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药
?
第一节、运动系统
一、
组成:骨、关节、肌肉
二、
功能:运动、保护、支持、造血
三、
骨的概述
成人共
206
块骨,按部位分:颅骨、躯干、四肢骨
按形态分:长、短、扁、不规则骨
(一)
骨的发生、发育
1.
两层意思:(
1
)加长(
2
)增粗钙化变得坚硬具弹性
2.
骨的发生:
(
1
)
胚胎早期
·骨骼
=
结缔组织
+
软骨——即软骨雏形,
·胚胎
8
周:骨中部有钙盐沉积——即钙化点(骨化点)
·骨化点向两端扩展,形成骨质
·骨质中部形成骨髓腔,内有骨髓填充
(
2
)
出生后:骨骺出现骨化点
25
岁左右全身骺软骨被骨组织代替,骨干与骨骺之间愈合成一条线,骨不再增长。
3.
幼儿骨的特点
·骨膜较厚,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对骨 有良好的营养作用,促进了骨的增长。骨的营养
还来源于骨髓腔中的骨髓。
从胎儿期 →5—
7
岁之前,骨髓腔充满红骨髓,具有造血机能,之后被脂肪组织代替变成黄
骨髓 。但短骨、扁骨的骨松质将终身保持红骨髓结构及造血机能。
造血机能的器官:还有肝、脾、网状皮质系统。
·骨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
有机物
无机盐
成人
1/3 2/3
幼儿
1/2 1/2
幼儿的骨弹性大,硬度小,可塑性强,易变形
·各部分的骨的发育
(
1
)
腕骨:
新生儿腕部是软骨,没有骨化中心
3
个月:有
2
个骨化中心
2
—
3
岁:有
4
个
4
—
6
岁:有
7
个
5
—
8
岁:有
9
个
9
—
13
岁:有
10
个
除了八块“小石子”状的骨以外,还有尺骨、桡骨的骨化点
17
岁时,女孩的掌骨的骨干与骨骺愈合成一块整体,
在拇指的内侧有一块小骨头,
称为“种
子骨”,它是青春期来临的标志之一。
(
2
)
骨盆:
由髋、骶、尾骨组成,
19
—
24
岁髋骨 融合为一块,为一块骨,由髂、耻、坐骨组成。
(
3
)
脊柱:
从侧面看:
4
个弯曲:颈、胸、腰、骶曲
脊柱变曲保持了人体的重心后移,便于行走,缓冲震荡,平衡身体。
弯曲的形成:三个月抬头→颈曲
6
个月学坐→胸曲
1
岁学走路→腰曲,尾曲自然形成
(
4
)
胸廓:
由胸椎、胸骨、肋骨及韧带组成
胸廓的形状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有关。
新生儿——桶状胸
3
—
4
岁——圆椎形
钙的缺乏导致“鸡胸”“漏斗胸”
(
5
)
足
足的发育取决了肌肉和韧带的发育
足内弓有弹簧作用,使行走有弹性
扁平足:(
1
)太早走路,走路时间太长
(
2
)比较胖
(
3
)先天性:少见。
(二)影响骨的发育的因素:
(
1
)
遗传对身高影响占
75%
(
2
)
锻炼
(
3
)
营养:
Pr Ca VitA
、
C
、
D
(
4
)
激素:生长激素
(
5
)
睡眠
(
6
)
晒太阳
(
7
)
姿势
四、骨连接
1.
直接连接:颅骨、脊柱。特点:牢继,活动性小,保护作用。间接连接:关节其特点:< br>稳定和灵活性,主要是运动作用、杠杆作用。
2.
关节:
(
1)
组成
(
2
)
关节运动: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
(
3
)
关节的发育:
相对而言:
灵活性好牢继性 差,
周韧带发育不完善,
易脱位,
如肘关节、
肩关节、髋关节的先天性脱位。
五、
肌肉:
1.
肌肉的发育:大肌肉群先发育,会走会跑会跳,小肌肉群后发育,持握,拿捏。
2.
肌肉的成分:幼儿肌肉水分多,固体物质少,肌纤维细间质多。
3.
肌肉的力量:
力量耐力不足
收缩力量差
易疲劳但是新陈代谢旺盛,
供氧充足,
疲劳易恢
复。
六、
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
1.
开展适合年龄的体育活动:
①注意年龄特点:小小班
小班
忠?
大班
②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要求的差异
a.
基本动作
b.
基本技能:灵敏性、协调、反差、耐受力、队列、方向、精细动作的训练与发展等
c.
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
d.
充分重视户外活动:相对自由、自主、随意也是老师发现问题的好时机。
2.
意外的预防
3.
避免被束缚:衣服、鞋子、松紧带等
4.
营养
5.
睡眠
第二节
循环系统
一、
组成:血液循环系统:主要部分
淋巴循环系统(辅助部分):淋巴管、淋巴结、脾
二、功能:
1.
运送气体
2.
运送营养物质供各器官需要
3.
运送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4.
产生淋巴细胞和免疫物质抗体,过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是血管的“清道夫”
三、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一般就是指血液循环系统)
包括心脏、血管、血液的特点
1.
幼儿血液的特点:
(
1
)幼儿年龄越小血液量相对比成人多,新生儿血量占体重的
15%
,
1
岁时占体重的
11%
,
14
岁时占体重的
9 %
,这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
(
2
)幼儿血液 中血浆含水分比较多,含凝血物质纤维蛋白原和无机盐类都比较少,因此幼
儿出血时血液凝固较慢。新生 儿出血约需
8
—
10
分钟凝固,幼儿约需
4
—
6< br>分钟凝固,成人
仅需
3
—
4
分钟凝固。
(
3
)幼儿血液中红细胞含血红蛋白较多,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红细胞
440
—
510
万个;每
100
毫升血液中含血红蛋白
13.4< br>克,且具有强烈的吸氧性,这对幼儿的新陈代谢是有利的,
能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健康的幼 儿血红蛋白不低于
12
克。
(
4
)幼儿血液忠 ?细胞的数量和成人差不多,但对机体防御和保护机能较强的嗜中性粒细
胞较少,
而防御和保护 机能较差的淋巴细胞较多。
因此,
幼儿时期对某些传染病的感受性较
高,传染病的发病 率较成人高。
血管的特点:
(
1
)动脉:动脉是血液从 心脏流向全身所经过的管道,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动脉管壁
较厚,富有弹性,血流速度快。
(
2
)静脉: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 较大
且不规则,血流速度较慢。
(
3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 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比毛发还细得多,管壁
极薄,
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br>血流速度极慢,
有利于管内血液与管外细胞之间的物质
交换。毛细血管的数量大,分布最 广,可以充分保证人体全部细胞的物质交换。
2.
幼儿血管的特点
(
1
)
幼儿动脉血管的内径 梧对地比成人粗,动脉、
静脉的口径梧差较小。
动脉内径与静脉
内径之比: 新生儿为
1
:
1
,成人为
1
:
2
。
(
2
)婴幼儿毛细血管网较密,管径也较成人粗大。
(
3
)幼儿的血管的总长度较成人短,血液在体内循环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短,
5
岁时为
15
秒
(成人需
22
秒)。
(
4
)幼儿的年龄较小,血管壁越薄,也越柔软,但由于管壁上的弹性纤维少,所以弹性较
小。
(
5
)幼儿的血压较成人低。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所造成的压力 ,是
指动脉血压。
幼儿的血压一般为收缩压
90/
舒张压
60
毫米汞柱。这是因为幼儿心肌收缩力弱,心脏排出
的血量比较少;同时幼儿动脉管腔较大、 管壁柔软、弹性较小,以及幼儿毛细血管管腔粗、
分布较密,使血管内压力减少,所以血压比成人低,以 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
(三)心脏
1.
概述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由于它的收缩、舒张,才把血液输送到全身。
(
1
)
幼儿心脏的体积相对比成人大,其重量的增长是不均衡的。
(
2
) 幼儿心肌纤维细弱,所以幼儿时期心壁较薄,收缩能力差,每次收缩时输出的血量比
成人少。
(
3
)幼儿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
4
)幼儿年 龄越小,心脏活动的节律性越不强。因为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得不健全,能使心
跳加快的神经幸奋占优势, 幸奋性强。
二、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
1.
合理营养,既要预防肥胖,心血管问题的早期发生或留下隐患,又要预防贫血。
2.
体育锻炼:记得一则广告:
60
岁的年纪,
30岁的心脏。
·选择运动项目、时间、强度。
心率达到:基础心率
+50%
锻炼后不可马上停止:
·不可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
·幼儿不适宜的项目:力量型,速度,耐力
·锻炼是现代人增强体魄预防疾病的一剂良方。
3.
规律的一日生活,动静交替
4.
避免情绪紧张
5.
新鲜的空气,保证氧气的供给
6.
预防意外避免大出血
7.
预防传染病,因为防御能力强的白细胞较少。
第三节
呼吸系统
一、
组成:上呼吸道:鼻、咽、喉
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和肺
二、
功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气体输送
三、
呼吸系统的概述
(一)鼻
呼吸系统的第一道门户,作用:清洁、湿润、加温。既是呼吸器官又是嗅觉器官。鼻易出血
区: 鼻中隔前下部。鼻出血的处理:(
1
)湿毛巾额部冷敷,手捏住鼻子、头稍往后仰,
1 0
分钟可止血。(
2
)
左侧鼻出血举右手,反之。
(二)咽
肌性管道,是呼吸,消化的共同通道。
< br>咽部淋巴环(扁桃体)是防止细胞入侵的第二道防线,扁桃体
10
岁左右发育达高峰,易 肿
大,但不主张切割
(三)喉
既是呼吸器 官也是发音器官,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声带水肿,喉肌痉挛,声音嘶哑,呼吸困
难等症。喉上方有一块会 厌软骨,避免异物入气管
(四)气管、支气管
壁上有纤毛往外摆动,粘膜分泌粘液吸附灰尘、细菌、异物能刺激气管壁引起咳嗽
粘液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是一道防线。
(五)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
潮气量:正常人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肺活量:尽力呼气后再尽力呼 气,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男
3500
—
4000ml
,女
25 00
—
3500ml
每分钟通气量
=
潮气量×呼吸频率
残气量:停留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的气体不参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量
150ml
潮气量的大小与平时的锻炼有关有人为
500ml
,有人为
250ml
,肺 泡每分钟通气量为
(
500
—
150
)×呼吸频率
慢而深的呼吸比快而浅的呼吸有效——这就是为什么要做深呼吸的原因。
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1.
鼻腔小、鼻道狭窄,没有鼻毛,粘膜少,血管丰富,易感染,易出血,防线作用弱
2.
咽:咽鼓管与中耳相通,幼儿咽鼓管短、粗、水平
3.
喉:喉腔狭窄,声门狭窄。声带薄,音调尖、高,声音易疲劳
4.
气管、支气管:摆动能力差,易发炎——支气管炎
5.
肺:
(
1
)肺泡数量少,肺容量少,含气量少,间质 多,弹性纤维发育差,易感染→肺炎
(
2
)呼吸频率快
(
3
)呼吸节律不齐
四、
卫生保健
1.
空气新鲜
流通良好
有人作过调查:不开窗的房间
/m3
病菌,开窗通风为< br>5000/m3
病菌
2.
正确的姿势
3.
培养良好习惯
第四节
消化系统
一、
组成:
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
、肝脏、胰腺等。
二、
功能:
生理活动需要能量,
建构组织、
生长发育需要原料,必须从 外界供给,
消化系统就完成着把
食物变为可被吸收的营养素的作用,
是人体动力的来源 。
消化、吸收食物并产生废物、
代谢
产物,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和各种酶类作用很大, 酶是一种蛋白质(
Pr
),它具有强大的催
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特点,因此,人体内已 发现有
1000
多种酶,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
三、
概念:
1.
消化:通过消化管和消化液的作用把食物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2.
吸收:经消化的食物成分通过消化管壁进入到血液循环的过程。
四、
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
(一)
口腔
口腔中最主要的器官是牙齿,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辅结构,舌、腺体(唾液 腺)、咬肌
等,使它们共同完成着:吸吮、咀嚼、吞咽、辨味、初步消化食物,辅助发音功能
1.
牙齿外形:牙冠
牙颈
牙根
结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腔、牙髓
-肝病药
-肝病药
-肝病药
-肝病药
-肝病药
-肝病药
-肝病药
-肝病药
本文更新与2021-01-29 17:4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5407.html
-
上一篇:第一章 婴幼儿的身体特点
下一篇:十大常见肥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