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中医院校“十二五”教材《中药学》重点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1 01:55

输卵管堵塞能治好吗-

2021年1月21日发(作者:戈尔季)
一:中药总述

清热药:

含义:凡以清热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症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功效:实热证——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气血两清







虚热证——养阴清热

适应证:温热病高热烦渴,脏腑实热证, 湿热黄疸
/
泻痢,温毒发斑,疮痈肿毒等里热证

注意点:①该类药物药性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②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者慎用

③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

化湿药:

含义: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功效:醒脾化湿,燥湿健脾解暑

适应证: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

口干多涎、舌苔白腻等证

注意点:药物气味芳香,多含挥发油,一般以作为散剂服用疗效较好,如后下









多属辛温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慎用

利水渗湿药:

含义: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

功效: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作用

适应证:
主要用于水湿内停所 致的各种病证,
如水肿、
小便不利、
泄泻、
痰饮、
淋证、
黄 疸、
湿疮、带下、湿温等

注意点: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者,宜慎用或忌用









有些药物有较强的通利作用,孕妇应慎用

分类: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和利湿退黄药

理气药:

含义:< br>凡以梳理气机为主要功效,
常用以治疗气机不畅之气滞、
气逆证的药物,
称为理 气药,
又称行气药。其中行气力强者,又称为破气药

功效:梳理气机,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降逆止呕

适应证:气逆证

气滞证—脾胃气滞、肝气郁滞和肺气壅滞

注意点:本类药物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

止血药:

含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药物,称止血药

功效: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

适应证: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各种出血证

分类:凉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

注意点:
1.
注意用药配伍









2.
止血不流瘀

活血化瘀药:

含义: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 血证的药物,称为活
血化瘀药,
也称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其中活血化瘀作用强者 ,又称破
血药或逐瘀药

功效:通过活血化瘀作用从而达到止痛,调经,疗伤,消癥,通痹,消痈,祛瘀生新等功效

适应证:适用于一切瘀血阻滞之证

分类: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药

注意点:
1.< br>活血化瘀药行散走窜,易耗血动血,应注意防其破泄太过,做到化瘀而不伤正







2.
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以及其他出 血证而无瘀血现象者,
对于妇女尤当慎用或忌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

含义: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
常用以治疗痰证的药物,
称为化痰药;
以制止或减轻咳
嗽喘息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咳嗽气喘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功效 :化痰药—温化寒痰,燥化湿痰,清化热痰,润肺化痰,化痰软坚散结,部分化痰药还
兼有止咳平喘,散 结消肿功效







止咳平喘药—降气宣肺,润肺,泻肺,化痰,敛肺

适应证:痰、咳、喘

分类: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止咳平喘药

平肝息风药:

含义:凡以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
功效:平肝潜阳、息风止痉,部分药物兼有镇惊安神、清肝明目、重镇降逆、凉血以及祛风
通络等功 效

适应证:主要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头晕目眩,以及肝风内动,痉挛抽搐

分类:平抑肝阳药、息风止痉药

注意点:脾虚慢惊者,不易寒凉之品;阴虚血亏者,当忌温燥之药

二:中药功效:

紫苏梗: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清心利尿

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芒硝:泻下攻积,润燥软坚,外用清火消肿

火麻仁:润肠通便

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解表

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名目

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砂仁:化湿行气,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名目,祛痰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

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沉香: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山楂:消食健脾,行气散瘀,化浊降脂

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

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茜草:凉血,祛瘀,止血,痛经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外用去湿止痒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姜黄:活血行气,痛经止痛

乳香:活血定痛,消肿生肌

没药:散瘀定痛,消肿生肌

丹参:活血祛瘀,痛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鸡血藤: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骨碎补:活血疗伤止痛,补肾强骨,外用消风祛斑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散结消肿

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

浙贝母: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竹沥: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苦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朱砂: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

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酸枣仁: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

远志: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

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牡蛎: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牛黄:凉肝息风,清心豁痰,开窍醒神,清热解毒

钩藤:息风定痉,清热平肝

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石菖蒲: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

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党参: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脾,补肾涩精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杜仲:补肾阳,强筋骨,安胎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

鳖甲: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乌梅: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脱

三:重点药:

柴胡:
【药性】苦、辛,微寒。


【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


1.
感冒发热,寒热往来。

2.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3.
气虚下陷,子宫脱垂,脱肛。

此外,本品还可退热截疟,又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


【用法用量】煎 服,
3

9g
。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
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使用注意】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 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
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栀子:
【药性】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


1.
热病心烦。

2.
湿热黄疸。

3.
淋证涩痛。

4.
血热吐衄。


5.
目赤肿痛。

6.
热毒疮疡。

7.
扭挫伤痛

【用法用量】煎服,
6

10克。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生栀子走气分而泻火,焦栀子入
血分而凉血止血。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慎用。

大黄:
【药性】苦,寒。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应用】

1.
实热积滞便秘。
2.
血热吐衄,目赤咽肿。
3.
痈肿疔 疮,肠痈腹痛。

4.
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
5.
湿热痢 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
6.
烧烫伤

此外,大黄可“破痰实”,通脏腑,降湿浊,用于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卧,大便秘结者。
< br>【用法用量】
煎服,
3

15g

用于泻下不宜久煎 ,
入汤剂应后下,
或用开水泡服。
外用适量,
研末敷于患处。酒大黄善清上焦 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
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 ,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证。

【使用注意】
本品为峻烈攻下之品,
易伤正气,< br>如非实证,
不宜妄用;
本品苦寒,
易伤胃气,
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 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秦艽:
【药性】辛、苦、平

【功效】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

【应用】
1.
风湿痹证 ,筋脉拘挛,骨节酸痛。
2.
中风半身不遂。

3.
湿热黄疸。
4.
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用法用量】煎服,
3~10g


茯苓:
【药性】甘、淡,平。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应用】

1.
水肿尿少。
2.
痰饮眩悸。
3.< br>脾虚食少,便溏泄泻。
4.
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法用量】煎服,
10

15g



【使用注意】虚寒精滑者忌服

苍术:
【药性】辛、苦,温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应用】

1.
湿阻 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
2.
风湿痹痛,脚气痿


3.
风寒感冒。
4.
夜盲,眼目昏涩

【用法用量】煎服,
3~9g
附子:
【药性】辛、甘,大热;有毒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

1.
亡阳虚脱,肢冷脉微。
2.
寒湿痹痛

3.
肾 阳虚衰、阳痿宫冷,虚寒吐泻、脘腹冷痛,阴寒水肿,心阳不足、胸痹冷痛,阳虚外感

【用法用量】煎服,
3~15g
;先煎,久煎,口尝至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
本品辛热燥烈,
孕妇慎用,
阴虚阳亢者忌用。
不宜与半夏、< br>瓜蒌、
贝母、
白蔹、
白及同用。生品外用,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 、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香附:
【药性】辛、微苦、微甘、平。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应用】

1.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

2.
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乳房胀痛

3.
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

【用法用量】煎服,
6~10g
。醋炙增强舒肝止痛作用

【使用注意】不久煎,预产期不可用

三七:
【药性】甘、微苦,温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应用】

1.
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2.
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
3~9g
; 研末吞服,
1

1~3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川芎:
【药性】辛,温。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应用】

1.
血瘀气滞,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癓瘕腹痛。

2.
头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煎服,
3

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火旺,舌红口干,多汗,月经过多及出血性疾病,不宜< br>应用。

丹参:
【药性】苦,微寒

【功效】活血祛瘀,痛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应用】

1.
瘀血阻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

2.
血瘀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癓瘕积聚,跌打损伤,热痹疼痛

3.
疮痈肿痛。
4.
心烦不眠

【用法用量】煎服,
10~15g
。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郁金:
【药性】辛、苦,寒

【功效】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应用】

1.
气滞血瘀,胸胁刺痛,胸痹心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乳房胀痛

2.
热病神昏,癫痫发狂。
3.
血热吐衄,妇女倒经。
4.
黄疸尿赤,胆 胀胁痛

【用法用量】煎服,
3~10g
【使用注意】不宜与丁香、母丁香同用

输卵管堵塞能治好吗-


输卵管堵塞能治好吗-


输卵管堵塞能治好吗-


输卵管堵塞能治好吗-


输卵管堵塞能治好吗-


输卵管堵塞能治好吗-


输卵管堵塞能治好吗-


输卵管堵塞能治好吗-



本文更新与2021-01-21 01:5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9511.html

中医院校“十二五”教材《中药学》重点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