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毛状白斑图片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9 06:04

-北京包皮

2021年1月29日发(作者:性生活的过程)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

家庭康复是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是
孩子天然的老师,如果一种能力由孩子的天然老师——家长
来训练,那么这种能力最容 易经常化并且保持下去。孩子的
未来取决于家长以及家庭成员的正确认识和辛勤付出。下面
我们 讨论一下智力残疾儿童实用康复训练的一些方法。

**
家里有了一个智力残疾儿 童,大多数人会认为其父母是
悲惨的失败者。其实问题也可以不这么看,所有的孩子都不
只属于 父母,他们同时也是属于社会的。对智残儿童的养育
就算是父母为社会承担了一份更重的责任。

一、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

)
趣味性原则


要充分了解智力残疾儿 童的心理特点,调动智力残
疾儿童的兴趣,
寓教于乐,
创造一个和谐、
愉快的 训练环境,
以利于儿童的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

(

)
发展性原则


强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 规律,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
待每一名智力残疾儿童,采取相应的措施,主动地适应这种
变化。< br>
(

)
生活化原则

日常生活中的训练他往能发挥最好的效果,把康复
训练融入日常生活活动,充分调动智力残疾儿童的 各种感觉
功能
(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
,提高他们的生活 自
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

)
个别化原则

智力残疾儿童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必须根据 儿童的身心
特点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家
长要与专业康复人员加强 沟通,共同制定适合智力残疾儿童
个性发展的最佳方案。

(

)
融合的原则


强调在为智力残疾儿童 提供个别化的、专门的康复
服务的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融合的环境,使他们能够
尽早适应 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

)
小步子、多重复的原则


智力残疾儿 童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只有坚持循序渐进、重复练习、综合训练的原则,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

)
发挥潜能的原则


要注意发现智力残疾儿通身上潜在的能力,充分利
用他们的潜能加强训 练,帮助他们扬长补短。

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一般流程


康复训练应遵循以下流程进行:确定康复训练对象
->
进行初次评估
->制订训练计划
->
实施康复训练
->
进行效
果评估与总结。
三、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


康复训练的主 要内容包括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
知能力、言语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四、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常用方法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 练方法要因人而异,重要的是
及时给予强化和适当提示,使孩子建立信心。

(

)
智力残疾儿童运动能力训练


智力残 疾儿童的运动发展比正常儿童迟缓,平衡能
力、协调能力都相对差些,因此就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 br>的运动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改善其运动能力,为其智力发
展和适应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翻身、
坐、
爬、
站、步行、上下台阶、跑、伸手取物、捏取、拧盏、系 扣子、
穿珠子、折纸等。

1
.翻身


包括由仰卧位翻到侧卧位、由侧卧位翻到俯卧位、
由俯卧位翻到仰卧位三个目标。训练器具是垫 子、训练床。
具体方法如下:

(1)
孩子取仰卧位,训练者在其左
(

)
侧,用一只手经
孩子的腿下穿过两腿之间,手掌搭在孩子的左
(

)
腿膝关节
上部,用另一只手托在肩关节下面,两手同时用力, 使孩子
翻过身去从侧卧位到俯卧位;再用相同的方法使其到仰卧
位。

(2)
训练者在孩子头部的前方,两手掌放在其两颊,使
孩子的头从仰卧向侧方轻轻转动
(
根据具体情况做
)
,随着头
部的转动,孩子的身体也随之转动。

(3)
孩子取仰卧位,训练者在其左侧,辅助他将右腿搭
过左腿,用言语诱导 孩子完成动作,同时在其臀部给予辅助
力。辅助力要恰到好处,目的是让孩子主动做。

(4)
动作方法同
(3)
,只是最后不给予辅助力。

(5)
观察孩子独立翻身,再根据孩子完成的情况,给予
指导。

2
.坐


包括靠辅助和小靠辅助端坐位和长坐位两 个目标。训练
器具是垫子、墙。训练长坐位具体方法如下:

(1)
孩子背靠墙或其他物体,双膝伸展,髋关节屈曲
(90°~100°)完成长坐位。

(2)
孩子不用背靠物体做长坐位,在辅助下保持平衡。

(3)
孩子在没有任何辅助下,完成长坐位并保持平衡。

3
.爬


包括能用双手、双膝支撑身体和能手膝并用四肢爬< br>和俯爬两个目标。训练器具是垫子、护膝。具体方法如下:

(1)
孩子在语言提示下,模仿训练者正在做的爬行动作。

(2)
孩子在辅助下做爬行动作:①在孩子前后分别有一
名训练者,一个辅助上肢动作,一个辅助下肢动作。② 训练
者站在孩子身旁,
用手抓住孩子的腰部衣服,
使其四肢着地,
然后带动其 向前爬行。

4
.站


包括扶物站立、独立站立两个目标。训练器具是墙、
床、椅子、双杠。具体方法如下:

(1)
训练者扶着孩子站立
(
手拉手,扶躯干
)


(2)
孩子扶着物体
(
床、墙、桌子等
)
自己站立。

(3)
孩子独立站立,不借助于任何帮助。

5
.步行


包括维持支撑期、维持摆动期两个目标。训练器具
是双杠。具体方法如下:

(1)
两人辅助:一人拉住孩子的双臂保持其平衡,另一
人蹲下提推其小腿,迫使孩子向前迈步 。

(2)
一人辅助:训练者站在孩子身后,两手扶住其两侧
手臂, 然后用下肢迫使孩子向前迈步。

(3)
训练者示范走的动作或口头提示,让孩子模仿。

6
.上下台阶


包括上台阶与下台阶两个目标。训练器具是楼 梯、
牵引物
(
绳、棍等
)
。具体方法如下:

(1)
训练者站在孩子身后,两手扶其双臂,用膝盖顶住
孩子的胭窝上部,迫使其抬腿。

(2)
训练者用手或横棍拉住孩子,同时用语言配合,拉
着孩子上下台阶。

(3)
用语言提示使孩子上下台阶。

7
.跑


包括在辅助下跑、独立跑两个目标。训练器具是跑
步机、平整的地面。具体方法如下:

(1)
两名训练者每人握住孩子的一只胳膊,架
(

)着孩
子跑。

(2)
训练者站在孩子左侧,用右手拇指掐在孩子 的衣领
里,另外四指伸直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可防止孩子跌倒。

(3)
训练者示范并口头提示。让孩子自己跑。

8
.伸手取物


包括有意识地伸手、五指抓握物体两个目标。 训练
器具是食品、玩具等。具体方法如下:

(1)
训练者用孩子最喜欢的物品吸引其注意力,使孩子
有伸手去取的愿望。

(2)
让孩子张开五指抓到物体并取回来,及时给予强化。

9
.捏取


包括两指张开、捏住物品、取回物品三个目标。训
练器具是细小的物品。具体方法如下:

(1)
训练者辅助孩子利用食指、中指与大拇指捏取细小
物品。

(2)
训练者示范或口头提示,让孩子自己捏取物品。

10
.拧瓶盖


包括握住瓶盖、腕部旋转两个目标。训练器具 是带
盖的饮料、带螺丝扣的器皿。具体方法如下:

(1)
训练者握着孩子的手反复做拧盖的动作。

(2)
训练者示范或口头提示,让孩子自己拧盖,直至独
立完成。

11
.系扣子


包括看准扣眼儿、两手配合扣好扣子两个目标。训
练器具是带扣的上衣、扣扣子练

习器。具体方法如下:

(1)
训练者协助,扣子要和扣眼相应对准,用两手的拇
指和食指相互配合扣好扣子。

(2)
从大扣到小扣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练习,逐渐熟练。

l2
.穿珠子


包括一手拿珠一手拿线、把线穿过珠子、双手配合
摞珠三个目标。训练器具是大小不

等、形状不一的珠子。具体方法如下:

(1)
一手拿珠,一手拿线,把线从珠子的孔中穿出。

(2)
抓住线头把珠子摞下。

13
.折纸


包括把纸抚平、将纸对折、沿直线抹平纸三个目标。
训练器具是纸。具体方法如下:

(1)
拿起纸,平放在桌上,把纸抚平,一手将纸折起,
另一手辅助将纸边对齐。

(2)
用手将纸抹平。

(

)
智力残疾儿童感知能力训练


智力残疾儿 童感知能力训练即感官知觉的训练,主要内容
包括听觉、视觉、触觉等内容,每项内容还包括灵敏度、注
意广度、协调能力和分辨能力几个方面。

1
.智力残疾儿童注视物体


包括注视
-
固定物体、 向不同方位集中视力
(
上、下、左、

)
两个目标。训练器具是小食 品或孩子很喜欢的玩具物品、
容器。具体方法如下:

(1)
训练者 把几种小食品放在干净的桌上,然后坐在孩
子身边提示他:“去拿饼干。”拿正确后给孩子吃;如不正< br>确,先示范一遍;如果还不正确,再带着他做一遍。

(2)
让孩子注意训练者手中的食品,然后用容器盖住,
让孩子自己找出吃掉。

(3)
把几样物品分别放在房间里易于见到的地方,以便
让孩子看到,然后让 孩子坐在一个固定位置上,要求孩子指
出物品的位置。

(4)
让孩子把掉在地上的玩具找到并捡到容器中。

2
.追视移动的物体


包括追视无规律移动的物体、追视有规 律移动的物
体两个目标。
训练器具是皮球、
气球、
吹泡泡用具、
手电 筒。
具体方法如下:

(1)
训练者与孩子面对面坐在地板上。将皮 球滚向孩子
并让他接住,渐渐地变换球的方向,让孩子必须注意看才能
接住。

(2)
训练者将泡泡吹到空中,让孩子用手将其碰破。

(3)
训练者和孩子一起把气球拍上去,等它掉下来再拍
上去。

( 4)
在一间较暗的房间,训练者和孩子坐在一起,把手
电筒打开,让孩子追视光线所到的地方, 电筒光的运动要有
规律。

3
.智力残疾儿童分辨生活中常见的声音


包括寻找声音的来 源、理解声音的作用并了解即将
发生的事情两个目标。训练器具是玩具牛、狗、猫、铃、哨、
电 话、铃声、哨声、音乐以及生活中各种声音。具体方法如
下:

(1)
训练者把玩具牛放在桌子上,发出“哞”的声音,
然后让孩子把玩具牛收起来,当其明白之后,再教孩 子认识
其他两种动物的发声。

(2)
当孩予做活动时,训练者在孩 子的身后摇铃、吹哨
或使电话发声让孩子停止活动,并寻找声源。

(3)< br>多次训练孩子,使孩子认识到,某一声音之后,接
下来总是一个特定的行动。如:铃声之后大家排 队外出;哨
声之后大家解散休息等。

(4)
教孩子听到一个声音后 就做一件简单的事情。如:
听到敲门声就去打开门;听到电话铃声就去接电话。

4
.味觉分辨


包括分辨各种常见味道而让孩子的味觉与词语建立

-北京包皮


-北京包皮


-北京包皮


-北京包皮


-北京包皮


-北京包皮


-北京包皮


-北京包皮



本文更新与2021-01-29 06:0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4462.html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