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面肌痉挛的针灸治疗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1 18:00

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

2021年1月21日发(作者:牛翊祖)
精品

面肌痉挛的针灸治疗

面肌痉挛为面部肌群阵发性的不规则不 自主的抽动震颤,
多起始于眼下睑处
的轮匝肌,发展缓慢,病情常迁延加剧,是一种不易治愈的 疾患,严重影响着患
者的工作和生活,
中医多认为是风阳内动之象。
面肌痉挛又称偏侧 面肌痉挛,

仅限于一侧面部的不自主阵挛性抽搐,
是神经科的常见病与疑难病,在面肌痉挛
的治疗方面缺乏有效的药物,西医对面肌痉挛用镇静药或注射肉毒素或手术治
疗 ,
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和疗效不持久的缺点,
目前针灸治疗面肌痉挛
报道很多 ,但在针刺方法,诊断标准,疗效判定标准,指标客观化方面缺乏统一
认识,
使其疗效往往难以 同其他方法进行比较。
现就目前临床比较典型的几种治
疗方法介绍如下:

1
传统针灸治疗

1.1
辩证取穴治疗面肌痉挛

1.1.1
陈杰等
[1]
采用四关穴为主加配穴治疗面肌痉挛,
取 双侧合谷、
太冲、
风池、
复溜穴施针刺治疗,合谷、太冲、风池施以泻法,复溜施以补 法,行针时指力、
角度、方向均匀、灵活、轻巧,避免用力过大。经过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

96.7
%。太冲能镇肝息风解痉、养肝血,配合谷可达到上病下取的目的,两者
相伍谓之四关,能通关开窍,镇静解痉,疏风理血;复溜为肾经母穴,故补复溜
可育阴柔筋,配泻风池, 共奏平肝息风、滋阴潜阳之功。

1.1.2
唐燕萍
[2]
采用多 针浅刺与行气法结合,以经筋辨证治疗面肌痉挛,取穴以
颧髎、瞳子髎、率谷、丝竹空、攒竹、合谷、外 关为主,其中合谷与外关穴交替
使用,
配穴有流泪、
视物不清者加承泣、
四白 ;
食欲不振、
月经量少者加足三里、
三阴交、中脘;烦躁易怒、失眠者加太冲、申脉、 百会;体虚畏寒、久病不愈者
感谢下载载

精品

加背俞穴。操作上 采用多针浅刺针法,即在同一穴上,同时刺人三根毫针,针刺
1.2
分深,使针尖处皮肤呈突起 小丘,不做手法,留针
10
分钟;在远端穴位上,
采用行气法治疗,即运用手法激发, 使经气由刺激点开始,沿经到达病所。此病
虽属难治之症,
但邪在络不在经,
针刺局部 穴位宜采用多针浅刺法。
多针浅刺法
是宗《灵枢》“齐刺”、“直针刺”、“浮刺”之法而来, 结合三法之特长,三
针齐下,
浅浅刺入,
故可散在络之邪。
结合用行气法针刺 远端穴位中脘、
足三里、
三阴交调理脾胃功能,健脾补虚;筋会阳陵泉,配合百会调神解痉;又 跷脉司眼
睑开合,阳跷主动,申脉通阳跷,刺之可止眼睑膶动,合谷与外关交替针刺,以
上诸穴 合用,使气至病所,气至而有效,达到调整整体阴阳平衡,促进疾病恢复
的目的。所以用多针浅刺法和行 气法结合治疗此病,疗效较好。

1.2
特殊针法

1.2.1
鞠诣然
[3]
采用患处悬针、远端透刺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悬针透针法并用治疗
面肌痉挛,取患处局部阳明经穴位为主,如四白、巨髎、迎香、口禾髎、地仓、
颊车、大迎等,并配以患 侧下关、颧髎、太阳、翳风、风池等穴。对患处局部的
阳明经穴用轻快手法,
进针动作迅速轻灵 、
浅刺入皮下部位后即不再行任何手法,
此种方式由于针尖仅到达皮下,
往往使大部分 针体在外呈悬挂状态,
甚至外观似
有摇摇欲坠之感,故以“悬针法”名之。其次,在远端取合谷 透后溪、阴陵泉透
阳陵泉、
三阴交透绝骨、
太冲透涌泉等,
均用透刺方法,< br>留针期间不用任何手法。
治疗效果满意,其中治愈(停止治疗
2
个月后仍无症状 )
17
例;好转(停止治疗
两个月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每次发作时间明显缩短,跳动 幅度明显减轻)
14
例;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基本无变化)
4
例。

1.2.2
王玲
[4]
采用针灸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取健侧风池、翳风、 太阳、合谷、
感谢下载载

精品

太冲穴,以眼睑部肌肉抽搐为主者 加四白、瞳子髎、鱼腰、攒竹、阳白;以面颊
肌肉抽搐为主者加颧髎、巨髎、下关;以口角肌肉抽搐为主 者加地仓、颊车、迎
香。
实证加阳陵泉、
足临泣;
虚证加太溪、
三阴 交。
面部腧穴均用轻而浅刺手法,
不行针。其余穴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治疗效果较好,进 一步加深了对《内
经》缪刺理论的理解。《素问·缪刺论》论述了缪刺的概念和适应证。即“邪客
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驻处,不入
于经俞,命曰缪刺”, 经文指出缪刺为左病取右,右病取左,适应于络脉病,病
位较浅,
刺之亦浅。
面肌痉挛 病位较浅为络之为病,
故用缪刺法可祛络中之风而
调理气血。诸穴配伍共奏调理气血,熄风止痉 之功。临床实践显示,缪刺法是治
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此亦为进一步研究缪刺法提供了临床依据。< br>
1.2.3
江晓霁
[5]
采用火针治疗面肌痉挛,取太阳、攒竹、 颧髎、地仓为主穴;配
穴辨证加减:风寒阻络型加风池、外关,肝风内动型加太溪、太冲,气血两虚型< br>加足三里、三阴交。主穴均用火针针刺,先确定穴位,用蓝色水彩笔标记,左手
执点燃的酒精棉球 ,右手执针,在针尖烧红后迅速针刺标记处,刺入约
5mm

针入即出,不留针。操作 过程中要求“稳、准、快”,配穴留针
30
分钟。火针
既有针刺作用,
又有温 热效应,
《针灸聚英》认为其
“大开其孔穴,不塞其门”

有利于祛除邪气,
温通经络。
太阳为祛风要穴,
配合攒竹、
颧髎、
地仓通络止痉;加风池、外关可疏散风邪;太溪、太冲滋阴潜阳;足三里、三阴交补益气血。诸
穴共用,能祛邪通络 、运行气血,取得良好疗效。

2
电针治疗面肌痉挛

2.1 < br>武国华
[6]
采用电针治疗面肌痉挛,遵循平肝熄风止痉的原则,取主穴翳风、
风池,
可疏导三焦、
肝胆之经气,
使风息痉止;
取健侧合谷穴,
含< br>“面口合谷收”
感谢下载载

精品

之意。疗效满意,其中痊 愈(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内不复发者)
59
例;显效(症
状基本消失,半年内偶见出现 者)
18
例,好转(症状稍有缓解,继续出现者)
7
例,无效(
< br>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者)
3
例。总有效率为
95.9
%。对本病的治疗 ,
绝大多数医家认为不宜使用电针,
但通过临床实践证明,
对面肌痉挛症完全可用电针治疗。
不过,
电针的波形、
电流强度的大小及频率快慢,
是提高疗效 的关键。
笔者在治疗中,
使用小强度电流,
高频率的断续波,
能抑制兴奋痉挛 的面部肌肉,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2
桑鹏等
[7]
采用头部电针透穴治疗面肌痉挛,
取头部百会透曲鬓、
神庭透颔厌、
头维透悬厘、本神透率谷电针治疗,
能明显降低面肌痉挛的强度和频度,
与其他
对照组比较差异 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1
),结果显示头部电针透穴治疗面
肌痉挛能显著提高疗效,
是目前治疗本病较佳的疗法。
取足阳明胃经之头维,

养面部筋脉以养血、祛风、镇痉,足少阳胆经行于面部,取颔厌、曲鬓、率谷、
本神、悬厘以疏利胆机 、祛风达邪,同时在头部透穴刺法的基础上采用了电针,
电针刺激既痛苦小又可达到恒定、
规律 的刺激量和刺激频率,
消除了手捻针的人
为因素,针与电两种刺激相互结合,可提高疗效。
3
综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

3.1
黄移生等
[8 ]
采用三联针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取风池、翳风、颧髎、下关
为主穴;
足三里、< br>三阴交、
太冲及健侧合谷为配穴;
眼区加四白、
阳白、
丝竹空、
攒竹;口周加地仓、迎香、承浆。随症选取
2

4
穴用电针治疗,穴位注射 用当
归注射液
2ml

VitB
12
0.5mg
选 取
3

4
穴局部注射。火针治疗用中型单头火针快
速点刺患处阿是穴 ,
经治疗
2
个疗程后全部有效。
治愈
(面部肌肉抽搐症状消失,随访
1
年以上未见复发)
29
例,占
72.5
%;好转 (面部肌肉抽搐次数明显减少,
感谢下载载

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


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


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


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


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


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


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


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



本文更新与2021-01-21 18:0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20568.html

面肌痉挛的针灸治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