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5 03:48

锰超标-

2021年1月25日发(作者:胥彬)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方药】吴茱萸三两
(9

)
当归二两
(6

)
芎劳二两
<6

)
芍药二两
(6

)
人参二两
(6

)
桂枝二两
(6

)

胶二两
(6
)
生姜二两
(6

)
牡丹皮
(
去心
)
二两
(6

)
甘草二

(6

)
半夏半升
(9

)麦门冬一升
(
去心
)(18

)







【用法】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 三

(
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









【原文】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 利数十日不止,
暮则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
?
师日:此病 属带下。何以故
?
曾经半产,
瘀血在少腹不去。

以知之
?
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
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







(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九
)







【解说】本方主治冲任虚寒兼有瘀血之证。冲为血
海,
任主胞胎,
二脉皆起于胞宫。
冲任虚寒,
气血运行不畅,
瘀血内 留,
胞宫失养,
于是崩漏下血,
少腹冷痛,
月经闭阻,
久不受胎诸证 作矣。其病机关键是冲任虚寒加瘀血内留,故
治疗当主要用温经之法,
《素问·调经论》云:< br>“血气者,喜
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此外,因瘀血
不去, 新血不生,津液失润,亦当佐以润养之法。温经汤集
温、润药物于一炉,阴阳兼顾,既能温经散寒,又能 滋养阴
血,务使寒者温而燥者润,瘀者行而下者断。本方用于妇女
冲任虚损,月经不调,崩中下 血,痛经,闭经,以及半产漏
下,瘀血内留,少腹急痛,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久不受孕
等证, 都有较好疗效。








【运用】








一、崩漏
(
功能性子宫出血
)







岳美中医案:周某某,女,
51
岁,河北省滦县人,
1960

5

7
日初诊。
患者已停经三年,于半年前偶见漏下,
未予治疗,一个月后,病情加重,经水淋漓不断,经色浅,
夹有血块, 时见少腹疼痛。经唐山市某某医院诊为“功能性
子宫出血”
,经注射止血针,服用止血药,虽止 血数日,但
少腹胀满时痛,且停药后复漏下不止。又服中药数十剂,亦
罔效,身体日渐消瘦,遂 来京诊治。诊见面色咣白,五心烦
热,午后潮热,口干咽燥,大便秘结。七年前曾小产一次,
舌 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涩。证属冲任虚损,瘀血内停。治
以温补冲任,养血祛瘀,投以温经汤:吴茱萸< br>9
克,当归
9
克,川芎
6
克,白芍
12
克, 党参
9
克,桂枝
6
克,阿胶
9

(
烊化< br>)
,丹皮
6
克,半夏
6
克,生姜
6
克,炙甘 草
6
克,
麦冬
9
克。








服药
7
剂,漏下及午后潮热减轻,继服上方,随证
稍有加减。服药
2 0
.剂后,漏下忽见加重,挟有黑紫血块,
血色深浅不一,腹满时轻时重。病家甚感忧虑。岳老 诊其脉
象转为沉缓,
五心烦热、
口干咽燥等症大为减轻,
即告病家,
脉症均有好转,下血忽见增多,乃为佳兆,系服药之后,体
质增强,
正气渐充而带血行之故。< br>此瘀血不去,
则新血不生,
病亦难愈并嘱继服原方
6
剂,隔日
1
剂。药后连续下血块五
日,之后下血渐少,血块已无。腹胀痛基本消失。又服原方
5
剂,隔日服。药后下血停止,唯尚有便秘,但亦较前好转,
以麻仁润肠丸调理两周而愈。
追访十年,
未见复发。
(
北京中
医杂志
1985

(1>

7)







按语:
(
原按
)
妇人年届五十左右,冲任虚损,天癸将< br>竭。
该患者经断三年复漏血不止,
是因曾经小产,
内有瘀血,
冲任虚损 所致。长期下血不止则耗伤津液,津失濡养,故见
口干咽燥,大便秘结等症。阴血耗损,不能藏阳,故见 午后
潮热等症。此气血虚弱,内有瘀血,非破瘀消瘢药物所宜;
若用固涩止血之药,则使瘀血内 停,亦为不可。而当缓消其
瘕,以温药治之,是以血得温则行也。服温经汤数剂之后,
下血加剧 ,但是岳老洞察全貌,明辨病情,指出此乃正气驱
邪外出之佳兆,
消除病家疑惧心理,
守方继服,
经治二月余,
终获痊愈。








二、痛经








刘渡舟医案:李某某,女,
45
岁,
199 3

5

5

初诊。
10
年前因做人工流 产而患痛经。
每值经汛,
小腹剧痛,
发凉,虽服止痛药片而不效。经期后延,量少色黯 ,挟有瘀
块。本次月经昨日来潮,伴见口干唇燥,头晕,腰疼腿软,
抬举无力。舌质暗,脉沉。 证属、冲化虚寒,瘀血停滞。治
宜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疏温经汤:吴茱萸
8
克,桂枝
10
克,生姜
10
克,当归
12
克,白芍
12
克,川芎
12
克,党参
10
克,炙甘草
10
克,丹皮
10
克,阿胶
10
克,半夏
15
克,
麦冬
30
克。服
5
剂,小腹冷痛大减。原方续服
5
剂,至下次月经,
未发小腹疼痛,
从此月经按期而至,
俱无不适。
(
《< br>刘
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1996

162)







按语:本案流产之后,冲任空虚,寒邪乘势而入 ,
凝滞气血,使胞络不通,则每于经行之时,胞络欲开不能,
而致小腹疼痛。
《妇人良 方大全》指出:
“夫妇人月经来腹痛
者,由劳伤气血,致令体虚,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于冲任
之脉。
”总为冲任虚寒,瘀血内留,故经投温经汤而取效。








三、闭经








李贯国医案:李姓,女,
38
岁。产后
10
余天,进食
大量瓜果生冷食物,次日即感小腹冷痛,此后病情加重,月< br>经
3
年未行,曾服中药数十剂,未获效,西医诊为“继发性
闭经”
,注 射黄体酮二周,效果亦不显。现症:面色白而浮
肿,四肢不温,少腹冷痛,倦怠乏力,目眩,动则喘促, 胸
闷恶心,饮食欠佳,大便不实,白带量多,唇舌淡红,脉沉
而紧。乃产后过食生冷,血为寒凝 ,滞于冲任,壅于胞脉,
以致经闭不行,属虚寒闭经证。治以温经散寒,养血调经。
用温经汤: 当归身
15
克,川芎
9
克,炒白芍
9
克,阿胶
12
克,党参
9
克,姜半夏
6
克,制香附
9
克,丹皮< br>9
克,桂心
3
克,炒吴萸
9
克,炮姜
6
克, 甘草
3
克。








二诊:腹
4
剂,食欲增加,少腹冷痛,四肢不温已
消,其它症状均 有减轻。原方续服
4
剂,症状消失。
(
上海中
医药杂志
19 66

<5>

193)







按语:恣食生冷,胞脉受寒,气血运行不畅而逐渐
闭阻,符合温经汤证机,投之即效








四、月经后期、量少
(
子宫发育不良
)







张庆云医案:李某某,农家妇女,
26
岁 。婚后三年
未孕,妇幼保健院诊为幼稚子宫。病家十九岁月经初潮,一
直后错,久者半年行经一 次,量少,色淡红。身材矮小,精
神尚好·
,脉沉细尺弱,舌苔薄白。
《内经》云:< br>“二七而天
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该女十
九岁月事 方兴,
且量少色淡,
显属肾气不足,
不能化生精血。
血少,则胞宫失养,故胞 宫小。精血虚,故月事迟迟不来。
治以补先天,暖冲任,润养胞宫。随以温经汤加减治之。处
方 :当归
30
克,川芎
6
克,炒白芍
5
克,阿胶
15
克,肉桂
6
克,巴戟天
12
克,党参
30
克,丹皮
5
克,干姜
6
克,甘

12
克,紫河车二克
(
冲服
)
。调治半年,生一女婴。
(
河南
中医
1 985

(6)

22)







按语:方中加巴戟天温肾助阳,俾先天健旺;紫河
车益气养血 ,本品原为胞宫所养,今以其还养于胞宫,实寓
同气相生之理
(
据药理研究证实,紫河车含有多种激素,
用之
甚为合拍
)









五、绝经前后诸证
(
更年期综合征
)







秦德平医案:李某,女,
48
岁。月经先 后不定期已
3
个月,头昏目眩,失眠多梦,午后低热,心烦口苦,烦躁
易怒,耳鸣耳闭 ,唇舌干燥,手足心热,面部时感烘热,经
量或多或少,舌质淡,还有紫斑,脉沉涩。冲任虚寒,瘀血< br>内结,且夹有阴虚内热之象。温经养血,祛瘀滋阴,温经汤
加味。吴茱萸
9
克, 桂枝
9
克,当归
9
克,赤白芍
9
克,丹

9
克,麦冬
9
克,生地
9
克,川芎
4

5
克,月季花
4

5
克,甘草
4

5
克,阿胶
12
克,生鳖甲
20
克。连服
10
剂后
自觉头昏略减,睡眠稍安,烦热及面部烘热间或发作,药已
获效,继进
7
剂,痊愈。< br>(
江西中医药
1980

(4>

67)







按语:低热、心烦、唇干 、手足心热、失眠多梦等
症,瘀血内结所致。何以知之
?
以舌有紫斑,脉来沉涩也。< br>盖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心肝失养,而现本案诸症。投温经汤
化去瘀血即愈。








六、阴吹








杨百茆医案:周某,女,
38
岁,
1991

11

19

初诊。诉
6
年前即有前阴出气如后阴矢气之症,常于劳累或
受寒之时发生。初不在意 ,不以为病。未料愈发愈频,几乎
每天发生,有时前阴接连出气作响数声,尤以卧起动作时为
显 ,苦恼不堪。尝欲求医而难于启齿,陷忍不言。病情至今
有增无减。询及他症,前阴寒冷,白带绝无,小 腹如扇,隐
痛喜按,胃脘冷痛,得温则减;手足心热,
13
干欲热饮,小
便清 长,大便稀溏。
4
年前曾做人工流产,继而月经失调,
量少色淡。今年
1月以来,经闭不行。诊见;形体瘦小,面
色灰暗,精神萎靡,四肢不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弱。病为阴吹,乃冲任虚寒,阴寒之气下出前阴所致。治以
温经散寒,调补冲任之法。方用温经 汤化裁:吴茱萸、炙甘
草各
6
克,桂枝、川芎、桃仁、党参、法夏各
10克,当归、
鹿角霜、白芍、丹参各
15
克。水煎服,日
1
剂。< br>







服药
7
剂,阴吹次数明显减少,继进
14
剂,阴吹告
愈,且月经来潮,余症亦相继消 除或减轻。原方随症调整,
续服数剂以善其后。随访
1
年,阴吹未发。
(国医论坛
1993

(1)

17)







按语:本案阴吹,脉证合参,为冲任虚寒,兼有 瘀
血所致。冲任虚寒,寒气循经下迫胞中,出于前阴,以致阴
吹。是用温经汤取效。








七、不孕








颜德馨医案:董某,女,
30
岁。宿有痛经史,结婚
三年,未有大小生育,痛经逐年加剧,经前乳房胀痛,经量

锰超标-


锰超标-


锰超标-


锰超标-


锰超标-


锰超标-


锰超标-


锰超标-



本文更新与2021-01-25 03:4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25961.html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