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伟喜剧-
清热泻火药
?
特点:
药性以甘寒或苦寒为主,主归肺,胃,心,肝经
苦寒:清热泻火;甘寒:生津止渴
?
主要功效
清解气分实热——气分实热证:大热,大汗,大烦,大渴,脉洪大
清泄脏腑火热—— 脏腑火热证:肺热咳嗽,胃热口渴、口臭,心火烦
躁,肝火目赤
(重点:每味药针对的脏腑)< br>
?
火与热的关系:
火与热皆为阳热之性,都会出现发热 ,口干等热性症状。从来源上分
析,热多来源于外邪,火多来源于内脏功能失调。从程度上来看,热为火之减,火为热之极。从病证类型来看,火往往出现神志症状,出
现动血症状。
1.
石膏【处方用名:生石膏
先
】
?
药性: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石膏辛甘化阳的理解:这里“阳”的含义是朝外透 散之意。卫气营
血是由表入里,由轻到重的过程。气分热邪由卫分而来,因此要
给邪有去路,故 要透邪外出。
清、透
——
气分实热证,肺胃火热证
?
功效与主治
①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清泄肺胃)
气分实热
——
清泄气分(配知母,白虎汤)
?
气分实热证:大热,大烦—泻火除烦;大汗,大渴—生津止渴;
热邪—透邪外出;
肺热咳喘
——
清泄肺热(配麻黄,麻杏甘石汤)
胃火牙痛
——
清泄胃火(配牛膝,玉女煎)
②
除痹止痛
——
热痹之证
(关节红肿热痛,白虎加术汤)
③
收湿敛疮:煅用
疮疡溃后不敛,疮面淋漓,口舌生疮,水火烫伤,湿疹等
?
使用方法及注意
①
生石膏:长于清热泻火;煅石膏:专用于收敛生肌
②
用量宜大:
15-60g
③
入汤剂宜打碎,先煎(至少
1
小时)
④
脾胃虚寒者忌用
矿物药:用量宜大,先煎
2.
知母(处方用名:肥知母)
?
药性:苦,甘,寒。归肺、胃,肾经(上、中、下三焦)
清、润
——
肺胃火热,既清实热又退虚热
?
功效和主治
?
肠燥便秘:
胃以降为顺,
经胃的 腐熟之物分别下降到大肠和小肠。
而胃与大肠都为阳明经,
“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 实而
胃虚”
。
故胃阴不足也会引起肠液的亏损,导致大便闭结。
?
阴虚火旺:知母既能滋阴,又能降火,往往配黄柏,六味地黄丸
构成知柏地黄丸。
?
消渴病:上消—肺阴不足,中消—胃阴不足,下消—肾阴不足,
知母既能 养肺阴,
又能补胃阴,
还能滋肾阴,
故对三消都有作用,
为消渴病的常用药。
*
比较
——
石膏与知母(相须配伍)
功效
药名
相同点
不同点
石膏
清热泻火
善清气分热,肺胃实热证,煅用能收湿敛疮
知母
除烦止渴
能退虚热,
更能泻相火
(肾阴不足,
虚火内生)
3.
芦根(处方用名:干芦根)
?
药食两用品
?
取类比象:原药材是根茎是中空的,往往具有利尿的作用
?
药性:甘,寒。归肺,胃经
清、利
——
肺胃火热
?
功效与主治:所有功效都围绕它清热的效果
①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
——
热病伤津,热病烦渴
②
清胃止呕
——
胃热呕吐
③
清泄肺热
——
肺热咳嗽,肺痈
肺痈(肺脓疡)病因:热毒壅肺,灼伤肺阴;
肺痈症状:高热不退,胸痛不止,咳嗽,咳吐浓臭腥痰
肺痈代表方:苇茎汤(芦根,薏苡仁,冬瓜仁,桃仁)
④
清热利尿
——
小便短赤,热淋涩痛
⑤
清热透疹
——
疹出不畅
?
使用注意
①
别名:苇茎(考点)
②
用量可大,
15-30g
,鲜品可达
30-60g
4.
天花粉(处方用名:天花粉)
?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寒性,寒而不竣;苦味,苦而不峻;清热力量不强
清,润,消——肺胃火热
?
功效与主治:
①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热病伤津口渴,阴虚口渴
用于消渴病,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
②
清肺润燥——肺热(燥)咳嗽,阴虚燥咳
③
消肿排脓——痈肿疮疡
初期——脓未成:解毒消肿
中期——脓成不溃:促进排脓
④
引产——中期妊娠引产(
4-7
月妊娠期,天花粉蛋白)
⑤
抗肿瘤——妇科肿瘤,肺系肿瘤
?
使用方法及注意
①
用量:煎服
10-30g
;
②
别名:栝(瓜)楼根;
(药用部位是考点!煎服,不用包煎)
③
脾胃虚寒者慎用;
④
孕妇慎用;
范伟喜剧-
范伟喜剧-
范伟喜剧-
范伟喜剧-
范伟喜剧-
范伟喜剧-
范伟喜剧-
范伟喜剧-
本文更新与2021-01-27 13:3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0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