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活动注意事项-健康网络
公共课程考试
-H7N9
流感等
6
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1
、中东呼吸综合征病理主要表现不包括(
B
)
A
、肺充血
B
、小叶性肺炎
C
、双肺散在分布结节
D
、间质性肺炎
E
、肺炎性渗出
2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为线性非节段(
A
)
A
、单股正链的
RNA
病毒
B
、单股负链的
RNA
病毒
C
、双股正链的
RNA
病毒
D
、双股负链的
RNA
病毒
E
、单股正链的
DNA
病毒
3
、寨卡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
)
A
、带病毒的伊蚊叮咬
B
、母婴传播
C
、血源传播
D
、性传播
E
、空气传播
4
、寨卡病毒为(
A
)
A
、单股正链的
RNA
病毒
B
、单股负链
RNA
病毒
C
、双股正链的
RNA
病毒
D
、双股负链的
RNA
病毒
E
、单股正链的
DNA
病毒
5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病毒核酸检测最好采用(
D
)
A
、
multiplex PCR
B
、
nested PCR
C
、
RT-PCR
D
、
real-time RT-PCR
E
、
real- time PCR
6
、以下关于黄热病诊断有误的是(
D
)
A
、诊断依据: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B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
14
天内有在黄热病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
C
、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黄疸、肝肾功能损害或出血等
D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黄热病毒
IgG
抗体检测阳性
E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经实验室分离出黄热病毒可以确诊
7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重症患者胸部影像常呈双肺多发(
B
)及肺实变影像
A
、空洞状影
B
、磨玻璃影
C
、新月样影
D
、粟粒样结节影
E
、蜂窝状影
8
、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错误的是(
C
)
A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B
、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C
、传播媒介主要为非洲伊蚊,白纹伊蚊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D
、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
E
、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
9
、埃博拉出血热病程(
C
)进入极期,可出现神志的改变,如谵妄、嗜睡等
A
、
1-2
天
B
、
2-3
天
C
、
4-5
天
D
、
5-7
天
E
、
7-10
天
10
、医务人员暴露于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 时,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
冲洗或(
A
)冲洗
A
、
0.05%
碘伏
B
、
0.1%
碘伏
C
、
0.5%
碘伏
D
、
1%
双氧水
E
、
3%
双氧水
11
、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正确的是(
E
)
A
、寨卡病毒属正粘病毒科
B
、红外线照射可以灭活
C
、寨卡病毒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
D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显示为
3-12
天
E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
24
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 住
12
、以下关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隔离及防护有误的是(
D
)
A
、一般情况下无需对病人实施隔离
B
、医护人员和看护人接触病人时应当采取通用防护措施
C
、对病 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可采取高温、高压、含氯
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处 理
D
、重症病人应采取“通用防护
+
接触隔离
+
飞沫隔离”措施
E
、在抢救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尤其是病人有咯血、呕血等出血现象 时,医务人员及陪护
人员应当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病人血液直接接触
13
、黄热病可引起广泛组织病变,其中(
B
)病理变化具有诊断特异性
A
、心脏
B
、肝脏
C
、大脑
D
、肺脏
E
、肾脏
14
、以下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错误的是(
A
)
A
、潜伏期为
7-14
天
B
、重症病例多在一周内进展为重症肺炎
C
、肥胖是重症高危因素
D
、一般实验室检查可有淋巴细胞减少
E
、中东呼吸综合征实验室检测的“金标准”为病毒分离
15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正确的是(
D
)
A
、潜伏期为
2-31
天
B
、病人最显著的表现为高血压、休克和面部水肿
C
、
90%
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
7
天内死亡
D
、早期白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减少,随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和核左移
E
、凝血酶原(
PT
)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PTT
)缩短,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降低
16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住院患者,(
B
),解除隔离
A
、间隔
12
小时病毒核酸检测
2
次阴性
B
、间隔
24
小时病毒核酸检测
2
次阴性
C
、间隔
48
小时病毒核酸检测
2
次阴性
D
、间隔
12
、
24
小时病毒核酸检测
3
次阴性
E
、间隔
24
、
48
小时病毒核酸检测
3
次阴性
17
、以下关于黄热病有误的是(
D
)
A
、潜伏期通常为
3-6
天,也可长达
10
天
B
、典型病例临床过程可分为感染期、缓解期、中毒期和恢复期
C
、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血小板下降
D
、肾功能检查:血肌酐水平下降
E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
14
天内有在黄热病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
18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为(
C
)
A
、
2-14
天
B
、
7-14
天
C
、
2-21
天
D
、
7-21
天
E
、
14-21
天
19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测以(
B
)标本阳性检出率更高
A
、上呼吸道标本
B
、下呼吸道标本
C
、口咽部标本
D
、鼻腔内标本
E
、痰液标本
20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重症患者体温大多持续在
(
C
)以上
A
、38℃
B
、38.5℃
C
、39℃
D
、39.5℃
E
、40℃
21
、对疑似或确诊的
H7N9
病例以及流感流行季节出现发热伴呼吸道症状、具备重症危险因素的患
者,要在发病(
D
)内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A
、
12
小时
B
、
24
小时
C
、
36
小时
D
、
48
小时
E
、
72
小时
22
、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
(H)
和神经氨酸 酶
(N)
蛋白抗原性不同
,
目前可分为(
C
)个
N
亚
型
A
、
7
B
、
9
C
、
11
D
、
15
E
、
18
23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病房地面(
A
)使用
500mg/L-1000mg/L
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扫、消毒
A
、每天
B
、每两天
C
、每三天
D
、每周
E
、每月
24
、城市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染源为(
A
)
A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B
、猴及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
C
、家畜
D
、家禽
E
、蚊蝇
25
、中东呼吸综合征实验室检测的“金标准”为(
A
)
A
、病毒分离
B
、病毒核酸检测
C
、通用型抗原检测
D
、急性期血清学检测
E
、恢复期血清学检测
26
、以下关于黄热病病理改变有误的是(
A
)
A
、本病可引起广泛组织病变,其中肾脏病理变化具有诊断特异性
B
、肝脏可肿大,肝小叶中央实质细胞坏死,肝细胞浑浊肿胀,胞核变大,呈多发性微小
性空泡性脂肪改 变,凝固性坏死及嗜酸透明变性
C
、肾脏肿大,肾小管急性坏死,肾小管上皮脂肪变 性,脱落或坏死,管腔内充满颗粒样
碎屑
D
、心肌呈脂肪变性,浊样肿胀和退行性变
E
、脾充血,脾脏及淋巴结中淋巴细胞明显减少,代之以大单核细胞和组织细胞
27
、在诊疗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时应当戴(
E
)
A
、一次性口罩
B
、纱布口罩
C
、特效抗病毒口罩
D
、外科口罩
E
、医用防护口罩
28
、对可疑
H7N9
病例要及时规范采集呼吸道标本进行病原学及相关检测 ,尽可能采集(
B
)
A
、上呼吸道标本
B
、下呼吸道标本
C
、口咽部标本
D
、鼻腔内标本
E
、痰液标本
29
、埃博拉出血热的疑似病例为具备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项,且符合(
C
)
A
、体温≥38℃
B
、体温≥38.5℃
C
、不明原因猝死
D
、不明原因出血
E
、出现头痛、肌肉痛
30
、寨卡病毒病的临床诊断病例是(
A
)
A
、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
IgM
抗体检测阳性
B
、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阳性
C
、疑似病例且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D
、疑似病例且病毒抗原检测阳性
E
、疑似病例且分离出寨卡病毒
31
、以下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不可解除留观的是(
A
)
A
、符合流行病学史中第
2
、
3
项标 准,发热但不足
72
小时,第一次核酸检测阴性
B
、仅符合流行病学史中第
1
项标准,体温
72
小时内恢复正常者
C
、符合流行病学史中第
2
、
3
项标准,体温恢复正常,核酸检测结果阴性
D
、符合流行病 学史中第
2
、
3
项标准,发热已超过
72
小时,核酸检测结 果阴性
E
、仅符合流行病学史中第
1
项标准,诊断为其它疾病者, 按照所诊断的疾病进行管理和
治疗
32
、埃博拉出血热的治疗措施中有误的是(
C
)
A
、卧床休息,少渣易消化半流质饮食,保证充分热量
B
、早期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治疗,可明显提高存活率
C
、禁止血液净化治疗
D
、止血和输血,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预防
DI
E
、一旦发生继发感染,应早期经验性应用抗生素
33
、埃博拉病毒属(
D
)病毒科
A
、球状
B
、杆状
C
、砖形
D
、丝状
E
、冠状
34
、以下关于黄热病发病机制有误的是(
D
)
A、黄热病毒可在叮咬部位复制,通过淋巴和血液扩散至其他器官和组织,并在其中不断
繁殖,然后释 放入血,引起病毒血症
B
、黄热病毒主要侵入肝脏、脾脏、心脏、骨髓和横纹肌等
C
、靶器官损害可能为病毒直接作用所致
D
、肾脏是主要靶器官
E
、出血可能是由于血小板减少、维生素< br>K-
依赖的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减少和弥漫性血
管内凝血(
DIC
)等 原因引发
35
、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正确的是(
D
)
A< br>、病房物体表面如床头柜、水龙头、门把手以及各种台面等,用
300mg/L-500mg/L
的含
氯消毒剂或其它符合要求的表面消毒剂擦拭消毒
B
、病房地面 每天使用
300mg/L-500mg/L
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扫、消毒
C
、患者的活动应当严格限制在其所在医院
D
、对医疗机构内密切接触者立即
行隔离医学观察,隔离医学观察的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暴露之日起
21
天
E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戴外科口罩
36
、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戴(
D
)
A
、一次性口罩
B
、纱布口罩
C
、特效抗病毒口罩
D
、医用防护口罩
E
、外科口罩
37
、从现有的资料看,(
A
)可能为
MERS- CoV
的中间宿主
A
、单峰骆驼
B
、双峰骆驼
C
、蝙蝠
D
、家禽
E
、羊
38
、医务人员进行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 喷溅的操作时的防护是(
A
)
A
、戴医用防护口罩、医用乳胶无菌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穿防渗防护服
B
、戴一次性口罩、医用乳胶无菌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护服
C
、戴外科口罩、医用乳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穿防渗防护服
D
、戴医用防护口罩、医用乳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穿隔离衣
E
、戴外科口罩、医用乳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穿隔离衣
39
、黄热病毒不会与(
D
)产生交叉血清学反应
A
、登革病毒
B
、西尼罗病毒
C
、圣路易脑炎病毒
D
、埃博拉病毒
E
、寨卡病毒
40
、黄热病毒损害的主要靶器官(
B
)
A
、心脏
B
、肝脏
C
、脾脏
D
、肺脏
E
、肾
41
、医疗机构对中东呼吸综合征的防控,应做到(
B
)
A
、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报告
B
、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C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D
、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住院、早治疗
E
、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42
、以下关于人感染禽流感正确的是(
D
)
A
、禽流感病毒无囊膜
B
、近几年报道的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是
H5N1
C
、禽流感病毒加热至
100℃1
分钟以上可灭活
D、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的高危人群为在发病前
10
天接触过禽 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
特
别是中老年人
E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
43
、医务人员暴露于埃博拉出血热患 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当立即用清水或肥皂
水彻底清洗皮肤,再用(
C
)消毒液擦拭消毒
A
、
0.05%
碘伏
B
、
0.1%
碘伏
C
、
0.5%
碘伏
D
、
1%
双氧水
E
、
3%
双氧水
44
、城市型黄热病传播媒介主要是(
B
)
A
、非洲伊蚊
B
、埃及伊蚊
C
、白纹伊蚊
D
、黄头伊蚊
E
、辛普森伊蚊
45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
D
)应尽早入重症监护室治疗
A
、疑似病例
B
、普通病例
C
、临床诊断病例
D
、危重病例
E
、确诊病例
46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一般实验室检查可有(
D
)减少
A
、肌酸激酶
B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C
、乳酸脱氢酶
D
、淋巴细胞
E
、肌酐
47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重症病例病毒核酸阳性可持续(
C
)
A
、
1
周以上
B
、
2
周以上
C
、
3
周以上
D
、
4
周以上
E
、
6
周以上
48
、埃博拉病毒中(
C
)对人不致病
A
、本迪布焦型
B
、扎伊尔型
C
、莱斯顿型
D
、苏丹型
E
、塔伊森林型
49
、黄热病的治疗中禁用(
C
)
A
、乙酰氨基酚
B
、布洛芬
C
、阿司匹林
D
、维生素
K
E
、质子泵抑制剂
50
、(
A
)黄热病的治法为清热化湿,透表解肌
A
、湿热郁阻证
B
、毒扰气营证
C
、瘀毒入血证
D
、阳气暴脱证
E
、余邪未净证
户外活动注意事项-健康网络
户外活动注意事项-健康网络
户外活动注意事项-健康网络
户外活动注意事项-健康网络
户外活动注意事项-健康网络
户外活动注意事项-健康网络
户外活动注意事项-健康网络
户外活动注意事项-健康网络
本文更新与2021-01-28 12: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2857.html
-
上一篇:H7N9禽流感6种传染病题库及答案
下一篇:病毒学试题完整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