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8-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
外用药物在治疗皮肤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如应用恰当,
可获得明显疗效,
同样如使用不当或错误,
可 造成病情加重或导致药源
4
性疾病的发生。
首
先,
应在正确诊断及了 解自然病程的基础上,
全面了解药物的性能,
剂型,
浓度及目前治疗
进展状况 。掌握患者个体差异,患病部位等,同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
正确选择剂型
常用的剂型有散剂,溶液,洗剂,酊剂、油济、硬膏剂、气雾
剂等。这些剂型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要根据皮肤不同病期(进展期、稳
定期、慢退期)及不同性质( 急性、亚急性、慢性)选用不同剂型。依占皮
肤病很大部分的湿疹皮炎类疾病为例,
对剂型选用 加论述:
1
急性期
在红斑、
丘疹、小水疱、无渗液阶段,可选用散 剂、洗剂、乳剂;在水疱、糜烂、有
渗出阶段,为使渗液停止,肿胀消退,应选用具有收敛、消炎、止痒 药物的
溶液进行湿敷或罨包;
2
亚急性期
在丘疹、水疱、点状糜 烂、痂皮、色暗红
时可用糊剂、乳剂;
3
慢性期
皮肤损害以皮肤肥 厚、苔藓化为主,局部耐受
性强,选择范围广泛,则可选用糊剂、软膏、乳膏、酊剂、搽剂、涂膜剂、< br>气雾剂等。掌握了湿疹皮炎类疾病三个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可举一反三,
其它皮肤病的治疗照此 原则即可。
二,
正确选用药物及浓度
外用药物根据其 不同的药理作用,分为清洁剂、抗真菌
剂、收敛剂、角质剥脱剂、角质促成剂、腐蚀剂、抗过敏剂等多种 。临床上
应根据病因进行选择。如真菌病用抗真菌药物,若误用激素类药就会使病情
加重。另外应注意药物浓度例如水杨酸
1%~2%
有角质促成作用,
5%
有角质 溶
解作用,
20%
以上有角质剥脱腐蚀作用。
三,
患者个体的差异
用药时应加以注意,并区别对待之。如颜面部、颈部、生殖
器、皮肤粘膜对药物较敏感,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婴幼儿皮肤细
嫩,用药浓度宜低;孕妇药物 吸收会影响胎儿发育,应禁用对胎儿有毒害作
用的药物;有的患者对某些药物有过敏现象,如对氢醌、汞 制剂等。
药物的使用方法
选择适当的药物及剂型后,使用方法亦决定治疗 效果。皮肤
病多为门诊患者,以自用为了主,若使用方法不当,则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甚至延误 病情。同时还应注意外用批的过敏和刺激现象及发生后相应的处理
方法,均应告诉患者,并在病历上记录 。有些外用药不可大面积高浓度使用,
以避免吸收中毒。使用方法应详细交待清楚或作示范,并告知患者 在病情发
展过程中调整使用方法。
第二章常用外用药物
2.1
清洁剂
通过外用药物,使皮肤损害或皮肤达到清洁目的。主要清除皮肤损害处的浆液 、脓液、
鳞屑及治疗后附着的药粉、药膏等污物。
软皂
又称钾肥 皂,药用软皂。溶于水(
1
:
4
)
、热水(
1
:< br>1
)
、乙醇(
1
:
1
)
。作为去
污 剂、清洁剂、保护剂、乳化剂。可配成溶液、酊剂。清除鳞屑、痂皮、污物。
植物油
常用的有芝麻油、大豆油、菜子油、蓖麻油、花生油、橄榄油等。单用或加酚、
水杨酸、
紫草、
甘草等配制油剂后应用,
用于清除痂皮、
脓液,
治疗后遗留的药粉、
药膏等。
又作保护剂、赋形剂、润滑剂。
生理盐水
配制成
0.85%
溶液,用于清洁皮损上的污物或供浸浴、湿敷用。
硼酸溶液
3%
溶液用于糜烂渗出的皮损、清洗及湿敷用。
2.2
保护剂
一般为中性或无刺激的植物或矿物性药粉,具有保护、安抚 、干燥、止痒作用。此外,
四,
还有植物油、矿物油等。
氧化锌
有收敛、保护作用。不溶于水、乙醇,溶于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常配制成
粉剂、洗剂、软膏、糊剂、油剂。常用浓度
5%~40%
。
炉甘石
又称异极石。含碳酸锌、碳酸镁。有止痒、收敛、保护作用。可配成洗剂、
粉剂。
滑石粉
主要含硅酸镁。有保护、汲湿、干燥、止痒、安抚作用。常配成粉 剂、糊剂。
常用浓度
10%~20%
。
淀粉
有 马铃薯粉、米淀粉麦淀粉、玉米淀粉。有吸收、干燥、保护作用。常与矿物性
粉末配成粉剂、糊剂。
松花粉
为松绔的花粉。有收敛、安抚、保护作用可制成粉剂。
二甲硅油
是合成的有机硅氧化物的聚合物。可溶于普通有机溶剂,不溶于 水和乙醇。
可配成
1%~5%
软膏、乳膏。作为保护剂、润滑剂、延效剂、消泡剂、抗 湿剂和防晒剂。
2.3
止痒剂
2.3.1
刺激止痒剂
薄荷脑
极易溶于乙醇(
1
:
0.2
)
、乙醚、氯仿;难溶于水,能与冰醋酸、液状石蜡、
脂肪油任意 混合。可配制成
0.5%~2%
酊剂、粉剂、软膏、乳膏剂。但需注意薄荷脑乙醇溶
液 遇水则析出。
樟脑
不溶于水,
能溶于乙醇及油类。< br>常与酚或薄荷脑配伍合用,
可配成
1%~5%
酊剂、
软膏、洗剂、粉剂 。
麝香草酚
易溶于乙醇(
1
:
1< br>)可配成
0.5%~1%
粉剂、软膏、乳剂、酊剂。
酚
又称苯酚,石碳酸。溶于水,极易溶于甘油、乙醇。与樟脑研和共熔。
1%~2%< br>有
止痒作用,高浓度则有消毒、杀菌、防腐、腐蚀作用。可配成酊剂、溶液、洗剂、软膏,常用浓度
1%~5%
。
2.3.2
抑制末梢感觉神经止痒剂(麻醉性止痒剂)
苯佐卡因
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具有镇痛、止痒作用,常制成
0.5%~5%
洗剂、油
剂、乳 剂。
盐酸达克罗宁
易溶于水和乙醇,具有止痒、止痛、表面麻 醉作用。可配成
0.25%~2%
粉剂、乳剂、软膏、酊剂。盐酸利多卡因又称赛罗卡因,极晚 溶于水、乙醇,麻醉作用快,
持续时间长,致敏性低,可配成
1%~5%
洗剂、溶液、 酊剂、软膏。
盐酸普鲁卡因
极易溶于水,
溶于乙醇,
具有表面麻醉、
止痒、
止痛作用。
可酿成
1%-~3%
洗剂 、酊剂、软膏、糊膏。
2.3.3
抗组织胺类止痒剂
盐酸苯海拉明
又称苯那君,可太敏。晚溶于水(
1
:< br>1
)
、乙醇(
1
:
2
)
、氯仿(
1
:
2
)
。
具有脱敏、止痒、抗组胺作用。可配成
1%~3%
洗剂、乳剂、软膏。
盐酸赛庚啶
又称安替根。具有脱敏、止痒、抗组胺作用。可配成
1%~2%
乳剂、软膏。
盐酸多虑平
具有脱敏、止痒、抗组织胺作用。可配成
0.25%
乳膏、软膏用于封脐。
西米替丁
又称甲氰脒胍。可配成
1%~10%
乳剂、软膏、洗剂。
2.3.4
焦油类止痒剂
煤焦油
溶于有机溶媒,可配成
5%~20 %
软膏、酊剂、糊剂。麻醉感觉神经末梢而止
痒,尚有消炎、角质促成、角质剥离作用,随浓度 变化而产生不同作用。
糠馏油
溶于乙醇和脂肪油,比其它焦油类刺激性小,性质缓和,可配成< br>2.5%~10%
乳剂、油膏、软膏、糊膏。除止痒作用外,尚有消炎、角质促成、角质剥离作用 。
2.3.5
皮质类因醇激素止痒剂
临床上应用广泛,详见抗炎剂。
2.3.6
中药止痒剂
冰片
又称龙脑、梅片、艾片。为白色半透明的片状结晶。有樟脑臭,味辛 、凉。极
易升华。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配成粉剂时,可先加数滴乙醇,研匀;亦可配成
1% ~2%
洗剂、
酊剂;
还可配成乳剂、
软膏、
糊膏、
油膏,< br>配制时先用液状石蜡研磨熔化,
然后加入。
百部、苦参、蛇床子、花椒、苍术 、白芷、苍耳子、野菊花等中药均有很好的止痒作
用。百部、苦参及野菊花各
15g`30g< br>,加水煎至
200ml~500ml
,可单独应用或混合应用。
2.4
抗生素类
金霉素
为广谱抗生素,对 立克次体、大多数杆菌(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及球菌有
显著作用,此剂对脂溢性皮炎、化脓性皮肤病及 痤疮有良效。可配成
1%~2%
软膏。
四环素
为广谱抗生素,易溶于水。可配成
0.5%~1%
软膏、酊剂、乳膏剂。
红霉素
易溶于乙醇、氯仿、丙酮,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 革兰氏阴
性菌及病毒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可配成
0.5%~1%
软膏、乳膏。
硫酸新霉素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丙酮、氯仿。为广谱抗生素, 对革兰氏
阳性菌及阴性菌、绿脓杆菌、放线菌均有作用,与庆大霉素交叉过敏。
氯霉素
易溶于乙醇、丙二醇、甘油、丙醇,为广谱抗生素。可配成
1%~3%
软膏、糊
膏、油膏、酊剂。
庆大霉素
< br>易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均
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配 成每克含
500
单位
~1000
单位的软膏,治疗各种脓皮病。
氯洁霉素
又称克林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厌痒菌、肺炎支原体皆有良好 作用。可
配成
1%
溶液、酊剂、软膏。
洗必泰
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白色结晶性粉末。稍溶于水与乙醇。对革兰氏阳性
菌及阴性菌、
真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对组织无刺激。
可配成
0.05%~0.1
溶液、
酊剂、
粉剂。
2.4.2
化学抗菌剂
汞制剂
具有杀菌、消毒、收敛及脱色作用。常用者 有二氯化汞(升汞)
,可配成
0.1%~1%
溶液、酊剂;白降汞,可配成
2 .5%~5%
软膏。中药红粉,轻粉均为汞剂。使用汞
剂时应注意过敏反应,对汞过敏者禁用。
碘
为氧化剂。有消毒、杀菌 作用,高浓度有腐蚀作用。溶于乙醇,
2%
浓度用于皮
肤消毒,
5%
用于治疗甲真菌病。
呋喃西林
有去污、抗感染作用。可配成< br>0.02%
溶液,
0.2%~0.2%
软膏、乳剂。
利福平
本品对革兰氏性阳性球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亦 有效。可
配成
1%
乳、
0.1%
溶液。
甲硝唑
又称灭滴灵。溶于水。本品有杀灭滴虫作用,同时月抗厌氧菌作用 。可配成
5%~20%
酊剂、乳剂。用于治疗酒渣鼻、痤疮。
2.4.3
染料杀菌剂
甲紫
又称龙胆紫。 易溶于乙醇,略溶于水,可配成
1%~2%
溶液、酊剂,
2%~10%
糊剂、 软膏。
孔雀绿
又称煌绿。溶于水、乙醇。可配成溶液、酊剂。
雷佛奴尔
又称利凡诺。略溶于水,易溶于热水,可配成
0.1%
水溶液,
1%
糊剂 ,
2.5%
软膏。
2.4.4
氧化杀菌剂
高锰酸钾
配成
1
:
5000~1
:< br>8000
水溶液,用于清洗或浸泡糜烂或化脓的疮面,有去
污、去臭、抗感染作用。
过氧化苯酰
又称过氧化苯甲酰。溶于植物油、氯仿,不溶于水。可 配成
2.5%~10%
乳
剂、洗剂、凝胶。用于治疗酒渣鼻、痤疮。
2.5
抗真菌剂
水杨酸
又称柳酸,撒酸。 易溶于乙醇(
1
:
4
)
、溶于沸水(
1
:
15
)
、乙醚(
1
:
3
)
、
氯仿
(
1
:
8
)
,
能溶于甘油
(
1
:
30
)
。
可配成
2%~30%
粉剂、
酊剂、
溶液、
软膏、
糊剂。
1%~2%
用于角质促成;
3%
止痒 ;
5%
角质溶解;
6%~12%
具有抗真菌作用,并有角质溶解作用,用于手足及体癣;
20%~30%
有角质剥脱作用;用纯品加苯酚作糊膏,有腐蚀作用,用于 鸡用,
胼胝及跖疣。
苯甲酸
又称安息香酸。
易溶于乙醚
(
1
:
3
)
,
微溶于水
(1
:
350
)
,
溶于沸水(
1
:
20
)
、
溶于氯仿(
1
:
8
)
,能溶于甘油(
1
:
30
)
。具有消毒、防腐、抗真菌、软化角质、腐蚀作用。可配制
6%~12%
酊剂、粉剂、溶液。
醋酸
又称乙酸。与水、乙醇、甘油任意混合。具有抗真菌、角质溶解及腐蚀作用。可配成
1%~30%
溶液、酊剂。
1%
用于止痒;
10%~20 %
用于手足癣及手足多汗症;
50%
用于
甲癣;纯品与淀粉制成糊膏,可腐蚀 胼胝、鸡眼及疣赘。
冰醋酸
又称冰乙醇。能与水、乙醇、甘油 或挥发没任意混合物。有消毒、防腐、止
痒、杀菌、抗真菌、角质溶解及角质剥脱作用。可配成
5%~30%
溶液。
间苯二酚
又称雷琐辛。易溶于水、乙醇及其 它有机溶媒。
0.25%~1%
角质促成,
5%
角
质松解,
20%~40%
角质剥脱,
40%
以上腐蚀,可配成溶液、酊剂。
硫代硫酸钠
又称大苏打,海波。极易溶于水(
1
:
0.5
)
,可配成
40%
溶液治疗花斑癣、
疥疮。
硫磺
因其制备工艺不同,分为升华硫、沉降硫、精制硫。不溶于水和乙醇 ,略溶于
植物油。有杀细菌、杀真菌、杀疥虫、止痒、脱脂、角质形成作用。可配成
3%~15 %
洗剂、
粉剂、软膏、糊剂等。
克霉唑
溶于 丙酮、氯仿、微溶于水。对皮肤真菌、曲霉茵、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
菌、荚膜组织细胞浆菌、球孢子菌 均有良好抑制作用。可配成
1%~3%
软膏、乳剂、酊剂。
硝酸益康口唑
溶于甲醇,微溶于氯仿,难溶于水及有机溶媒。对念珠菌、 曲霉菌、
皮肤真菌、深部真菌均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可配成
1%~2%
软膏、乳剂。< br>
硝酸咪康唑
在氯仿或乙醇中微溶,在水或乙醚中不溶。对皮肤真 菌、念珠菌均有效。
可配成
1%~2%
软膏、乳剂。
酮康唑
又称里素劳。溶于酸性溶剂。广谱抗真菌剂,对念珠菌、皮肤真菌 、深部真
菌均有效。可配成
0.5%~3%
软膏、乳剂、洗剂。
联苯苄唑
又称比佛拉唑,白呋唑。可配成
1%
溶液、乳剂、粉剂。
阿斯匹林
又称酰水杨酸。溶于水,可配成
10%
酊剂、溶液。
制霉菌素
不溶于水。
对念珠菌有抑制作用,
配成每克含
10
万单位粉剂、
软膏、
油剂、
栓剂。
碘化钾
可配成
10%
软膏用于孢子丝菌及放线菌病。
2.6
抗病毒剂
无环乌苷
又称阿昔洛韦。水中最大溶解度为
1.3mg/ml
,可配成
3%
乳剂,用于单纯疱
疹。
酞丁安
又名增光素。溶于二甲基亚砜,不溶于水。 可配成
0.1%
混悬液治疗带状疱
疹,
3%
霜剂治疗尖锐湿疣、扁平 疣、寻常疣。
阿糖胞苷
白色结晶,易溶于水。能阻碍
DNA
合成,系抗病毒药和抗肿瘤药。配成水
溶性软膏,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碘苷
又称疱疹净。无色或白色结晶,难溶于水。能拮抗
DNA< br>摄取胸腺嘧啶核苷而抑
制病毒繁殖,对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有抑制效果。可配成
0.1 %
点眼液,适用于单纯疱疹
病毒引起的角膜炎;
0.25%
软膏、
0 .5%~1%
二甲基亚砜液,用于单纯疱疹。
4月初8-
4月初8-
4月初8-
4月初8-
4月初8-
4月初8-
4月初8-
4月初8-
本文更新与2021-01-27 15: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0798.html
-
上一篇:硫磺软膏有什么作用和功效?
下一篇:硫磺治癌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