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脾胃方剂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21 01:25

枕部-

2021年1月21日发(作者:狄龙)
加味脾阴煎编辑目录
1
辨证


2
组成

1
辨证脾阴虚,血燥,阴虚生内热,热伤络脉则血外溢。

【治法】养阴益脾,润燥,佐以清热,化斑。

【方名】加味脾阴煎。
2
组成生地
10
克,生白芍
30
克,旱莲草
15
克,山药
20
克,莲米
15
克,连翘
10
克,赤小豆30
克,黄连
6
克,淡竹叶
10
克,五味子
10
克,枣皮
10
克,大枣
10
个,炙甘草
1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

【出处】袁尊山方。

胃苓汤
-
正文

胃苓汤


胃苓汤
-
来源

《世医得效方》


胃苓汤
-
组成

五苓散

平胃散

(各
6-10g

< br>上
2
药合和,苏子、乌梅煎汤送下,未效,加木香、缩砂、白术、丁香
煎服。< br>

胃苓汤
-
用法

上药锉碎。每服
1 5
克,加生姜
5
片,大枣
2
枚,水煎服。


胃苓汤
-
临症应用

临床上常用于湿邪中阻
,
脾阳受困
,
升降失司
,
传导失常
,
膀胱气化不利等多种疾患 。现代医学认为该
方可治疗肾炎、尿路感染、心脏病、肠炎等

胃苓汤
-
主治

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如水,以及水肿、腹胀、小便不利。名称:

加减除湿胃苓汤

组成:

苍术
2
钱,厚朴2
钱,陈皮
3
钱,滑石块
4
钱,炒白术
4
钱, 猪苓
4
钱,炒黄柏
4
钱,炒枳壳
3
钱,
泽泻
3
钱,赤苓
4
钱,炙甘草
3
钱。



胃苓汤
-
功效

健脾燥湿,和中利水。


胃苓汤
-
加减

痒感明显者,加白鲜皮;若湿滞、食 滞重者,加焦槟榔或伏龙肝。尿閉加桃仁承氣湯。裡急後重加
黃連、倍芍藥。裡急甚者加木香、檳榔。急 性胃腸炎、水樣便重者加黃芩、黃連。



胃苓汤
-
各家论述

方中厚朴、陈皮、苍术、甘草燥湿和中;泽泻、猪苓、茯苓、白术健脾利水 ;赤苓、黄柏、滑石清
热利湿;枳壳行气以助水湿之运化。临床治疗湿盛型湿疹,如有湿盛无热的特征, 即可应用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吴茱萸汤

【处方】

桔梗(去苗)、防风(去苗
.
叉)、干姜(炮)、甘草( 炙)、当归(去苗
.
微炒)、细辛
(去苗),各半两;熟干地黄三分,吴茱萸(汤洗七 遍
.
微炒)二两。


【炮制】上为粗散。

< br>【功能主治】治妇人脏气本虚,宿挟风泠,胸膈满痛,呕吐恶心,饮食减少,身面虚浮,恶寒战栗,
或泄痢不止,少气羸困,及因而生产,脏气暴虚,邪冷内胜,宿疾转甚,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细滤去渣,热服,空心,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页首

《伤寒论》
:
吴茱萸汤

【处方】吴茱萸
6
克(汤洗七遍)人参
4


生姜
8


大枣
12
枚(擘)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治胃中虚寒,食谷欲呕,或呕而胸满,少阴吐利,手足逆冷,
烦躁欲死,厥阴头痛,吐涎沫。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
1
升,煮取
400
毫升,去滓,温服
100
毫升,日服三次。


【备注】方中吴茱萸温肝暖胃,散寒降浊为君;重用生姜辛散寒邪,温胃止呕为臣,人参、大 枣补
虚益胃,甘缓和中,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温补降逆之功。


【摘录】《伤寒论》


页首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
吴茱萸汤

【处方】吴茱萸
6


防风

桔梗

干姜

甘草

细辛

当归各
3


干地黄
9



【制法】上八味,哎咀。


【功能主治】养血温经散寒。治妇人先有寒冷, 胸满痛,或心腹刺痛,或呕吐食少,或下痢,呼吸
短促,产后益剧者。


【 用法用量】以水
800
毫升,煮取
300
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页首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
吴茱萸汤

【处方】吴茱萸

半夏

小麦各
9


甘草

人参

桂心各
3


大枣
20


生姜
24



【制法】上八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久寒,胸胁逆满,不能食。


【用法用量】以酒
5 00
毫升,水
300
毫升,煮取
300
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页首

《宜明论方》卷一
:
吴茱萸汤

【处方】吴茱萸(汤淘,炒)厚朴( 生姜制)官桂(去皮)干姜(炮)各
60


白术

陈皮(去白)
蜀椒(去子)各
15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温阳运脾,理气消胀。治阴盛生寒,腹满膑胀,常常如饱,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
9
克,用水
300
毫升,生姜
3
片,同煎至
240
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宜明论方》卷一


页首

《审视瑶函》卷三
:
吴茱萸汤

【处方】半夏(姜制)吴茱萸

川芎

炙甘草

人参

白茯苓

白芷

广陈皮各等分


【制法】上锉为末。


【功能主治】治厥阴经头风头痛,四肢厥冷,呕吐涎沫。


【用法用量】加 生姜
3
片,用水
400
毫升,煎至
320
毫升,食后服。< br>

【摘录】《审视瑶函》卷三


页首

《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
吴茱萸汤

【处方】

当归

肉桂

吴茱萸

丹皮

半夏(制)麦冬各
6


防风

细辛

藁本

干姜

茯苓

木香

炙甘草

3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温经止痛。治妇女经行腹痛,胞中不虚,惟受风寒为病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页首

《卫生宝鉴》卷十八
:
吴茱萸汤

【处方】

黄芪
40
克,川芎
40
克,炙甘草60
克,吴茱萸(汤泡)
20
克。


【功能主治】益气固胎。主气血两虚。


【用法用量】上为末,每服
8
克,温酒调下。

柴胡疏肝散编辑柴胡 疏肝散出自《医学统旨》,为疏肝理气之代表方剂。功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 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现代常用于肝炎,慢性胃
炎,胆囊炎,胁间神经痛等属肝 郁气滞者。


目录
1
简介


2
加减柴胡疏肝散

1
简介【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类别:和解类

出处:《证治准纪》引《医学统旨》方

柴胡疏肝散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组成】陈皮
(
醋炒
)
柴胡各
6
克川芎枳壳
(
麸炒
)
芍药各
4. 5
克甘草
(

)1.5


香附
4.5


【用法】用水
220
毫升,煎至
180
毫升,空腹时服。

【功用】疏肝解郁。

【主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方解】柴 胡疏肝散证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方用四逆散去
枳实,加陈皮、枳 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
痛止而诸症亦除。

方歌: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方歌: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
[1]2
加减柴 胡疏肝
散【方名】加减柴胡疏肝散

【处方】柴胡、川芎、枳实、香附、陈皮、厚朴( 各
10g
)、白芍、半夏(各
6g
)、甘草(
5g
)。
【记忆口诀】柴(柴胡)兄(川芎)直(枳实)呼(香附)干(甘草)了这杯陈【陈皮】芍药(白
芍)酒后(厚朴)下(半夏)酒菜

【用法】每日
1
剂,水煎
300
毫升,早晚各服
1
次。

【适用病症】用于疏肝和胃、理气 止痛。胃神经症(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型),症状为腹痛、腹胀、
纳差、嗳气、伴有失眠、健忘、腹泻、 易激动、大便时溏时结、恶心呕吐、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按】本方症病变在胃,病机在 肝、脾、胃。脾胃居于中焦,中焦受阻,土虚木克,气机郁滞则克
脾犯胃,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为一 身之气的枢机,中气虚弱则枢转气机被郁,导致中焦脾胃之
气升降失调,气血运行受阻出现肝胃不和的一 系列症候。因此治疗必须求本,本标结合,故疏肝理
气,畅通气机,调理脾胃使之脾胃功能恢复。

方中白芍养肝敛阴,和胃止痛,与柴胡相伍一散一收,助柴胡疏肝,相反相成共为主药;配枳实泻< br>脾气之壅滞,调中焦之运动与柴胡同用一升一降,加强疏肝理气之功,以达郁邪;

白芍、甘草配伍缓急止痛,疏理肝气以和脾胃,且具有保护胃粘膜屏障和修复粘膜之作用;

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

厚朴、半夏以宽胸畅通宣泄郁气;香附、陈皮理气和胃止 痛,且有助于消除上腹痛不适等症。诸药
合用辛以散结,苦以降通,气滞郁结方可解除。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有镇静作用,并对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柴胡主含皂甙及挥发油,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并有抗炎、利胆作用。

陈皮主含挥发油有松弛平滑肌作用,有抗炎,抗溃疡作

香附含挥发油和糖类,可提高小鼠的痛阈,有镇痛作用及健胃,驱除消化道积气的作用。

枳实含挥发油、黄酮甙等,有健胃作用。

半夏有镇吐作用。

甘草 可缓解胃及肠管痉挛,
有抗炎、
抗变态反应作用。
易激动,
失眠,
健 忘加夜交藤
15g

酸枣仁
20g

珍珠母
25g
;便秘加大麻仁
15g
,腹泻加附子、诃子、苍术各
10g
;恶心呕 吐加姜汁、竹茹各
20g
,旋
覆花(包)、藿香各
10g
;纳差加焦 三仙各
10g
;腹痛甚加延胡索、郁金各
10g
;脾胃虚弱加党参、山
药、白术各
12g
;脾湿困中加白扁豆、薏苡仁各
20g



概要

编辑本段


舟车丸


【方名】舟车丸



【组成】牵牛子、大黄、甘遂、芫花、大戟、陈皮、青皮、木香、槟榔、轻粉。



【功用】行气破泄.逐水消肿,通利二便。用于水肿鼓胀、形气俱实之证。基本指征是:胸腹
肿胀、气粗息促、面赤口渴、二便秘结、脉沉数有力。现代多用于急、慢性肾炎、腹膜炎、肝硬化
或血吸虫病晚期腹水,见有上述表现者。



【剂量】水丸剂:每
100
粒重
6g

1

5

4

5g
/次,
2
次/日。以快利为度,空腹温开水送服。



【注

意】体弱及孕妇忌用。非形气俱实者亦不可轻投,且不可久服。勿与甘草同服。



出处:《景岳全书》



本方由黑牵牛、甘遂、芫花 、大戟、大黄、青皮、陈皮、木香、槟榔、轻粉诸药组成。用于水
肿水胀,形气俱实之口渴,气粗,腹坚 ,大小便秘,脉沈数有方等症。有行气逐水之功。



张秉成云:

此方用牵牛泻气分,大黄泻血分,协同大戟、甘遂、芫花三味大剂攻水者,水陆并
行;再以 青皮、陈皮、木香,通理诸气,为之先导;而以轻粉之无窍不入者助之,故无坚不破,无
水不行,宜乎有 舟车之名。

(《成方便读》)本方为诸攻逐剂中甚者,服之可使水湿之邪,从大小
便 迅速排出,
其峻猛之势,
犹如顺流之舟,
下坡之车,
顺势而下,
使水 湿之邪荡然无阻。
所以叫做


车丸

。本方去槟榔名
舟车神佑丸

(《医宗金鉴》),功效相同。


苏叶干姜汤治慢性支气管炎
2011

10

21

09:14
家庭保健报



慢性支气管炎常在秋冬季复发,多属内伤久咳、 咳喘等证,其病因主要是由肺脏虚弱,或他脏
有病
(
如脾虚、肝火、肾虚
)< br>累及于肺所致,治宜扶正补虚,祛邪止咳。苏叶干姜汤对此病有较好的
调治作用,患者不妨一试。




方法:取紫苏叶
30
克、干姜
3
克,水煎去渣取汁,每日早晚各服
1
次,每次服
100
毫升,
10
天为
1
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
3
天。此方对咳、喘、痰三症均 有一定疗效。用药后多数患者食欲增加,睡眠
安稳,心跳趋于正常,仅有个别患者出现口干、唾液减少等 轻微副反应,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山东省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郭旭光

清中汤编辑【来源】《医学心悟》卷三。

【组成】香附

陈皮各
4.5


黑山栀

金铃子

延胡索各
2.4


甘草
(

)1.5


川黄连
(
姜汁炒
)3


【用法】水煎服。

【主治】热厥胃痛,或作或止,舌燥唇焦,溺赤便闭,喜冷畏热,脉洪大有力。

【来源】《古今医彻》卷一

【组成】黄连
2
钱,山栀(炒)
2
钱,陈皮
1
钱半,茯苓
1
钱半,半夏
1
钱(姜 汤泡
7
次),草豆蔻仁(捣

)7
分,甘草(炙)
7
分。

【用法】上以水
2
盅,加生姜
3
片,煎至
8
分,食前服。

【主治】胃脘火痛。外感胃脘痛,里有热者。



黄芪建中汤编辑词条

已关注

基本内容

编辑本段


黄芪建中汤
(
附小建中汤
)


【功效】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药物组成】



饴糖(
30
克)

桂枝(
9
克)

芍药(
18
克)

生姜(
9
克)

大枣(
6
枚)

黄芪(
5
克)

炙甘草(
6
克)



【药方用法】



水煎分三次温服
(
成人常用剂量
: 5

)


著有《温热论》的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大家叶天士为黄 芪建中汤治虚劳提出具体指征:
(1)
久病消
瘦;
(2)
胃纳不佳, 时寒时热,喘促短气,容易汗出;
(3)
脉虚无力:
(4)
有操劳过度史:< br>(5)
阴虚内
热者忌用。




:
小建中汤



【功效】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药物组成】



芍药
18
克,桂枝、生姜各
9
克,炙甘草6
克,大枣
4
枚,饴糖
30




【药方用法】



水煎,去渣,加入饴糖溶化,日分三服
(
成人常用剂量
: 5

)
手拈散
-
《玉案》 卷四。药物组成:草果
5
钱,玄胡索
5
钱,五灵脂
5
钱,乳 香
5
钱,没药
5
钱,沉香
5
钱,阿魏
5
钱 。

枕部-


枕部-


枕部-


枕部-


枕部-


枕部-


枕部-


枕部-



本文更新与2021-01-21 01:2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9360.html

脾胃方剂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