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尿11项检测干化学测定的原理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7 02:12

月经回潮是怎么回事-

2021年1月27日发(作者:巢纪平)




















干化学测定的原理





干化学法尿
pH
检查的原理是采用酸碱指示剂法,其测试膜块区
含有甲基红
(pH4.6~6.2 )
和溴麝香草酚蓝
(pH6.0~7.6)

两种酸碱指示剂
适量配 合可反映尿
pH4.5~9.0
的变异范围。

二、干化学法检查尿
pH
的注意事项





(1)
检测时尿标本必须新鲜,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液成分可导致
pH改变,大多数细菌如变形‘

等,分解尿素产生氨,可使尿液呈碱性;但在少数情况下,细 菌也分
解尿液成分产生酸性物质,使尿
q
偏酸。

(2)
当 肾脏分泌的尿液含有过多的碳酸氢盐和碳酸缓冲对时,如果
尿液放置时间过久,尿液中
?
氧化碳会自然扩散到空气中,使尿
pH
增高。

3)
在测定过程中 ,
应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将试剂带浸泡尿液标本中,
浸尿时间过长,尿
pH
呈减 低

4)
在使用多项试剂带进行测定时,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严格按
说明书 进行操作,
试剂带上不能浸量的尿液标本,
防止试剂带相互之
间的“溢出
现象,影响尿
pH
测定。

5)
尿液
pH
主要 反映肾脏在维持血浆和细胞外液正常氢离子浓度
方面的能力,而干化学法测定只
4
\半 定量的实验结果。因此在临床
观察结果时,不要单从尿
pH
测定值分析,要结合临床其 他资料驻数
据,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









































方法原理:
干化学法尿
pH
检查的原理是采用酸碱指示剂法,其测试
膜块区含有甲基红
(pH4.6~6.2)
和溴麝香草酚蓝
(pH6.0~7.6)< br>。
两种酸碱
指示剂适量配合可反映尿
pH4.5~9.0
的变异范围。

临床意义:

1
、尿
pH
检测了解体内酸碱平衡情况

在代谢性酸中毒、 痛风、糖尿病、肾结石、Ⅳ型肾小管酸中毒、
白血病和坏血病时,常有强酸性尿。碱中毒及原发性醛固酮 增多症、
肾小管酸中毒
(
Ⅰ、
Ⅱ、
Ⅲ型
)

泌尿系变形杆菌感染时,
可呈碱性尿。

2
、观察尿
pH
变化,指导临床用药,预防肾结石的形成和复发,减
轻泌尿系微生物的感染

研究证明 ,
某些肾结石的形成与尿
pH
变化密切相关,
如在尿
pH
降 低时容易形成酸性结石;而在尿
PH
增加时容易形成碱性结石。因
此,临床对于某些患 者有形成酸性结石
(
如尿酸和胱氨酸结石
)
倾向
S
时如果给 药使尿
pH
保持碱性或至少尿
pH

6.5
以上,就不会形 成
酸性结石。相反,临床对于某些患者有形成碱性结石
(
如磷酸钙结石
)倾向时,
如果给药使尿
pH
保持酸性,
也就不会形成碱性结石。
此外,
碱性尿可促进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发育,
同样使尿液呈酸性也可预防细
菌的生长, 减少泌尿系统的感染。

尿
pH
检测不仅可了解体内酸碱平衡情况,
还可监控尿
pH
变化对
其他膜块区反应的干扰作用,如尿蛋白测定、尿比重检查受尿< br>pH

响很大,
因此,
当尿
pH
明显升高或减低时,
要考虑同时检测尿比重、
尿蛋白结果:是否可靠或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测。



























.









































第二节


尿比重
(
比密
)
测定

尿液比重
(
比密
)(specificgravity

SG)
是指尿液与 纯水的重量之
比,是尿中溶解物质浓度的指标。溶解于尿液中的固体物质,主要是
尿素和氯化钠 ,
前者反映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
后者反映食物中的含
盐量,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尿比 重与排出的水分、盐类和尿量有关。

尿比重测定可以估计肾脏浓缩功能。由于尿比重还受年龄 、饮水
量、
出汗等因素的影响,
故多次测定比单次测定更能反映肾脏浓缩功
能 。

尿比重测定在临床使用的方法较多,如称重法、浮标法
(
尿比重计

)
、液滴落下法、超声波法、折射仪法,于化学试剂带法,等等。
由于干化学试剂 带法具有简便、
快速,
测定尿比重不受非离子成分如
葡萄扰,且同时给出多项尿液参数 结果,现已广泛使用。但由于试验
结果划分范围跨度大,
敏感性较比学法测比重只能用于健康人 及初诊
病人筛选试验。根据美国
NCCLS
文件,折射仪法为尿比重检测的参
考方法。






一、干化学法测试的原理






干 化学试剂带法测定尿比重的膜块中主要含有两种成分
(

3

2)< br>:








体< br>,








酸< br>(methoxyethylenemaleic acid)
共聚合体
(
图< br>3

1)

另一种是酸碱指示剂
溴麝香草酚蓝(
PH 6.o

7

6)
。除这两种物质外,还含有其他物质如
缓 冲剂等。其测试原理模式见图
3

2
























.









































二、干化学法尿比重检查注意事项


(1)
尿液标本必须新鲜,不能含有强碱、强酸等物质
(
如奎宁、嘧啶等
药物
),这些物质的存在都会直接影响试剂带测定尿比重。当尿液
pH

7
.< br>0
时,应该在干化学法测定结果的基础上增加
0

005
作为 由强
碱尿损失的补偿。其补偿机理是:当尿液
pH

7

o
时,尿液必将存
在着氢氧根离子
(OH

)

它的 存在会中和掉由尿液离子成分使电解质
聚合体释放出来的氢离子
(H

),导致氢离子不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结果偏低。在强酸性尿液时,干化学法测定尿比重结果明显偏高 ,但
在一般情况下尿液不可能呈强酸性,所以影响不如碱性尿那么直接。

3

3
显示不同尿
pH
对尿比重的影响。

(2)
尿 比重计法、折射仪法和干化学法是采用不同的原理测定尿液比
重,
测定的结果必将有一定的定鲍 差距,
如尿液中非离子型化合物
(

葡萄糖、造影剂等
)
, 可导致比重计和折射法测定结果偏
























(3)
尿蛋白浓 度增高时,由于蛋白分子本身是两性电解质,即本身既
有电荷又有固体量,所以对三下按都有影响,以干 化学法最为明显,
折射仪法次之,

比重计法影响最小。
教科书规定,
每增加
log

L
质,
折射仪法应在原测定值的基础上减去
o

005
,比重计法碎去
0

003

尿蛋白干扰干化学法测定原指示剂呈现颜色而使结果偏高。表
3

5
显示不 同浓度尿蛋白对尿比重的影响。

(4)
干化学法不宜用于新生儿尿比重检查,这可能 是由于新生儿尿比
重太低,仅在
1

002

004
之间的缘故。


(5)
由于干化学法所测尿比重结果间隔较大,不能反映较小的比重变





















.









































化,
因此只能用于过高或过低汞比重病人的筛选,
对于病理性特别是
系统观察的病例仍以折射仪法更为理想。


NCCLS
建议以折射仪法作 为干化学法测定尿比重的参比方法,
浮标法
(
比重计法
)
测定尿比重 不再使用。折射仪法可用去离子水或蒸
馏水和已知浓度溶液监测其测量结果是否准确,如蒸馏水比重应为
000

0

513mol
儿氯化钠溶液,比重应为
1

015

0

856mol
儿氯
化 钠溶液,
比重应为
1

022'

263mol
儿 蔗糖溶液,
比重应为
1

034












三、尿比重检查的临床意义


尿比重的参考值在
1
015

1

025
之间,早晨第一次尿标本的
比重最 高,通常
>1

020
;在多次随机尿标本中,尿比重在
1

025
以上,提示肾浓缩功能正常。

(1)
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 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它与尿内所含溶质
的多少成正比,而与尿量成反比,并与尿液的颜色深浅平行。< br>
①尿比重增高:表示尿液浓缩,见于急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高热、大量出汗、脱 水、心功能不全、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等。

②尿比重减低:
表示肾脏浓缩机能减退,
见于尿崩症、
慢性肾炎、
精神性多饮多尿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流行性出血热多尿期及恢
复期。

③尿比重比较固定:尿比重变化不大,一般固定在< br>1

010
左右,
呈等张尿,表示肾实质有严重损害。

(2)
用尿比重和尿量的动态变化来监测肾结石病人的尿物理变化,





















.









































可用于指导病人饮食习惯,预防病人结石的再次形成。

(3)
尿 比重的高低不仅直接反映肾脏浓缩功能,而且还能监测全自
动尿沉渣分析仪对红细胞形态析是否受尿比重 的影响
(
尿比重偏低,
可使红细胞形态由均一性向多形性转变
)
。< br>

第三节尿蛋白测定

一.

测定原理

尿液蛋白质的测定方法采用的是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
即在一定
的条件下(
P H
为3
.
2时)
,溴酚蓝产生出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
白质(主要 是白蛋白)结合发生颜色变化。

二、干化学法测定尿蛋白的注意事项



干化学法测定尿蛋白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性高,但该法是利用
尿蛋白与某些染料相结 合而产生的歹色变化来测定蛋白含量,
因此在
使用中,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进行尿蛋白定 性检查,
都必须重视下列问
题。

(

)
尿液
pH


尿液标本必须新鲜 ,变质的尿液会使尿
pH
发生变化,或者尿
液本身过酸、
过碱都会影响实验结 吴当病人服用奎宁、
奎宁丁和嘧啶
等药物时,引起尿液呈强碱尿
(pH
9

o)
,超过了试剂带本身的缓冲
耄力,
会使干化学法出现假 阳性结果;
而用磺基水杨酸法和加热乙酸
法作尿蛋白定性时,
因尿液过碱,
远 熏蛋白质的等电点出现假阴性结
果。鉴别方法是用稀醋酸将尿液
pH
调至
5< br>~
6
后再进行实验,借以





















.









































区爷是否由于 强碱尿而导致干化学法的假阳性,
或磺基水杨酸法和加
热乙酸法的假阴性。同样,当尿滞
pH<3

0
时,也会引起尿蛋白定
性试验的假阴性。表
3

8
显示不同
pH
值对尿蛋白测定结果的影响。






(

)
尿液所含蛋白成分





不同的尿蛋白测定方法对病人尿液内不同类型蛋白质检测的
敏感性不同,测定结果也 不相同:三擞娟教授等经实验证实,尿中球
蛋白浓度为
4000mg
儿以下时,干化学 法蛋白定性为阴性,只有当其
芝譬达
5
500mg

L
时 ,才出现可疑反应;白、球蛋白比值为
1

2
的蛋白尿,蛋白浓度高达
2000mg
儿芝·会出现阳性
(+)
反应,干化学
法测量球蛋白的敏感性 仅为白蛋白的
1

100

1

50
。磺 基水杨酸定
性三卅球蛋白反应的灵敏度亦较白蛋白低,浓度同时为
2
000mg
时,白蛋白出现阳性
(++)
反应,球蛋三,
:勺囚性
(+)
反应;在白、球
蛋白尿中,球蛋白比例增大,则阳性程度减弱。加热乙酸定性法和双
缩 脲定量三可以对白蛋白、球蛋白显示同样的敏感性,表
3

9
显示
同 一份标本不同测定方法测定尿蛋白的差异程蔓:
加热乙酸法对于单
纯球蛋白尿具有特殊反应,即 浓度从
500mg
儿到
5
500mg
儿浓度的
尿液,此法 车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凝块状而尿液本底并不显现明显混
浊,从而提示本法可能为高度非选择性蛋白尿F

:筛试验。因此在
进行肾病患者尿蛋白测定时,
特别是在疾病发展过 程中需要系统观察
尿蛋白含量的振例,最好使用磺基水杨酸法
(
或加热乙酸法
)
和双缩脲
法进行定性、定量实验。

标本编号干化学法
(mg
)
双缩脲法
(mg

)





















.










































(

)
尿液中的干扰物


研究证明, 多种物质
(
多为药物
)
可使尿蛋白不同检查方法呈现出
假阳性和假阴 性结果。
丛玉隆等曾凝;
了了多种抗生素对尿蛋白测定
影响的研究,
发现青霉 素族药物对其有明显的干扰作用。
为了证明这
一笔者对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注射患者用药前后进行 了尿蛋白的检测,
结果表明:①尿液内青霉素浓度罐:立
4

U
/< br>ml
时,对干化学法
测定尿蛋白产生假阴性,而对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产生假阳性< br>(

)
。②静脉滴注青霉素
240

U
组< br>2h
内,
320

U

3h
内,
4 80

U

5h
内,尿中青霉素浓度可达到影响尿蛋白测定水平(

3

11
和表
3

12)

可对磺基水杨酸法产生假阳性,
对干化学法产生假阴


此,< br>对于含蛋白尿的患者使用青霉素治疗时,
使用不同的测定尿蛋白
方法需要考虑不同的干扰 作主.
即磺基水杨酸法使结果增强或出现假
阳性,干化学法测试使结果偏低甚至出现假阴性。除 此之外,尿等有
高浓度有机碘造影剂
(
如胆影葡胺、泛影葡胺、碘番酸
)及尿酸盐时,
磺基水杨酸法可呈假阳性,而化学法和加热乙酸法影响较小。

(四)
。尿液存放时间及污染

尿液存放时间过久而致细菌生长繁殖,
或尿液受其他分泌物如阴道分
泌物污染,或含有较多细胞成屡渣试剂带测试原理及注意事项分时,也可出现阳性反应。但这种蛋白尿绝非泌尿系统病变所致。






四、尿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









































(

)
参考范围

尿蛋白定性试验一般为阴性。

(

)
生理性蛋白尿或无症状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
指泌尿系统并无器质性病变,
而是由于各种体内
环境因素只怔常机体的影响所导
2
的尿蛋白含量增多,
可分为功能性
蛋白尿和体位性
(
直立性
)
蛋白尿。





1
.功能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是指机体剧烈运动、 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
交感神经兴奋等所致的,暂时性、轻度白尿。其形成机理可能是由于
上述诸因素使肾血管痉挛或充血,
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
一旦诱发因素消失,尿蛋白也迅速消失,
此类蛋白尿定性试验一般不
超过阳性
(

)
,定量试验.
5g

24h
尿,多见于青少年。

2
.体位性蛋白尿

体位性蛋白尿又称直立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直立位或腰部 前突时
引起的轻度或中度蛋白尿。其特点
ZI
司尿蛋白定性为阴性,起床活
动 若干时间后出现蛋白尿,再平卧后又转为阴性。常发生于青少年,
一直年龄增长而消失。
此种蛋 白尿的发生机理尚不完全明了,
可能与
直立时前突的脊柱压迫肾静脉;
直才由于肾向下 移动,
肾静脉被动扭
曲,而使肾脏处于暂时瘀血状态,与淋巴血流受阻有关。此类蛋白尿
£试验阳性可达什,甚至卅,但卧床休息后可消夫。


(

)
病理性蛋白尿






















.









































病 理性蛋白尿指泌尿系统因器质性病变,
尿内持续出现蛋白而盲。
导致蛋臼尿的原因很多,通常可 刁为以下
5
种。

1
.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 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而使通透性增加,滤出
较多的血浆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工能力。此型蛋 白尿最为常见,蛋
白尿以白蛋白为主,
也含有一些分子量较大的球蛋白,
分子量
4
万以
吁蛋白质含量极少。

2
.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是由于炎症或中毒引起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
质的重吸收障碍而导致的以低分曼蛋 白质为主的蛋白尿。
此类的特点
是以
p
:微球蛋白、溶菌酶等增多为主,白蛋 白正常或轻度增多。

3
.混合性蛋白尿

混合性蛋白尿是由于肾病 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而产生的蛋白
尿。此类特点是白蛋白和
pz
微球三司时增多。

4
.溢出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主要是血循环中出现低分子量蛋 白质
(
如游离血红
蛋白、肌红蛋白
)
或本—周氏蛋白过寄小球滤过及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均正常而溢出尿液中。
此类主要见于骨髓瘤、
骨骼肌严重创伤及大叽
梗塞等。

5
.组织性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是指在尿液形 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和肾组
织破坏分解的蛋白质,以及炎症或严刮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
(






















.









































Tatum

Horsfall
糖蛋白等
)




上述蛋白尿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蛋白尿。本—周蛋白
尿、血红蛋 白尿、肌红蛋白尿、溶菌酶尿篱哥前性蛋白尿。肾性蛋白
尿见于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可因炎症、血管病
(
高血压病
)
、中毒
(

物、重曝车
)< br>等原因引起。肾后性蛋白尿则见于肾盂、输尿管、膀胱、
尿道的炎症、肿瘤、结石。动态观察尿蛋 寻,对上述疾病的诊断、病
情观察、判断疗效和及时了解是否出现药物副作用等均有一定意义。




(四
)
蛋白尿的分类



至白尿可按尿中蛋白含量的多少分为轻、中、重三类。①轻度
蛋白尿:尿蛋白含量
<0

5g

24h
,可见苷.
,管及肾小球病变的非活
动期、
肾盂肾炎、
体位性蛋白尿等;
②中度蛋白尿:
尿蛋白含量在
o

5

4
;乙除肾炎外,见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等 ;⑧重度
蛋白尿:
尿蛋白
>4g

24h

可见于 噔兰肾小球肾炎及红斑狼疮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等。以上分类是相对的,当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及肾亏;
乙低分子量、
高分子量蛋白质均增多,
此时动态观察
24h
尿蛋白量 有
助病程观察及疗效判断。

(五
)
蛋白尿的选择性
叫。

Blainly
等首先提出了蛋白尿选择性的概念作为判断肾小球
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
选择性学法测定尿中的中分子量蛋白质和高分
子量蛋白质的比值来确定的 。
有关选择性蛋白尿、
非选择性蛋白尿及
选择性蛋白尿指数
(SPl)
将在以下章节介绍。






















.










































第四节


尿糖测定





严格地说,尿糖测 定应该是尿葡萄糖测定。正常人尿内可有
微量葡萄糖,尿内含糖量为
o

56

5mmol

24h
,定性试验为阴性。
尿糖定性试验常 用班氏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干化学法。





一、干化学法测试的原理





干化学试剂带 法测定尿糖的膜块中主要含有葡萄糖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和色源及其他物质。不同家采用色源有异
(

3

13)
,主
要有两类:①采用碘化钾作色源(
如美国
Ames
公司的
Clinitek

200< br>型.②采用联甲苯胺作色源
(
如德国宝灵曼公司的
MiditronR

)
。测
定尿糖的原理是:膜块内葡萄糖氧化酶
(GOD)
作用于尿 液中葡萄糖,
使其形成葡萄糖醛酸和过氧化氢
(H20

)

后者再被过氧化氢酶
(POD)
售化释放出
[O]
,后者使色源呈现不同的 颜色变化。

三、尿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尿糖一般是指尿液中葡萄糖而言,其 来源于血液中的葡萄糖。正
常人肾脏的肾糖阈值是
90

180mg

d1)
。一般情况下血糖浓度相对
比较恒定,
空腹血糖为
4

44

6

66mmol

L
进食必一
9

99mmo]
儿,
由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几乎全部 可被肾小管重吸收,
只有极微量
部分由尿北为
0

56
~< br>1

67mmol
,浓度为
0

28
0

83mmol

L

用任何常规性检查均不能测出 。
葡萄糖是否会出现于尿中,
一是要看
血糖浓度,二是要看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即肾 糖阈值。


尿中是否出现葡萄糖取决于三个因素:
C
动脉血液由葡萄糖浓





















.









































度;
②每分钟流经肾小球的血浆量;
③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
萄糖的能力,
即肾糖团:
弩糖团可随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葡萄糖重
吸收率的变化而 变化。当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时,可导致·肾糖阔·提
高;而肾小管重吸收率减少时,则可引起肾糖阈降低 。葡萄糖尿除可
因血糖浓度过高引起外,
也可因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引起,
后者血< br>糖可正常。






(

)
生理性糖尿

生理性糖尿为一过性糖尿,是暂时性的,排除生理因素后恢复正
常。

1
.饮食性糖尿





短时间内食用 大量糖所致,糖的同化存在着个体差异,但健
康人一次进食葡萄糖
200g
以上即可产 生糖尿。








2
.应急性糖尿



又称一过性糖尿。原因是颅脑外伤、 脑血管意外、情绪激动等
情况下,
延脑血糖中枢受刺激,
导致肾上腺素、
胰高 血糖素大量释放,
因而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糖尿。



3
.妊娠性糖尿



以妊娠中末期多见,由于肾小球滤过 增加,肾小管的重吸收相
对减少;
另外,
妊娠末期和哺乳期间可因乳腺产生乳糖过多而 至乳糖
尿。
























.










































(

)
病理性糖尿



1
.真性糖尿



真性糖尿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 ,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
值而从尿中排出所致。
尿糖检查不仅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
也是
指导临床医生胰岛素使用量的依据之一,判断疗效的主要指标之一。
但如果并发肾小球硬化 症,则肾小球滤过减少,肾糖阈升高,此时血
糖虽已超过÷般的肾糖阈值,尿糖却表现为阴性。但于进食 后
2h

于负载增加,则可见血糖升高,尿糖阳性。对于此类糖尿病患者,不
但需同时做空腹血糖、尿糖检查,进食后
2h
尿糖检查,还需进一步
做糖耐量试验等检 查,以明确诊断。





2
.肾性糖尿




·










肾性糖尿是由 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减退,肾糖阈
降低而引起的糖尿。如家族性糖尿
(
先天 性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缺

)
,无明显症状。新生儿糖尿是因近曲小管功能尚未完善。 以上均
应与真性糖尿病相区别,
其鉴别要点为肾性糖尿时空腹血糖及糖耐量
试验结果均 正常。





3
.其他糖尿





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都可
使血糖浓度上升而引起糖尿。
①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素分泌过多,
使消化 道肠壁的血流加速和糖的吸收增快,
因而在饭后血糖增高,

现糖尿;②肢端肥大症, 可因生长激素分泌旺盛而致血糖升高,出现
糖尿;⑧嗜铬细胞瘤,可因肾上腺素和去肾上腺素大量分泌, 致使磷





















.









































酸化酶活性增强,
促使肝糖原降解为葡萄糖,引起血糖升高而出现糖
尿;
④兴氏
(Cushing)
综合征,
可因皮质醇分泌增多,
使糖原异生旺盛,
抑制己糖激酶和对胰岛素作用,因而二理糖尿。此外, 肝功能障碍时
血糖升高也可见糖尿。




第五节


尿酮体的测定





一、千化学法测定的原理





二、千化学法测定尿酮体的注意事项





( 1)
由于尿酮体中的丙酮和乙酰乙酸都具有挥发性,乙酰乙酸
更易受热分解成丙酮,尿液被细菌 污诞亏,酮体消失。因此,尿液必
须新鲜,及时送检,以免因酮体的挥发或分解,出现假阴性结果或偏< br>低筹吴:



(2)
干化学法对乙酰乙酸的敏感性为
50

100mg

L
,对丙酮的
敏感性为
40 0

700mg

L
,不与
p
—羟三鬟发生作用。 但各大厂家生
产的试剂带存在差异,对酮体测定成分不同,应加以注意。注意干化
学法与酮体粉 法的敏感度差异,
同一病理标本,
两种方法可能出现截
然不同的结果,分析结果时应特 别注意。






















.









































(3)
不同病程酮体成分的变化会给检 测结果带来差异。不同病因引
起的酮症其酮体的成分可不同,即使同一病人在不同病程也可有差
异。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酮体的主要成分是伊羟丁酸,乙酰乙
酸很少或缺乏,
此时测量可 导致对总酮体量估计不足;
在糖尿病酮症
酸中毒症状缓解之后,
乙酰乙酸含量反而比急 性期初始含量高。
因此
检验人员必须注意病程发展,与临床医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的可靠
性,这就是分析后质控的重要内容。





三、尿酮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常情况下 ,由肝脏产生的酮体经血液运送到其他组织,氧
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能量。
当糖代谢发生障 碍时,
脂肪的分解代
谢增多,
这时肝内酮体产生的速度超过肝外组织利用的速度,血中酮
体增加,称酮血症;过多的酮体从尿排出,称酮尿,可大概分为以下
4
种情 况。


(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由于糖利用减少,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增加而引起酮症。未控
制 或治疗不当的糖尿病出现笋中毒或昏迷时,尿酮体检查极有价值。
应与低血糖、
心脑疾病酸中毒 或高血糖渗透性糖尿病昏迷相区别。

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而后者尿酮体一般不增 高。
但应注意糖尿病
酮症者肾功能严重损伤而肾阈值增高时,
尿酮体亦可减少,
甚至完全
消失。





(

)
非糖尿病性酮症





如感染性疾病
(
肺决、伤寒、败血症、结核等发热期
)
,严重





















.









































呕吐、腹泻,长期饥饿、禁食,全身麻醉后等,均可出现酮症,这些< br>情况相当常见。妇女孕期因妊娠反应呕吐、进食少,体脂降解代谢明
显增多,发生酮症而致酮尿。

(

)
中毒

如氯仿、乙醚麻醉后、磷中毒等

(

)
服用双胍类降糖药

服用降糖灵时,由于药物有抑制细胞呼吸的作用,可出现血糖正
常、尿酮体阳性的现象




第六节


尿胆红素、尿胆原检查





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是胆汁中的主要成
分,其代谢产物有尿
(

)
胆原等。当各种原因造成胆红素产生过多 ,
或肝细胞摄取、结合及排泄等过程发生障碍时,均可导致血、尿、粪
便中胆红素及其代谢产物
(
尿胆原等
)
的改变。对这些物质进行检验,
可协助临床诊断。




一、千化学法测定的原理





尿胆红素试剂带的主要组成见表
3

19< br>。其测定原理,是在
强酸介质中直接胆红素与二氯苯胺重氮盐起偶联反应生成红色的复
合 物
(

3

12)
;其反应过程,是重氮盐作用胆红素中央 使其裂开,
再结合形
2
分子的偶氮胆红素而呈现颜色变化。






















.




















月经回潮是怎么回事-


月经回潮是怎么回事-


月经回潮是怎么回事-


月经回潮是怎么回事-


月经回潮是怎么回事-


月经回潮是怎么回事-


月经回潮是怎么回事-


月经回潮是怎么回事-



本文更新与2021-01-27 02:1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29396.html

尿11项检测干化学测定的原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