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去眼袋哪里好-
脾胃科中医诊疗方案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年)< br>,
《中医消化
病诊疗指南》
(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6
年)
。
主要症状:右上腹胀满疼痛,反复发作。
次要症状:恶心、嗳气,腹胀、善太息。
多发生于
40
岁至
65
岁,女性多于男性,且以偏肥胖体型为多见。
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br>《实用内科学》编委会、陈灏珠共同编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年),
《临床诊疗指南
-
普通外科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
民卫 生出版社,
2006
年)
。
症状: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可放 射到右肩胛区,高脂餐后加剧;反复发作的
胃灼热,嗳气,返酸,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体征:部分患者有胆囊点的压痛或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不升高,少数患者转氨酶升高。
影像学检查:
B
超检查可明确诊断,合并胆囊结石且发生过黄疸、胰腺炎的患者应
行
MRCP
或
CT
等检查了解胆总管情况。
(二)证候诊断
1.< br>肝胆郁滞证: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胸闷脘胀,善太息,嗳气频
作,吞酸嗳腐。苔 白腻,脉弦大。
2.
肝胆湿热证: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 大便粘滞,或见
黄疸。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3.
气滞血瘀证:右胁刺痛较 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舌质紫暗
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涩。
4 .
肝郁脾虚证:右胁胀痛,倦怠乏力,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腹胀,暖气叹息,口
苦,恶心呕吐 ,食少纳呆,大便稀塘或便秘。舌淡或暗,苔白,脉弦或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脾胃科中医诊疗方案
1.
肝胆郁滞证
治法:利胆疏肝,理气通降。
推荐方药 :
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
白芍、
川芎、
枳壳、
香附、陈皮、
甘草、
苏梗、
青皮、郁金、木香等。
中成药:胆舒胶囊,四逆散颗粒等。
2.
肝胆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推荐方药:
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黄芩、
茵陈、
芍药、
半夏、
生姜、
枳实、
大枣等。
中成药:消炎利胆片等。
3.
气滞血瘀证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柴胡、当归、川芎、桃仁 、丹皮、赤芍、乌药、延胡
索、香附、枳壳、红花、炒五灵脂、生蒲黄等。
中成药:血府逐瘀颗粒等。
4.
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助运。
推荐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柴胡、芍药、葛根、人 参、白术、茯苓、半夏、陈
皮、炙草、神曲、山楂、麦芽等。
中成药:逍遥丸等。
(二)针灸治疗
1.
体针:取胆囊 穴、阳陵泉、胆俞、太冲、内关、中脘、足三里。每次
2
~
3
穴,
用 毫针行中强刺激,每穴运针
3
~
5
分钟,留针
10
~
20
分钟,隔
5
分钟行针
1
次,每日
针刺
1次。用电针亦可。
2.
头针:取头部胃区(以瞳孔直上的发际处为起点,向上作 平行于正中线长
2cm
直
线)
。用毫针中度刺激,每次运针
5
分钟,留针
20
~
30
分钟,隔
5
分钟行针
1< br>次,快速
捻转,每日针刺
1
次。
3.
耳针:取肝 、交感、神门等穴。每次
2
~
3
穴。强刺激,留针
20
~< br>30
分钟,每日
1
~
2
次。
4.
点挑:取肝俞、脾俞、三焦俞、足三里、胆俞等穴。采用挑筋法或挑提法,每次
取
3
~
4
穴,
1
~
3
日挑
1
次,
5~
10
日为
1
疗程。临床上可根据病情辨证取穴。
(三)其他疗法
1.
耳穴压豆
深圳去眼袋哪里好-
深圳去眼袋哪里好-
深圳去眼袋哪里好-
深圳去眼袋哪里好-
深圳去眼袋哪里好-
深圳去眼袋哪里好-
深圳去眼袋哪里好-
深圳去眼袋哪里好-
本文更新与2021-01-27 12: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0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