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北大医学部寄生虫学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4 15:08

www ourgame com-

2021年1月24日发(作者:纪僧猛)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
















检验三班

88
茆树强


名词解释

1
、中间宿主:
是 指
寄生虫
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
、保虫宿主:< br>有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也可
寄生

脊椎动物
,在 一定条件下可通过
感染的脊椎动物传
给人
,在
流行病
学上,称这些脊 椎动物为
保虫宿主。

3
、转续宿主:
某些
寄生虫(蠕虫)
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虽能存活但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保持幼
虫阶段,当此幼虫有机会进 入正常的宿主,就能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4
、自然疫性 疾病: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有些寄生虫病可不依赖人而在脊椎动物(野生动
物)之间相互 传播与流行,人偶尔进入这些地区时,在没有特殊的防护或预防措施下,这些寄生虫病可从
脊椎动物通过 一定途径传播给人,这些地区称为自然疫性。

5
、复发:
经过抗疟治疗或自 身的免疫作用,红内期疟原虫全部被杀死,
疟疾
发作自行停止,患者在未经
再次感染的 情况下又出现疟疾发作,称疟疾
复发。
(原因是
迟发型子孢子在
肝细胞
中形成的休眠体,经较
长时间休眠后进行裂体增殖,来自肝细胞的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内发育


6
、再燃:疟疾
患者治疗不彻底或发作后机体产生免疫力,体内大部分疟原虫
被杀死,发作自行停止,患
者无再感染情况下又出现疟疾发作称为再燃。

7
、带虫免疫:
人体或动物感染疟原虫后,多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 原虫的再感染,并
可杀死血液中的大部分疟原虫,使血液内的疟原虫数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种免疫状 态叫带虫免疫。

8
、伴随免疫:
(自己总结:
人感染
血吸 虫
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宿主对再感染有一定免疫力,而无损于体
内的成虫,这种免疫称为伴随 免疫。
)
(书上: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对再感染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初次
感染的成 虫能继续存活和产卵,这种初次感染的成虫存在,对再感染的童虫有抵抗力的现象称伴随免疫。


9
、幼虫移行症:
一些寄生于动物体的蠕虫的幼虫在人体皮肤及各器官中移行或为 机体组织包围而引起的
症状。

书上:某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的宿主
(

)
体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人
体内长期移行、 破坏组织产生疾病。

10
、囊虫病:囊尾蚴病
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即猪囊尾蚴 寄生人体各组织所致的疾病。

11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有些寄生虫既可寄 生在人体,也可寄生在脊椎动物(家畜和野生动物)体内,人
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可互为传染源,这种在 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寄生虫病就叫人兽共患寄生虫
病。

12
、机会 致病寄生虫:
有些寄生虫在人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缺陷、不全或抵抗力
下降时大量增殖并引起疾病,这些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13
、血吸虫卵肉芽 肿:血吸虫
虫卵主要沉着在宿主的

以及
结肠
肠壁等部位,所引起的 虫卵肉芽肿以及之
后的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14
、生物性传播:
病原体必需在媒介体内发育繁殖后才具有传染性。
15
、机械性传播:
病原体在医学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其形态和数量均无变化,节肢动物 对病原体的传播
只起携带传递作用。

16
、病原学诊断:根据寄生虫生活史 特点,从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活组织检查某一发育阶段。








总结时间仓促如有错误自行更改!
































































1
页共
5


















医学寄生虫学总结
















检验三班

88
茆树强


简答题

1
、举例说明寄生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有哪些方面
P7 < br>①夺取营养,影响物质吸收;②机械损害;③产生毒素作用;④免疫病理,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四种类
型的变态反应。
I
棘球蚴
II
疟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III
血吸虫、疟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IV
血吸虫肉
芽肿。

2
、棘球蚴病是如何传播的,主要侵害人体的哪些部位,诊断时应注意什么
P49 < br>细粒棘球蚴绦虫终宿主是犬、狼等食肉动物;中间宿主是羊、牛等食草动物或人;终宿主的粪便虫卵
污染被草食性中间宿主食入,
终宿主食带有棘球蚴肉,
食入的污染物虫卵可感染人,
主要寄生于小肠上段;

诊断时应以病原学结果为依据,
镜检棘球蚴及其碎片或原头蚴 ;
不能穿刺或去有条件医疗单位行穿刺检查,
防止穿刺时引起棘球蚴的破碎物引发机体变态反应 导致过敏性休克,

3
、简述钩虫病引起贫血机理及诊断方法
P79
钩虫吸血活动和咬附伤口的渗血导致人体长期慢性失血,导致铁及蛋白质不断丢失
引发缺铁性贫血

慢性失血原因:①钩虫头腺分泌抗凝物质抑制血凝;②钩虫吸血时咽管收缩扩张频繁使 血液从体内排出;
③造成组织少量渗血;④不断更换咬附部位。

诊断方法:首选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蚴培养法

4
、简述疟疾发作的机理,其 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比较其优缺点病说明可查到的阶段
P22-P24
疟原虫生活史红内 期是主要致病阶段,发作包括寒战、发热和出汗三个阶段,原因是疟原虫红内期裂
殖体增殖导致,机理是 :红内期成熟裂殖体增殖胀破红细胞,疟原虫的裂殖体和代谢产物、残余和变性的
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碎 片进入血流,其中一部分被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
热原质,内源性热原质 与疟原虫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随着血内的刺激物被吞噬和
降解,机体通过大量出 汗调节体温。疟疾的发作具有周期性。

病原学诊断:厚、薄血膜检查法

厚血膜检查法:原虫集中易检出,红细胞被溶解,原虫皱缩、变形不易识别

薄血膜检查法:虫体形态特征明显,容易识别,检出率低

日间疟可检查阶段:环状体、滋养体、裂殖子和配子体

恶性疟可检查阶段:环状体和配子体

5
、简述血吸虫卵肉芽肿形成机理,其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P64
虫卵发 育成成熟的毛蚴分泌可溶性抗原
SEA
,透过卵壳释放到周围组织,抗原通过巨噬细胞递呈使< br>T
细胞致敏,
SEA
再次刺激致敏
T
细胞产生多种淋巴因子, 吸引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
胞、纤维母细胞聚集虫卵周围,形成虫卵肉芽肿。

6
、在我国血吸虫病分布于哪些地区,说出其流行的类型及中间宿主名称
P66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流行类型水网型、山丘型、湖沼型;中间宿主:钉螺

7
、在我国黑热病分布于哪些地区,说出其病原学诊断及免疫学特点
P36
长江以北的广大农村;病原学诊断:穿刺检查(无鞭毛体)
、动物接种培养法(前鞭毛体)
。< br>
免疫学特点:肝脾肿大,全血性贫血、
AG
比值倒置

8
、在北京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是如何感染的,其临床诊断要点有哪些
P83
进食生的或不熟的螺肉;进食生的或不熟的转续宿主(鱼虾蟹)
;吃了未洗干净的蔬菜

诊断要点:临床表现:起病较急,有无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等,面部肢体麻痹,畏光











流行病学史:同上(进食生的













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绝对值增高











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总结时间仓促如有错误自行更改!
































































2
页共
5

www ourgame com-


www ourgame com-


www ourgame com-


www ourgame com-


www ourgame com-


www ourgame com-


www ourgame com-


www ourgame com-



本文更新与2021-01-24 15:0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25168.html

北大医学部寄生虫学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