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病的症状-
幼
儿
园
常
见
传
染
病
知
识
Document number
【
SA80SAB-SAA9SYT-SAATC- SA6UT-SA18
】
幼
儿
园
常
见
传
染
病
知
识
一.流行性腮腺炎
1
.病因
:
腮腺炎病毒
2
.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⑶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3
.临床表现
⑴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 前、后、
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
红肿,张口或咀 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
⑵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
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害等。?
5.
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
10
天。回园
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
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
3-5
天。
⑷
接种流腮疫苗等。
6
.治疗
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
洁。
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二、手、足、口病
1
.病因:病毒感染。
2
﹑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
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
5
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
楚。
3.
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
⑵口 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
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 2-3
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
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
.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⑶注意室内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
5
.治疗
⑴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
⑵防止继发感染。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
三、水
痘
1
﹑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
2
.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急性期病人。
⑵传播途径: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冬春季多见。
⑶易感者:婴幼儿、学龄 前儿童发病率高;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到成
人期有
20%
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 br>
3
.临床表现
⑴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⑵发热
1-2
天后出现皮疹,初为红色细小斑丘疹,数小时后变为圆形
的,有薄膜 包围的
露珠
状疱疹,周围有红晕,伴有痒感,
1-3
天后疱 疹
变干结痂。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
出现,在同一时间内可 见斑丘疹、疱疹、干痂。口腔粘膜、咽部、眼结
膜也可见皮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4
.并发症:继发感染时可引起败血症。也可见脑炎、心肌炎等。
5
.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皮疹全部变干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
2
周。
⑵注意室内通风。
⑶对易感者接种水痘疫苗。
6
.治疗
滴虫病的症状-
滴虫病的症状-
滴虫病的症状-
滴虫病的症状-
滴虫病的症状-
滴虫病的症状-
滴虫病的症状-
滴虫病的症状-
本文更新与2021-01-21 23:5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21059.html
-
上一篇:草的别称500例〔最全收集〕
下一篇:幼儿园保育员工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