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英的妹妹-丰胸手术哪里好
第一讲
绪论
自我介绍
前言:欢迎同学们到微免世界潇洒走一回
!
问题之一:为什么要去走一回?(
why
?)
很 多人希望拥有
1000000
(健康、爱情、工作、友情、房子、车子)但
如果没有了 健康,一切都将等于零。
2009
年,全世界死亡总人数为
5200
万,其中:
感染性疾病
1730
万(由病原生物所引起的)
心血管疾病
720
万
癌症
630
万
可见,感染性疾病位于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首!
因此学习病原有三大需要:平时需要、战时需要、考试需要。
问题之二:怎样学好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how
?)
1
、
“一个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
2
、
“两个基本点”
抓好教材与同步练习册两个基本点。
问题之三:什么是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
what
?)
本课程包括三门学科:第一篇
医学免疫学基础、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
学
、第三篇
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绪论
(一)什么是微生物?
1
、定义:微 生物(
microorganism
)
:是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
肉眼 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
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
2
、分类:
①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中生长繁殖,如病
毒、亚病毒等。
< br>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无核膜、核仁
,
细胞器不
完善,有两 菌四体。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
完整,如真菌。
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微米(μ
m
)
细菌体积微小,
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
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放大
1000
倍左右,才能清楚地看到细 菌外部形态。
举例:若将
1500
个杆菌“头尾相连”
,仅有一粒 芝麻长!将
60
~
80
个
杆菌“肩并肩”排列成横队,也只有一根头 发丝宽!重量为
1mg
的细菌,其
数量相当于全球的总人数
(有
58
亿之多)
!
结核病人的一口痰,
至少带有
4.5
亿个细菌。
细菌的形态——基本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
1、球菌:圆球或近似球形,如葡萄球菌。
2、杆菌:各种杆菌的大小、长短、粗细 很不一致,如痢疾杆菌呈短杆
状,结核杆菌有分枝现象,破伤风梭菌呈鼓槌状。
3、螺形菌:菌体弯曲,分为两类:
①弧菌:短,只有一个弯曲,如霍乱弧菌;
②螺菌:长,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弯曲,如幽门螺杆菌。
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3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①存在——在自然界中处处存在
②作用:有利方面:
N
循环、在工、农、医方面的应用。
有害方面:引起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等)
。
病原微生物
:
可起人和动植物疾病的微生物
。
(二)什么是医学微生物学?
1
、定义: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生物学 特性、致病性、免疫性
和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的原则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
2
、研究目的: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
(三)微生物学发展史
十四世纪,一场可怕的“黑死病”
(鼠疫)席卷欧洲,夺去了
2500
万人,
几乎占整个欧洲国家二分之一的生命,城市杳无人迹,田野一片荒凉。
人们千方百计地寻找传染病的病因,但几百年来一无所获。
1
、微生物的发现
1676
年,
荷兰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 第一台最精巧的、
可放大
266
倍的显
微镜,惊奇地发现,许多形态各异的“ 小动物”
(微生物)在游动。
2
、传染病病因学说的提出
巴斯德认为,微生物不仅能发酵酿酒产醋,而且能造成新鲜食品腐败,
那么,微生物侵入人体就能引起 各种各样的传染病。
Q1
:怎样通过科学实验证实微生物能致病?
3
、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1876
年,德国乡村医生科赫提出确定病 原菌━━传染病关系的严格准
则,即科赫定理:①从同一特定疾病的宿主中常能发现同一种病原体;②能
从患病宿主中分离出相同的病原体,并获得纯培养物;③将纯培养物接种到
易感动物,必然出现 相同的疾病;④从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中,必定能重
新分离获得该病原体的纯培养物。
4、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Q
2
:怎样杀死侵入人体的病原菌?
(
1
)化学疗法杀死侵入人体的病原菌
1935
年,德国医生杜马克发明了磺胺药。
1935
年,杜马克发明磺胺类药物,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
2
)抗生素的发现
1939
年,
第二次世界大 战全面爆发,
全世界科学家都在绞尽脑汁寻找救
世良药。
1928
年的一天,弗莱明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幸被一个绿色霉菌污
染,他被培养基上一个奇怪的现象所吸引 :霉菌周围是一圈空白的区域,没
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Q
4
:为什么会形成抑菌圈?
弗莱明认为,这种霉菌(青霉菌)可 能分泌出一种具有强大杀菌能力的
物质(青霉素)
。法劳来采用X射线照射方法,筛选出高产量 的青霉菌,使
用玉米浆培养基进行发酵,成功地建立了大规模工业生产,开创了抗生素时代。为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使临床治疗学发生了一次大革命。
5
、现代微生物时期
1940
年,电子显微镜问世,得以观察到病 毒的形态与结构,病毒学从此
建立。
目前,多种细菌、病毒的基因测序已完成,应用 基因工程技术的疫
苗已开始应用于临床。
但近年来,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原有病原 体的变异,耐药性的产生,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多种传染病仍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人类与病原微生物< br>还需长期不懈的斗争。
因此,医学微生物学的未来还任重而道远。
预习布置:免疫学绪论、固有免疫系统
医学免疫学绪论
问题一:什么是免疫?
天花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数千 年来,难以计数的人因天花
而丧生
,
无数的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无数的城市和乡 村尸陈遍野,白
骨如山。
1979
年
10
月
26
日 世界卫生组织庄严宣告: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
花”
。
那么,是什么力量消灭了肆虐几千年的病魔?
----
免疫
公元
16
世纪,我国民间首创种人痘苗法预防天花。种人痘苗法随丝绸
传入欧 洲。
18
世纪末,
Jenner
通过研究“挤奶女工得牛痘后不再患天花”< br>现象,发现接种牛痘病毒可以预防天花,开创疫苗接种的历史。
免疫 一词源于拉丁文
immunitas
,
意为免除劳伇或课税。
引入医学领域,
意为免除瘟疫(如鼠疫、天花等传染病)
,指机体抵抗感染性疾病的能力。
但抗感染免 疫不能解释以下现象:输血反应、超敏反应、移植排斥反应。
(一)免疫的现代概念: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
(
self
)与“非己”
(
no self
)
,并排除“非
己”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二)免疫的基本功能:
功能
正常表现
异常表现
免疫防御
清除病原微生物
↑超敏反应
↓免疫缺陷病
(抗感染免疫)
(慢性感染)
免疫自稳
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耐受)
免疫监视
清除突变或癌变细胞
↓肿瘤发生
(抗肿瘤免疫)
(病毒持续感染)
问题二:什么是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
是研究人体免疫系 统结构和功能,
阐明免疫应答发生规律,
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并用免 疫方法进行诊断和防
治疾病的学科。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固有免疫系统、适应性免疫系统。
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过程
抗
原
适
应
性
免
疫
系
统
(
A
P
C
T
B
)
细
胞
免
疫
和
/
或
体
液
免
疫
要素
-1
【入侵者】
要素
-3
【战斗过程】
对
机
体
有
利
:
抗 感染、抗肿
瘤、自身稳定
特异性不应答
形成免疫耐受
要素
-2
【战士】
对
机
体
不
利
:
超敏反应、感
染 、肿瘤、自身免疫病
固有免疫系统
前言:通过 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人类生活在一个与微生物共舞
的世界,那么人类该如何防御病原生物呢?< br>
利用免疫系统通过免疫应答完成防御。
固有免疫系统
→
固有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系统
→
适应性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系统是人 体的“第一道防线”
,是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
程中,逐渐形成的天然防御机制。其特点是 :
生来就有,可稳定遗传;
作用广无特异性,作用迅速
;
无记忆,有个体差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分子。
一、组织屏障
(一)体表屏障
1
、物理屏障:由致密上皮细胞组成的皮肤和黏膜组织构成。
2
、化学屏障:皮肤和黏膜分泌物中的多种抑菌、抗菌物质组成。
3
、生物屏障:由皮肤和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组成。
(二)体内屏障
1
、血脑屏障
组成:软脑膜、脉络丛的
Cap
壁、胶质膜。
作用:阻挡血液中病原体和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部。
2
、胎盘屏障
组成:基蜕膜(母)绒毛膜滋养层细(胎)
。
作用:防止母体内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进入胎儿。
思考:
为什么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的人群更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为什么妇女在怀孕初期(
3
个月内)应注意避免风疹病毒感染?
为什么皮肤破损部位容易发生感染?
哪个年龄段的人群更容易患脑膜炎?
二、固有免疫细胞
(一)吞噬细胞
组成——中性粒细胞、单核
-
巨噬细胞系统
吞噬过程——接触、吞入、杀伤。
吞噬结局——完全吞噬: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后杀死分解。
不完全吞噬 :某些病原体(胞内寄生菌、病毒、真菌)在缺乏特异性免
疫的机体内虽被吞噬,却未被杀死,反而在吞 噬细胞内繁殖使吞噬细胞死亡
破裂。
1
、中性粒细胞(
N
)——小吞噬细胞
1
)来源:骨髓
2
)特点:产生快、寿命短、数量多
3
)作用:强趋化和吞噬功能,可形成脓细胞
2
、单核
-
巨噬细胞——大吞噬细胞
1
)来源:骨髓粒
-
单系祖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2
)分类:
游走
定居(部位不同,名称不同)
如:肝——枯否细胞
脑——小胶质细胞
骨组织——破骨细胞
3
)表面标志
①表面抗原:
MHC-
Ⅰ类、Ⅱ类分子
②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CD86/CD80/B7
③调理性受体
:IgGFcR
、
C3bR
(补体受体)
4
)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①吞噬杀伤作用
②加工提呈抗原
③抗肿瘤、抗病毒
④免疫调节作用
(二)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
已知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1
、来源:造血干细胞
髓系干细胞→髓样
DC
淋巴系干细胞→浆细胞样
DC
2
、分类:据分布或分化程度的不同而命名
分布:表皮、胃肠上皮————朗格汉斯细胞(
LC)
实质器官结缔组织————间质树突状细胞
(DC)
外周免疫器官胸腺依赖区、胸腺髓质区——并指树突状细胞
LDC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滤泡区——滤泡状树突状细胞
(FDC)
分化程度:成熟
/
未成熟
DC
3
、
DC
的生物学功能
1
)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作用
唯一能诱导初始
T
细胞活化的
APC
2
)免疫调节作用:分泌细胞因子
3
)免疫耐受的维持与诱导
(三)自然杀伤细胞
(NK)
NK
细胞该细胞无需抗原的刺激,
而直接非特异性杀伤某些肿瘤和病毒感
染的靶细胞,在机体抗肿瘤和早期抗病毒或胞内寄生菌感染的免疫 过程中起
重要作用;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1
)来源于骨髓淋巴样干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脏。
2
)表面标志:
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
TCR-/mIg-/CD56+/CD16+
活化受体(
KAR
)
、抑制受体(
KIR
)
Fc
γ
R
(
ADCC
)
3
)生物学功能:
抗感染、抗肿瘤作用(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穿孔素和颗粒酶途径
TNF-
α——
TNF
Ⅰ
R
途径
FasL
——
Fas
途径
ADCC
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活化的
NK
细胞可分泌
IL-2
、
IFN-
γ、< br>GM-CSF
等细胞因子。
(四)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1
、γδ
T
细胞
表达
TCR
γδ
-CD3
复合受体分子
可直接识别某些完整的多肽抗原
发挥泛特异性细胞毒作用,参与固有免疫应答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2
、
B1
细胞
主要分布于胸腔、腹腔和肠壁固有层
CD5+
、
mIgM+B
细胞
识别多糖抗原,产生低亲和性抗体
3
、嗜酸性粒细胞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
反应
。
4
、嗜碱性粒细胞
颗粒内含有组织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参与速发型超敏反
应。
5
、肥大细胞
来源: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分布于呼吸道、泌尿生殖道、胃肠道。
活化的肥大细胞可通过释放一系列炎性介质和趋化、促炎因子引发炎
症反应,提高 机体抗感染免疫能力或产生免疫调节作用。
三、固有免疫分子
(一)补体系统
后述
(二)细胞因子
后述
(三)抗菌肽及酶类物质
防御素、溶菌酶、乙型溶素
预习布置:抗原
抗
原
前言: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发生过程,抗原是始动者。
一、抗原的概念与分类
(一)抗原的概念与基本属性
1
、抗原的概念
An tigen
(
Ag
)
: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 br>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
(
抗体或效应
T
细胞
)
发生 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抗原的基本属性
(
1
)免疫原性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
/
或效应
T
细胞的属性。
(
2
)免疫反应性(抗原性)
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
二、
Ag
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
一
)
异物性
异物:凡在胚胎期未与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非己即异”
(
二
)
特异性
抗原的特异性既表现在免疫原性上也表现在免疫反应性上。
1
、抗原决定基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抗原结合价—抗原分子上所带抗原决定簇的数目。
2
、抗原决定基的类型
顺序决定基:由连续性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
结构决定基:短肽或多糖残基序列上的不连续排列,形成特定空间
构象。
T
细胞表位
B
细胞表位
功能性决定基
隐蔽性决定基
3
、半抗原
-
载体效应
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结合可形成完全抗原。
免疫应答中,
B
细胞识别半抗原,并提呈载体抗原决定簇给
Th
细胞;
Th
细胞 识别载体决定簇,并以此将
Th
、
B
细胞连接起来,激活
B
细胞产生特
异性免疫应答的现象称半抗原—载体效应。
4
、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共同抗原: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存在一种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
交叉反应:某种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簇的
其抗原之间出现的反应。
三、影响
Ag
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
1
、抗原的化学性质:蛋白质
>
脂多糖
>DNA>
单糖>
核酸。
2
、抗原分子量的大小: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3
、结构复杂性:芳香族
>
球形
>
直链。
4
、分子构象及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越容易接近,免疫原性越强。
5
、物理 状态:聚合态抗原
>
颗粒型抗原
>
可溶性抗原
(
二
)
机体因素
1
、遗传因素
2
、机体的年龄、性别、生理状态
(三)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1
、注射途径:
口 服
<
静脉注射、腹腔
<
皮下
<
皮内
<
淋巴 结
2
、注射剂量要适量,出现低带耐受、高带耐受
。
3
、注射间隔时间要适当,次数不要太频。
4
、可选择适当佐剂。
四、抗原的分类与医学意义
(一)根据基本属性:
1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如细菌、病毒、异种动物免疫血清。
2
、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如多糖、类脂、小分子药物。
(二)按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时是否 需要
T
细胞辅助可分为:
1
、胸腺依赖性抗原(
TD-A g
)
:刺激相应
B
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
Th
细胞
辅 助。如:血细胞、细菌、血清蛋白。
2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TI-Ag< br>)
:刺激相应
B
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
Th
细胞辅助。如:细 菌脂多糖,聚合鞭毛素。
(三)按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可分为:
1
、异种抗原:来自不同种属的抗原。
(1)
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1
)病原生物
a.
细菌性抗原:鞭毛抗原、荚膜抗原、菌毛抗原、菌体抗原。
b.
病毒性抗原:衣壳——蛋白质
包膜——糖蛋白。
c.
其他病原生物:寄生虫、真菌。
2
)病原生物的代谢产物
a.
外毒素
细菌分泌的毒性蛋白质。具有毒性与免疫原性。
b.
类毒素
经
0.3%
~
0.4%
甲醛处理过的失去毒性保留免疫原性的外毒< br>素。
(2)
异种动物免疫血清
具有两重性
a.
特异性抗体—抗毒素作用,治疗疾病。如:破伤风抗毒素血清等。
b.
异种抗原—对人具有免疫原性,可导致血清过敏性休克。
2
、同种异型抗原:来自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抗原。
(
1
)
ABO
(
H
)血型系统:
血型
抗原(
RBC
)
抗体(血清)
A
型
A
抗原
抗
B
抗体
B
型
B
抗原
抗
A
抗体
AB
型
AB
抗原
无抗
A
、抗
B
抗体
O
型
无
A
、
B
抗原
抗
A
、抗
B
抗体
(
2
)
Rh
血型系统
恒河猴
RBC
→家兔→抗恒河猴
RBC
抗体(免疫血清)
+
人
RB C
→凝集反
应(
+
)
(
3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
MHC -Ag
人类:
HLA
主要与移植排斥反应有关。
3
、自身抗原:来自自身的抗原。
为自身成分,正常情况下耐受,病理情况下引起机体强免疫应答。
修饰的自身抗原
隐蔽的自身抗原
自身免疫细胞功能异常
4
、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人、动物以及微生物之间性质相同的抗原。
是一类与种属无关
,
存在于不同生物间的共同抗原。
溶血性链球菌
M
蛋白
——
肾小球基底膜
溶血性链球菌
M
蛋白
——
心肌组织
大肠杆菌
O14
型
——
结肠粘膜
5
、肿瘤抗原
细胞恶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及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
肿瘤特异性抗原
(TSA)
肿瘤相关抗原(
TAA
)
与临床相关的
TAA
:
EB
病毒抗原
——
鼻咽癌
AFP
(甲胎蛋白)
——
原发性肝癌
CEA
(癌胚抗原)
——
结肠癌
(四)按抗原提呈途径可分为:
1
、内源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的 抗原,如病毒蛋白、肿瘤内合
成的肿瘤抗原。
2
、外源性抗原:不是在抗原 提呈细胞内合成,而是来源于抗原提呈细胞
外的抗原物质。
(五)其他抗原
1
、白细胞分化抗原
血细胞在分化成熟 或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膜分子,国际
上统一用
CD
分子命名。
2
、超抗原
(SAg)
?
定义:只需 极低浓度(
1-10ng/ml
)即可激活大量淋巴细胞克隆,产生
极强的免疫应答的 一类多克隆激活剂。
来源:
(
1
)
外源性:< br>主要为细菌的代谢产物。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
SE
)
、
毒素休克综合症毒素
1
(
TSST-1
)
、
A族链球菌
M
蛋白、致热外毒素
A-C
等。
(
2
)内源性:主要为逆转录病毒蛋白(
HIV
)
、热休克蛋白等。
3
、免疫佐剂
?
定义:先于抗原或同时与抗原混合注射机体可非特异性增强抗原的免疫
原性的物质。
来源:
(
1
)无机佐剂:氢氧化铝
明矾
(
2
)有机佐剂:微生物及其产物
(
3
)合成佐剂:多聚核苷酸、左旋咪唑
(
4
)油性乳剂:弗氏佐剂
作用机制:
(
1
)改变抗原的理化性状,延长抗原在体内存留期;
(
2
)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能力;
(
3
)诱发抗原注射部位及局部淋巴结的炎症反应,有利于免疫细胞的
宋祖英的妹妹-丰胸手术哪里好
宋祖英的妹妹-丰胸手术哪里好
宋祖英的妹妹-丰胸手术哪里好
宋祖英的妹妹-丰胸手术哪里好
宋祖英的妹妹-丰胸手术哪里好
宋祖英的妹妹-丰胸手术哪里好
宋祖英的妹妹-丰胸手术哪里好
宋祖英的妹妹-丰胸手术哪里好
本文更新与2021-01-28 12: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2865.html
-
上一篇: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
下一篇: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