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纹眉-长春早泄
科赫原则和微生物学
科赫法则是伟大的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
Robert Koch
,
1 843
~
1910
年)
提出的一套科学验证方法
,
用以验证 了细菌与病害的关系,
被后人奉为
传染病病原鉴定的金科玉律。它为病原微生物学系统研究方法 的建立奠定
了基础,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可能多少已经
受到现代研 究方法的冲击而显得意义不再;但是作为一种研究思路,对人
们建立严谨的思考习惯还是极有意义的。< br>
科赫法则
(Koch's postulates)
包括:
1
、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
2
、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
(
pure culture
)
;
3
、
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
生;
4
、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柯赫法则
(
Koch postulates
)
又称证病律,
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
物的操作程序,其具体步骤为:⑴
在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生物的
存在;⑵
该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⑶
所得到的纯培养物能接 种到该种植物的健康植株上,并能在接种植株上表
现出相同的病害症状;⑷
从接种发 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这种病原生物的
纯培养,且其性状与原来分离的相同。如果进行了上述
4< br>个步骤,并得到
确实的证明,就可以确认该生物即为该病害的病原物。
科赫法则的理论缺陷
1893
年发现有些霍乱带原者以及伤寒玛莉等案例并 无任何症状表现,
因此
科赫后来又将第一条原则后半删去。后来在小儿麻痹、疱疹、爱滋病、丙
型肝炎都有类似发现,甚至今日几乎所有医师和病毒学家都认同小儿麻痹
病毒只会对少数感染者 造成瘫痪。
第三条原则也同样不尽完美,科赫本身也在1884
年发现霍乱、结核等疾
病未必能在不同个体产生相同表现,以今日之观点,爱滋病 毒无法感染
CCR5
Δ
32
基因删除的个体。
科赫法则发展于十九世纪,是以当时技术水平能用来辨认病原体的技术通
则。但科赫生活的年代,已有许多疾病明显和某些物质相关,却无法符合
这套法则的检验。而过于信任这 套研究方法的学界,也在无法透过培养基
分离培养病毒的情况下,导致病毒学发展窒碍难行。
目前,
已有不少疾病证实为某种病原体造成,
却不能满足柯霍提出的理论。
因 此,
虽然科赫法则在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也持续对微生物诊断有所帮助,
但目前已不要 求必须完全符合四项准则考验的研究了。
柯赫氏法则已被移植并成为植物病理学中一项经典法则
柯赫法则同样也适用来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只是以某
种怀疑因素来代替病原物的作用。例如,当判断
是缺乏某种元素引起病害时,可以用 适当的方法补施该种元素;如果处理
后植株症状得到缓解或消除,即可确认病害是因缺乏该元素所致.
基因组时代的科赫法则
发布时间:
2010-12-20
著名科普杂志
《科学美国人
(Scientific American)
》
的中文版
《环球科学》
2010
年第
11
期发表了本所严家 新研究员的这篇文章,对判定微生物与传染病
之间因果关系的科赫法则在当代的应用进行解读。现将全文 转载如下:
新发传染病的出现频率在过去
20
年里快速升高,原 因包括全球化、人口
爆炸、气候变暖等。如何快速而准确地鉴别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这是公
众 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1890
年,
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
?
科赫
(Robert Koch)
提出了科赫法则:
致病微
生物必须存在于患病的所有宿主生物体内,而不存 在于健康生物体内;从
患病生物中可分离到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将培养物接种至敏感宿主时,
同样的疾病必定再次发生;从人工接种的宿主中,可再次分离得到这种微
生物的纯培养物。只有同时满足 这
4
个条件,才能确定某种微生物与特定
传染病之间有因果关系。
去掉纹眉-长春早泄
去掉纹眉-长春早泄
去掉纹眉-长春早泄
去掉纹眉-长春早泄
去掉纹眉-长春早泄
去掉纹眉-长春早泄
去掉纹眉-长春早泄
去掉纹眉-长春早泄
本文更新与2021-01-28 13:1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2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