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宝马车事件-
月经病
1.
血热证
【证候】经行超前,量多,色深红或 紫黑,经质稠
浓,伴口渴,心烦,苔黄,脉滑数有力。
【治则】
“热者寒之”
,清热凉血。
【方剂】
清化饮
生地
丹皮
赤芍
黄芩
石斛
麦冬
茯苓
若月经将行少腹、
小腹、
乳房胀痛,
证属肝郁化火,
可加川楝子、合欢花、柴胡、栀子。
若经量过多而夹血块,可加益母草、藕节、旱莲草
以化瘀止血。
2.
虚热证
【证候】月经超前,量少,色红,潮热颧红,舌红
少苔,脉细数。
【治则】养阴清热
【方剂】
两地汤
玄参
麦冬
生地
白芍
阿胶
地骨皮
可酌加旱莲草、女贞子、茺蔚子,以加强补肾滋阴
之效。
3.
血寒证
【证候】经行错后,量少,色暗,小腹疼痛,得热< br>则减,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舌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
【治则】
“寒者热之”
,温经散寒。
【方剂】
温经汤
吴茱萸
当归
川芎
白芍
党参
桂枝
阿胶
丹皮
制半夏
麦冬
炙甘草
生姜
如小腹、少腹疼痛剧烈,加小茴香、香附、艾叶以
温经止痛。
若有血块,则加莪术、泽兰、益母草化瘀消块。
4.
血虚证
【证候】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或经枯不行,
面色 萎黄,头晕心悸,舌淡苔少,脉虚细。
【治则】
“虚则补之”
,补血益气。
【方剂】
人参养荣汤
党参
北黄芪
茯苓
白术
当归
熟地
白芍
肉桂
陈皮
远志
五味子
甘草
大枣
生姜
注:
本方偏重补养后天脾胃,
可加菟丝子、
覆盆子、
鹿角胶以温养先天之根, 促进血液生成之源。
若血枯经闭,则应补而通之,以
一贯煎
治之。
归身
生地
枸杞
沙参
麦冬
川楝子
酌加人参、黄芪、牛膝、枳实。
5.
气虚证
【证候】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肢体困倦,< br>面白,心悸多汗,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无力。
【治则】
“衰者补之”
,补气摄血佐以提升之法。
【方剂】
补中益气汤
黄芪
白术
党参
升麻
柴胡
陈皮
甘草
当
归
若出血过多,伴头晕目眩,可加首乌、枸杞滋阴养
血,荆芥炭固涩止血。
经 后少腹、小腹绵绵而痛,为气血不足,筋脉失养
之象,可用参芪四物汤加小茴香、香附治之。
6.
气滞证
【证候】月经后期,量少,色暗红或正常,间或夹< br>有血块,
经将行或经行之时,
少腹、
小腹胀过于痛,
按之痛不减,胸脘 痞闷,乳胁胀痛,触之更剧,舌
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涩。
【治则】
“抑则散之”
,行气活血佐以化瘀。
【方剂】
紫苏饮
与
失笑散
加莪术、甘松。
紫苏
当归
白芍
党参
陈皮
大腹皮
甘草
五灵脂
蒲黄
注:气滞多血瘀,故常配合延胡索、桃仁、红花。
7.
瘀血证
【证候】经前及经行之时少腹、小腹疼痛,按之不
减, 经行前后不定,量多少不一,有时量少,淋漓
不断,
有时突然下血量多,
色紫暗有块,
块出痛减,
舌质紫黯或边尖有瘀点,脉沉涩或沉紧。
【治则】
“结者散之”
,行气化瘀佐以止痛摄血。
【方剂】桃红四物汤与失笑散
经痛剧烈者,宜加金铃子散(川楝子、延胡索)
、木
香、香附以理气行滞。
出血淋漓不尽或量多者,加化瘀止血之品:三七、
茜草根、益母草、藕节、阿胶等。
8.
痰湿证
【证候】月经错后,量少,色淡,甚或经闭不行,< br>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形体肥胖,胸闷泛恶,肢体
倦怠,苔白腻,脉滑或细缓。
【治则】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健脾燥湿,
行气化痰。
【方剂】
苍附导痰汤
茯苓
制半夏
陈皮
甘草
香附
苍术
胆南星
枳壳
生姜
带下色黄而稠秽者,加黄柏、连翘、苦参、薏仁。
经闭不行者加活血通经之品:当归、川芎、牛膝、
枳实。
9.
脾虚证
【证候】经行先后无定期,或暴崩下血,或淋漓不
断, 色淡质稀,气短乏力,面色苍白或虚浮,四肢
不温,纳差便溏,舌质淡嫩,脉细弱或虚迟。
【治则】
“劳者温之”
,健脾益气,养血止漏。
【方剂】
理中汤
加北芪、益母草、当归。
人参
白术
炙甘草
干姜
若暴崩下血,不宜用当归以防动血,可加海螵蛸、
荆芥炭、阿胶。
带下量多 ,色白质稀者,宜用
附子汤
合
缩泉丸
温暖
脾肾,以固涩温化。
附子
茯苓
人参
白术
芍药
乌药
山药
益智仁
10.
肾虚证
【证候】经行先后无定期,量少,色淡,甚或经闭
不 行或淋漓不断,
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
精神不振,
面色晦暗,便溏溺频,苔薄 白,舌质淡,脉细弱。
【治则】
“损者益之”
,补养肾气,养血调经。
【方剂】
固阴煎
党参
熟地
山药
枣皮
菟丝子
远志
五味子
炙甘草
若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断,当分阴虚或阳虚。
阳虚:当加北芪、川断、桑螵蛸、艾叶以温肾止血。
阴虚:加玄参、旱莲草、女贞子、阿胶以滋肾摄血。
痛经
1.
气滞血瘀
【证候】
经将行或经行第一天少腹、
小腹又 胀又痛,
以胀为主,经行不畅,血色紫暗而夹血块,块下痛
减,经前乳胁胀痛,经行则舒,苔薄 白,舌边尖有
瘀点,脉沉涩或弦细。
【治则】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剂】
逍遥散
合失笑散。
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甘草
注:
理气解郁加甘松、乌药、素馨花。
活血化瘀加莪术、泽兰、益母草。
阴虚血亏加首乌、麦冬、鸡血藤。
夹痰湿者加浙贝、苍术、瓜蒌壳。
滞而化热加丹皮、丹参、地骨皮。
2.
寒湿凝滞
【证候】经将行或经行时少腹、小腹抽痛,甚则牵
引腰脊疼痛,得热则舒,经行量多或色紫暗夹块,
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苔白腻,脉弦或沉紧。
【治则】温经散寒,利湿化瘀。
【方剂】
(
1
)实寒者宜用
少腹逐瘀汤
。
当归
川芎
赤芍
延胡索
蒲黄
五灵脂
没药
肉桂
干姜
小茴香
寒湿相兼加苍术、茯苓、佩兰化浊利湿。
(
2
)虚寒者宜用温经汤。
(
3
)脾虚湿重者用
当归芍药散
。
当归
川芎
白芍
白术
茯苓
泽泻
并加益母草、莪术、刘寄奴、苏木、泽兰化瘀止痛。
3.
湿热蕴结
【证候】平时少腹、小腹绵绵而痛,经将行或经行
第 一天加剧,按之不减,经行超前,量多,色红或
紫,质稠黏,平时带下量多,色黄白,至稠黏,有
腥臭,心烦不眠,溺黄,大便秘结或溏而不畅,阴
道或外阴瘙痒,或又痒又痛,口苦,舌苔黄腻,脉< br>弦数或濡数。
【治则】清热凉血,利湿化瘀。
【方剂】
三 妙丸
和
当归散
、
龙胆泻肝汤
化裁。
黄柏
苍术
川膝
当归
川芎
芍药
白术
黄芩
龙胆
栀子
黄芩
木通
泽泻
车前
柴胡
甘
草
当归
生地
痛甚加金铃子散。
阴痒加土茯苓、槟榔、白鲜皮。
若湿热俱盛,带下量多臭秽,经行胀痛难忍,阴痒
而阴肿者,必须用龙胆泻肝汤治之。
4.
气血两虚
【证候】经期或经净之后,少腹、小腹绵绵作痛,
按之则舒,经色淡而稀,量少,面色苍白,肢体乏
力,舌质嫩,苔薄白,脉虚细。
【治则】益气养血
【方剂】
圣愈汤
党参
黄芪
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常加甘松、素馨花、玫瑰花理气止痛。
离经之血多有瘀滞,加益母草、莪术导滞化瘀。
气血虚弱非一时之功,平时宜用人参养荣汤调理。
5.
肝肾亏损
【证候】经净后少腹、小腹隐痛,得温得按则舒,
经 行前后不一,量少色淡,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沉细或虚迟。
【治则】调补肝肾
【方剂】
调肝汤
砸宝马车事件-
砸宝马车事件-
砸宝马车事件-
砸宝马车事件-
砸宝马车事件-
砸宝马车事件-
砸宝马车事件-
砸宝马车事件-
本文更新与2021-01-19 21:0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7036.html
-
上一篇:月经不调6种中医调理方法
下一篇:咨询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