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杨阳洋哮喘母乳喂养知识应知应会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8 22:04

treatas-中老年性保健

2021年1月28日发(作者:乳腺癌化疗期间吃什么)

母乳喂养知识应知应会

【一】婴儿喂养术语

[纯母乳喂养]


是指除给母乳外不给孩子其它食品及饮料,包括水
(
除药物、维生素、矿物质滴剂外;
也允许吃挤出的母乳。
)
[几乎纯母乳喂养]


是指用母乳喂养孩子,但也给少量的水或以水为基础的饮料,如糖水。

[全母乳喂养]


是指纯母乳喂养或为几乎纯母乳喂养。

[奶瓶喂养]


是指以奶瓶来喂养孩子,不管奶瓶中是什么,其中也包括挤出的母奶。

[人工喂养]


由于各种原因,母亲不能母乳喂哺婴儿时,用代乳品喂养宝宝的方法,称人工喂养。

人工喂养不宜选用鲜牛奶,牛奶虽然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的比例高,但蛋白质的比例
不合适,
用 食过量的蛋白质会增加小宝宝肾脏的负担。
牛乳在脂肪方面含饱和脂肪酸高,

体内不 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少,
并且脂肪不易消化和吸收。
牛乳中含乳糖较低,
易致宝宝便< br>秘。加之牛奶中钙磷比例不合适,影响小宝宝对钙的吸收。因此,
无论是混合喂养或人工喂
养时,配方乳应作为优先选择的乳类来源。

[部分母乳喂养]


因母乳不足或因其他原因加用代乳品补充,即为部分母乳喂养(混合喂养)


补授法:即在每次母乳喂养后再喂牛奶。此法较好,可防止母乳越来越少。

代乳法:即一天数次用配方奶代替母乳,但全日喂哺母乳次数不宜少于
3
次。

若减至
1

2
次,则母乳分泌量会迅速减少。

[ 适时添加辅食]婴儿
6
个月后,须为婴儿添加辅食又称过渡期食品、断乳食品。
尽管母乳是婴儿最合适的营养品,但
4

6
个月后,由于婴儿消化器官和 功能逐渐完善,神
经系统进一步发育成熟,
对食物的质和量有了新的要求,
若不适时添 加辅食,
则易导致婴儿
营养缺乏,体重减轻及容易感染疾病等。

【二】产后不同时期所泌乳汁

[初乳]产后
5
天内所分泌的乳汁称初乳。


初乳量少, 每天约
10

40ml
,色黄质略稠,而蛋白为质量,成熟乳
2倍以上,脂肪较少。

主要为: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A(SIgA)
和补 体,
维生素
A

牛磺酸和矿物质的含量颇丰富,

新生儿的 生长发育和抗感染能力十分重要。

[过渡乳]

产后
6

10
天的乳汁称为过渡乳。

乳量有所增加,含脂肪最高。

蛋白质与矿物质含量逐渐减,其中

乳铁蛋白和

溶菌酶仍保
持稳定水平,
IgA

I gG

IgM

C3

C4
则迅速下降。

[成熟乳]产后
11
天~
9
个月的乳汁为成熟乳。

蛋白质含量更低
,
但每日泌乳总量多达
700-1000ml


[晚

乳]

产后10个月以后的乳汁为晚乳。

晚乳的总量和营养成分都较少。各期乳汁中乳糖含量变化不大

[前奶]是在婴儿一次哺乳过程中先产生的带黄色的奶。

[后奶]是在婴儿一次哺乳过程中后产生的

较白的奶。

何谓“母乳喂养”?

(母亲用乳汁喂哺自己的孩子)


[
母婴同室
]

24
小时母婴同室,医疗及其他操作每天母婴分离不 超过
1
小时。

【三】母













一、对宝宝(子代)的好处:

㈠、可提供婴儿不同时期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

母乳最营养:是婴儿最合理天然食物的来源。

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母乳所含营养素如乳糖(乳化碳水

化合物)
、蛋白质、脂肪、碳物质、维生素、水,最适

宜宝宝消化、吸收。

㈡、提供生命最早期的免疫物质,增强抗感染性疾病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免疫活性等物质,可增加婴儿抗感染能力。

初乳与过渡乳中 含有较高的分泌型免疫蛋白
(SIgA)
等,能增强呼吸道、胃肠道抵抗力。

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积极提倡母乳喂养的重要原因。


.
促进宝宝胃肠道的发育,提高对母乳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利用。
母乳中所含的生长因子、胃动素、胃泌素、乳糖、双歧因子促进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
菌在肠道 的生长存。母乳中所含的消化酶、乳糖酶、脂肪酶促进消化、吸收

㈣、促进宝宝神经系统发育


母乳中的必需营养素:如

牛黄酸、DHA

宝宝脑神经发育

重要物质。母乳喂养能促进婴儿嗅觉、味觉、温度觉、听觉、视觉、触觉的发育。

㈤、减少成年后患代谢性疾病几率

母乳喂养儿生后
1

2
年生长发育正常

成年后患代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的几率明显下降
.


、紧急状态下的母乳喂养是一种挽救生命的措施,也是对婴儿最好保护。

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1
、母乳是
0-6
个月婴儿最合理 的“营养配餐”,能提供
6
个月内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

2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腹泻、
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几率少;< br>
3
、母乳中还含有婴儿大脑发育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

4
、母亲在哺乳过程中的声音、拥抱和肌肤的接触能刺激婴儿的大脑反射,促进婴儿早期智
力发展,有利于 促进心理发育与外界适应能力的提高。

二、对乳母的好处:

㈠、增进母子间情感。

母乳喂养有助于母婴结合,即产生一种密切并充满爱心的联系。

㈡、促进乳汁分泌暨生育调节。

血液中的泌乳素有利于泌乳细胞分泌乳汁,抑制卵巢排卵自然避孕。

㈢、促进母亲康复

血液中的催产素促进子宫的复原,防止产后出血。可使乳腺肌细胞收縮,有利乳汁排出。

㈣、母乳喂养可减少乳母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

㈤、有助于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

三、对家庭及社会均有益

母乳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新鲜无细菌污染,直接喂哺简便、省时省力,十分经济。

减少家庭不必要的开支,减轻家庭其他成员的劳动,有利于家庭和睦。

更重要的是还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人口素质

,有利于社会和谐。

四、对人类远期健康质量有好处

许多成年疾病,特别是影响健康与寿命的疾病,如肥 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与胎儿
宫内营养、乳儿期喂养方式生后
1

2
年追赶生长速度及第二脂肪存积(青春前期)密切相
关。母乳喂养可减少乳儿(生后
1

2
年)生长发育迟缓及加速,有利于成年期代谢性疾病
的预防。


人工喂养的缺陷

对宝宝的危害:
干扰婴母感情结合,
腹 泻及呼吸道感染较多营养不良、
维生素A缺乏,
易过
敏及乳汁不耐受,患某些慢性疾病 的危险增加,体重超重,智力测验评分较低。

对母亲的危害:干扰母婴感情结合,可能很快再 次受孕,增加患贫血、卵巢癌、乳腺癌的危
险,增加家庭负担。

【四】哺乳姿势

一、
.
正确的哺乳姿势:

母亲 放松舒适;
婴儿身体转向母亲,
紧贴母亲身体,
下颌接触乳房。
要领:三贴一 对(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鼻尖对乳头。
)头与身体呈一条直线




.

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用乳头触碰婴儿上唇,诱发觅食反射,婴儿张开 嘴,嘴唇凸起,
吸入乳头及大部分乳晕,
慢而深的吸吮,
有时会有暂停,
吸吮 时面颊鼓起有节奏的吸吮和吞
咽。

三、母乳喂养有效(说明母乳充足,喂养得当)


1.
婴儿每天有 软的大便,
24
小时小便
6
次以上
,
2.
体重增长理想,每天体重能增长
18-30g,
3.
喂奶时可听见吞咽声,母亲有下乳的感觉

4..
喂奶前乳房丰满,喂奶后乳房较柔软

5.
两次喂奶之间,婴儿满足安静
.
四、
早吸吮:
是指生 后
30
分钟以内开始吸吮母亲乳房
,
母婴皮肤接触和早吸吮时间不得少于30
分钟。
重要性

五、

母婴同室:
24< br>小时同室,医疗及其他操作每天母婴分离不超过
1
小时。

重要性

六、按需哺乳:不限制母乳喂养的次数和时间。建议母亲奶胀时,应唤醒婴儿 进行喂哺;孩
子想吃时进行喂哺。如孩子睡觉时间太长(大于
3
小时)应仔细观察,排 除有异常情况。

七、保持泌乳,促进母乳喂养

1
.不用奶瓶,开奶前不喂食:防止乳头错觉

2.
帮助母亲使婴儿正确含接,建立母亲喂奶的信心。

3.
母婴分 离时:
(比如婴儿黄疸深在
NICU
治疗)每天挤奶
24
小时内6-8
次或更多。

【五】喂







常用的几种喂奶体位

坐椅,

侧卧位,

环抱式,



















姿



将大拇指与其它四指分开;
示指至小指四指并拢、
并紧贴在乳 房下的胸壁上,
用示指托住乳
房的底部;
用大拇指轻压乳房的上部,
以免堵住 婴儿鼻孔而影响呼吸;
托乳房的手不要离乳
头太近,以免影响婴儿的含接。












姿



婴儿头与身体成一直线;
婴儿的身体面对并贴近 母亲身体;
母亲抱紧婴儿,
使婴儿的头和颈
得到支撑;
(
刚出生的孩子则应托着他的臂部
)
婴儿的脸朝向乳房。













:母亲用乳头触碰刺激婴儿的嘴唇;待婴儿产生觅食反射张大嘴时;

顺势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送入婴儿口腔。















姿

势:婴儿的嘴张的很大,下唇向外伸。婴儿的下巴紧贴乳房;

婴儿口下露出的乳晕比口上多;
婴儿的双面颊饱满。
能看到婴儿慢而深的吸吮动作和听到吞咽的声音。

【六】哺乳期乳房保健

哺乳前柔和地按摩乳房,
有利于刺激排乳反射。喂哺时,
乳母掌握正确的喂哺技巧,以使婴
儿有效吸吮。每次哺乳,应左 右乳房交替着喂。先喂一侧,再喂另一侧;如另一侧未哺完,
待下次喂哺时先喂。哺乳结束时,不要强行 用力拉出乳头,易引起局部疼痛或皮损。

每次喂完奶后:常规挤一至二滴乳汁均匀地涂在乳头与乳晕上,可预防乳头皲裂或感染。

哺乳期间乳母应配戴合适的棉质胸罩,以起支托乳房和改善乳房血液循环的作用。


【七】挤

奶(目的、准备、操作手法)

目的:

1
、缓解奶胀或解除乳腺管堵塞及乳汁淤积;

2
、喂养低体重儿< br>(
不会吸吮
)
或病婴
(
吸吮力差
)


3
、在母亲或婴儿生病时,需保持泌乳;

4
、在母亲因工作或外出时,留母乳给婴儿;

5
、防止乳头及乳晕干燥、皲裂。

挤奶前的准备

1
、乳母喝一杯热饮料,如“果珍”汤饮等;

2
、乳母把双手彻底清洗干净;

3
、先用温热水清洁双乳,然后再 温热敷双侧乳房
3

5
分钟;

4
、按摩后背

挤奶的体位姿势

1
、乳母坐或站着均可,以她自己感到舒适为准;

2
、乳母的身体略向前倾,将大口径的、清洁的盛奶容器靠近乳房;

3
、乳母用手将乳房托起,乳头对着容器的开口。

挤奶的操作手法

1
、将拇指和示指分别放在乳房的上下方,距乳头根部
2
公分的乳晕上
.
2
、将拇指与示指先向胸壁方向
(
内侧
)
轻轻下压 ,压力应作用在拇指与示指间乳晕下方的乳
窦上,然后向外有节奏挤压放松。

放松时,手不应离开皮肤。如此数次,重复进行。

3
、以逆时针的顺序沿 着乳头,依次按照同样挤奶的手法,将乳晕下方乳窦内的乳汁挤出。

挤奶操作时应注意的护理问题

1
.挤奶应让母亲自己做,
不应让他人代劳。只是在示教时方可轻轻触摸其乳房,(事先应征
得同意)
,动作要轻柔。

2
.操作不应引起疼痛。否则说明操作方法不正确。

3
.挤奶时, 不要挤压乳头,因为乳汁是储存于乳晕下方的乳窦内,故挤乳头是无用的。

4
.一侧 乳房至少挤压
3

5
分钟,待乳汁少了,就可挤另一侧乳房。如此反复交替进 行,双
手可交换使用,以免疲劳。

5
.由于分娩后的头几天,泌乳量有限, 因此一次持续挤奶的时间以
15

30
分钟为宜。

母亲回家后遇到婴儿喂养问题,如何寻求帮助?




向医院寻求帮助;



向卫生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打帮助热线电话;



向母亲支持组织或同伴产妇咨询寻求帮助;



向社区服务寻求帮助。


【八】影响母乳的因素

1.

母乳不足

最常见的原因—未做到有效的母乳喂养(次数不够,时间短,姿势不对)

2.

乳头疼痛

最常见的原因—没有把乳头乳晕充分放入嘴内。

3.

乳头扁平或 凹陷:婴儿不是吸吮乳头,而是将乳头和乳晕下面的乳房组织含进嘴里形成
一个“长奶嘴”,乳头仅占此 “奶嘴”的
1

3
。关键点:乳房的伸展性。

4.
乳头皲裂:正确的含接姿势哺乳后挤出少量乳汁涂在乳头上,干燥后再配戴合适的胸罩,
先喂健侧,后 喂患侧。

5.

乳房肿胀的原因、预防和处理:

原因:乳汁很多;开奶太晚

;含接差

;不能经常排空乳房

;限定喂奶时间。

预防

:分娩后立即开奶

;确保正确的含接

;不要限制喂奶时间



处理:先喂健侧,当射乳反射建立时,再喂患侧。

6.
分娩后头几天初乳少、

宝宝哭吵怎么办?

婴儿是伴 随着水、
葡萄糖和脂肪储存而诞生的,
头几天少量初乳完全能满足婴儿需求。
妈妈要努力让宝宝勤吸吮!

①多次数吸吮


10

/
天,长时间吸吮


30

/
次。

只要有兴趣就让他(她)吸吮。



保证母亲有足够的摄入量。



推荐有效的“催奶方”。



让婴儿与她在一起,


尽可能多地母婴间的单独接触,


充分的皮肤接触。


【九】添加补充食品的医学指征

一、婴儿方面:极低体重儿或早产儿(小于
32
周)


巨大儿

;足月小样儿;婴儿先天

treatas-中老年性保健


treatas-中老年性保健


treatas-中老年性保健


treatas-中老年性保健


treatas-中老年性保健


treatas-中老年性保健


treatas-中老年性保健


treatas-中老年性保健



本文更新与2021-01-28 22:0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3688.html

母乳喂养知识应知应会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