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古筝694kk-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进展
摘要:慢性前列腺炎,尤其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 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然而
其作为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男性人群发病率可达
2.5%-16%
,
且有上升趋势。作为一种临床高发疾病,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 ,相对于
西医,传统中医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方面有其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关于中医治疗
慢性 前列腺炎成为研究热点,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分布从病因病机、常见证型、
治法方药三个方面对中医药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进展做一综述,以期让广大同行了
解其最新治疗进展,在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提 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前列腺炎;治疗进展
前 列腺炎是泌尿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之一。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是前列腺炎综合征的最常见形 态,其患病率占前列腺炎的
64%
,其患病率是细菌性前
[1]
列腺炎的8
倍
。由于其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临床治疗缺乏针对性,
疗
效并
不理
想。
但传
统中
医的
辨证
论治
理论
却能
根据
不同
的证
型辨
证论
治疗效
确
切,在这一背景下,笔者就近几年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做一综述,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病因病机
传统中医认为, 慢性前列腺炎多为房劳过度以致肾阴亏虚,相火旺盛,湿热偏
盛,扰乱精室,加之常年饮食不节,烟酒过 度或喜食肥甘厚味以致湿热内蕴,气机
升降失调,清浊混淆,或遇外邪内侵,内外合邪而发本病。湿热、 肾亏、瘀血是本
病的主要病理因素。
湿热蕴结,滞而化热生湿,
湿热邪毒由下窍而入, 或膏粱厚味、
饮酒太过,湿浊内生,久而化为湿热,湿热下注而成本病;肾气亏虚或房事不节,
劳伤肾精,精血暗耗使肾气亏损,气化无权而膀胱失约,小便频数而致本病
;瘀血
阻滞蕴结下焦 ,日久不去,淤阻脉络或感受寒湿,气滞血凝,而致少腹
、会阴、睾
丸、腰骶部疼痛。其中湿热 是本病之标,常见于急性发作阶段,肾亏是发病之本,
而瘀血则是疾病进一步发展的病理反映。
[2]
陈志强教授
认为,本病主要是由湿、热、瘀、虚引起,四者往往互相并存,[3]
只不过是以某一个或二个病邪为主发病而已。鲁贤昌
教授认为本病还可由下阴不洁以致秽浊之邪人侵所致,年轻患者发病则多由不洁性交致秽浊人侵所致。慢性前
列腺炎患者久病必 瘀,其原因一方面为久病肝气郁结,疏泄不利,血行受阻;另一
[4]
方面为湿热之邪人于营血 ,血与邪互结,血为之瘀结。厉将斌
等认为本病成因与
素体脾肾虚有关,先天脾肾不足,或久病 脾肾本亏,或过度劳心劳力耗伤气血,易
致外邪人内而成本病。
2
常见证型
[5]
张国亭
对慢性前列腺炎所致性功能障碍的中医 辨证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前列腺炎
患者中属于瘀血型者
43
例
(33%),< br>湿热型者
79
例
(61%),
而肾虚型较少,只有
8
例
(6%)
。
[6]
周青等
对
1083
例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分布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湿热蕴阻、
气滞血瘀两证的比例为
91.51 %
与
84.30%
;出现单一证的比例小,为
3.88%
与
2.22%
,
临床大多表现为兼夹证,以湿热蕴阻
+
气滞血瘀证最多,达56.79%
,其次为湿热蕴
阻
+
气滞血瘀
+
肾阳不足 证
,
为
14.59%
,两类证占所有证型
70%
以上;单一 湿热蕴阻
证多出现在病程小于
6
个月的患者中,病程大于
6
个月以上 患者则出现极少
;
随病
程延长,出现肾虚兼证比例增多。在年龄结构分布中
, 30
岁以下出现肾虚兼证少
,30
1
岁以上者出现肾虚兼证多。
[7]
李海松等
对
918例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分布研究结果显示:
918
例患者多
为复合证型
,
约占
81.59%;
其中最多者是湿热下注证
+
气滞血瘀证
628
例
(68.41%),
不伴其它证型者
460
例
( 50.11%),
且湿热下注证
+
气滞血瘀证多以湿热下注证为主。
[8]
李兰群等
304
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中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30 4
例中
,
湿热
下注证
(74.0%)
、气滞血瘀证
(43.4%)
、肝气郁结证
(37.8%)
的出现频率较多
,
且多 合
并出现
;
肾阳虚损证
(29.6%)
、中气不足证
(27 .3%)
、阴虚火旺证
(14.1%)
出现频率较
少
,
且多 为兼夹证。
近年有人在我国东北中原地区进行过
1
次大规模、多中心的慢性
前 列腺炎证
型分布调查,观察例数达
1300
多例,持续
1
年时间,调 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是
复合证型,即由
2
种或
2
种以上基本证型构 成。从基本证型的例数统计看,湿热下
注
(92.44% )
和
气 滞
血瘀
(85.02%)
是
临
床最
常见
证
型
,
肾
阳
虚和
肝
肾阴
虚
较
为少
见。出现频率最高的证型组合是湿热下注加气滞血瘀
(78.59%),
部分患 者在以上两
证基础上夹杂肾阳虚证
(15.73%),
与传统及现代中医认识相符。
3
治法方药
3.1
中药辨证论治
湿热下注型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当清热化 湿,分清化浊。临床多有
[9-11]
报道运用萆蘚分清饮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良好疗效。因其方中萆蘚、茯苓、
白术利湿去浊潢柏、丹参、石菖蒲、莲子心清热燥湿、活血凉血、化浊通窍 车前子
利水通淋、渗湿泄热。诸药合用温暖下焦、分清化浊。除此之外,治疗湿热下注型
慢性前 列腺炎临床上常用的方剂还有四妙散、龙胆泻肝汤、六一散、滑石甘草汤等
其方中有茯苓、滑石、白术等 燥湿化湿之药,用之则清利湿热,加之车前子、薏苡
仁等有利尿作用,使湿热有所去处。再配以柴胡、芍 药、生地等理气凉血之品,则
气行血畅,湿热不生。临床常用报道运用上述方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较 好疗效。
兼肾阳虚型患者除湿热所致尿路症状外,伴腰痛酸软,少腹拘急,阳痿早泄,
舌淡而胖,脉虚弱。腰为肾府,故肾阳不足多见腰痛脚软,肾阳不足,水液直趋下
焦,故小便频多。治 疗可以选用济生肾气丸,济生肾气丸是在《金匮要略》肾气丸
的基础上加车前子、牛膝而成。方中地黄、 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
濡
润之品补肾阴以壮水之主肉桂、附子辛润之品
补肾阳(命门之火)而益火 之源。
正如张景岳所云:
“善补阳者,阴中求阳。”加以牛膝活血去瘀,车前子引湿下行。[12
—
15]
吕沛中等
临床报道运用济生肾气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偏肾 阳虚者有较好疗效。
兼肝肾阴虚型患者多见小便清长、形寒肢冷、舌质淡胖、手足心热,舌红 少苔,
脉沉细数,则多因湿热下注兼肾阴虚而致。治以滋补肾阴,填精益髓。六味地黄丸
乃补肾 名方,由熟
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而成,滋阴补
肾,
三补三泻,而以补为主,滋阴不留邪,降泄而不伤正,六味地黄丸肝、肾、脾三阴
并补,以补肾 阴为主,临床多有报道运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效果
[16
—
18]< br>。
兼气滞血瘀型患者一般病程较长,临床多以疼痛症状为主,多见会阴部、睾丸、阴茎等部位。舌黯苔少,舌下络脉可见怒张、脉涩。慢性前列腺炎反复发作,病程
较长,久病入络, 则血瘀气滞,引发以疼痛为主的诸多症状。治疗当以活血化瘀、
去湿化浊为主。血府逐瘀汤由桃仁、红花 、当
归、生地黄、川芎、赤芍药、皂角
刺、牛膝、柴胡、枳売、甘草组成。方中桃仁 、红花、当归、川芎活血化瘀,气
行
则血行。柴、草、枳、芍四逆散理气解郁,以助 散瘀,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而活
血
。
临
床
报
道
整
方
运
用
对
于
治
疗
慢
性
前
列
腺
炎
伴
血
瘀
症
状
的
患
者
,
有
较
好
疗
效
2
敦煌古筝694kk-
敦煌古筝694kk-
敦煌古筝694kk-
敦煌古筝694kk-
敦煌古筝694kk-
敦煌古筝694kk-
敦煌古筝694kk-
敦煌古筝694kk-
本文更新与2021-01-27 11:4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0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