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歌-
足厥阴肝经
:从大趾背毫毛部开始(大敦),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离
内 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离内踝八寸
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 ,
上膝腘内侧
(曲泉)
,
沿着大腿内侧
(阴包、
足五里、< br>阴廉)
,
进入阴毛中,环绕
部,至小腹(急脉;会冲门、府舍、曲骨 、中极、关元),夹胃
旁边,属于肝,络于胆(章门、期门);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 ,
向上进入颃颡(喉头部),连接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
交会于头 顶。它的支脉: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它的支脉:从肝分出,通
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
(
接手太阴肺经
)
。
本经一侧
14
穴(左右两侧共
28
穴),其中
12
穴分布于下肢内侧 ,其余
2
穴位于
腹部及胸部。首穴大敦穴,末穴期门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神经 系统病症、肝
胆病症、眼病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 穴位
: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
穴、阴包穴、足五里 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1)
大敦穴
LR1 Dà dūn
[定位]在足大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
.
1寸。
[解剖]有足趾背动、静脉;布有腓神经的趾背神经。
[主治]疝气,缩阴,阴中痛 ,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
痫证,少腹痛。
[配伍]配内 关穴、水沟穴治癫、狂、痫和中风昏仆;配膻中穴、天突穴、间使穴治
梅核气。
[刺灸法]斜刺寸,或用三陵针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肝经井穴。
(2)
行间穴
LR2 Xíng jiān
[定位] 在足背侧,当第
1
、
2
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趾背侧动、静脉;腓神经的跖背侧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
分歧处。
[主治]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
逆,咳嗽, 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膝
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br>
[配伍]配睛明穴治青光眼、降眼压;配太冲穴、合谷穴、风池穴、百会穴治肝火上
炎 、头痛、眩晕、衄血;配中脘穴、肝俞穴、胃俞穴治肝气犯胃之胃痛;配中府穴、
孔最穴治肝火犯肺干咳 或咯血。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附注]肝经荥穴。
(3)
太冲穴
LR3 Tài chōng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
1
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解剖]在拇 长伸肌腱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侧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
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 经。
[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 br>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配伍] 配大敦穴治七疝;泻太冲穴、补太溪穴、复溜穴治肝阳上亢之眩晕;配合谷
穴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配 肝俞穴、膈俞穴、太溪穴、血海穴治贫血、羸瘦;配间
使穴、鸠尾穴、心俞穴、肝俞穴治癫狂痫。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附注]肝经输穴、原穴。
(4)
中封穴
LR 4 Zhōng fēng
[定位]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解剖]在胫骨前肌腱的内侧;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侧皮神经的分支及隐神经。
[主治]疝气,
****
痛,遗精,小便不利,黄疸,胸腹胀满,腰痛,足冷,内踝肿痛。
[配伍]配胆俞穴、阳陵泉穴、太冲穴、内庭穴泄热舒肝,治黄疸、疟疾;配足三里
穴、 阴廉穴治阴缩入腹、
****
痛、遗精、淋症、小便不利。
[刺灸法]直刺寸;可灸。
[附注]肝经经穴。
(5)
蠡沟穴
LR5 Lì gōu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
5
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解剖]在胫骨内侧面下三分之一处;其内后侧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的前支。
[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小腹痛,
腰背拘急不可俯仰,胫 部酸痛。
[配伍]配百虫窝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治滴虫性阴道炎;配中都穴、地机穴、中
极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带下症、睾丸炎;配大敦、气冲治睾肿、卒疝、赤白带
下。
[刺灸法]平刺寸;可灸。
[附注]肝经络穴。
(6)
中都穴
LR6 Zhōng dū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
7
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解剖]在胫骨内侧面中央;其内后侧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的中支。
[主治]胁痛,腹胀,泄泻,疝气,小腹痛,崩漏,恶露不尽。
[配伍]配血海穴、 三阴交穴治月经过多和崩漏、产后恶露不绝;配合谷穴、次髎穴、
三阴交穴治痛经;配脾俞穴、阴陵泉穴 治白带症;配足三里穴、梁丘穴治肝木乘土之
腹胀、泄泻;配太冲穴治疝气;配三阴交穴、阴陵泉穴、膝 阳关穴、膝关穴、伏兔穴、
箕门穴治下肢痿痹瘫痛。
[刺灸法]平刺0
.< br>5
--
0
.
8寸;可灸。
[附注]肝经郄穴。
(7)
膝关穴
LR7 Xī guān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
1
寸,腓肠 肌内侧头的上部。
[解剖]在胫骨内侧后下方,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深部有胫后动脉;布有 腓肠内侧
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主治]膝膑肿痛,寒湿走注,历节风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足三里穴、血海穴 、阴市穴、阳陵泉穴、髀关穴、伏兔穴、丰隆穴治中风
下肢不遂、小儿麻痹等;配委中穴、足三里穴治两 膝红肿疼痛。
[刺灸法]直刺0
.
8
--
1寸;可灸。
(8)
曲泉穴
LR8 Qū quán
量词歌-
量词歌-
量词歌-
量词歌-
量词歌-
量词歌-
量词歌-
量词歌-
本文更新与2021-01-25 08:3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26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