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抱着小孩-
一、免疫规划
(一)单项选择题
1.
需要肌肉注射的疫苗是(
C
)
:
()
A.
百白破、麻疹疫苗、白破、甲肝疫苗;
B.
百白破 、
麻疹疫苗、白破、乙肝疫苗;
C.
百白破、乙肝疫苗;
D.
百白破 、乙肝疫苗、麻疹疫苗、风疹
疫苗。
2.
卡介苗接种部位、途径是(
B
)
。
A.
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内注射;
B.
上臂三角肌中部皮
内注射;
C.
上臂三角肌中部附着处皮下注射;
D.
上臂三角肌中部皮下注射。
3.
关于免疫球蛋白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D
)
。
A.
可以与活疫苗同时接种;
B.
接种活疫苗需间 隔
28
天方可使用;
C.
使用后至少间隔
2
周才能接种活疫 苗;
D.
接种活疫苗
后需间隔
14
天后方可使用。
4.
乙肝疫苗主要阻断母婴传播中的哪一个环节?(
B
)
。
A.
宫内传播;
B.
产程传播;
C.
分娩
后新生儿 与母亲接触传播;
D.
以上三个环节均可。
5.
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需多少月龄内完成?(
B
)
A.18
月龄;
B.24
月龄;
C.30
月龄;
D.3 6
月龄
。
6.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乡 级疫苗储存参考用量为(
A
)
。
A.1
个月
< br>;
B.2
个月;
C.3
个月;
D.6
个月。
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
HIV
抗体阳性且有症状或免疫 抑制,可接种(
C
)
。
A.
卡介
苗;
B.
脊灰减毒活疫苗;
C.
白破疫苗;
D.
麻风疫苗。
8.
下面关于疫苗接种皮肤消毒的说法,哪种是不正确的?
(
C
)
。
A.
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
炎 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
B.
可用灭菌镊子夹取
75%
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 蘸
75%
乙醇进
行皮肤消毒;
C.
可用
2%
碘酊进 行皮肤消毒;
D.
要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
涂擦直径≥
5 cm
。
9.
卫生部于哪一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对所有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B)
A.1994
;
B.1992
;
C.2002
;
D.2000
。
10.
在意外接触
HBV
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
下面处 理方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
D
)
A.
血清学 检测应立即检测
HBsAg
、抗
-HBs
、
ALT
等,并在
3
和
6
个月内复查;
B.
如已接
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
-HBs
≥
10 mIU/ml
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
C.
未接种过
乙型肝炎疫苗,应立即注射
HBIG
和乙肝疫苗
;
D.
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
-HBs
<10
mIU/ml
,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11.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于什么时候开始施行?
(
C
)
A.2005
年
3
月
16
日;
B.2005
年
4
月
16
日
;
C.2005
年
6
月
1
日;
D. 2005
年
7
月
1
日
。
12.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共有多少章?多少条?(
D
)
A.8
章
75
条
;
B.8
章
74
条;
C.8
章
72
条
;
D.8
章
73
条
。
13.
对于儿童常规免疫的疫苗完成基础免疫的时间,
下面哪一项描述是错误的?
(
A
)
A.< br>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甲肝疫苗<
12
月龄完成;
B.
脊灰
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
28
天
;
C.
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
1
剂
的接种 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时间;
D.A
群流脑疫苗≤
18
月龄完成。
14.
对于
HIV
阳性母亲所生儿童的免疫接种,下面 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
)
A.无
法确定是否感染
HIV
的儿童,
出生后暂缓接种卡介苗、
口服 脊灰疫苗;
B.
经检测
HIV
阳性,
未出现
HI V
相关症状,可接种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
C.
经检测
HIV< br>阳性,如
出现了
HIV
相关症状或免疫抑制症状,不可接种乙肝疫苗、
A
群流脑疫苗和
A+C
群流脑疫
苗;
D.
经检测
H IV
阳性,如出现了
HIV
相关症状或免疫抑制症状,可接种乙脑灭活疫苗、
甲肝灭活疫苗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15.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具体补偿办法由哪一级政府或部门制定?
(A)
A.
省、自治区、
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
;
B.
省、自治区、直辖市
CDC
;
C.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D.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16.
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诊断,必须由哪一级部门或组织做出?
(B)
A.
县级及
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
县级及以 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调查诊断专家组;
C.
设区市级及以上卫
生行政部门;
D .
设区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调查诊断专家组。
17.
需要对诊断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致残等级确认的,
由申请人向哪一级组织或部
门申 请?(
A
)
A.
省级医学会
;
B.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
C.
设区市级以上卫生行政
部门
;
D.
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8.
群体性
AEFI
是指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受种者中,
发生多少例及以上相 同或类似
临床症状的严重
AEFI
?
(
A
)
A. 2
;
B. 5
;
C. 10
;
D.15
。
19.
凡麻疹疑似病例出疹 后多少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
IgM
抗体阴性,应采集第
2
份血标本?(
C
)
A.4
天
;
B. 2
天;
C. 3
天
;
D. 28
天。
20.
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
4-2 8
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
/
风疹
IgM
抗体均为阴性,但与
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属于(
B
)
。
A.
排
除病例;< br>B.
临床诊断病例;
C.
实验室诊断病例;
D.
不明原因病例。
21.
以下
AFP
病例合格粪便标本的要求中,哪一条是错误的?(
A
)
A.
在麻痹出现
14
天后采集;
B.
间隔
24
-
48
小时采集两份标本
;
C.
运送到实验室时要带冰
;
D.
每份标
本重量≥
5
克
。
22.
麻疹监测指标分析每个月自动计算。定时统计时间点为 年内每月的哪一日
24
时?
(
C
)
A.1
;
B.5
;
C.9
;
D.10
。
23.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
D
)
A.
蜂窝织炎;
B.
局部红肿;
C .
癔症;
D.
血管性水肿。
24.
以下不属
AFP
病例的是
(
D
)
:
(
)
A.
脊髓灰质炎
;
B.
格林巴利综合征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GBS
)
;
C.
肉毒中毒;
D.
癫痫。
25.
消除麻疹认证标准是指在高质量麻疹监测的基础上,
无本土麻疹病例超过多少年,< br>病毒基因分析支持本土麻疹病毒传播已被阻断?
(C)
A.1
;
B.2
;
C.3
;
D.5
。
(二)判断题
1.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
6
~
11
岁儿童使用百白破疫苗接种。×< br>
正确: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
6
~
11
岁 儿童使用白破疫苗接种。
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
HI V
抗体阳性且无症状和无免疫抑制,可接种麻腮风
疫苗。√
< br>
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儿童
HIV
阳性或
HIV
感染史不详,不予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
4.对
HBsAg
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
应在出生后
24
h
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
,最好在出生后
12 h
内,剂量应≥
200 IU
。×
正确:对
HBsAg
阳性母亲的新生
儿
,
应在出生后
24 h
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
,
最好在出生后
12 h
内,
剂量
应≥
100 IU
。
5.
对
HBsAg
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新生儿在出生
24 h
内注射
HBIG
和乙型肝炎疫苗后,
可接受
HBsAg
阳性母亲的 哺乳。×
正确:对
HBsAg
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新生儿在出生
12 h
内注 射
HBIG
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
HBsAg
阳性母亲的哺乳。
6.
高危
AFP
病例是指年龄小于
5
岁、接种
OPV
次数少于
4
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
未采集到合格大 便标本的
AFP
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正确:高危
AFP
病例
是指年龄小于
5
岁、接种
OPV
次数少 于
3
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
的
AFP
病例; 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7.
麻疹监测指标年分析统计时间 点为当年的
12
月
31
日
24
时。
×
正确:
麻疹监测指
标年分析统计时间点为次年的
1
月31
日
24
时。
8.
流动儿童是指户籍在外县或无户口,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 时居住的≤
7
岁
儿童。
×
正确:
流动 儿童是指户籍在外县或无户口,
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
住的≤
6
岁儿童。
9.
使用冰衬冰箱储存疫苗时,冷藏保存的疫苗应存 放在底部、冷冻保存的疫苗放在接
近冰箱顶部。×
正确:
使用冰 衬冰箱储存疫苗时,冷冻保存的疫苗应存放在底部、冷藏保
存保存的疫苗放在接近冰箱顶部。
10.
发现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成立流 行病学调查小
组,负责病例的个案调查、开展接种率调查,评价
AFP
病例监测系统运 转等工作。√
(三)混合选择题(选出其中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1.
应种儿童数包括(
ABC
)
。
A.
适龄初免儿童
;
B.
上月漏种儿童;
C.
迁入适龄儿
童
;
D.
已迁出适龄儿童。
2.
减毒活疫苗的特点
(
ABCD
)
。
A.
在机体内可复制增殖,
免疫作用时间长
;
B.
可形成局部和全身免疫
;
C.
在体内有毒 力返祖的潜在危险;
D.
免疫缺陷患者可引起严重
或致命的反应。
3.
确定免疫起始月龄时考虑的因素
(
ABC
)
。
A.
婴幼儿接种疫苗来自母传抗体的< br>干扰;
B.
个体免疫系统发育状况;
C.
传染病暴露机会;
D.
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等
差异。
4.
严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包括
(ABCD)
。
A.
过敏性喉头水肿;
B.
过敏性紫癜;
C.
热 性
惊厥;
D.
格林巴利综合征。
5.
以下关于预防接种一般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BCD
)
。
A.
发生在预防接种
后;
B.对机体只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
C.
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
D.
同时可能伴有全
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6.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高危
AFP
病例判定标准?(
ABC
)
A.
年龄小于
5
岁;
B.
接种
OPV< br>次数少
3
次;
C.
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D.
采集 到合格大便标本的
AFP
病例。
7.
以下哪些是接种门诊工作职责?(
ABD
)
A.
开展常规接种率报告
;< br>B.
开展健
康教育咨询活动;
C.
对本单位和接种人员的资质进行认定 ;
D.
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
处理
。
8.
某儿童年满
3
岁,已接种过
1
剂次卡介苗、
3
剂次乙肝疫苗、
3
剂次百白破疫苗、
3
剂次脊灰疫苗、< br>1
剂次麻风疫苗、
1
剂次麻风腮疫苗、
2
剂次乙脑疫苗、1
剂次甲肝减毒疫苗,
医务人员在为其办理入托手续时应补种哪些疫苗?(
AB< br>)
A. A+C
流脑疫苗;
B.
百白破疫
苗;
C.
乙脑疫苗;
D. A
群流脑疫苗
9.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哪些条件?(
ABCD
)
A.
具
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B.
具有经 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
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
C.
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
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 保管制度;
D.
以上均对。
10.
下列哪些情形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CD
)
A.
因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引起的局
部红肿、热痛;
B.
因 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C.
接种百白破疫苗后
72
小时内出现的荨麻疹;
D.
接种百白破引起的无菌性脓肿。
11.
关于对
IPV
的使用下列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BD
)
主要用于
2
月龄以上
婴幼儿和儿童;
B.
如部分使用
IPV
,
建议第
1
、
2
剂次优先使用 ,
其余剂次用
OPV
,
并按
OPV
程序完成全程免疫;
接种
4
剂次,儿童出生后
2
、
3
、
4
、月龄和
4
岁各接种
1
剂次,
每剂次
0.5ml< br>;
为注射制剂,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对于婴幼儿最好选择
大腿前外 侧中部肌肉注射。
12.
下列哪些疾病是
AFP
病例?(
ABCD
)
A.
神经根炎;
B.
臀肌药物注射
后引发的神经炎;
C.
肉毒中毒
;
D.
短暂性肢体麻痹
。
13.
下列哪些疫苗不能皮下注射?
(
CD
)
A.
麻疹疫苗
;
B.
乙脑疫苗
;
C.
卡介苗
;
D.
乙肝疫苗
。
< br>14.
儿童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要求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
A.
以县为单位,新入托、入学 儿童查验接种证率≥
95%
;
B.
以乡为单位,新入托、
入学儿童应 补种儿童完成全程补种率≥
95
%;
C.
以乡为单位,
新入托、入学儿童应补种儿童
完成全程补种率≥
100
%;
D.
以乡为单位,新入托、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率≥
90%
。
15.
哪些情况应当由设区市或者省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 进行调查诊
断?
( ABC)
A
.
受种者死亡
;
B.
受种者严重残 疾;
C.
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D.
受种方强烈要求由省、设区市级 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
16.
麻疹监测特异性指标包括(
ABD
)
。
A.
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
B.
麻疹暴发
疫情血清学确诊率;
C.
疑似麻疹排除报告发病率;
D.
采集病原学标本的暴发疫情起数占暴发< br>疫情总起数的比例。
17.
麻疹监测中医疗机构职责包括(
ABCD
)
。
A.
负责麻疹病例的报告和就诊病例的
标本采集工作;
B.
协助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运送工作;
C.
对本单
位医护人 员进行培训;
D.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和医疗救治,
避免医院感染的发< br>生。
18.
麻疹监测指标统计分析中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
AB
)
。
A.
排除报告发病率按现住
址统计 ;
B.
血标本
3
日送达率按报告地区统计;
C.
麻疹发病率 按报告地区统计;
D.
疑似麻疹
血标本
7
日内报告率按现住址统计。
19.
影响预防接种免疫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ABCD
)
A.
免疫制品方面;
B.
受
种者机体方面;
C.
保存和运输条件方面
;
D.
接种工作方面
。
20.
关于卡介苗补种下面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CD
)
。
A.
未接种卡介苗的
12
月龄以下
儿童可直接补种;B.3
月龄
-3
岁儿童
PPD
试验阳性者可补种;
C. 3
月龄
-3
岁儿童
PPD
试验
阴性者可补种;
D. 4
岁以上儿儿童(含
4
岁)不予补种。
21.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包括(
ABCD
)
。
A.
预防接种使用合格的注射器;
B.
预防接种人
员持合格资格证上 岗;
C.
预防接种操作技术规范;
D.
使用过的注射器及其废弃物品安全回收 、
销毁。
22.
对冷链设备测温时温度计应放在
(
D
)
。
A.
低温冰箱底部位置;
B.
普通冰箱冷藏室
顶部;C.
普通冰箱冷冻室的顶盖处;
D.
冰衬冰箱的底部及接近顶盖处。
23.
依据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
疫苗和注 射器损耗系数参考标准哪些是正确的?
(
AC
)
。
A.
单人份疫苗
1.05(
脊灰减毒活疫苗
1.1)
;
B.2
人份疫苗
1.3
(
1.2
)
;
C.3
人份疫苗
1.5
;
D.
注
射器
1.01
(
1.02
)
。
24.
关于接种后一般反应的处置原则 ,正确的是(
BCD
)
。
A.
接种卡介苗后出 现的局部
红肿,可以热敷;
B.
接种部位局部红肿和硬结直径小于
15mm< br>,一般不需处理;
C.
接种部位
局部红肿和硬结直径为
15
~
30mm
,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
D.
接种部位局部红肿和硬结直径
大于
30mm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7
、受种者应在接种疫苗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
15
—
30
)分钟后方可离开。
18
、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
(炎症)
(硬结)和(皮肤病变)处
19
、用灭菌棉签蘸取(
75%
乙醇)
,由(内)向(外)螺旋式对 接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
径≥(
5cm
)厘米,待晾干后立即接种。禁用(
2%
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20
、接种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 或者其他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
(品种)
(作用)
(禁忌)
(不良反应)以及( 注意事项)
,告知可采取(口头)和(文字)方式。
三、案例分析(共
5
分)
某男孩
2
岁,
6
月
5
日因发热、轻度腹泻到
x
医院门诊就诊,医生按感冒处理。三
天后,
腹泻停止、
体温恢复正常。
但母亲发现病儿不能站立,右腿软弱无力,
又找医生就诊。
病儿于
8
月龄时只服过一次脊灰疫苗。体 检发现肌张力及腱反射明显减弱。
问:
(
1
)你认为可 能是什么病?诊断依据是什么?(
2
)应如何报告?
答
:
(
1
)属
AFP
病例,疑似脊灰。依据:发热、轻度腹泻三天;不能站立,右 腿
软弱无力,肌张力及腱反射明显减弱;
8
月龄时只服过一次脊灰疫苗;年 龄小于
15
岁。
(
2
)城市在
12
小时内以最快 方式报告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1
、医务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询问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哪些内容?
答:
a
、您的孩子今天好吗?——排除中重度急性疾病。
b
、您的孩子对事物和药物过敏吗?——排除对疫苗成份过敏者。
c
、孩子上次接种后有问题吗?——检测上一剂次接种的过敏反应。
d、孩子有免疫缺陷性疾病吗?家人免疫系统有问题吗?——对有问题者避免接种减毒活疫
苗,特别是 要禁用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e
、孩子最近接受过血液制品吗
?
如输血或免疫球蛋白。
f
、对育龄期、青春期或者成年妇女还应该问:婚姻状况、怀孕情况或准备怀孕吗?
2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
答:
⑴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件;
⑵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
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
执 业助理医师、
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⑶有符
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 和冷藏制度。
梦见抱着小孩-
梦见抱着小孩-
梦见抱着小孩-
梦见抱着小孩-
梦见抱着小孩-
梦见抱着小孩-
梦见抱着小孩-
梦见抱着小孩-
本文更新与2021-01-27 07: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30094.html
-
上一篇:常见传染病
下一篇: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