。而如果控制的 好的话,这一数字会降到
150
万。
一、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1
、什么是艾滋病(
AIDS
)
艾滋病的医学 名称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英文缩写
AIDS
)
,
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
染病。
艾滋
是它的英文缩 写
的音译。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
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 。
2
、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HIV
)
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英文缩写
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
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br>
3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有哪些不同之处?
艾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
确诊为艾滋病 的人。
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 艾滋病
的人。
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 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
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
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
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
10
年甚至更长时间。
4
、艾滋病病毒的特性是什么?
艾滋病病毒的特性主要有两个:
(
1
)
对外界 环境的抵抗力较弱。
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
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
高温、< br>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或消毒剂(如碘酒、酒精或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药品)都可以
杀死这种病毒,甚至用自来水冲刷,水中的余氯就会使它失去活性。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
(如: 蚊子、跳蚤等)体内存活。
(
2
)具有迅速变异能力。艾滋病病毒的
外貌
经常发生改变,有许多的亚型。例如,最早引起
艾滋病流行的
I
型病毒
(现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
现有
11
个亚型,
而 且这些亚型还在不断变化着。
5
、感染艾滋病毒的三大途径
< br>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三条:血液途径传播
,
性途径传播
,
母婴 途径传播。
6
、艾滋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
(简述)
由于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在正常人身上不会致病的细菌、
病毒等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会乘虚而入,造成感染,因此,艾滋病病人很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而且症状没有特异性,表现为复杂多样的综合症。常见症状有:长期低热,短期内体重减轻十分之
一 以上、消瘦、乏力、冒汗、慢性腹泻、慢性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头晕、头痛、智力减退、反
应迟钝等 。
艾滋病病人常见的肿瘤主要以卡波西氏肉瘤最多见,表现为皮肤出现深蓝色或紫色的斑丘疹 或
结节。除了卡波西氏肉瘤以外,其他的如淋巴瘤、肝癌、肾癌等也不少见。
7
、如何确认一个人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无特异性外表及症状,
不能根据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必须经过国家确认 实验室的实验室诊断。当国家确认实验室血液检测证明艾滋病病毒抗体呈阳性
HIV
(
+
),才可以确认一个人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8
、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有哪几个发展时期?
各有多长时间?
一个艾滋病患者从感染到死亡,一般可有
3
个发展时期。
1
)急性感染期
一般在感染后
2-6
周出现,症状似感冒 ,能很快自愈。这个时期可以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原,
但是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
2
)
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
自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 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这一段时间成为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个体差异很
大,短至不到一年,长至可达
15
年以上,平均
5-7
年。
3
)艾滋病发病期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不能维 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便出现很难治
愈的多种症状,成为艾滋病人。成为艾滋病人后,一般会在半年至两 年内死亡。
二、
一旦感染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哪些危害?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 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
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艾滋 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1
、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
受 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 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
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 和照顾。
2
、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 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
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 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 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
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 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
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
、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
20-4 5
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
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 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
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 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
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 破坏。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 滋病的
社会责任感,需要从
我
做起。
第
2
课时:
主
题:
认识高危行为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选择科学正确的生活方式。
2.
全面了解与预防艾滋病有关的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
3.
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决定能力。
4.
培养学生如何规避不安全行为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讲解什么是预防爱滋病的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性为
教学难点:
1.
危险行为与非安全行为的区分与把握。
2.
课堂讨论活动的组织与协调。
教学方式:
讨论法、情景再现法
教学过程:
引导:艾滋 病的传播是与人的行为密切联系的。艾滋病主要通过高危行为传播,而一般的的无危行
为则不能感染和传 播艾滋病,
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活动来判断哪些属于高危行为,
哪些是低危行为,
哪些 是无危行为。
(一)判断危险行为与非危险行为
(分组活动与讨论)
1
、目的:
通过活动与讨论使学生强化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区分危险行为与安全行为的区 别,判断
日常生活中一般接触行为的危险与安全程度。
2
、教具准备:
(
1
)分别将写有“高危、低危、安全、 不确定”的分类卡分发给四个小组,每组一份。
(
2
)将写有日常生活行为的小卡片数份,每组一份。
卡片内容:
社交性拥抱、共同牙刷、共同餐具、输血、无偿献血、蚊虫叮咬、共同剪 指甲刀、在游泳池游泳、
使用公用电话、共坐公共汽车、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身、吸食毒品、共同剃须刀 、共同牙刷、共同
注射器、与艾滋病感染者同班学习、打篮球、打喷嚏、人工呼吸。
3
、具体步骤:
(
1
)教师讲解:“高危”行为即有被艾 滋病感染的高度危险(感染率较高)的行为;“低危”即有
被艾滋病毒感染的低度(感染率较低)的行为 ;“无危”即不会被艾滋病毒感染的安全行为;“不
确定”即无法确定是高危、低危或无危行为。
(
2
)将学生分成
4
个小组(每小组
10
人) 分别将行为分类卡(高危、低危、无危、不确定)和具
体行为卡(日常生活行为)分到各组,并由每组选 出一个代表进行记录和总结,并主持本小组活动。
(
3
)将教室划分为四个 区域,每小组由教师指定各自活动区域,让小组成员展开讨论。
(
4
)请各 组成员按各自按自己的理解将这些具体的卡片(日常生活行为)放入行为分类卡所代表的
区域内,让本组 同学讨论这些行为归入相适应行为卡(高危、低危、无危、不确定)是否妥当,最
后,全组形成统一意见 。
(
5
)本组讨论完毕后,可让同学走动相互参观其他小组的分类情况,比 较一下各组的差异并发表个
人观点。
(
6
)请学生回到各组内,教 师启发:同学们所持的观点有什么依据?自己是否同意他人的观点?
(
7
)教师公布正确答案:
A
、高危行为:①有多个性伙伴②共用注射器③输血(输入未检测的血液制品)。
< br>B
、
低危行为:
①共用牙刷②共用前指甲刀③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身④穿耳⑤徒 手帮助流鼻血的人止
血。
C
、
无危行为:
①利益社交亲吻 ②共用餐具③无偿献血④蚊虫叮咬⑤在游泳池统统游泳⑥坐公共汽车
⑦使用公共电话⑧与艾滋病感染者同 班学习⑨打篮球⑩打喷嚏。
(
8
)教师总结:
说明艾滋病传播的途 径以及不传播的途径和预防方法。并且强调指出,只有危险行
为才会传播艾滋病,无危行为不会传播艾滋 病。没有必要因此而产生正常交往的恐惧。并且着重指
出,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谨慎小心,避免高危行 为,时刻作出明智的安全选择。
4
、展示幻灯课件:
(
1
)如果没有预防意识,无意行为可能就成为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
(
2
)积极预防,高危行为也可能化为低危行为。
(
3
)正常的交往行为是安全行为。
(二)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拒绝危险行为
1
、引言:
以上我们讨论和 判断了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行为和危险行为。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就应积极
倡导安全行为,反对和拒绝危险 行为,下面我们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思考并发表各自观点。
2
、情景表演并讨论 :
(
1
)你的一位亲友病了,现在需要输血,你是支持,还是反对?
(
2
)同班同学小王邀请你去纹身、穿耳朵,你是拒绝还是答应?
(
3
)假如学校要组织你去艾滋病防治机构做义工,你愿意还是去还是拒绝?
3
、教师小结
(通过课件):日常生活中坚持安全行为
(
1
)坚持安全注射(包括注射疫苗)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及时销毁。
(
2
)伤口安全处理其他人处理伤口应戴上手套,避免直接接触伤口。
(
3
)慎用血液制品、纹身、穿耳等刺破皮肤器具都必须经过严格消毒,最好不穿耳、纹身 。
(
4
)了解一般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所以应克服交往心理障碍。
(
5
)日常生活中应坚持安全行为,拒绝不安全行为。
(三)本课总结:
本课主要通过“分辨危险行为”活动和“如何坚持安全行为”的思 考,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安全行为
和危险行为。教会学生区分、辨别安全行为和危险行为的标准与方法,使 学生有了明辨行为是非的
能力,自觉构筑行为的“防火墙”,更好地以自觉性为预防艾滋病。
(四)课后作业:
以“防范艾滋,请从身边生活小事做起”为题写一封倡议书,倡导 同学坚持健康积极的安全生活方
式,有效防范艾滋病传播。
舌癌的早期症状-尿酸偏低
舌癌的早期症状-尿酸偏低
舌癌的早期症状-尿酸偏低
舌癌的早期症状-尿酸偏低
舌癌的早期症状-尿酸偏低
舌癌的早期症状-尿酸偏低
舌癌的早期症状-尿酸偏低
舌癌的早期症状-尿酸偏低
本文更新与2021-01-31 04:2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7982.html
-
上一篇: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讲稿
下一篇:HIV服药、寿命、治愈方面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