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开眼角医院哪家好实用骨科学第四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8 01:43

羊胎盘-有问必答网在线医生

2021年1月28日发(作者:丙谷转氨酶高)
第一章

骨骼

第一节

骨的发生

初级骨化中心:
primary ossification centre
软骨内成骨和膜内成骨是骨形成的两种类型。

软骨内成骨:
endochondral ossification
膜内成骨:
intramenbranous ossification
Scheuermann
病:脊椎发育不良症。

软骨干中心化骨,
称为初级骨化中心,
均在胚胎期开始;
两端的骨骺化骨大多在出生后发生,
也开始于骺 软骨中心,称为次级骨化中心。

骨骺生长
4
个区:

1
、静止软骨区:细胞生发层

2
、幼稚软骨细胞增殖区:生长活跃,数目多。

3
、软骨细胞成熟区:细胞体积大,软骨基质明显减少,细胞间质进一步钙化。
4
、软骨钙化区:细胞坏死,基质钙化溶解,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形成纵行的骨小
梁。干骺端。

第二节

骨的正常结构

骨髓:
bone marrow
骨干:
diaphyses
骨髓腔:
medullary cavity
干骺端:
metaphyses
骨细胞:
osteocyte
骨母细胞:
osteoblast

合成分泌骨基质,骨质矿质化,调节细胞外液与骨液间电解质的流


破骨细胞:
osteoclast
骨先质细胞:
osteoprogenitor
间叶细胞:
mesenchymal cell
骨基质:
bone matrix
BMP
:骨形态生成蛋白,诱导成骨。

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
Volkmann`s canal
:穿通管

Haversian system
:哈佛系统,中央管与骨板层构成的骨单位。

降钙素

calcitonin


PYH
对骨吸收有拮抗作用,
但对降低 肾小管对磷的再吸收有协同作用。

长期服用降钙素会导致骨的吸收和形成都减少,导致磷酸盐尿症。

Paget
病仅为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增高,成骨肉瘤碱性磷酸酶轻度至中度增高,前列腺转移
癌,碱性磷酸酶和 酸性磷酸酶都增高,以后者为甚。

第二章

关节软骨

影响软骨修复的因素:缺乏血供,缺乏未分化细胞。

软骨修复组织的材料特征:

膨胀性增加:
1

、胶原纤维 网状组织的缺乏,随机排列
2

、不能重建蛋白多糖和胶原网之
间的正常关系 。

硬度减低

不能很好的融于周围组织。

OA

osteoarthritis
OA
软骨的变化:
组织学改变
(原纤维形成、
溃疡)

骨质重建
(硬化、
新骨 形成、
OA
囊肿)

生化改变(
DNA
正常或略增高、水含 量增加、蛋白多糖减少)
、胶原网状结构损坏。


3


骨骺

骨骺分层:

1
、静止细胞层:生发细胞层

2
、增值细胞层

3
、肥大细胞层

4
、退化细胞层:预备钙化

骨龄:腕骨化骨核

第四章

脊柱与椎间盘

椎间盘退变: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VDD
椎间盘退变
MRI
检查Pearce
分级:
5


许莫结节:
Schmol
’s
nodes
,髓核组织通过软骨终板 裂隙进入椎体内,形成椎体内半圆形缺
损阴影。


5


脊髓

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过程:
3H
,脊髓灰质出血,白质尚正常 ;
6H
,灰质出血增多,遍布全
灰质,白质水肿;
12H
,白质出血 ,灰质中神经细胞退变坏死,白质中神经轴突开始退变;
24H
,灰质中心出现坏死,白质中多 处轴突退变;
48H
,中心软化,白质退变;晚期,胶质
细胞形成。

脊髓损伤的治疗治疗时机:贵在早期治疗。脊髓损伤病理过程:早期,中期,晚期。

激素冲击疗法:
30mg/kg

15
分钟;
4.5mg/kg.h

23
小时。

脊髓的血供: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根动脉。

第六章

四肢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

第七章

骨科物理检查

第一节

异常步态

剪刀步态:
一前一后交叉呈剪刀状,< br>步态小而缓慢,
足尖擦地而行。
脊髓损伤伴痉挛性截瘫。

宽底步态:双足向外侧分开,步伐小而慢,无法双足前后呈直线行走。脊髓型颈椎病。

摇摆步态:鸭步。双侧先髋,大骨节病。

跨阈步态:足下垂,行走时患肢抬得很高,以免足趾碰撞地面,鸡步。腓总神经损伤。

跛行:单侧先髋或单侧臀中肌麻痹。

间歇性跛行:腰椎管狭窄,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

第二节

部位检查

颈部特殊检查

Fenz


Spurling


椎间孔分离试验

Eaten
征,
Lasequard
征。脊神经张力试验。

Addison
试验。摸桡动脉

腰椎特殊检查

Thomas


直腿抬高实验

Bragard
征,直腿抬高加强试验,足背伸试验。

Laseque
征:屈髋屈膝

Neri
试验:鞠躬试验

Linder
试验:屈颈试验

骨盆特殊检查

Fabere
征,
Patrick
征,
4
字试验

Gaenslen
征,床边试验

Yeoman
试验,伸髋试验

肩关节特殊检查

Dugas


Hamilton


Yergason
征,肱二头肌长头紧张试验

Dawbarn
征:急性肩峰下滑囊炎

肘关节特殊检查

Huter
线与
Huter
三角

腕关节特殊检查

Finkel-Stein
试验,握拳尺偏试验,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腕关节尺偏挤压试验

髋关节特殊检查

足跟叩击试验

Trendelenburg
试验,屈氏试验

Thomas


Allis
征,
Galeazzi


Depuytren
征:先髋

Ober
征,髂胫束试验:髂胫束挛缩

Ortolani


Nelaton
线,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

Shoemaker
线,股骨大转子髂前上棘连线

Bryant
三角,髂股三角

膝关节特殊检查

浮髌试验

Soto-holl
征,髌骨摩擦试验

McMurray
试验,麦氏试验。

Helfet
征,伸直受限征

McGregor
征:局部压痛征

重力试验

Prsani
征:伸膝试验,半月板囊肿

Fimbrill- Fisher
征:指压试验

Apley
征:研磨试验

Bochler
征:侧位运动试验,侧向挤压试验

抽屉试验

Jones
试验:过伸试验

Lannelongue
征:膝关节结核

踝关节特殊检查

Morton


前足横向挤压试验:跖骨

捏小腿三角肌试验:跟腱

第三节

神经系统检查

一、感觉

浅感觉:触觉、痛觉、温度觉

感觉分级:
6


0
级:完全无感觉

1
级:有深痛觉,无触觉

2
级:有痛觉及部分触觉

2+
级:有完全触觉及痛觉,但有疼痛过敏现象

3
级:有完全痛觉及触觉,疼痛过敏现象消失,但两点识别范围小于
1.5cm
4
级:感觉完全正常

二、运动

肌力
Code
分级:
6


0
级:完全无肌力

1
级:肌肉能收缩,但无活动

2
级:肌肉能收缩,能稍活动,但不能抵抗重力

3
级:关节能抵抗重力活动,但不能抵抗阻力

4
级:关节能抵抗阻力活动,但较弱

5
级:肌力正常


Romberg
征?

三、神经反射

浅反射:

腹部反射:
T
提睾反射:
L1-2
肛门反射:
S4-5
,受双侧会阴神经支配

足底放射:
S1-2
逆转反射:倒错反射

病理反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椎体束,单侧有意义

Hffmann


Babinski


Chaddock


Oppenheim


Rossolimo


Gordon


脊髓自动反射:防御性反射

皮肤牵引

牵引重量一般不重于
5Kg
股骨髁上牵引:从内侧打向外侧

牵引重量成人按体重的
1
/7
胫骨结节牵引:从外侧打向内侧
< br>颅骨牵引:
颅骨外板
4mm

床头抬高
20cm
对抗 ,
牵引重量一般为
6-8Kg

如伴小关节绞锁,
可增加重量到12.5-15Kg
,同时将头稍呈屈曲位有利于复位。复位后,改头颈为伸展位,并
减轻 重量维持牵引。

颌枕带牵引:头颅带牵引

牵引重量一般为
2.5-3Kg
围手术期技术

COAS

computer-assistant orthopedic surgery
计算机辅助矫形外科:医用机器人,可视化技


颈椎手术

胸腰椎手术

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股骨和胫骨骨折手术:髓内针

骨盆骨折

止血带禁忌症:血栓性脉管炎、静脉栓塞严重、动脉硬化及血管疾病者

术后镇痛

PCA
:术后自控镇痛

术后并发症

脂肪栓塞

ARDS
肺部感染

心梗

泌尿系感染

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出血

Ogilvie
综合症

压疮

创伤性休克

休克指数

CVP
PAWP
晶体液:平衡液,一次输液
2000ml
胶体液:羟乙基淀粉,
24H代谢完毕,
24H

1500-2000ml
最大量

胶体
/
晶体
=1

3

1

4
加压输血,早期输血

去甲肾上腺素:
A
受体兴奋剂,血管收缩,可 使肾血流显著减少,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有危
险。

休克早期不宜使用血管收缩药物,
休克晚期也不宜使用血管收缩药,
否则必将导致病情进一
步恶化

应用血管扩张药时一定要保证首先补足血容量

多巴胺:增强心肌收缩力,对心率无影 响,中轻度收缩周围血管,扩张心脏血管,扩张肾血
管。

ATP
、辅酶
A
脂肪栓塞综合症

有自愈倾向,基本治疗措施:治疗呼吸功能障碍和纠正低氧血症。

呼吸机:含氧40%-60%

IPPV

PEEP
,最大潮气量
1 000ml


激素:越早越好

低右:有心衰、肺水肿时用药需谨慎。

高压氧

预防措施:
1
、减少长距离运送,适当制动
2
、吸氧
3
、早期行长骨的骨折内 固定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肺栓塞:
PTE
DVT
诊断:

1
、病史

2
、临床表现:肢体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伴有发热、心率加快

3
、局部表现: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坏疽

4
、真腿伸踝试验阳性

5

Neuhof
征阳性:压迫腓肠肌试验

利伐沙班?

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
DVT
的高发期是术后
1 2-24H
,药物预防血栓注意出血风险。物理措施

ARDS
筋膜间隙综合症

症状:疼痛,活动障碍

体征:肿胀压痛及肌肉被动牵拉痛

Whiteside
测压装置

挤压综合征

输液试验:鉴别无尿的性质

有效血容量减少、肌红蛋白尿、高血钾、肾功能不全

解除肾血管痉挛:氨茶碱
250mg+50%GS40ml


第二篇

创伤骨科


15


骨与关节创伤解剖与常见创伤原因和预防


16


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

骨折愈合分期

1
、肉芽组织修复 期:血肿形成、机化,
2
周内完成;骨髓血能成骨,外周血不能成骨

2、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折后
7-10D
,内骨痂、外骨痂、桥梁骨痂、连接骨痂,
6-12
周完成。

3
、成熟骨板期:
8-12
周完成。

4
、塑形期:在骨愈合过程中已开始

股骨颈、髌骨、舟状骨和其他腕骨的骨膜均缺乏成骨组织,松质骨愈合靠骨髓的成骨作用。

判断骨折愈合,主要根据临床体征和
X
线所见,时间只能作为参考。

临床愈合:骨折断端连续骨痂形成,仍可见骨折线,承受微应力时疼痛,断端无异常活动,
虽可去除外 固定,但仍不可负重。

AO
原则

BO
原则

AO

BO
的区别

1
、手术入路:
BO
不主张显露骨折部位,行骨膜外分离,远离骨折端复位。

2
、复位理念。< br>BO
主要要求正确的长度和轴线,无扭转,不强求精确的解剖复位,除了关节
内骨折。间 接复位。

3
、内固定的选择:弹性固定,不要求坚强内固定。长钢板或桥式钢板+
少量螺钉。

4
、稳定性:相对稳定,二期愈合。

3
、术后康复:不再追求早期负重,而是循序渐进的早期活动。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一、全身因素:年龄,营养,基础疾病,功能锻炼,吸烟,激素,骨质疏松。

二、局部因素

1
、局部血液供应

2
、损伤程度

3
、骨折类型

4
、处理方法

5
、感染

6
、药物:吲 哚美辛、阿司匹林、四环素族(土霉素)
、皮质酮、抗凝药(低分子肝素)
、抗
肿瘤药 (
CPM,MTX,DDP
,A


骨质愈合相关因子

BMP
: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成骨

BDGF
:骨源性生长因子

SGF
:骨生长因子,刺激甲状旁腺分泌

PDG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促进间叶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T GF-
β

转化生长因子
β

促进成骨细胞增生,
促进骨和软骨细胞胶原以及基质蛋白的合成。


17


现代接骨术

DCP
:动力加压钢板

LC- DCP
:有限接触钢板

PC-Fix
:点状接触钢板

NCP
:非接触钢板

LCP


LISS


生物接骨术:
血供是骨折愈合的前提,
稳定性 是骨折愈合的基础,
肢体功能和负重是影响骨
折稳定性和骨折愈合的关键。

第二节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Gustilo
分型

Ⅰ型:创口
<1cm
,骨折粉碎、局部污染及软组织损伤较轻者。

Ⅱ型:创口
>1cm
,中等程度的软组织损伤,伤口有足够的软组织覆盖,骨膜剥离不广泛。< br>
Ⅲ型:Ⅲ
A
型:高能量伤,伴有软组织广泛性损伤,伤口污染程度较重,清创 后软组织仍有
足够的软组织覆盖;Ⅲ
B
型:伤情同Ⅲ
A
,但没有足够 的软组织覆盖,需皮瓣移植;Ⅲ
C
型:
伴有需修复的动脉损伤

彻底清创是对各种类型开放性骨折的标准治疗方法。

彻底清创后早期闭合伤口是安全 的,
而且能改善治疗效果;
如果创伤太重,
一次不能彻底清
创,可二期缝合或 修复创面。


18


上肢损伤与脱位

关节脱位的治疗原则

复位后,脱位整复的关节必须固定,一般固定
3-4
周。


5


肱骨上端骨折

Neer
分型: 骨块数目与移位的程度,移位
>1cm
,或成角畸形
>45
?。关节部或解剖 颈;大结
节;小结节;骨干或外科颈。一部分骨折
-
四部分骨折。

AO
分型:
A,B,C
三型。

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分型:
4


肱骨上端骨骺:出现时间,肱骨头 骨骺
1
岁,大结节骨骺
3
岁,小结节骨骺
5
岁,
5 -8
岁融
合成肱骨上端
1
个骨骺。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一般采用手术治疗。

Puttiplattif
法:肩胛下肌及关节囊重叠缝合法,疗效不好

Magnuson
法:肩胛下肌止点外移术,缝合固定于大结节。

Nicol
法:肱二头肌长头腱悬吊术

Bankart
手术:修复盂唇及关节囊的方法

肩锁关节脱位
< br>Tossy
分型:
1
型,轻度移位;
2
型,高出一半;
3
型完全移位。

桡骨远端骨折
Lidstorm
分类:

1
度:无畸形,背侧无成角,桡骨短缩不超过
3mm
2
度:轻度畸形,背侧成角
1-10
?,桡骨短缩
3-5mm
3
度:中度畸形,背侧成角
11-15
?,桡骨短缩
7-12mm
4
度:严重畸形,背侧成角大于
15
?,桡骨短缩
12mm
以上

关节面分级:

0

-3


Barton
骨折:巴尔通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涉及关节面,同时桡腕关节脱位。


19


手外伤

Bennet
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并腕掌关节脱位

屈指肌腱分区:
5


Ⅰ区:深肌腱止点

Ⅱ区:无人区,腱鞘区

Ⅲ区:手掌区

Ⅳ区:腕管区

Ⅴ区:前臂区

伸指肌腱分区:
5


锤状指畸形:术后固定
4-6


纽扣样畸形:

肌腱损伤争取一期修复,若伤后时间超过
24
小时,污染严重甚至已有感染、火器伤、咬伤不宜一期修复。
3
周内延期修复,
3
周后二期修复。

肌腱松解时机:肌腱修复后
3-6
个月,肌腱移植后
5-8
个月。

拇指缺损分类:
4


拇指再造:逆行跖底动脉为蒂足趾移植,动脉恒定


20


脊柱脊髓损伤

第三节

脊柱骨折分类

一、按损伤机制分类

1
、屈曲压缩损伤

2
、屈曲分离损伤

3
、垂直压缩

4
、旋转及侧屈

5
、伸展损伤

6
、复合损伤

二、按部位分类

三、
Denis
分类

Denis
理论:三柱理论

Denis
分类:胸腰段骨折,
4
类:压缩型,爆裂型,屈曲牵张,骨折脱位

四、
AO
分类

三类:基于两柱理论,负重部,抗张力部

A
型:轴向不稳定,屈曲压缩

A1
:压缩型骨折

A2
:劈裂型骨折

A3
:爆裂型骨折

B
型:矢状位不稳定,屈曲牵张或后伸牵张

B1
:屈曲牵张损伤造 成后方韧带结构断裂,向前经过关节突关节关节囊造成椎间盘损伤

B2
:向前经过椎弓和椎体等骨性结构

B3

过伸型牵张 型损伤,
经过前柱椎间盘,
并发生完全断裂,
伴或不伴有后方韧带结构的损


C
型:三方不稳定,横向全错开

C1

A
型伴旋转

C2

B
型伴有旋转

C3
:剪切损伤伴有旋转

五、其他分类法

TLIC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程度评分系统

PLC

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
,后方韧带复合体

LSC

load sharing classification
,载荷分享分类法

CSSSS

cervical spine injury severity score system
,颈椎损伤程度评分系统,无脊髓评价

第四节

脊髓损伤的检查分类

感觉功能分级:
5
级,关键点

肌力分级:
6
级,关键肌

感觉平面:正常的节段

运动平面:
应根据肌力至少为
3
级的那块关键肌来确定,
要求该平面以上节 段支配的关键肌
肌力必须是正常的
5
级。对于无法检查的肌节,可参考感觉平面,C1-4

T2-L1

S2-5
神经平面:正常的节段

确定脊髓损伤的完全性:骶段感觉或运动功能。存在部分,则为不完全。

ASIA
分级:
A,B,C,D,E
脊髓损伤患者容易发生低钠血症,颈髓损伤患者最为明显。

C4
以上的颈髓损伤会影响到呼吸功能。

五、脊髓损伤的分类

按损伤程度分类:完全性、不完全性、脊髓震荡。

Concusion
of
spinal
cord
:脊髓震荡,轻度的脊髓损伤,开始呈不完全 性瘫痪,
24
小时内开
始恢复,至
6
周时,恢复完全。病理改变仅仅 脊髓灰质少数小出血灶。

脊髓休克:只是严重脊髓损伤的早期表现,不是损伤类型。

按损伤部位分类:

1
、中央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上肢瘫痪重,下肢瘫痪 轻,感觉不完全丧失,括约肌可无
障碍或轻度障碍。

2
、半脊髓损伤:不完 全性损伤,损伤平面以下伤侧运动障碍,对侧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
多存在。感觉支入脊髓后交叉上行。

3
、前脊髓损伤:运动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而深部感觉位置觉保存。损伤中央动脉。

4
、后脊髓损伤:深感觉丧失,重于运动障碍。

第六节

脊髓损伤的非手术治疗

激素
MP
冲击疗法:首次剂量
30 mg/kg.15min

45min
后用
5.4mg/kg.h
静 脉维持;
3h
内给药
者,维持
23h

8h
内给药 者,维持
47h

8h
后给药,不仅无益,而且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率。穿透性脊髓损伤并不推荐大剂量
MP
治疗。

MP
剂量过小达不到有效的保护,而剂量过大则不具有抗氧化的神经保护作用。

神经节苷脂:
GM-1
,大剂量,长疗程。

神经生长因子:局部应用,保护神经,可用于急性脊髓损伤,又可用于损伤后期。

高 压氧治疗:
HBO
,伤后
6-8h
进行,
1

/< br>6h


第七节

脊髓损伤后水电解质紊乱

低钠血症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SIADH

、脑盐耗综合征(
CSWS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由于该系统失去了交感 神经的支配,
使得分布于窦房结上的
β
1
受体
及脉管上的
α
受体接受不到神经递质的作用。替代疗法:阿托品、多巴胺。

高糖血症:应急反应,兴奋交感神经,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第八节

枕颈部及寰枢椎损伤

一、枕骨髁骨折

分型:Ⅰ型:撕脱骨折;Ⅱ型:压缩骨折。

二、枕寰关节脱位

所 有寰枕关节脱位的病人都不能用颈托制动,
因为颈托有纵向牵引的作用,
可重复损伤的力
学机制,加重损伤的危险。建议采用
Halo-vest
制动。

三、寰椎横韧带损伤

四、寰枢关节脱位

五、寰枢关节半脱位

六、寰椎骨折

Jefferson
骨折:寰椎前后弓四处骨折



七、齿突骨折

Amderson-D`Alonzo
分型:
3


Ⅰ型:齿突尖

Ⅱ型:基底部

Ⅲ型:体部骨折

齿突骨折行融合术的指征:
1
、颈脊髓损伤
2
、持续的颈部症状
3< br>、骨折不愈合且移位超过
4mm4
、寰齿间距
>5mm
八、
Hangman
骨折:枢椎双侧椎弓骨折

Francis分级:
5
级,骨折成角、移位及韧带的不稳定情况。
C2

C3
椎体后缘构成的角度,
后缘垂线间距离。
3.5mm

11
?。

Effendi
分类:
3


Ⅰ型:稳定骨 折,枢椎前结构没有发生移位(
<1mm


C2-3
椎体间结构也 正常。

Ⅱ型:枢椎前结构显示屈曲或伸展的成角或明显的向前滑脱,
C2-3
椎体间结构已有损伤。
3
个亚型。

Ⅲ型:移位骨折,
C2-3
小关节突关节发生脱位或交锁。

Levine-Edwards
分类:
4


九、枢椎侧块骨折:较少出现神经症状

十、枢椎椎体骨折

分型:

Ⅰ型:冠状面骨折。

Ⅱ型:矢状面骨折。侧块骨折

Ⅲ型:水平骨折,齿突Ⅲ型骨折。

十一、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齿突,横韧带,翼状韧带

ADI
:寰齿前间距

枕颈过伸过屈位,
ADI
变化(成人
>3mm
,小儿
>5mm
)即可诊断寰枢椎不稳。

ADI 3-5mm
表示单纯寰椎横韧带断裂,
5-10mm
表示横韧带翼状韧带断裂,脊髓可 能受压,
10-12mm
所有韧带断裂,脊髓肯定受压。

手术指征:
1
、齿突骨折不愈合

2
、寰枢椎旋转半脱位,寰枢间距
>5mm 3

X
线证实寰枢椎
间的韧带撕裂

4
、枢椎创伤性脱位
5
、合并进行性的脊髓或神经根压迫

6
、不可缓解的颈部
疼痛头痛。

十二、手术方法

前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

外偏标准线及外偏标准角


前路寰枢椎
Harms
钢板内固定术

优点:
1
、经口前路手术易于显露
2
、获得即可稳定性
< br>缺点:
1
、创伤大,危险大,术野太深,难以关闭硬膜,内固定与融合困难
2< br>、切口污染,
并发症多
3
、部分病例还需后路植骨融合术。

咽部入路


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

进钉点:
C2
下关节突内缘向头侧外侧
2-3mm
处。
< br>典型入钉方向为矢状方向,允许根据透视结果调整方向
0-10
?。将
C2神经根牵开可有助于
直视
C2
峡部及
C1-2
小关节面。

2.5mm
钻头,选用
3.5mm
螺钉,到达寰椎侧块。
< br>螺钉头端钉帽必须与枢椎下关节突面平齐或嵌入,以免影响
C2-3
小关节间的运动。< br>
并发症:
1
、脊髓损伤
2
、椎动脉损伤,椎动脉走形评估。


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适应症:牵引可复位,骨折线最好与固定螺钉方向垂直,椎间盘及韧带基本完整,其他

进钉点:枢椎侧块中点

进钉方向与峡部及椎弓根的上缘及内缘平行,
一般为 向头端倾斜
25-30
?,
向中线倾斜
30-35
?
另外的进钉方法: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内侧缘的外侧
2-3mm
,枢椎椎板上缘下方3mm
处。
方向,螺钉向头侧成角
10-15
?,向内侧成角
2 0-25
?。

2.5mm
钻头,
30mm
原则:宁内勿外,宁上勿下。

并发症:
1
、脊髓损伤
2
、椎动脉损伤,椎动脉走形评估。


后路寰枢椎椎板钩内固定术

Apofix
颈椎后路内固定装置,椎板夹


后路寰枢椎钢丝或线缆内固定术

基本方法,
Gallie
法,
Brooks
法。

枕颈融合内固定术

对于肿瘤、骨折和感染等原因造成脊柱前柱破坏导致颈椎和上胸椎 极度不稳定,单靠
Cervifix
固定是不够的,必须同时进行前路稳定重建。


第九节

下颈椎损伤

颈椎椎体楔形压缩骨折分级:
5
度,椎体骨折情况移位情况及棘间韧带断裂

颈椎垂直压缩骨折分度:
3
度,颅骨牵引力量不宜过大以防损伤加重,任何试图加大重 量牵
引来获得复位的想法都是错误的,
牵引的目的是为了制动和减少脊髓的再损伤,
一 般牵引重
量为
4-5kg


双侧关节突关节脱位

栖息状态和交锁状态

颅骨牵引,目的在于复位和制动,
3-4kg
开始,逐渐加大重量,复位后减轻至
2-3kg
维持,
严格控制牵引重量,防止过度牵 引造成椎间分离。定期复查
X
线片(床边,
1

/30min


开始时屈曲位牵引,待脱位和交锁关节牵开后改为略为伸展位。

双侧关节交锁,完全采用前路撑开器复位有一定的困难。

颈椎过伸伤
Glisson
带牵引,略屈曲位,
1.5-2.5kg

2-3
周,然后颈托固定
1-2
个月。

手术指征:
1
、保守治 疗无效
2
、脊髓压迫
3
、治疗过程中症状加重
4
、颈椎病变 或后纵韧带
骨化因外伤诱发。


颈椎钩突骨折


下颈椎手术

后路手术应在不能前路复位加压条件下实施。

侧块螺钉钢板:操作简便,对后结构的完整性依赖小,可获得即刻稳定性。

进钉点:关节突中点的内侧和头侧各
2-3mm
方向:向前外侧倾斜
25
?,并平行于关节突关节面。

第十节

颈椎损伤

一、
C1-2
前后路手术

1
、前路枕枢椎融合术或寰枢椎融合术

2
、寰枢椎后弓间植骨融合术

3
、枕颈融合术、寰椎后弓切除减压术

二、颈椎后路减压和扩大椎管术:间接减压

1
、一侧椎板切除减压术

优点:
1
、颈椎的静力和动力学 稳定
2
、椎管容积扩大有效并持久
3
、能起松解的作用

与 全椎板切除比较:
1
、晚期效果椎管再度缩小
2
、疤痕广泛形成
3< br>、颈椎后结构不稳

2
、部分椎板切除术,保留小关节或植骨

三、颈椎前路减压术

四、颈椎脱位的复位和内固定

第十一节

胸腰椎脊髓损伤

胸腰段指的是
T11-L1
同一水平的骨折脱位,由于圆椎的水平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截瘫。

胸腰段为脊髓和神经根混在的部位。

通常脊柱骨折或骨折脱位损伤其同平面的脊髓和 神经根,截瘫平面与脊柱损伤平面是一致
的。

四、脊柱内固定

神经根在椎弓根的内下方

进钉点:
Weinstein
法:固定椎 上关节突外缘垂线与横突中轴水平线交点。

方向:胸椎侧倾
10
?,腰椎侧倾
15
?

椎弓根 钉内固定系统轴向撑开力可使前纵韧带、
纤维环、
后纵韧带等充分伸展,
使骨块复位。

胸腰段前路内固定术

3


1
、压缩 型固定器:主要用于矫正脊柱侧弯,
Dwyer

Zielke
系统。

2
、支撑型固定器:主要用于脊柱局部破坏性病灶,实行短节段固定。

3
、替代型固定器:即各种人工椎体。

Z-plate
系统:椎体 侧方固定系统。
L4
爆裂性骨折或椎体切除,牵涉到
L5
的内固定入路有困难。

ATLP

AO
前路胸腰椎带锁钛板

腰椎椎管较大,多选用后入路,硬膜前方的骨块可牵开马尾进行去除。

胸腰段手术入 路:
1
、大肾切口
2

Larson
切口,经骶棘肌和腰方 肌间隙至椎弓根及椎体后
缘。

常用的植骨融合方法:

1
、脊柱后外侧融合术:椎板、小关节和横突。

2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
cage

脊髓切开减压

硬膜切开范围应略长于脊髓肿胀的范围,切口太短有使脊髓膨出成疝的危险。

脊柱内固定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

1
、螺钉位置不良

2
、椎弓根爆裂骨折

3
、椎间隙定位错误

4
、血管内脏损伤

5
、硬膜、神经损伤

6
、感染

晚期并发症

1
、腰背痛

2
、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折断

3
、融合失败

4
、矫形失败

5
、邻近椎体节段应力变化:静态运动力学分析和有限元分析模型

6
、异物排斥反应

7
、迟发性感染

8
、迟发性椎体压缩:骨质疏松或脊柱不稳

9
、椎弓根应力性骨折

10
、迟发性神经炎:刺激神经根


第十二节

各型脊髓损伤

一、完全脊髓损伤

早期手术减压,
局部冷疗,不可在
3-6h
停止,
因停止后可出现反 应性肿胀,
继续损害脊髓,
持续
24
小时则不再出现反应性肿胀。

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三、中央脊髓损伤: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

不全脊髓损伤中的一种,中央灰质损伤,波及周边白质。上肢瘫痪重,下肢瘫痪轻,排尿功
能常不受累。

四、脊髓半侧损伤:
Brown- Sequard
损伤,脊髓半切征,同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对侧感觉
功能障碍

五、前脊髓损伤:运动功能大部或全部丧失,排尿功能受累,仅存深感觉

六、后脊髓损伤:本体感丧失,运动功能保存,排尿功能一般无碍。

七、
无 骨折脱位脊髓损伤:
注意胸椎无骨折脱位损伤,
根动脉或大髓动脉损伤,
脊髓无受压。

八、圆椎损伤:大小便失禁。见于
T12-L1
损伤

九、马尾神经损伤

第十四节

陈旧性脊柱脊髓损伤

第十五节

脊柱脊髓损伤并发症

一、高热与低温

截瘫病人交感神经受损,
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失去平衡,
皮肤排汗及体温调节功能丧失。
交感
神经多在伤后
1
个月开始恢复。

二、脑脊液漏

三、胸导管损伤:乳糜漏

四、脊髓和神经根损伤

五、
DVT
六、肺栓塞

七、肺部感染

八、上 呼吸道阻塞:原因:
1
、术中刺激气管
2
、气管插管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导致 气道阻

3
、血肿形成
4
、基础疾病
5
、喉头痉挛 、声带麻痹或反常运动
6
、巨大舌肿胀。

九、泌尿系感染

十、真菌感染

十一、压疮

十二、异位骨化

十三、创伤性脊髓空洞症

十四、痉挛

痉挛性瘫痪是中枢神经的脊髓损伤所致,弛缓性瘫痪是马尾神经及周围神经损伤所致。

痉挛的特征:
1
、深反射(腱反射)亢进
2
、浅反射减弱消失
3< br>、出现病理反射或阵挛
4
、外
部给予刺激可诱发痉挛
5
、被动 伸屈四肢时出现折刀现象
6
、刺激皮肤可诱发肌群屈曲反射
7
、与脊髓马尾损 伤不同,很少有肌肉萎缩
8
、测肌力意义不大。

处理:

1
、发现并去除促使痉挛恶化的因素

2
、避免肌紧张

3
、药物治疗:地西泮,丹曲林,巴氯芬。

4
、苯酚神经封闭,有时会引起感觉丧失或疼痛

5
、乙醇阻滞作为痉挛极为严重的最终手段来采用,可引起下位神经元的永久性损害。

6
、物理治疗

7
、手术治疗:

前根后根切断术 :
SPR
,高选择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适用于脊髓损伤所致的上肢下肢痉挛性
瘫痪、< br>多发性脊髓硬化、
脑出血、脑瘫等所致的痉挛状态的解除,
其机制是阻断脊髓反射
γ
环路,是最佳手段之一。

脊髓后根进入部破坏术(
DREZ


8
、应用肉毒毒素:神经肌肉松弛药,作用于突触前体,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

十五、截瘫神经痛

脊髓损伤处肌筋膜痛

心源性疼痛

内脏痛

神经根疼痛

脊髓损伤远端扩散性感觉异常性疼痛:最常见最严重

对顽固性疼痛的手术大部分是上行路的阻断。神经根手术、开放性脊髓前外侧束切断术


第十七节

脊髓损伤的恢复

第十八节

手功能重建


21


骨盆损伤

骨盆前后环即骶髂关节与耻骨联合的损伤应分别固定。

分类:
1
、 按骨折特点分类
2
、按稳定性分类
3
、按骨折部位分类

4

Tile
分类:
A,B,C
三型

A
型:稳定性骨折

B
型:旋转不稳定型,垂直方向无移位

B1
型:分离型骨折

B2
型:侧方压缩骨折

B3
型:侧方压缩,对则骨折

C
型:旋转与垂直不稳定型,旋转移位伴垂直移位

C1
型:单侧骶髂关节脱位

C2
型:双侧骶髂关节脱位

C3
型:骶髂关节脱位伴髋臼骨折

5

Tile AO Muller
分型

A
型:稳定型,后弓完整

A1
型:后弓完整,髋骨骨折或撕脱

A2
型:后弓完整,髋骨骨折或直接损伤

A3
型,后弓完整,骶骨横形骨折

B
型:后弓不完全损伤,部分稳定,旋转

B1
型:单侧开书样损伤,外旋不稳

B2
型:单侧压缩性损伤,内旋不稳

B3
型:双侧后弓损伤,双侧开书样损伤,开书样损伤侧方压缩,双侧压缩

C
型:后弓完全损伤,不稳

C1
型:单侧后弓完全损伤,
C1,1
通过髂骨的骨折,
C1,2
骶髂关节脱位或骨折脱位,
C1,3
骨骨折

C2
型:双侧损伤,一侧旋转不稳,一侧垂直不稳

C3
型:双侧完全不稳

6

Young-Burgess
分类:受伤机制分类:
LC

APC

VS
CM


压缩型与分离型骨折的鉴别:
1
、脐棘距
2
、髂后上棘高度

骨盆骨折合并损伤及并发症

1
、出血休克

2
、直肠肛管损伤、女性生殖道损伤:骨盆骨折病例必须检查肛门和会阴

3
、尿道和膀胱损伤

4
、神经损伤:骶骨管骨折——马尾神经;骶 骨孔部骨折——坐骨神经(
L4,5

S1-3

;骶骨
翼 骨折——
L5
神经。坐骨大切迹或坐骨骨折——坐骨神经;耻骨支骨折——闭孔神经或股
神经(
L2-4
,股四头肌肌支,隐神经,前皮支)
;髂前上棘骨折——股外侧皮神 经。

5
、大血管损伤:髂外动脉或股动脉,注意检查股动脉及足背动脉

6
、腹部脏器损伤

骨盆
X
线检查:正位,入口位(向头侧 倾斜,旋转移位)
,出口位(尾侧倾斜,垂直移位)


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 治疗,造影指征:
1
、腹腔穿刺阴性排除腹腔内出血
2

24h内输血超

4U 3

48h
内输血超过
6U 4
CT
或开腹时发现巨大腹膜后血肿。注意:栓塞只对直径小

3mm< br>的血管有效。

腹膜后血肿与腹腔脏器损伤鉴别

1
、血肿部位、腹肌紧张与压痛

2
、叩诊浊音区,移动性浊音

3
、腹腔穿刺,注意假阳性

4
、腹膜后间隙注射
0.25%
普鲁卡因
150-200ml
外固定架或骨盆夹临时固定是稳定骨盆有效止血的措施之一。垂直不稳患者可行骨牵引。
技巧:在髂脊外侧有一个向外悬出的部分,钻孔时宜放在脊内侧
2
/
3


外固定架适合
TileB
型骨折,对不稳定垂直移位骨盆骨折不能使之复位 并保持,需配合牵引
或手术内固定。

骨盆骨折手术适应症:
5-7D 1

TileB
骨折伴耻骨联合分离
>2.5cm
,耻骨支骨折 移位
>2cm
,下肢不等长
>1.5cm
2
、不能接受骨盆旋转移位

3
、骶髂关节脱位
>1cm
4
、髂骨骶骨骨折移位明显

骶髂关节脱位松质骨螺钉内固定
切开复位进钉点:将坐骨大切迹顶至髂翼顶缘分为
3
个等份,上
1
/3
与中
1
/
3
交界处为第
1
个螺钉入点,方向 :横向直至
S1
椎体中;中
1
/
3
与下
1
/
3
交界处为第
2
螺钉入点,方向:入
S2
椎体中。

经皮固定适应症:
1
、伤后
1
周内
2
、术前牵 引已经使骨折或脱位复位

禁忌症:
1
、闭合复位失败
2
、 用
C
形臂不能看到骶骨后侧及外侧结构
3
、存在骶骨解剖变

4
、骨质疏松

目的:螺钉从骶骨翼进入,穿过骶髂关节进入
S1
椎体。

进钉点:股骨干轴线与髂前上棘垂线交点下方
2cm



第二节

髋臼骨折

髋臼骨折治疗的关键在于臼顶负重区的复位,该区的复位与雨后显著相关。

髋臼骨折分类

1

Letournel
分类:按部位及骨 折特点分类。
10
种,前
5
种为简单骨折(
1
条骨折线)< br>,后
5
种为复杂骨折(
2
条骨折线)
。前壁,后壁,前柱,后 柱,横形,
T
形。


AO
分类:以两柱理论为基础,改良的
Letournel
分类。

A
型:部分关节内骨折,仅涉及一柱。

A1
型:后壁骨折

A2
型:后柱骨折

A3
型:前柱或前壁骨折

B
型:部分关节内骨折,涉及横向结构。

B1
型:单纯横形骨折

B2
型:
T
形骨折

B3
型:前柱或后方半横形骨折

C
型:完全关节内骨折,涉及双柱

C1
型:高位,延伸至髂嵴的骨折

C2
型:低位,延伸到髂骨前方边缘

C3
型:延伸到骶髂关节的骨折


髋臼脱位程度:
3


Ⅰ度:轻微脱位,头顶部仍在臼顶负重区之下

Ⅱ度:股骨头突入骨盆内壁,头顶部在内壁与臼顶之间的骨折线内

Ⅲ度:股骨头大部或全部突入骨盆壁之内。


弧顶角的测量:髋臼的几何中 心点,内弧顶角
>30
?,前弧顶角
>40
?,后弧顶角
>50?

复位应当遵守
Letournel
三原则:
1
、熟 知髋臼部的解剖
2
、了解并区分
Letournel
分型
3
、骨
折良好复位。

手术指征:移位
>1mm
手术入路

1

IIA
2

KLA

Kocher-Langenbeck approach
3

extended IIA
复位顺序:

1
、先复位髋臼区域外的髂骨骨折,再复位髋臼骨折

2
、髋臼前后 柱骨折合并髋臼壁骨折时,先复位髋臼前或后柱骨折,再复位髋臼前或后壁骨


3< br>、对累及前或后柱的
T
形、双柱骨折,应先复位前柱骨折,再复位后柱骨折

4
、髋臼合并股骨头骨折时,先行股骨头切开复位内固定,再行髋臼手术

5
、既有粉碎又有不粉碎的,先固定不粉碎骨折

目前,
所有的入路 和技术都不能满足术中对整体髋臼关节面的了解,
关节面的复位主要靠对
齐髋臼外表面来实现。



22


下肢损伤


1


髋关节脱位

分类:前脱位,后脱位,中心脱位。

髋关节后脱位

分型:
Thompson

Epstein
分型:
5


Ⅰ型:伴有或不伴有微小骨折

Ⅱ型:伴有髋臼后缘的孤立大骨折

Ⅲ型:伴有髋臼后缘的粉碎骨折,有或无大的骨折块

Ⅳ型:伴有髋臼底部骨折

Ⅴ型:伴有股骨头骨折

闭合复位法:< br>Allis
法,
Bigelow
法(问号,有发生股骨颈骨折的可能)

Stimson


术后处理:皮肤牵引
3-4
周,
2-3
个月不负重。


第二节

股骨颈骨折

颈干角、前倾角、
Ward
三角、股骨距

股骨头血供:
1
、旋股内侧动脉——上支持带动脉
2

旋股外侧动脉——下支动脉
3
、圆韧带
动脉

分类:

一、按骨折部位

1
、头下型

2
、头颈型

3
、颈中型

4
、基底型

二、按骨折线:外展型,内收型

三、按骨折移位程度

四、
Garden
分型:按骨折移位程度分类,应用比较广泛

Ⅰ型:股骨颈有部分骨质连接,骨折无移位

Ⅱ型:完全骨折无移位

Ⅲ型:部分移位骨折

Ⅳ型:完全移位


Nelaton
线

股骨颈骨折手法复位判断标准:
Garden< br>对线指数,正位片,股骨干内缘与股骨头内侧压力
骨小梁呈
160
?,侧位片, 股骨头轴线与股骨颈轴线呈一直线
180
?。分
4
级。


切开复位入路:
Watson-Jones
外侧切口

植骨方法:< br>1
、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术
2
、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转位移植术(
S -P
切口,前
外侧切口)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病理分期:

1
、坏死期:
12-24h
开始

2
、修复期:
2
周左右开始

3
、塌陷期:整个修复过程中均有可能塌陷。


体征:髋内旋受限 ,肢体短缩,
4
字试验(
+

,Thomas
征(
+

,Allis
征(
+


Tredelenb urg
征(
+


临床分期:
Marous
分期,
6


Ⅰ期:髋无症状,
X
线无表现或轻微密度增高

Ⅱ期:无症状或轻痛,
X
线密度增高,头无塌陷

Ⅲ期:轻度症状,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

Ⅳ期:疼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跛行及功能受限,股骨头扁平或死骨区塌陷

Ⅴ期:疼痛明显,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硬化

Ⅵ期:疼痛严重,股骨头变形,髋臼继发改变

根据分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塌陷前期:避免负重,钻孔减压,血管束植入,带血管蒂骨块植骨

塌陷期:改善功能,减轻症状。截骨术,植骨或软骨移植。

目前股骨头颈切除及贝氏截骨术已很少用。


第三节

股骨粗隆间骨折

分型

1

Evans
分型:根据骨折线方向分型,
2


Ⅰ型:顺粗隆间骨折,分
4


Ⅱ型:逆粗隆间骨折

2

Evans- Jensen
分型:改良
Evans
分型,
3


Ⅰ型:顺粗隆间骨折,两部分骨折


A
:骨折无移位


B
:骨折移位

Ⅱ型:顺粗隆间骨折,三部分骨折


A
:包括一个游离的大粗隆


B
:包括一个游离的小粗隆

Ⅲ型:包括大小粗隆的四部分骨折

3

AO
分型:整体骨折分型中为
A
类骨折

A1
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分)

A2
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外侧骨皮质保存完好

A3
型:反转子间骨折,外侧骨皮质也有破裂

手术时机:
72h-1w
DCO
:损伤控制学

DHS< br>:动力髋,
Richard
钉,逆形粗隆间骨折或合并粗隆下骨折不宜应用
DH S


Gamma
钉:近端髓内钉,缺点为近端直径较大,主钉太粗,且单枚 螺钉抗旋能力差。

PFN
:增加一枚近端防旋螺钉,远端锁钉距钉尾较远。

PFNA

1
、打入主钉后再打入一枚螺旋刀片,远端一枚锁钉,操作简化< br>2
、方形骨性隧道,
防旋作用增强
3
、螺旋刀片自动锁定
4< br>、采用尽可能长的尖端及凹槽设计,插入方便,避免
应力集中,有效降低迟发性股骨干骨折的风险 。

第四节

股骨粗隆下骨折

小粗隆上缘至股骨狭窄部之间的骨折,多推荐手术治疗。

分型:

1

Boyd

Griffin
分型:
4
2

Fielding
分型:
3
3

AO
分型:
3
4

Scinshcimer
分型:

Ⅰ型:无移位骨折或小于
2mm
的移位

Ⅱ型:两部分骨折


A
:横断骨折


B
:螺旋骨折,小粗隆在骨折近端


C
:螺旋骨折小粗隆在骨折远端

Ⅲ型:
3
部分骨折


A
:内侧蝶形骨块


B
:外侧蝶形骨块

Ⅳ型:双侧皮质粉碎

Ⅴ型:粗隆下——粗隆间骨折

5

Russell

Tayor
分型

Ⅰ型:不涉及梨状窝


A
:自粗隆下至峡部


B
:骨折线涉及小粗隆至峡部

Ⅱ型:骨折涉及大粗隆和梨状窝


A
:自小粗隆至峡部和梨状窝,小粗隆粉碎


B
:骨折延伸至大粗隆

以髓内钉优先使用,慎重使用钉板系统。

骨折未愈合前不主张动力化。

第五节

股骨干骨折

Winquist
分型:骨折粉碎程度

第六节

股骨远端骨折

Muller
分型:推荐分型

A
型:关节外骨折

A1
:简单两部分骨折

A2
:干楔形骨折

A3
:粉碎骨折

B
型:单髁骨折

B1
:外髁矢状面骨折

B2
:内髁矢状面骨折

B3
:冠状面骨折

C
型:双髁骨折

C1
:无粉碎股骨远端骨折,
T

Y
形骨折

C2
:髁间骨折并远端粉碎骨折

C3
:髁间粉碎骨折并远端粉碎骨折

DCS

AO
动力髁螺钉

LISS
:微创固定系统,干骺端锁定钢板,外固定支架式内固定钢板。
MIPPO
单髁骨折:治疗原则是切开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

全膝关节置换后髁上骨折:
15cm


第七节

髌骨骨折

第八节

胫骨平台骨折

Gerdy
结节:胫骨外髁的前外侧面,是髂胫束的止点。

Schatzker
分型:
6


Ⅰ型:外侧平台劈裂骨折,无关节面塌陷。

Ⅱ型:外侧平台劈裂骨折,有塌陷

Ⅲ型:单纯的外侧平台塌陷

Ⅳ型:内侧平台骨折,劈裂骨折或劈裂塌陷

Ⅴ型:双侧平台骨折,伴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塌陷和移位

Ⅵ型:双侧平台骨折伴干骺端骨折

LISS
系统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常需内侧有限切开辅助固定。


第九节

浮膝损伤

浮膝损伤系指同侧肢体的股骨和胫骨同时发生骨 折,使膝关节与其股骨和胫骨的连续性中
断,而失去稳定性。

第十节

膝韧带损伤

MCL
:内侧副韧带,浅部,深部,斜行部。

PMC

Postero medial corner
,后内角,由内侧半 月板后角、后斜韧带、半膜肌扩张部、半月
板胫骨韧带和腘斜韧带组成。

LCL
:外侧副韧带

PLC

Postero lateral complex
,后外侧复合体,由股二头肌腱、外侧副韧带、腘肌腱复合体、
后外侧关节囊、腓肠肌外侧头组成。

ACL
:前交叉韧带

PCL
:后交叉韧带


二、膝内侧副韧带损伤

分度:

Ⅰ度:轻度

Ⅱ度:中度,不完全损伤,伸直无不稳,屈曲轻度不稳

Ⅲ度:完全损伤
< br>Ⅲ
A

MCL
完全断裂但后内侧关节囊未损伤,伸直位稳定,
屈膝位不稳定,
Slocum
试验阴性。


B

MCL
完全断裂并后内侧关节囊损伤,伸直位及屈膝位均不稳定,
Slocum
试验阳 性。

Slocum
试验:患膝屈曲
90
,足外旋,对胫骨施加向前 的应力,如出现胫骨前移的同时伴有
外旋,则为阳性,表明后内侧关节囊撕裂。

外翻 应力试验:屈膝
30
阳性表明单纯的
MCL
损伤,若伸直位阳性表明
MCL
、后内侧角、
ACL
损伤。

三、膝外侧副韧带损伤

内翻应力试验:伸直位阳性,屈膝位
30
阴性,提示单纯
LCL
损伤 。伸直位和屈膝位
30
均阳
性,提示
LCL

ACL
损伤。伸直位阴性,屈膝位
30
阳性,提示
LCL
断裂合并外侧关节囊韧< br>带的后
1
/
3
、弓形韧带、腘肌腱损伤。

LCL
完全断裂必须手术治疗。


第十一节

小腿损伤

髓内钉阻挡钉:
Poller


第十二节

踝部损伤

踝关节骨折分型

1
、手术分型:
Denis Weber

BC
两型均需手术

A
型:外踝骨折,低于胫距关节水平间隙,旋后内收应力引起

B
型 :外踝斜形骨折,位于胫腓联合水平,约有
50%
发生下胫腓关节损伤,可同时合并后踝
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损伤,为外旋应力引起。

C
型:骨折累及腓骨,骨折位于胫距关节面顶部上方,下胫腓关节韧带损伤

C1
:腓骨骨折高于下胫腓关节

C2
:腓骨骨折为高位骨折

2

Ashurst

Bromer
分型:外伤机制及骨折特点分类,广泛采用。

A
、内翻型骨折

Ⅰ度:单纯内踝骨折

Ⅱ度:双踝骨折

Ⅲ度:三踝骨折

B
、外翻骨折

Ⅰ度:单纯内踝骨折

Ⅱ度:双踝骨折,内踝骨折的同时引起下胫腓韧带断裂及腓骨下
1/3
或中
1/3
骨折即
Dupuytren
骨折。

Ⅲ度:三踝骨折

C
、外旋骨折

Ⅰ度:腓骨下段骨折

Ⅱ度:双踝骨折

Ⅲ度:三踝骨折

D
、纵向挤压骨折

E
、直接暴力骨折:粉碎性骨折


Pott
骨折:三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


胫骨远端
Pilon
骨折

踝关节骨折累及踝穴顶部,而
Pilon
骨折主要是踝上方损伤。

1

AO
分型:根据骨折部位及骨折特点分型,胫骨远端骨折分型

A
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不属于
Pilon
骨折。
3
个 亚型

B
型:部分关节内骨折,
3
个亚型,
B2

B3
型属于
Pilon
骨折。

C
型:累及关节面的干骺端骨折,
3
个亚型。

2

Ruedi

Allgower
分型:根据关节面及骨折移位程度分型,是 目前最常用分型。

Ⅰ型:累及关节面无移位劈裂骨折

Ⅱ型:累及关节面有移位劈裂骨折,但关节面无压缩或大体无粉碎

Ⅲ型:累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粉碎骨折,关节面压缩。


第十三节

足部损伤

Lisfranc
脱位:跖跗关节脱位


第十四节

跟腱损伤

患足不能以足趾站立

Thompson
征:俯卧位,捏小腿三头肌时,踝不动。

胫后肌、腓骨肌 、趾屈肌也有跖屈的功能,跟腱断裂后仍可做
30
?的跖屈活动。

分型:根据病理特点,横断型,撕脱型,撕裂型。



23


开放性骨折与关节损伤

Gustil o
分型:按损伤程度分型,最为广泛。伤口大小,
污染程度,软组织损伤
,骨损伤。< br>
Ⅰ型:伤口不足
1cm
,污染轻,骨折简单。

Ⅱ型:伤口
>1cm
,软组织损伤较广泛,中度污染,骨折中度粉碎

Ⅲ型:软组织损伤广泛,污染严重,骨折粉碎,不稳定。

羊胎盘-有问必答网在线医生


羊胎盘-有问必答网在线医生


羊胎盘-有问必答网在线医生


羊胎盘-有问必答网在线医生


羊胎盘-有问必答网在线医生


羊胎盘-有问必答网在线医生


羊胎盘-有问必答网在线医生


羊胎盘-有问必答网在线医生



本文更新与2021-01-28 01: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1836.html

实用骨科学第四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