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全身快速美白-金猪宝宝
[
键入文字
]
一、名词解释
01.
Leptin
(瘦素)是肥胖基因(
obese gene,ob
)的表达产 物。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调节因子,由白色脂肪细胞分泌,
主要由广泛分布在中枢和外周的瘦素受体(OB-R
)介导的,对体重、体内脂肪蓄积和摄食行为有调节作用。
1.
饲料添加剂(
Feed
additives
)
:是指在天然饲料加工、调制、贮存或饲喂过程中,为满足动物营养需要或为某种特
殊目的而另外加入 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的总称。
2.
益生素
(Probiotics):
指活菌或死菌包含其产物的细菌,具有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提高机体健康水平的活菌制
剂。主 要分为
:
乳酸菌、芽孢杆菌、非常驻菌。
3.
益生元
(Prebiotics):
能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 种有益微生物在宿主肠道内生长或活化,增进宿主健康,而又不能
被宿主消化的物质主要包括
:
异麦芽寡糖、果寡糖、甘露寡糖、乳寡糖。
4.
合生元
(Snybiotics):
以上两种的混合制品。合生元是目前公认效果最好的微生态制剂 ,但其对益生菌和益生元的
选择及二者的配伍比例有严格的要求。
5.
消化 助进剂:
酶制剂,酸化剂,肠道损伤修复剂(谷氨酰胺、
SCFA
)
,瘤胃代 谢调控剂(缓冲剂、异位酸、甲烷抑
制剂、脲酶抑制剂)等。特点:主要在消化道内发挥作用,促进养分 消化吸收。
6.
酶制剂
:它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特殊蛋 白质,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催化剂。评价饲用酶唯
一有效的方法是将它添加到适合的饲料中来饲喂目 标动物,以目标动物的生长表现来确定酶制剂的好坏。
7.
微生物耐药性(抗药性)
:长期使用的药物性添加剂与抗原长期接触后,微生物会对这种药物产生一定的耐受性,从
而抑 制和杀死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的此特性称微生物的耐药性。
8.
饲料的酸结合力(
acid-binding capacity
)又 称系酸力、缓冲值(
B
值)
:将
100g
饲料加入
100< br>毫升去离子水中,
用浓度为
1mol/L
的标准盐酸滴定到该溶液的
p H
值为
4.0
时所消耗盐酸总毫升数。
9.
金属氨基酸螯合物(
Metal
Amino
Acid Chelate
)
:
是可溶性金属盐中的金属离子与氨基酸按一定的摩尔比(1:1
~
3
,
理想的
1:2
)反应形成的具有配位共价 键的一类环状化合物。
10.
抗生素(
Antibiotic
)< br>:
凡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或杀灭微生物的物质,包括微生物代谢产物、动植物机体内的代谢产
物或用化学合成、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的或类似的
物质以及这些来源的驱虫物都可称为抗生素。
11
.
微生态失调(
dysbiosis
)
指:正常微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 ,在外环境影响下,由生
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菌与菌间的比例失 调;菌与宿主的生态失调;菌、宿主
与外环境统一失调。
12.
饲料组合酶(
Combinative
Enzymes
)< br>:
指利用酶催化的协同作用,由催化水解同一底物的来源和特性不同,选择具
有互补性的 两种或两种以上酶配合而成的酶制剂。
13.
酸化:
是指人为地将无机酸或 有机酸,单独或以混合物的形式加入到畜禽的饲粮或饮水中,以降低其
pH
的过程。
饲 料的酸化是通过加入酸化剂来解决的。
14.
有机微量元素:
是金属盐与特 定的有机配位体结合并自入口腔到小肠吸收部位保持结合状态而不解离,但能被高效
地吸收利用的微量元 素。
15.
金属特定氨基酸络合物
:
一种可溶性金属盐 与一特定氨基酸的络合反应物。
通常方式
:
蛋白质水解为单一氨基酸后再
与金 属离子络合。
16.
金属多糖络合物:
是可溶性金属盐与多糖溶液进行络合 反应形成的产物。
17.
金属有机酸络合物(:
是可溶性金属盐与有机酸溶 液进行络合反应形成的产物。
18.
金属蛋白盐:
是可溶性金属盐与氨基酸 或部分水解蛋白质进行螯合作用形成的产物。
19.
休药期
指动物从停止给 药到许可屠宰或动物产品(奶、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20.
精氨酸生素
(A AAA)
是尿素循环中鸟氨酸生成瓜氨酸的中间体
NAG
(
N-
乙酰谷氨酸)的类似物,可以有效调控内
源性精氨酸的合成。
21.
代谢调控剂:
包括激素类、镇静剂、抗应激剂、采食调节剂等。特点:经饲服(或其它途 径)进入体内后必须进入
血液循环后,方能发挥作用。
22.
激素
:是由某些特殊化的细胞(内分泌细胞、某些神经细胞等)所分泌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从一组细胞传递至另一组细胞,或从一个细胞的这一部分传递到同一细胞的另一部分,以发挥其调节作用。
2 3.
蛋白质效率比(
PER
)
:是动物食入单位蛋白质或氮的体增重,
PER
愈大,其蛋白质品质愈好。可用公式表示:
PER=
体增重
/
蛋白质或氮的食入量。
24.
功能氨基酸:
是指除了合成蛋白质外还具有 其它特殊功能的
AA
,其不仅对动物的正常生长和维持是必需的,而且
对多种生物活性 物质的合成也是必需的。
25.
精氨酸家族(
AFAA
)
:因在大多数哺乳动物体内精氨酸、谷氨酸
/
酰胺、脯氨酸、天冬氨酸
/
酰胺 、鸟氨酸、瓜氨酸之
间可通过复杂的代谢相互转化而称之。
26.
细胞内蛋 白质周转
:细胞内持续的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统称为细胞内蛋白质周转。
27.
小肽制品
:小肽(
SP
)一般是指由
2
~
3
个氨 基酸组成的寡肽,可直接被消化道吸收进入循环系统,被组织代谢利
用。
28.维生素:
是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必须由日粮 提供,或者提
供其先体物。
1
[
键入文字
]
29.
微生态系统:
现代医学将这些正常微生物视为动物体的组成部分,< br>参与了动物体的生长、
发育、
消化、
吸收、
营养、
免疫、生物 拮抗及其各种功能和结构的发生、发展和衰退的全过程,是一个象骨骼、肌肉、神经、附属(皮、毛、指
或趾甲)
、免疫、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泌尿、生殖系统一样的第十三个生理系统。因此被称为< br>微生态系统
。
30.
国际单位(
IU
)
:
在维生素的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清楚之前,采用某些实验动物对其剂量反应程度
作为 衡量维生素
的效价,这种以营养功效计量的单位称为
国际单位(
IU
)
。
31.
最佳维生素营养
(OVN)
:
最佳维生素营养
OVN
是指在饲粮中提供的所有已知维生素水
平能够使动物达到最佳健康
状况和最佳生产性能,并使生产者能够提高经济回报。
< br>32.
微生态调节剂
(microbioecologics):
是根据微生态 学原理,
利用机体正常生理性细菌或对其有促进作用的其他无害
微生物等活性物质制备而成的生 物制品。
33.
饲料防霉剂:
指具有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防止饲料发霉 变质和延长贮存时间的饲料添加剂。
34.
量段效应
:是指在特定时间内, 不同剂量添加物作用于畜禽机体时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效果,如正常作用、中毒、死
亡等。在剂量学上,把 量段效应划分为:常用量;极量;中毒量。
35.
生长促进剂:
主要指用于刺激动物生长,改善饲料利用率,并增进动物健康的一类非营养性添加剂。包括药物饲料
添加 剂,微生态制剂,消化助进剂,代谢调节剂等。
36.
饲用抗生素(
Nutritional antibiotics
)
:指的是那些在健康动物饲料中添加的,以改善动物营养状况和促生长
为目的,具有抗菌活性的 微生物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37
.
01.
动物微生态制剂
AMP
(也称益生菌剂或益生素)
:
是指在动物微生态理论指导下
,
采用有益微生物
,
经培养、发
酵、干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对动物有益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制剂。
38.
功能性有机微量元素
:
具有生理调控功能、强化营养素作用的稳定型微营养素
.
39.
抗生素的 相互作用:
是指两个抗微生物剂同时加入微生物培养物时,
一个抗微生物剂对另一个抗微生物剂 的作用的
影响。
40
.维生素拮抗物
:
阻止或限制某些
VIT
被动物利用的物质。
二、填空题
1.
能为动物机体代谢提供甲基的添加剂有:
蛋氨酸、甜菜碱、胆碱。
2.
某饲粮中需补充
0.1%
的蛋氨酸,则
1
吨饲粮应分别添加
(
1.02
)
、
(
1.14
)
、
(
1.17
)
、
(
1.48
)
千克的饲料级
DL-
蛋氨
酸、羟基蛋氨酸、羟基蛋氨酸钙或
N-
羟基蛋氨酸钙。
3.
某饲粮需补充
0.1%
赖氨酸,则
1
吨饲粮应添加(
1.28
)
千克的饲料级
L-
赖氨酸盐酸盐或
(1.96
)
千克的
L-
赖氨酸硫
酸盐。
4.
1
克
羟基蛋氨酸、羟基蛋氨酸钙或
N-
羟基蛋氨酸钙分别相当于(
0.874
)
克、
(
0.855
)
克、(
0.676.
)
克的
L-
蛋氨酸,
L-< br>赖氨酸盐酸盐相当于
(
0.788
)
克的
L-
赖氨酸 。
5.
常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
(
1
)含铜的添加剂:硫酸 铜、氯化铜;
(
2
)含铁的添加剂:硫酸亚铁、氯化亚铁、碳酸亚铁
等。
6.
培育后备母鸡时,使用抗球虫剂的目的是:
防止球虫病爆发,使鸡产生免疫 力。
7.
健康动物消化道正常微生物区系的作用有:
维持肠道平衡,合成有 益物质,促进吸收,抑制不良微生物的生长。
8
消化道正常菌群对宿主动物的作用:
营养、免疫、生物屏障。
9.
农业部
2001
年
7
月
3
日关于发 布《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的通知中准许用作猪抑菌促生长的添加剂八种:
杆
菌肽锌、喹乙 醇、恩拉霉素、维吉尼亚霉素、
、泰乐菌素、黄霉素、金霉素、土霉素。
10.
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累加作用、拮抗作用、无关作用。
< br>11.
有机酸及其盐类主要是以
未电离的分子形式
发挥其抑菌作用的。
12.
常用饲料抗氧化剂
:
①乙氧基喹啉(
ethoxyquin< br>,
EMQ
)
②
二丁基羟基甲苯(
butylated
hydroxy
toluene
,
BHT
)
③
丁 基羟基茴香醚(
butylhydroxyanisol
,
BHA
)
④
没食子酸丙酯(
prpyl gallate
,
PG
)
⑤
叔丁基对二酚(
tertiary buty
hydro quinone
,
TBHQ
)
。
13.
霉菌毒素的特点:
隐蔽性、复杂性、物种特异性。
14.< br>霉菌毒素主要由四种霉菌属产生
: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
、青 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
等)
、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
、梭菌属(主要分泌呕 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
T-2
毒素、伏马镰孢毒素等)
。
15.
一般饲料风味剂是由
:味觉刺激部分和嗅觉刺激部分及辅助成分组成。
-
16.
碘量法测定饲料级硫酸铜含量时,应在滴定至
淡黄色
加入淀 粉指示剂,不能过早是因为
淀粉容易结合大量的
I
使结
果偏低
。
17.
已发现高剂量时,在仔猪具有促生长 作用的无机盐类有:
CuSO
4
和
ZnO
。
18 .
饲料霉变的外表迹象
:
(饲料内温度不均,有发热现象)
;
(饲料 结块)
;
(轻度异味)
;
(色泽变暗)
;
(畜禽偶尔无故< br>拒食或采食后恶吐)
。
19.
蛋黄的颜色主要是来源于饲料中的叶黄色素
沉积而形成的,
蛋黄着色的关键因素是
:
叶黄色素的量、
叶红素的比例
。
20.
常用的含钙矿物质饲料:
石粉、蛎粉、碳 酸钙、蛋壳粉
等,
同时可以补充钙磷的饲料有:
骨粉、碳酸氢钙、磷酸钙、
过 磷酸钙
。
21.
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包括:
药物添加剂、
益生素、
酶制剂、
酸化剂、
中草药及植物提取成分、
防霉剂、
饲料调 制剂
。
2
[
键入文字
]
22.
常量矿物元素
:
Ca
、
P
、
Na
、
Cl
、
Mg
、
S
等
7
种;
微量 元素
:
Fe
、
Zn
、
Mn
、
Cu
、
Co
、
I
、
Se
、
Cr
、
B< br>、
Mo
等
11
种。
23.
为恢复和维持动 物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可在饲料中添加:
益生素和化学益生素
。
24 .
饲料添加剂对畜产品食用的不安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矿物质元素和重金属的残留< br>;二是
非营养性添加剂
的滥用
;三是
饲料添加剂的外源性污染
。
25.
反刍动物通过供给
钴
使瘤胃微生物合成
V
B12
;目前只在
禽类和妊娠母猪
饲料中添加生物素添加剂,谷物中生物素含
量和利用率:
燕麦>玉米和高粱>小麦>大麦
。
26.
饲料贮存 中影响其质量的因素:
氧、光照、温度、湿度和水分、微生物和酶、虫、鼠害。
27.
饲料质量下降的原因:
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氧化失效。
28.
饲料中应用抗氧化剂的必要性:
饲料保鲜的需要;有利于饲料营养物质的保存;氧化后的 饲料不利于动物健康。
29.
饲料抗氧化剂的分类
1
)按作用性质 分类:
(
1
)还原剂(
2
)阻滞剂(
3
)协同剂(
4
)螯合剂;
2
)按来源分类:
(
1
)
天 然抗氧化剂(
2
)人工合成抗氧化剂
30.
用于饲料中的抗氧化剂的条件
:①低浓度即应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②毒性小,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对人和 动物健康
无害;③不应使饲料产生特异气味或颜色,降低适口性;④在饲料中易于测定,成本低。
31.
饲料防霉措施:
①选用和培育抗性菌的饲料作物品种;②选择适当的种植或 收获技术;③严格控制饲料中的水分含
量;④要合理控制贮藏环境;⑤加强饲料产品包装、运输、贮藏的 科学性;⑥使用防霉剂。
32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
1
)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
(
2
)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
3
)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
4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
5< br>)激素作用的时效。
33.
常用的化学缓冲剂有
碳酸钙
(< br>石灰石
)
、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氯化镁、磷酸钙、磷酸氢钠、磷酸氢钙、氢氧化铵及< br>硝酸钠等。其中最安全有效的缓冲剂为碳酸氢钠。
34.
酸化剂的分类:①有机酸化剂——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丙酸、苹果酸、山梨酸、甲酸(蚁酸)
、乙酸(醋酸)
等极其盐类,
广泛使用的是柠檬酸和延胡索酸。
a.
单一酸化剂
b.
无机酸化剂——盐酸、
硫酸、
磷酸,
目前磷酸报道较多。
②复合酸化 剂:利用几种特定的有机酸和无机酸复合而成,能迅速降低值,保持良好的缓冲值和生物性能及最佳添加
成本。复合酸化剂具有用量少、成本低、酸度强、酸化效果快、作用好等特点。
35.
饲料组合酶的特性
:
(
1
)催化水解同一底物酶的来 源多样性;
(
2
)酶的催化反应的协同配合性;
(
3
)酶最 适条件和
抗逆特性的互补性;
(
4
)酶的应用效果的高效性。
36.
功能性寡糖特点:
不被单胃动物消化吸收;热量低;稳定性高;安全无毒、无残留; 具有明显生理活性。
37.
影响肠道健康的五大因素
:①肠道内病原微生物 及其产生的毒素:病原微生物:有害细菌、病毒、寄生虫等;②肠
道微生态失衡:有害菌大量繁殖,抑制 有益菌的生长;③抗营养因子;④胃肠道的
pH
值;⑤机械损伤。
38.
益生元应满足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
①不被宿主胃肠道消化吸 收,能够完整到达大肠;②只能被肠道内一种或几种有
益菌利用,促进其生长繁殖或代谢活性;③能改善 肠道菌群组成,促进宿主健康;④诱导肠腔内系统免疫,改善宿主
体质。
39.饲料添加剂的分类:
(
1
)使用目的分类法:根据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目的的不同, 可分为:①营养类;②促生长和防
病类;③防止饲料劣化类;④提高饲料适口性和产品质量类;⑤调整生 理功能类。
(
2
)恩斯明格氏分类法:①补充营
养类;②促进采食类;③提高 商品价值类;④促进消化吸收类;⑤改变代谢类;⑥保健类。
(
3
)类数分类法:按添 加
剂的作用分类:十大类分类法,即将饲料添加剂分为十大种类(氨基酸类、微量元素类、维生素类、酶 类、化学防腐
剂类、调味类、
香料类、着色剂类、
激素类、酵母类)
。
(
4
)
营养理论分类法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的分类:
A
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是指用于补充饲料营养成分的少量或微量物质,包括饲料级氨基酸、维生素 、矿物质微量元素、
酶制剂、非蛋白氮等。
B
一般饲料添加剂
是指为保证或者 改善饲料品质、提高饲料利用率而掺入饲料中的少量或者微
量物质。
C
药物饲料添加剂
是指为预防、治疗动物疾病而掺入载体或稀释剂的兽药的预混物,包括:抗球虫药类、驱
虫剂类 、抑菌促生长类等。
40.
饲料添加剂使用目的:
①满足动物营养需要,< br>提高饲料利用率;
②促进动物生长,
保障动物健康,
改善畜产品品质;
③保证饲料质量,改善饲料适口性,改进饲料加工性能。
41.
配制成预混料主要有 四点作用:
①以增大体积,提高在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量,使添加剂的微量成分在配合饲料中均
匀 分布。②经预混合工艺处理,可补偿和改进微量成分的不理想特性,诸如不稳定性、吸水性和静电荷等。③可使添
加剂的添加水平标准化。④简化了一般饲料加工厂的生产工序,减少了投资。
43.
影响微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
,可归纳为环境,宿主与微生物三个方面。
44.
影响抗生素效果的因素
:
:动物的年龄
;
环境
;
饲养密度
;
免疫状态
.
45.
营养抗病的途径有:影响免疫系统发育与功能、影响肠 道发育与健康、影响抗病基因的表达、影响传染性疾病的发
生发展、缓解
ROS
的危害 、缓解霉菌毒素的危害等六大途径。
46.
肠道微生物可分为
3
类:共生性细菌
,
机会性细菌
,
致病性细菌
.
47.
肠道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
生物拮抗作用
,
营养作用
,
免疫作用
,
与机体的生长和衰老有关
,
抗肿瘤的作用
.
48.
微生态失调分为四种情形:一度失调,二度失调,血行感染,易位病灶。
49
.
影响微生态平衡的各项因素
:
抗生素、疫病、应激、生理、饲料、环境。
50
.氨基酸是微量元素在小肠吸收最理想的螯合剂。
51
.目前 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有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
7
种
.
3
怎样全身快速美白-金猪宝宝
怎样全身快速美白-金猪宝宝
怎样全身快速美白-金猪宝宝
怎样全身快速美白-金猪宝宝
怎样全身快速美白-金猪宝宝
怎样全身快速美白-金猪宝宝
怎样全身快速美白-金猪宝宝
怎样全身快速美白-金猪宝宝
本文更新与2021-01-28 22:3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3805.html
-
上一篇:动物营养学报最终格式要求
下一篇:最新药店培训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