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尖盘突出
断层解剖复习重点
(胸部)
主肺动脉窗:
位于主动脉弓 下方与左肺动脉上方之间
1
到
2cm
的区域。
右侧食管气管,左侧肺 ,含内含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淋巴结。
肺门:
两侧肺纵隔面中部的凹陷为肺门,
又称第一肺门,
有主支气管,
肺动、静脉,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肺丛等出入。< br>
一、简述主动脉肺动脉窗的位置、交通、内容及临床意义?
位置
:
主动脉弓下方和左肺动脉上方之间
内容:右侧食管气管,左侧肺,含内含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淋巴结
交通:右侧与气管前间隙相通、左侧与血管前间隙相通。
临床意义: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最佳层面。
二、简述胸骨角平面的标志意义?
1
、是上、下纵隔的分界平面
2
、后方平对第
4
胸椎体下缘
3
、正好通过主动脉肺动脉窗,平对主动脉弓的起端和止端。
4
、气管杈在此平面出现
5
、两侧平对第
2
肋软骨,为计数肋的标志
6
、奇静脉弓在此平面以上跨越右肺根上方,向前汇入上腔静脉
7
、食管与此平面以下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形成食管第二狭窄
8
、胸导管在此平面下方由脊柱右侧转向左侧上行
9
、肺动脉的分叉处位于此平面以下
三、简述纵隔内结构在横断层面上的辨认方法?
1
、通常以首先出现的器官、结构或椎骨的序数作为定位标志
2
、以主动脉弓上缘和升主动脉根部平面为界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3< br>、上部即主动脉弓上缘以上的层面,依上纵隔内结构自前向后分胸腺
层、静脉层、动脉层、气管层 和食管层的方法来识别。
4
、中部即主动脉弓上缘至升主动脉根部之间的层面,纵隔 内的结构减
为四层,此处的动脉与静脉排成一行,自右向左依次为上腔静脉、升主
动脉
(
主动脉弓
)
和肺动脉干
(
肺动脉口
)
。
5
、下部即升主动脉根部以下的层面,自前向后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
纵隔内的结构; 中纵隔内是心和心包,左,右心室位于前下方,左、右
心房居后上方;后纵隔内结构依据自前向后分气管 层、食管层、动脉层
和神经层的方法来识别。
(腹部)
1
、
G
lisson
系统:
门静脉、 肝动脉、肝管三者及其分支和属支在肝内伴
行,而且都被结缔组织包绕形成
Glisson系统。
2
、
门
腔间隙:
下腔静脉与肝门静脉之间的间隙。
3
、
第
二肝门:
肝腔静脉沟的上部,肝左、中、右静脉出 肝之处称第二
肝门
4
、
肾
段:
每一肾段动脉分布的肾实质区域,称为肾段。
5
、
肾
周间隙:
肾周间隙位于肾前、后旁筋膜之间。
内有肾、肾上腺、
肾血管、肾盂、输尿管、肾脂肪囊等。
一、
简述门腔间隙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
位置:
门腔间隙为肝门静脉与下腔 静脉之间的空隙,其上界为肝门静脉
分叉处,下界是肝门静脉起始处。
内容:
门腔间隙内可有肝尾状突和乳头突、网膜孔、门腔淋巴结和胰钩
突等。
临床意义:
门腔淋巴结或肝外病变,
异常病变可引起门腔间隙形态改变。
二、
简述肝段在横断层面上的识别要点?
1
、
镰状韧带附着缘未出现以前的横断层面上无肝左外叶
(S
Ⅱ和
S
Ⅲ< br>)
;
第二肝门出现以前的层面上肝左外叶仅为
S
Ⅱ;
肝门静脉 左支矢状
部出现以后的层面上肝左外叶为
s
。
;只有第二肝门至肝门静脉左< br>支矢状部之间的层面上可同时出现肝左外叶的
S
Ⅱ和
S
Ⅲ;
当 肝圆
韧带裂自横断层面上消失时,肝左外叶的
s
。也随之消失。
2
、
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出现以前的层面上左内叶为
S
Ⅳ
a
;肝门静脉
左支矢状部出现以后的层面上左内叶为
S
Ⅳ
b
;胆囊消失以后的层
面上无左半肝
(S
Ⅱ、
S
Ⅲ和
S
Ⅳ
)
。
3
、
肝门静脉右支出现以前 的层面上,
右半肝被右叶间裂分为
S
Ⅷ和
S
Ⅶ;肝门静脉右支出现以 后的层面上右半肝为
S
Ⅴ和
S
Ⅵ。
4
、
第二肝门出现以前的层面上无尾状叶
(S
Ⅰ
)
,胆囊出现以后的层面
上肝固有尾状叶
(SI)
消失,第二肝门至胆囊窝之间的层面上,尾状
叶(SI)
借背裂与左内叶
(S
Ⅳ
)
、肝右叶等相区分。
三、
简述肾段的划分方法及肾段在横断层上的分布?
1
、划分:每个肾段动脉分布的肾实质,称为一个肾段。每个肾有
5
个
肾段,即上段、上 前段、下前段、下段和后段。段与段之间有段间组织
分隔,缺少血管,称乏血管带。
-腰尖盘突出
-腰尖盘突出
-腰尖盘突出
-腰尖盘突出
-腰尖盘突出
-腰尖盘突出
-腰尖盘突出
-腰尖盘突出
本文更新与2021-01-29 04:3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4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