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中药主治功效歌诀速记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5 03:46

丁香乳-

2021年1月25日发(作者:童冠贤)
中药
307
味主治功效歌诀


解表药(
22


一、发散风寒药

1.
麻黄:发汗解表平肺喘,利水消肿治风水。

2.
桂枝:发汗解表表虚证,温通经脉助阳气。

3.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解鱼蟹毒并安胎。

4.
生姜:解表散寒温止呕,温肺止咳解二毒。
(鱼蟹、南星半夏)

5.
荆芥:祛风解表能止痒,透疹消疮炭止血。

6.
防风:祛风解表能止痒,胜湿止痛止痉泻。

7.
白芷:祛风散寒止诸痛,燥湿止带消脓肿,能通鼻窍要记全。

8.
藁本:胜湿止痛祛风寒,风寒湿痹感巅痛。

9.
细辛:祛风止痛通鼻窍,温肺化饮散表寒。
【辛不过钱】

10.
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除湿止痹痛,上脑下足外皮肤。

11.
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风寒头痛鼻要药。

12.
香薷:发汗解表夏麻黄,化湿和中消水肿。

二、发散风热药:

1.
薄荷:透疹利咽散风热,清利头目疏肝气。

2.
牛蒡子:宣肺祛痰散风热,利咽透疹解毒肿。

3.
蝉蜕:透疹止痒散风热,息风止痉退目翳。

4.
蔓荆子:清利头目散风热。

5.
桑叶:疏散风热温病初,平肝潜阳清肝目,清肺润燥凉止血。

6.
菊花:清热解毒散风热,平肝潜阳清肝目。

7.
柴胡:发表解热疏肝郁,升举阳气和少阳。

8.
升麻:发表解热升阳气,阳明热毒解透疹。

9.
葛根:发表解热升阳气,透疹生津还解肌。

10.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郁热。

清热药(
45


一、清热泻火药

1.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渴,止血生肌敛疮湿。

2.
知母:清热泻火外感热,滋阴生津二润燥。

3.
芦根:清泻生津能除烦,止咳止呕并利尿。

4.
天花粉:生津止渴清泻火,消痈排脓抗早孕。

5.
淡竹叶:除烦利尿清泻火。

6.
栀子:泻火除烦是要药,凉血解毒湿热清。

7.
夏枯草:清热泻火明肝目,散结消肿乳痈瘰。

8.
决明子:清热明目肠通便。

二、清热燥湿药

1.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毒,除热安胎凉止血。

2.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毒,中焦心热凉止血。

3.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毒,退热除蒸解毒疮。

4.
苦参:杀虫利尿清湿热。

5.
秦皮:清热燥湿能收涩,止痢止带并明目。

6.
白鲜皮:祛风解毒清湿热

7.
龙胆草:泻肝胆火清湿热。

三、清热解毒药

1.
金银花:清热解毒散风热、凉血止痢毒血痢。

2.
连翘:清热解毒散风热,散结利尿心开窍。

3.
穿心莲:清热解毒能燥湿,凉血消肿入散剂。

4.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消斑,利咽消肿长消斑。

5.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消斑,利咽消肿长利咽。

6.
青黛:清热解毒凉消斑,利咽消肿清肝火。

7.
鱼腥草:清热解毒宜后下,消痈排脓通尿淋。

8.
蒲公英:消痈散结清热毒,利湿通淋黄疸淋。

9.
紫花地丁:凉血消肿清热毒,善治疔毒寻地丁。

10.
白花蛇舌草:利湿通淋清热毒。

11.
射干:清热解毒与利咽,消痰能治痰咳喘。

12.
山豆根:清热解毒与利咽,善消咽肿诸疮毒。

13.
马勃:清热解毒与利咽,止血单列要记清。

14.
白头翁:凉血止痢清热毒。

15.
贯众:凉血止血清热毒,杀虫单列要记住。

16.
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

17.
熊胆:清热解毒熊胆奇,息风止痉清肝目。

四、清热凉血药

1.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津,温病热斑虚热渴。

2.
玄参:清热凉血能滋阴,泻火解毒要记清。

3.
丹皮:活血祛瘀清凉血,丹皮清凉芍化瘀。

4.
赤芍:活血祛瘀清凉血,丹皮清凉芍化瘀,赤芍还能泻肝火。

5.
紫草:清热凉血和活血,解毒透疹防麻疹。

五、清虚热药

1.
青蒿:清透虚热凉退蒸,解暑截疟青蒿解。

2.
白薇:清热凉血通尿淋,解毒疗疮白薇寻。

3.
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火,生津止渴地骨皮。

4.
银柴胡:小儿疳热阴虚热。

5.
胡黄连:小儿疳热阴虚热。


泻下药(
12


一、攻下药

1.
大黄:泻下攻积清泻火,凉血解毒通瘀经。

2.
芒硝:泻下攻积润燥坚,清热消肿用冲服。

3.
番泻叶:老年便秘习惯秘,开水泡服或后下。

4.
芦荟:清肝 杀虫泻通便,外治顽癣内疳积,不入煎剂入丸散,用量【
0.6-1.5


二、润下药

1.
火麻仁:火麻松仁郁李仁,润肠通便为首功,燥热津伤寻麻 仁,气滞水肿寻郁李,润肺止
咳有松仁。

2.
郁李仁:

3.
松子仁:

三、峻下逐水药

1.
甘遂:消肿散结逐水饮,风痰癫痫经隧水,泻水最强毒最次。

2.
京大戟:消肿散结逐水饮,脏腑之水消瘰疬,泻水次之毒性次。

3.
芫花:消肿散结逐水饮,杀虫痰咳胸中水,泻水最次毒最强。

4.
牵牛子:去积杀虫泻逐水。

5.
巴豆:峻下冷积逐水肿,祛痰利咽蚀疮癣,
1-3
丸散忌热粥。

祛风湿药(
14


一、祛风寒湿药

1.
独活:祛风除湿止痹痛,祛风解表腰以下。

2.
羌活:祛风除湿止痹痛,祛风解表腰以上,肩背肢节痛最佳。

3.威灵仙:通络止痛祛风湿,噎嗝痰水骨鲠消。
(骨鲠
30-50G


4.
川乌:温经止痛祛风湿,心腹疝寒湿痹痛,用量
1-3
应先煎。

5.
蕲蛇:祛风通络能止痉,中风惊风破伤风,麻风疥癣症候全。

6.
木瓜:舒经活络痹脚气,和胃化湿吐转筋,开胃生津能消食。

二、祛风湿热药

1.
秦艽:祛风除湿通络痛,骨蒸潮热疳虚热,湿热黄疸湿热清。

2.
防己:风湿痹痛热下身,利水消肿汉防己。

3.
豨签草:祛风除湿利关节,清热解毒要记全,痹痛不遂制用宜,风疹湿疮宜生用。

4.
络石藤:祛风通络凉消肿。

5.
雷公藤:活血通络祛风湿,消 肿止痛解虫毒。内服要煎
2
小时,外敷不超半小时。

三、祛风湿强筋骨

1.
五加皮:祛风除湿还利水,补肝强肾强筋骨。

2.
桑寄生:祛风除湿能安胎,补肝强肾强筋骨

3.
狗脊:绒毛止血祛风湿,强壮腰膝补肝肾。

化湿药(
7


1.
藿香:化湿解暑能止呕。

2.
佩兰:化湿解暑与口臭。

3.
苍术:燥湿运脾全身湿,祛风散寒兼明目。

4.
厚朴:下气除满燥湿痰,有形能除无形消。

5.
砂仁:化湿行气温止呕,止泻安胎宜后下。

6.
白豆蔻:化湿行气温止呕,
脾胃气滞与虚寒。
涩肠止泻肉豆蔻。
草豆蔻:
温燥性强 寒湿偏。

7.
草果:除痰截疟燥温中,寒多热少配知母。

利水渗湿药(
16


一、利水消肿药

1.
茯苓:利水消肿与渗湿,健脾安神茯苓寻。

2.
薏苡仁:健脾渗湿消水肿,除痹清热与排脓。

3.
猪苓:利水消肿与渗湿,常配茯苓作用强。

4.
泽泻:利水消肿与渗湿,泻热降脂盗汗遗。

二、利尿通淋药

1.
车前子:渗湿止泻通尿淋,清肺祛痰清肝目,清热解毒止血草。

2.
滑石:利尿通淋湿热清,收湿敛疮暑热解。

3.
木通: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要记全。

4.
通草:通气下乳通尿淋。今之木通古通草,今之通草通脱木。

5.
瞿麦:破血通经通尿淋。

6.
海金沙:利尿通淋与止痛。

7.
石苇:利尿通淋凉止血,清肺止咳善血淋。

8.
地肤子:清热利湿能止痒,利尿通淋地肤子。

9.
萆薢:祛风除痹利湿浊。

三、利湿退黄

1.
茵陈:利湿退黄解毒疮。

2.
金钱草:利湿退黄善石淋,解毒消肿通尿淋。

3.
虎杖:利湿退黄清解毒,散瘀止痛毒蛇咬,化痰止咳热便秘。

温里药(
8


1.
附子:回阳助阳散寒痛,有毒先煎
1
小时。

2.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痛,温通经脉火归原。

3.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脉,温肺化饮配细辛。

4.
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呕,助阳止泻暖疏肝。

5.
高良姜:温中止痛温止呕。

6.
小茴香:理气和胃散寒痛,阴虚火旺药慎服。

7.
丁香:温肾助阳温降逆,阳痿宫冷不孕育。

8.
花椒:杀虫止痒温止痛。椒目(种子)
:降气平喘消水肿。

理气药(
13


1.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痰。

2.
青皮:疏肝破气消积滞。

3.
枳实:破气除痞化痰积,产后腹痛脏下垂。

4.
枳壳:行气宽中除胀气。

5.
佛手:疏肝解郁用佛手,理气和中燥湿痰。

6.
香附:调经止痛疏肝郁,理气调中气滞腹。

7.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寒,尿频尿遗胸腹痛,寒湿痹痛不能除。

8.
沉香:行气止痛温止呕,纳气平喘孕妇忌。

9.
川楝子:行气止痛与杀虫,肝胃肝火头癣虫。

10.
荔枝核:行气散结散寒痛。

11.
薤白:通阳散结行气滞

12.
柿蒂:降气止呕是要药。

消食药(
6


1.
山楂:消食化积善消肉,行气散瘀产后瘀。

2.
神曲:消食化积兼解表,金石药物助消化。

3.
麦芽:消食化积消米面,疏肝解郁能回乳。

4.
稻芽:健脾开胃消食积。

5.
莱菔子:降气化痰消食胀。

6.
鸡内金:消食健胃儿疳积,消石化坚止精遗。

驱虫药(
5


1.
使君子:杀虫消积除疳积。

2.
苦楝:杀虫疗癣苦楝皮。

3.
槟榔:杀虫消极善绦虫,行气利水截疟疾。

4.
雷丸:杀虫消积入丸散。

5.
榧子:杀虫消积榧子寻,润肺止咳润通便。

止血药(
15


一、凉血止血药

丁香乳-


丁香乳-


丁香乳-


丁香乳-


丁香乳-


丁香乳-


丁香乳-


丁香乳-



本文更新与2021-01-25 03:4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25953.html

中药主治功效歌诀速记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