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整理)三酰甘油.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2 04:55

怎样怀孕-

2021年1月22日发(作者:宣昭)
精品文档


三酰甘油


开放分类:

医学名词

应用科学

微生物

有机化合物

标准医学名词




甘油三酯”是“

三酰甘油”的同义词。


三酰甘油,又 称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缩写
TG

,是长链脂肪 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
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
大部分组织均可以利用甘油三酯 分解产物供给能量,

时肝脏、脂肪等组织还可以进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脂肪组织中贮存。< br>
编辑摘要

三酰甘油

-
化学术语


三酰甘油三酰甘油

三酰甘油(

triacylglyceride



又称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英文缩写:
tg

TG
,是
1
分子甘油和
3
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
的酯。
各种三酰甘油的 区别在于所含脂肪酸残基是否相同和它们的位置。

3
个脂肪酸皆相
同,则称 单纯甘油酯;若有所不同,
称为混合甘油酯。动植物的脂肪和油是单纯甘油酯和混
合甘油酯的复 杂混合物,
其脂肪酸组成随生物的不同而变化。
脂肪和油的区别仅在于前者在
室温下为 固体,
后者在室温下为液体。
植物油的熔点低于动物脂肪,
说明植物油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动物脂肪多。
三酰甘油是动物的能量贮备,
因此尽管它不是膜的成分,
却是动物
含量最丰富的脂质。
脂肪是贮存能量最有效的形式,
因为脂肪的氧化程度比糖 类或蛋白质低,
氧化产生的能量多。
此外,脂肪作为非极性物质,
以无水的形式贮存,
而糖原在生理条件下
结合约
2
倍的水。因此脂肪提供的能量约为水合糖原的< br>6
倍。

三酰甘油

-
脂肪细胞


动物中有合成和贮存三酰甘油的特化细胞——脂肪细胞。
这种细胞几乎充满了脂肪球 ;
其他
细胞则只有少数分散在胞浆中的脂肪小滴。
皮下层和腹腔中最富于脂肪组织。< br>正常人的脂肪
含量男性为
21
%,女性为
26
%,
使 他们能忍受饥饿
2

3
月。反之,体内的糖原只能当作短
期的能量贮 备,
所提供的能量不足代谢一日之需。
皮下脂肪层还可以隔热,
这对于长期在低
温下生活的温血动物如鲸、海豹、企鹅等特别重要。三酰甘油不溶于水,能溶于醚、氯仿、
苯和热乙醇 。
它们的比重比水小。
三酰甘油与酸或碱一起煮沸或经胰液的脂肪酶作用即行水
解。用 碱水解称为皂化作用,生成皂类(脂肪酸盐)混合物和甘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三酰甘油

-
化学组成


TG
又称中性脂肪,由
3
分子脂肪酸和
1
分子甘油酯化而成 ,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
TG
处于脂蛋白的核心,在血中以脂蛋白形式运输。除
TG
外,外周血中还存在甘油二酯、甘油
一酯(两者总和不足
TG

3%
)和游离甘油(
FG

。各种脂蛋白中,乳糜微粒(
CM

、极
低密度脂蛋白(
VLDL
)及其残粒被
TG
含量高,被 统称为富含
TG
脂蛋白(
TRL

,也称残
粒样脂蛋白(< br>RLP

。越来越多的临床与实验证据提示,
TRL

AS< br>病因学中扮演重要角色,
可能作用于
AS
病变早期。

三酰甘油

-
概念


甘油三酯(
Tr iglyceride
,缩写
TG
)是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


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
大部分组织均可以利用甘油三酯分解产物供给能 量,

时肝脏、脂肪等组织还可以进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脂肪组织中贮存。

三酰甘油

-
分解代谢


三酰甘油的合成三酰甘油的合成


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在一系列脂肪酶的 作用下,
分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
并释放入血供其
它组织利用的过程,称为脂动员。< br>

在这一系列的水解过程中,
催化由甘油三酯水解生成甘油二酯的甘油三酯脂 肪酶是脂动员的
限速酶,其活性受许多激素的调节称为激素敏感脂肪酶
(hormone sensitive lipase

HSL)
。胰
高血糖素、
肾上 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与脂肪细胞膜受体作用,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使细胞内
cAMP< br>水平升高,进而激活
cAMP
依赖蛋白激酶,将
HSL
磷酸化而活化之 ,促进甘油三酯
水解,这些可以促进脂动员的激素称为脂解激素
(lipolytic
hormones)
。胰岛素和前列腺素等
与上述激素作用相反,可抑制脂动员,称为抗脂解 激素
(antilipolytic hormones)



脂 动员生成的脂肪酸可释放入血,
与白蛋白结合形成脂酸白蛋白运输至其它组织被利用。

是,脑及神经组织和红细胞等不能利用脂肪酸,甘油被运输到肝脏,被甘油激酶催化生成
3-
磷酸甘油,
进入糖酵解途径分解或用于糖异生。
脂肪和肌肉组织中缺乏甘油激酶而不能利
用甘油。

三酰甘油

-
分布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05x254

1-17
三酰甘油的合成三酰甘油的合成


不同组织甘油三酯合成特点下面主要讨论 肝脏、
脂肪组织和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合成甘油三酯
的特点。


1
)肝脏


肝脏可利用糖、
甘油和脂肪酸作原料,
通过磷脂酸途径合成甘油三酯。
脂肪酸的来源有脂动
员来的脂肪酸,由糖和氨基酸转变生成的 脂肪酸和食物中来的外源性脂肪酸
(
食物中脂肪消
化吸收后经血入肝的中短链脂肪酸, 乳糜微粒残余颗粒中脂肪分解生成的脂肪酸
)



肝细胞含脂类物 质约
4-7%

其中甘油三酯约占
1/2

甘油三酯含量过 高会引起脂肪肝,
正常
情况下,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和磷脂、胆固醇、载脂蛋白一起形成极低密 度脂蛋白,分泌入
血。若磷脂合成障碍或载脂蛋白合成障碍就会影响甘油三酯转运出肝,引起脂肪肝。另 外,
若进入肝脏的脂肪酸过多,
合成甘油三酯的量超过了合成载脂蛋白的能力,
也可引 起脂肪肝。


2
)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甘油三 酯的合成与肝脏基本相同,
二者的区别是脂肪组织不能利用甘油,
只能利用
糖分解提供 的
α
-
磷酸甘油;脂肪组织能大量储存甘油三酯。


3
)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合成甘油三酯有两条途 径。
在进餐后,
食物中的甘油三酯水解生成游离脂
肪酸和甘油一酯。
吸收后经 甘油
这一途径是小肠粘膜甘油三酯合成的主要特点。
而在饥饿情况下,
小肠粘膜也能利 用糖、

油和脂肪酸作原料,
经磷脂酸途径合成甘油三酯,
这一部分甘油三酯 参与极低密度脂蛋白组
成。此时的合成原料和过程又类似于肝脏。

三酰甘油

-
偏高的原因


1
、甘油三酯偏高是体内脏器疾病的一 个症状表现,当出现肝脏胆道阻塞、糖尿病、肾病综
合征、
及各种肝脏炎症时,
常常会 引起甘油三酯偏高。
一般引起甘油三酯偏高的疾病为肝病,
肝病专家提醒,甘油三酯偏高的肝病 患者应该及时检查治疗。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
、不恰当的饮食习惯,如进食大量脂肪类、尤其是动物脂肪食品,过多的糖类,尤其是加
工 精细的粮食,会造成代谢过剩,引发甘油三酯偏高。


3
、烟酒等不良嗜好 ,可以刺激甘油三酯的加速合成,也是造成甘油三酯偏高的重要因素。


4
、家族遗传性甘油三酯偏高,也是甘油三酯偏高原因的一个因素。

三酰甘油

-
相关疾病


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一种异族性甘油三酯蛋白合成和降解障碍。


.正常的甘 油三酯水平:儿童<
l00mg/dL

1.13mmol/L

, 成人<
150mg

dL

1.7mmol/L



.临界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250

500mg

dL

2.83-5.65mmol

L



.明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大于
500mg

dL

5.6 5mmol

L



.生理:主要含有脂蛋白的甘油三酯 为乳糜微粒:
在进食后状态下,由肠道吸收饮食中的脂



极低密 度脂蛋白(
VLDL

:在空腹状态下,由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酸在肝内进行内源合成< br>

中等密度脂蛋白(
IDL

:由乳糜微粒和
VL DL
降解形成


分型


基于脂蛋白类型的不同,分为下列类型


Ⅰ型:乳糜微粒明显升高,表现为 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轻度升高的胆固醇。常出现在儿童期。
临床常伴发由胰腺炎、
肝脾肿大、发疹性黄瘤和视网膜脂血症引起的腹痛。
不增加动脉粥样
硬化的危险,病因可为原发(常染 色体隐性)也可为继发,如
SLE

γ
球蛋白发育不良



A
型: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伴有高胆固醇,参见高胆固醇血症



B
型:

LDL

VLDL
升高,伴有 高胆固醇及高甘油三酯。动脉粥样硬化危险高。原发病
包括几种遗传疾病,继发原因包括甲状腺功能低下 、肝肾疾病、卟啉症、多发性骨髓瘤


Ⅲ型:
IDL
升高(血β
脂蛋白异常)
,表现为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多数原发性病人为脱
辅基蛋白< br>Ez
纯合子异常,继发原因为甲状腺功能低下和
γ
球蛋白发育不良


Ⅳ型:
VLDL
升高,伴有高甘油三酯和轻度升高的胆固醇。某些情况下,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
增加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Ⅴ型:乳糜微粒及
VLDL
升高,伴有明显增高的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因
L PL

apo-C

陷造成常染色体隐性,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增加


注意:
上述分级只是为了说明此种疾病,
很少涉及到遗传性和发病机理。< br>血浆脂蛋白在任何
个体中都是随时间变化的,这是一种可以预计到的现象,因为在
VLD L

LDL
的代谢和饮
食对
VLDL
的作用之间存在有前体
-
生成物这样的关系同一种疾病可导致多种不同的脂蛋白
模式,而多种疾病又可引起同 一种脂蛋白表型。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国内一般以成年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超过
572
毫摩尔
/
升,
甘油三 酯超过
1.70
毫摩尔
/
升,

断为高脂血症。将总胆固醇 在
5.2

5.7
毫摩尔
/
升者称为边缘性升高。



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
-
胆固醇的测定结 果,通常将高脂血症分为以
下四种类型:



1
)高胆固 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
572
毫摩尔
/
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 常,
即甘油三酯<
1.70
毫摩尔
/
升。


2

高甘油三酯血症:
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
超过
1.70
毫摩尔
/
升,
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
即总胆固醇
< 5.72
毫摩尔
/
升。



3
)混合型 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
572
毫摩尔
/升,甘油三酯超过
1

70
毫摩尔
/
升。




4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胆固醇)含量降低,
<9.0

摩尔
/
升。

三酰甘油

-
测定方法与标准化研究


血清甘油三酯
/
三酰甘油(
TG
)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血脂 常规测定指标,特别是随着对其致动
脉粥样硬化(
AS
)作用研究的深入,
T G
作为冠心病的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日益受到重视


但是目前血清
TG
测定及其临床应用尚存在很多问题,
如生物学变异、
游离甘油对测定的影
响、测定的标准化系统不完善等等。本文仅对
TG
的生物化学、测定方法与标准化、临床意义等方面的近况作一简述。



一、
TG
的生物化学


TG
又称中性脂肪,由< br>3
分子脂肪酸和
1
分子甘油酯化而成,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
TG< br>处于脂蛋白的核心,在血中以脂蛋白形式运输。除
TG
外,外周血中还存在甘油二酯、甘 油
一酯(两者总和不足
TG

3%
)和游离甘油(
FG
。各种脂蛋白中,乳糜微粒(
CM

、极
低密度脂蛋白(VLDL
)及其残粒被
TG
含量高,被统称为富含
TG
脂蛋白(
TRL

,也称残
粒样脂蛋白(
RLP

。越来越 多的临床与实验证据提示,
TRL

AS
病因学中扮演重要角色,
可 能作用于
AS
病变早期。


精品文档

怎样怀孕-


怎样怀孕-


怎样怀孕-


怎样怀孕-


怎样怀孕-


怎样怀孕-


怎样怀孕-


怎样怀孕-



本文更新与2021-01-22 04:5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21554.html

(整理)三酰甘油.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