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的爱原唱-
学前儿童发展
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
婴幼 儿发展的涵义:
幼儿发展是指个体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
程。
婴幼儿发展的过程:
儿童的发展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这一成长阶段发展表现。
身心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的发展
身心活动从随意性(无意性)被动性像随意性(有意性)的发展
认知技能从认识客体的直接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的
发展
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的发展
由自然人,生物人向社会人,文化人的发展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客观因素
生物因素
社会因素
遗传因素
生理成熟度
,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顺序,
为心理 发展提供物质前提,
其个别差异是儿童心
理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社会环境
,
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
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重要条件。
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
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
心理发展基本特点:(简述题)
1.
发展的不平衡性
2.
发展的顺序性(定向性)
3.
发展的阶段性
4.
发展的互补性
5.
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儿童心理发展趋势
1.
从简单到复杂
2.
从不齐全到齐全。
3.
从笼统到分化。
4.
从具体到抽象
5.
从被动到主动:
6.
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7.
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8.
从零乱到成体系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3-6
岁是幼儿心理活动的奠基期
3-4
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园小班)
1.
最初步的生活自理
2.
认识依靠行动
3.
情绪作用大
4.
爱模仿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4-5
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园中班)
1.
更加活泼好动
2.
思维具体形象
3.
开始接受任务
4.
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5-6
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园大班)
1.
好问好学
2.
抽象思维开始萌芽
3.
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
个性初具雏形
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活动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1.
儿童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并表现出来的
2.
儿童心理内部矛盾是在儿童活动中产生并转化的
3.
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
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1.
和成年人的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儿童与周围世界的实际联系是以成人为中介实现的
与成人交往中儿童形成人所特有的行为方式
交际工具——语言的掌握,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特殊意义
儿童个性是在交往中形成的
2.
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影响
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
同伴交往可以增强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
可以满足儿童的归属感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促进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
婴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
1.
从出生到
2
岁发展迅速,< br>2
岁到青春期发展较平缓
2
,身体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即从头部延伸到 身体下半部,次序是头部
-
颈部
-
躯干
-
下肢
3.
身体发展遵循近远原则,身体发育从身体的中部开始然后延伸到边缘部分
儿童身体发育的特征
1
.
生长发育的迅速性
2
.
生长发育的不等速性
3
.
生长发育的连续性
4
.
大脑发育的重要性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1.
从上至下
:
抬头< br>-
翻身
-
坐
-
爬
-
站
-
行 走
2.
由近及远:身体中部
-
躯干
肩
-
上臂
-
肘
-
腕
-
手
-手指
3.
由粗到细:大肌肉延伸向小肌肉,粗动作到细动作
4.
从整体到局部规律,
从全身性笼统的动作到动作逐渐分化,
向 局部准确化和专门化。
5.
遵循无有规律,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儿童动作的发展特点
1.
头部
眼肌控制发生于出生初期,
12
小时 后出现“眼球震动”运动,
3-4
周眼睛逐
物运动,第三个月眼睛水平方向运动,第六 周出现眼睛圆周式的“环球运动”
,反
射性微笑出现在出生后一周,社会性微笑出现在
3-4
个月,
2.
躯干部
3.
手臂和手
4.
腿和脚
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趋势
1.
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2.
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
3
——
6
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3
——
6
岁儿童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
无意记忆占优势,表现为:刺激物的物理特征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与兴趣和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
的原因
2
. 有意注意初步形成,表现为: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额叶
7
岁完
善)
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
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
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方法
(1)
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教室周围的环境尽量保持安静,教室布置整洁优美,教具应
该密切 配合教学内容,不必过于新奇。
(2)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活动内 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应是他们关注
和感兴趣的事物。
(3)
注意教学的方 法,控制教学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还要控
制好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不 宜过长。
幼儿的神经耐受力比较差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
事单调的活动,
便会引起大 脑疲劳,
降低觉醒水平,从而使注意涣散,
幼儿休息时间不
足也一引起疲劳。
(4)
妥善地安排教学环节,维护好课堂纪律。教师既要维护好正常的教学秩序。也要妥
善处理一些分散幼儿注意的偶发事件。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
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2.
两岁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
3.
感知觉在
3
—
6
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
幼儿观察发展的特点
1.
观察的目的性加强,从无意到有意
2.
观察的持续性延长,从短到长
3.
观察的细致性增加,从笼统迷糊到比较清晰
4.
观察的概括性提高,从表面特征到本质特征
5.
观察方法的形成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趋势
1.
记忆保持时间不断延长
2.
记忆提取方式在发生变化
3.
记忆容量不断增加
4.
记忆内容不断变化
最早出现
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比重最大,语词记忆最晚发展
3
—
6
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
记忆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机械记忆用的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3.
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
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的方法逐渐发展
想象发生的年龄在
1
岁半至两岁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趋势:
1.
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
从想象的单纯再创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
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
无意想象的特点
无意想象是幼儿想象的典型方式
1
.
无预定目的,有外界刺激引起
2
.
主题不稳定
3
.
内容零散,无系统性
4
.
想象过程获得满足,对感兴趣的想象主题可以多次重复
5
.
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
最早出现思维直观行动性,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
的
2.
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
3.
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学前儿童判断发生发展趋势
1.
判断形式间接化
2.
判断内容深入化
3.
判断根据客观化
4.
判断论据明确化
学前儿童理解发生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理解是以与知觉过程融合在一起的直接理解为主的
1.
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
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词语的理解
3.
从简单的
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4.
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5.
从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的相对关系
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
幼儿期主要是学习口语的时期,在书面语言方面只是 处于准备时期,
4
,
5
岁是书面语
言发展的关键期
1.
情境语言和连贯语言,前者以具体事物作为支撑,后者不需要以具体事物做支撑
2.
口吃的心理因素,
矫正口吃的原则性方法是解除紧张
(
3
—
4
岁是矫正口吃的关键期)
3.
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游戏语言
问题语言是
4,5
岁幼儿最为丰富)
4.
培养“前读写”兴趣
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1.
情绪情感的社会化: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表情的社会化
(理解辨别面部表情能力
运用社会化表情的能力)
2.
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
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幼儿情绪情感的深刻化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有关可
分为以下几种
(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与记忆相联
系的情绪情感
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与思维相联系
的情绪情感)
3.
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情绪冲动逐渐减少
情绪稳定性逐渐提高
情绪情感外显到内显
幼儿情绪表现的特点:情境,外部性;激动,冲动性;暂时性;与生理需要有关。
幼儿基本情感的发展(学前儿童高级情感发展表现)
:
(1)
< br>道德感。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是用
一定的道德 标准去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思想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
岁前只有某些道德
感的萌芽, 之后,随着幼儿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他们的道德感也逐渐发展起来。
(2)
美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
在环境和教
育的影响 下,幼儿逐渐形成审美的标准。
(3)
理智感。理智感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是 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是在认识
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 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
足与否相联系。儿童理智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 一
般来说,在幼儿
5
岁左右。这种情感明显地发展起来。幼儿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强烈 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
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躲避的爱原唱-
躲避的爱原唱-
躲避的爱原唱-
躲避的爱原唱-
躲避的爱原唱-
躲避的爱原唱-
躲避的爱原唱-
躲避的爱原唱-
本文更新与2021-01-20 03: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7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