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婴儿早教的儿歌-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常规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
[
概述
]
人工髋关节由股骨头、髋臼和周围软组织构成。人工髋关节置换 (
THR
)就是利用
生物相容性与机械性能良好的人工材料将人体的股骨头或股骨头和 髋臼置换。
一
.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类型
1.
股骨头置换,
就是用人工材料将病变的股骨头置换。
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就是用人工材料将人体的股骨
头与髋臼进行置换,具有解除关节疼痛,保持关节活
动度及稳定性,不影响或修复肢术长度的综合优点。
3.
全髋关节翻修术:
是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后
的一种补救手术。
4.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股骨头颈不用切除,保留了较
髋关节解剖位置
多的骨质,不影响未来行全髋关节置换,优点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
二
.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适应症
:
1.
原发性或继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 ;
2.
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性
骨关节炎;
3.
类风湿关节炎;
4.
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髋关节强直;
5.
股骨颈骨折;
6.
髋臼 骨
折、脱位;
7.
创伤性骨关节炎;
8.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9.
骨肿瘤;
10.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髋
关节融合术失败。
< br>三
.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禁忌症:
1.
活动性感染;
2.
全身性感染或系统性感染;
3.
神经性关节;
4.
骨骼发育未成熟者;5.
病理性肥胖;
6.
重要脏器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着;
7.
下 肢有严重的
血管性疾病;
8.
难以配合治疗者。
四
.
术前护理
㈠评估要点
1.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饮食和睡眠情况及患者对疾病的心里反应。
2.< br>了解患者有无肺部感染、
泌尿系感染及原发性疾病
(
高血压、
糖尿病< br>)
等
;
了解患侧肢体皮肤,
有无疖、痈、脚癣、静脉曲张等。
3.
术前准备是否完善
;
了解有无异常的指标;女性者要注意是否在月经期。
4.
了解患者用药情况,是否服用非甾体药物及激素。评估患者既往有无出血病史、 肝病史。
㈡心理护理
患者大多数需要家属的照顾,生活质量明 显下降,容易产生沮丧、自卑、绝望
心理,再加上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对手术治疗的顾虑,容易出现焦虑 、恐惧感,我们要根据
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讲解关节 置换的有
关知识,介绍同种病例康复期的患者来现身说法,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信心。同时倡
1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常规
导尊重和关爱护理,寻求社会支持系 统的帮助,对于患者来说,家庭和社会的关心无疑是一
副良药。护士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家庭及社会支持系 统的功能,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减少孤
独感,争取社会、家人支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不在患者面 前流露出厌烦的情绪。
㈢术前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如类风湿患者应进食高 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以提高机体抵抗力;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限制饮食,控制好血糖水平;鼓励 多饮水,预防尿路
感染;劝阻戒烟,吸烟会引起毛细血管痉挛,影响术后康复;指导术前适应性锻炼(床 上大
小便
,
深呼吸,咳痰)
,预防坠积性肺炎、尿潴留、便秘等发生。指导患 者练习踝泵运动、股
四头肌收缩锻炼等。
㈢一般准备
1.
对于曾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的患者,应于术前
2
周停药,改用其他对血小板影响较小药,防止术后出血。治疗体内的慢性感染、皮肤病(鼻窦炎、手足癣等)
,糖尿
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经系统的内科治疗已控制。
2.
术前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包 括血、大、小便、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空腹血糖、出凝血
时间、心电图、胸片,以及根据内科病史所 需要的特殊检查。
3.
常规术前准备,包括备皮、备血、皮试、导尿、更衣(换病号服)等。
术前遵医嘱晚行清
洁灌肠及常规禁食水。
4.
围手术期用药;根据 医嘱术前半小时使用抗生素一次;术前
1
天或术后使用抗凝药物。
5.
术前做好与手术室护士的交接。
五
.
术后护理
㈠评估要点:
1.
患者 的生命体征情况,了解手术经过(术式、麻醉,术中失血、输血、输液情况)
。
2.
患者体温的评估、疼痛的评分,患者的心理状况。
3.
评估患肢的感觉、运动功能,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及伤口周围敷料有无渗出
⒍持续负压引流是否通畅及引流液的色、量。
⒎手术后可能的并发症(出血、伤口渗 液、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神经血管损伤、
假体脱位、肢体不等长等)。
㈡生命体征的观察
患者术毕回病房后及时给予床边心电监护仪与持续低流量吸氧, 做好与
手术室护士的交接。
0.5
~
1
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 血氧饱和度;对合并高血压心脏病
的患者监测心率、律的变化;对于全麻手术的患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 物,注意保持呼吸道
通畅。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面色、尿量变化,并详细记录,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 生处理。
2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常规
㈢切口引流管的观察
由于手术创口较大,术后要密切观察切口敷料的渗血情况和引 流液的
色、质、量。为了达到术后创腔即充分引流又避免过多失血,一般情况下手术当天采用非负
压引流,术后一天改为持续负压引流,当
24
小时引流量<
50ml
即予拔 管。在引流过程中要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扭曲、折叠和堵塞,每
30
分钟挤压记录 一次,如发现引流液流速过
快>
100ml
/
h
时,应即时通知医生 ,必要时予夹管
30
分钟后放开,并要注意观察腹股沟、
髋部和大腿外侧有无肿胀,防 止引流液积聚在创腔。要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一旦污染
及时更换。
㈣体位护理
1.
手术后
1
天内,应平卧,在双腿间双腿间夹三角
枕或梯形枕,防止髋部内收及外旋,并减轻疼痛,患
肢保持外展
15
°~
30
°中立位,膝部垫一软枕,保持
膝关节屈曲
10
~
15
度,防止髋关节脱位和避免皮肤和
神经的部必要的压迫。
2.
手术
1
天以后,可取半卧位, 但床头抬高不宜超过
30
度,以避免髋关节向后脱位;
3.
手术后
1
周,可取床头抬高
45
~
60度的卧位,但不宜超过
90
度
4.
手术后
2
周内,一平卧为主,禁止侧卧位,手术后
2
周后,允许向健侧侧卧,但双下肢之
间应放 置枕头,保持患肢外展位(患肢内收易发生脱位)
5.
手术
2
~
3
月后,允许向患侧卧位
㈤患肢肢端的血循观察
密切注意观察患 肢感觉、
活动和肢端皮温、肤色的情况,
出现异常及
时通知医生处理。
㈥并发症的护理
髋关节成形术后并发症按出现时间的先后可以分为早、中、晚期并 发症。
早期并发症是指发生在术中或术后
3
周以内,如术中血管、神经的损伤,出血及 血肿的形成,
肢体不等长等;中期并发症是指发生在术后
3
周或
3
月 之间,如转子部愈合和移位等;晚期
并发症是指发生在术后
3
个月以后,如异位骨化、 假体松动等。有一些并发症可发生于早、
中、晚各期,如感染、脱位和股骨骨折;还有一些并发症可见于 早期和中期,血栓栓塞等。
3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常规
⒈全身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肺部并发症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很常见,包括肺不张、 肺水肿
和肺炎,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肺功能不全,如呼吸急促、发热、咳嗽和心动过速,而且年龄越
高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越高;心脏并发症常见于心绞痛、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
律不齐。应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有关的骨水泥植入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术中低血压,严重的可出
现心搏停止;胃肠道并发 症最常见是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应激性胃出血;肾和尿道并发症主
要有电解质紊乱(最常见是低钠血症) 、尿潴留和尿道感染;在护理上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
吸、心律变化;按医嘱正确及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 体温的变化,做好饮食的护理,根据个
体差异选择食物,一般应清淡宜消化,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 粗纤维食物,注意有无腹
胀、恶心、呕吐及呕吐物的性质和量;对老年患者要严格掌握和控制液体量、速 度,但要鼓
励患者多饮水
2000
~
3000ml
∕
d,< br>记录
24
小时尿量,动态监测血电解质的变化,保持进出量
和电解质的平衡。< br>
⒉血管和神经损伤的观察和护理
在髋关节置换术中,
发生血管损 伤十分罕见,
但坐骨神经、
股神经、闭孔神经和腓神经都可发生损伤。原因有手术的直接损伤、 肢体延长时的牵拉伤、
骨水泥的灼热伤和血肿的压迫伤等。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肢体感觉、活动情况, 尽早通知
医生予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必要时予手术探查松解。
⒊骨折的观察和护理
骨折的并发症可发生在髋关节置换术中或术后,如髋 关节脱位、股骨
髓腔准备和股骨假体插入、髋关节复位操作中均可发生股骨劈裂或骨折,发生率为
3.4
%~
8.2
%。
股骨干骨折也可发生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数月或数年,
如术后肢体活动量增加引起的应
力性骨折、失用性骨质疏松、外伤引起的骨折。术后要密切观察 患肢肢端血运、活动、感觉
情况,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尽早摄片明确诊断,及时处理。对术后发生的骨 折,治疗的关
键在于预防,平时要多做户外活动,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日常生活要注意安全防外伤。< br>
⒋出血和血肿形成的观察和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出血常发生在术后
24
小时内,
血肿形成发
生在术后第一个
48
~
72小时内。要密切观察患肢腹股沟及大腿外侧有无肿胀、波动感、皮肤
发紧、发紫,有异常及时通知医 生处理,
⒌肢体不等长的护理
肢体不等长多发生在手术侧肢体被延长, 患者主诉较多,在护理上一
方面要做好解释和心理安慰,使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建议其加高短侧 肢鞋垫,以矫
正残留的双下肢不等长,训练正确的步态,随着步态的熟练,骨盆倾斜的矫正,患者的症状
也随之改善。
⒍脱位的观察及护理
搬运患者及使用便盆时要特 别注意,
应将整个骨盆托起切记屈髋动作,
指导患者翻身、取物、下床的动作应遵循一个原则― ―避免内收屈髋,注意观察双下肢是否
4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常规
< br>等长、肢体有无内旋或外旋、局部有无疼痛和异物突出感,如有上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
生,明 确有无脱位,及时给予复位。
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和护理
为最常见 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50
%
~70
%,术后应密切注
意观察肢体有无 肿胀情况,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及有无异常感觉、有无被动牵拉足趾痛,有
无胸闷、呼吸困难,发现以上 情况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继发性肺栓塞(尤其对高龄、
肥胖、心功能不全患者)
。常用 低分子右旋糖酐、肝素等药物预防,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者
有无出血征象,如伤口渗血增加、皮下出血 、鼻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定时检测凝血酶原
时间。
⒏感染的观察和护理
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0.5~1%,
根据患者
首发症状出现的时间和感染的临床原因分为
3
期。Ⅰ期感染发生于术后急性期,包括典 型的
爆发性切口感染、深部血肿感染及表浅感染扩散形成的深部感染。Ⅱ期感染为为深部迟发型
感染,病情发展缓慢,手术后
6~8
月症状逐渐明显。Ⅲ期感染为晚期感染,发生在术后
2
年
以上,一般认为是血源性感染。术后要密切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局部感染症状 ,
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避免被大小便污染,如术后体温持续升高,
3
天后切口疼 痛加剧,
血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胸部
x
线示正常时,要 考虑切口感染。
预防术后感染要严格手术操作和手术环境,围手术期正规使用抗生素,尽量避免或缩短插 导
尿管时间;出院时要告知患者,要预防髋关节的远期感染,及时治疗牙周炎,扁桃体炎、呼
吸 道感染、泌尿生殖系和皮肤感染。
六
.
健康教育
㈠功能锻炼
主要以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步态训练为主,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术后
0 - 3
天)
此期疼痛比较严重,病人应以休息、止痛为主 ,主要做肌肉静力
收缩运动和除患髋以外的关节运动。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
踝关节练习
【踝泵练习】
:
平躺在床上,保持膝关节伸直,足
尽量向上勾,勾到不能再勾时保持该姿势
5
秒;
然后放松
10
秒,继续往下踩,同样在不能踩时保
持
5< br>秒。每隔
2
小时重复
20
次。术后立即开始直
到完全康复。
【踝部旋转练习】
活动踝关节,跖面向另一只脚
内翻,然后背向另一只脚外翻;每个方向重复
5
次,
每天
3~4
次。
5
有关婴儿早教的儿歌-
有关婴儿早教的儿歌-
有关婴儿早教的儿歌-
有关婴儿早教的儿歌-
有关婴儿早教的儿歌-
有关婴儿早教的儿歌-
有关婴儿早教的儿歌-
有关婴儿早教的儿歌-
本文更新与2021-01-20 06: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7859.html
-
上一篇:皮肤病知识
下一篇:人卫《皮肤性病学》(第八版)数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