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第三章咨询关系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6 05:16

试管婴儿论坛-

2021年1月26日发(作者:鲁坚)
第三章

咨询关系的建立


咨询关系,也称咨访 关系,是指咨询者与来访者(或称咨客、求询者)之间
所发生的相互联系。
由于很难将心理咨询 与心理治疗严格区分开,
所以这里所讲
的咨询关系也包括治疗者与患者
(病人)
之间的治疗关系。
心理咨询是建立在咨
询关系基础上的一种活动。
借助于这种关系,
咨询者给来访者提供心理上的帮助。
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心 理咨询的核心因素。

第一节

咨询关系的意义和特征

一、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意义

大多数咨询流派都重视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认为这是心理咨询取得
成效的基础。

可以说,良好的咨询关系是促进来访者 积极改变现状、发挥潜力的动力,本
身就具有心理治疗的作用。



二、咨询关系的特征



咨询关系是一种咨询者对来访者的帮助 关系,
它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

有自己显著的特征。



1
.咨询(治疗)关系是一种同盟关系



许又新认为心理治疗关系的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新的人际关系。
所谓新的人际关系,
就是心理治疗者不能重复病人已有的人际作用模式,
因为病
人的精神障碍就是在旧有的且陷入恶 性循环的人际关系中发生发展的。
这种人际
关系有三个基本要求:不批评、不包办代替、不偏倚 (
unbiased attitude
);
第二,亲密的人际关系,其中接受、理解 、尊重、投情(
empathy
)是影响亲密
关系的重要因素;第三,建设性的人际关 系。这种关系体现着心理治疗的目的,
它能促进病人的自我理解,
增进病人的自尊、
自 信和独立自主精神,
以及有利于
潜力的发挥

3





2
.咨询(治疗)关系是一种隐蔽的、具有保密性的关系



帕特森(
C. H. Patterson
)在谈及心理治疗中 人际关系的特点时曾指出:
治疗关系完全是一种在特定的时间期限内,
隐蔽的、
具有保 密性的特殊关系,

也是这种治疗关系不同于其他社会关系的特征。
帕特森还指出,< br>虽然治疗关系被
限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以内,
但这种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深度却超过了一般 的社会
友谊关系。
因为这种关系是在没有任何威胁的情况下小心地建立起来的,
治疗的
气氛使来访者有安全感,保证了其自我暴露和自我探索的进行

4



1
/
13


3
.咨询(治疗)关系是一种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关系



钱铭怡认为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是治疗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
心理咨询与
治疗的全部 过程,都要求治疗者保持客观的、中立的立场,只有这样,治疗者才
能对来访者的情况有正确的了解、< br>客观的分析,
并尽可能地提出适宜的处理办法。
来访者之所以能从这种治疗关系中获益, 其客观性是提供这种获益的原因之一。
来访者的其他社会关系,
如家长、
亲友等为何不 能起到治疗者的作用,
其原因就
是他们难以像治疗者那样保持客观、
中立。
治 疗关系中的主观性体现在治疗者以
共情、尊重、真诚的态度对待来访者,使之感到温暖。她进一步指出, 在治疗过
程中,
这种客观性与主观性在治疗者与来访者关系的交互作用中体现出来。
二 者
统一,更有利于治疗过程的深入发展

5




4
.咨询(治疗)关系是一种受多重专业限制的关系



咨询关系的另一显著特征在于它受到多重专业上的限制,
这些限制对于咨询
和治疗的成功是十分必要的。常见的这类限制包括:




1
)职责的限度。


2
)时间的限制。



5
.咨询(治 疗)关系是一种以来访者具有一定强度且持续的求助动机为前
提的关系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以来访者 具有一定强度且持续的求助动机为
前提的。



第二节

影响咨询关系的主要因素



国外一些咨询心理学家认为 ,
在咨询过程中有些因素或条件会影响咨询关系
的建立和发展,进而影响到咨询的效果。艾维(
A.E. Ivey
)等人在《咨询和心
理治疗——技巧、理论与练习》一书中提出了 共情、积极关注、尊重、温暖、真
诚、具体化、即时化、对质等八个因素。其中,共情是最为核心的因素

6

。艾
维等人还把积极关注、
尊重、
温暖、< br>真诚以及具体化等都看作是达到共情的核心
条件或组成部分。



一、共情



(一)共情的概念及其意义

2
/
13


共情

empath y

一词,
中文有多种译法,
如“神入”、
“同感”、
“共 感”、
“投情”、“同理心”、“感情移入”等。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体验别人
内心世界 ,
就好像那是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样的能力。
许多咨询心理学家都阐述了
各自对共情的见 解,综合他们的观点,可以将共情的含义理解为:(
1
)咨询者
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体 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来访者的精神世界;(
2
)运用
咨询技巧把自己对来访者内心 体验的理解准确地传达给对方;(
3
)引导来访者
对其感受做进一步思考。



不过近年来已有一些研究者和咨询家开始质疑有关共情“普遍有效”的神
话,
他们试图弄清咨询者什么时候进行共情才能对特定的来访者、
特定的问题和
咨询过 程中特定的阶段最有帮助。如
A. Goldstein
观察到“在咨询和治疗过程
中 ,
共情在某些阶段、
对某些来访者和针对某些问题是有作用。
然而在其他时候,

8

共情很可能干扰治疗结果”
。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咨询者和治疗家们应 该进一
步深入研究共情对咨询关系及咨询效果的影响。



(二)提高共情水平的方法



1
.共情水平或层次



卡可夫(
R. C arkhuff
)和皮尔斯(
Pierce
)还建构了一个区分调查表,用
来 确定咨询者共情反应的五个等级。
其中水平
3
是可接受的最低水平反应,
相当

Egan
的初级共情的概念;水平
4
相当于附加共情或高级共情; 水平
5
代表着


促进性的行动
9
。具体如下:< br>
水平
1
——没有理解,没有指导。咨询者的反应
仅是一个问题或否认 、安慰及建议。水平
2
——没有理解,有些指导。咨询者的
反应是只注重信息内容,而 忽略了情感。水平
3
——理解存在,没有指导。咨询
者对内容,
同时也对意义 或情感都做出了反应。
水平
4
——既有理解,
又有指导。
咨询者对求 助者做出了情感反应,并指出对方的不足。水平
5
——理解、指导和
行动都有。咨询者 对水平
4
的内容均做出了反应,并提供了行动措施。



下面的几个例子显示了使用
Carkhuff

Pierce
的区分调查表 ,
是如何区分
言语共情反应水平的。




1




来访者
:我已尝试同我父亲和谐相处,但的确行不通。他对我太严厉了。



水平
1
的咨询者:
我相信将来总会行得通的。[安慰和否认]



或者:
你应该努力去理解他的观点。[建议]

3
/
13


或者:
为什么你们两个不能相处?[问题]



(水平
1
的反应包括问题、安慰、否认或建议。)



水平
2
的咨询者:
你与父亲的关系正处于困难时期。



(水平
2
的反应只针对来访者信息中的内容或认知成分,
而忽视了 其中的情
感成分。)



水平
3
的咨询者:
你尝试与父亲相处,但又不成功,因而感到沮丧。



(水平
3
的反应中包含有理解,
但没有指导。
它是针对来访者明确信息中的
情感和意义做出的反应。)

水平
4
的咨询者:
你似乎无法接近父亲,
所以感到沮丧。
你想让他对你宽容
些。


(水平
4
的反应既有理解,也有指导。不仅辨明了求助 者的情感,也指
出了信息中所隐含的来访者的不足之处。
“你无法接近”隐含着来访者应负的没
有接近父亲的责任。)

水平
5
的咨询者:
你似乎不能接 近父亲,
所以感到沮丧。
你需要他对你宽容
些。你可以采取这样一个步骤,即向父亲表 达出你的这种情感。



(水平
5
的反应包含了水平< br>4
的所有反应,
另外至少还包括了来访者能够采
取的措施,
以克服自己 的不足,
并达到所希望的目的。
如“向父亲表达出你的这
种情感”。)




2




来访者
:我一直想做一名医生,但我已经对此失去信心了。



咨询者
:噢,我相信如果你真想做,就能做到。(这个反应相当于水平
1
,< br>因为反应中没有理解,没有指导。)




3


4
/
13


来访者

我已度过如此倒霉的一个学期。
我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
也不知
道该怎么办。



咨询者
:你对于这个学期的状态感到很烦恼,同时因此而困惑。



(这个反应相当于水平
3
,因为反应中有理解,但没有指导。)




4




来访者
:我的老师总是找我做事。



咨询者
:你为什么猜测她总是找你?



(这个反应相当于水平
1
,因为反应中没有理解,没有指导。)




5




来访者
:我厌倦了工作,它总是重复老一套。但别的又有什么可做的呢?



咨询者:
因为日常工作,
你感觉不满意。
你不能从中发现使你感到 高兴的事
情,
你想找些更有吸引力的工作。
一个办法就是列出你自己的哪些需要可以通 过
工作得到满足。(这个反应相当于水平
5
,因为反应中包括理解、指导和行动措施。)



6



< br>来访者

我不明白这个意外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
我生活得不错,
可 现在
却变成这样。



咨询者

因为你无法解 释为什么这会突然发生在你身上,
所以感到愤恨。

想至少找到一些看起来更为公平的 理由。



(这个反应相当于水平
4
,因为反应中有理解、指导。)




7




来访者
:我父母正在闹离婚,我不希望这样。

5
/
13


咨询者
:你因为父母闹离婚而感到难过。



(这个反应相当于水平
3
,因为反应中有理解,但没有指导。)




8




来访者
:我退休后,一直感到很难适应。日子仿佛很空虚。



咨询者

因为空闲的时间太多,
所以感到自己没用了。
你想找些有意 义的事
情做,一个措施就是继续利用工作兴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这个反应相当于水平
5
,因为反应中理解、指导和行动措施都有。)



2
.提高共情水平的方法



马 建青(
1992
)提出了正确使用共情的几个要点

10






1
)咨询者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来访 者的参照框架,把自己放在
来访者的位置和处境上来尝试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这种感受越准确、越深入 ,
共情的层次就越高。



2
)如果咨询者不太肯 定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达到了共情时,可使
用尝试性、探索性的口气来表达,请来访者检验并作出 修正。




3
)共情的表达要适当,要因人、因事( 来访者的问题)、因时、因地而
宜,尤其不能忽略来访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一般说来 ,问题
比较严重(尤其是情绪反应强烈)、表达比较混乱、寻求理解愿望强烈的来访者
对共情的 要求较多。




4
)共情的表达除了语言之外,还有 非言语行为,如目光、表情、身体姿
势、动作变化等。有时,运用非言语行为表达共情更为简便、有效, 咨询中应重
视二者的有机结合。




5
)角 色把握在共情时显得特别有意义,咨询者要做到进得去,出得来,
出入自如,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佳境 界。所谓“进得去”,是指咨询者确实能
够设身处地地体验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所谓“出得来” 是指咨询者在共情的同时
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丧失客观、中立的立场;所谓“出入自如、恰到好处”是
指咨询者做到了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和谐统一。
有些咨询初学者确实做到了设身处
地,不 仅如此,还与来访者同喜同悲,完全受来访者情绪的左右,忘记了自己的
真正角色,这样就可能失去咨询 的客观性。




6
/
13

试管婴儿论坛-


试管婴儿论坛-


试管婴儿论坛-


试管婴儿论坛-


试管婴儿论坛-


试管婴儿论坛-


试管婴儿论坛-


试管婴儿论坛-



本文更新与2021-01-26 05:1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27720.html

第三章咨询关系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