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孩子奶粉-
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
(
《伤寒论》
)
[
异名
]
陷胸汤
(
《太平圣惠方》卷
15)
。
[
组成
]
黄连一两
(6g)
半夏半升
(12g)
洗
栝蒌实大者
一枚
(20g)
[
用法
]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
内诸药,煮取二升,去
滓,分温三服。
[
功用
]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
主治
]
痰热互结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咯痰黄
稠,舌苔黄腻,脉滑
数。
[
病机分析
]
本方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
结于心下的小结胸病。
《伤
寒论》云: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小陷胸汤主之。
”邪在上 焦,
热结不深,未成胃实。痰热互结,气郁不通,故胸脘痞闷,
按之则痛;热痰蕴肺 ,故咯痰黄稠。苔黄腻,脉滑数,为痰
热内蕴之象。
[
配伍意义
]
痰热互结证,治宜清热化痰,理气散结。
方中以瓜蒌实为君,清热化
痰,理气宽胸,通胸膈之痹。黄连为臣,取其苦寒,助瓜蒌
清热降火,开心下之结;半
夏为佐,取其辛燥,降逆化痰,助瓜蒌消痰散结,散心下之
痞。黄连、半夏合用,一苦
一辛,苦降辛开。半夏与瓜蒌相伍,润燥相得,清热涤痰,
如此则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之功益著。三药相合,使痰去热除,结开痛止,为治胸脘痞
痛之良剂。临证不仅用于伤
寒之小结胸病,而且内科杂症属痰热互结者,亦甚有效。
本方的配伍特点为苦降辛开,润燥相得。即瓜蒌之润,
以制半夏之燥,二者相合,
则祛痰之力倍增;黄连之苦降,半夏之辛散,苦降与辛开配
伍,以除其痰热之结。
[
类方比较
]
本方与大陷胸汤均治结胸病,然有大小之
分。痰热互结于心下,按之
则痛者,名小结胸病,治以小陷胸汤。方以瓜蒌配黄连、半
夏,清热涤痰。若水热互结
于胸腹,从心下至少腹鞭满而痛不可近者,名大结胸病,是
证重于小结胸病,故治以大
陷胸汤。方以芒硝、大黄与甘遂相配,泻热逐水。两证轻重
缓急之间最宜分辨。正如尤
怡所云:
“黄连之下热,轻于大黄;半夏之破饮,缓于甘遂;
栝蒌之润利,和于芒
硝。……故曰小陷胸汤”
(
《伤寒贯珠集》卷
2)
。
[
临床运用
]
’
1
.证治要点
以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苔黄腻,脉
滑数为证治要点。
2
.加减法
若兼胁肋疼痛者,加郁金、柴胡以疏肝止
痛;痰稠难咯者,加胆南星、
川< br>I
贝母以加强清热化痰之力;若痰热蕴肺,胸闷气急者,
加葶苈子、杏仁以宣泄肺热。< br>
3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胸 膜炎、胸膜粘
连、急性支气管炎、肋间神
经痛、心绞痛等属痰热互结者。
[
使用注意
]
方中瓜蒌有缓泻作用,故脾胃虚寒,大便
溏薄者慎用。
[
源流发展
]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辨 太阳病脉证并
治》
。仲景云:
“小结胸病,正
在心下,按之则痛, 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因本方临
证疗效卓著,历代医家积累
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使其治疗范围逐步扩大。
《金镜内
台方议》卷
5
言其不仅可治
“按之则痛”的小结 胸病,亦可“治心下结痛,气喘而闷”
的痰热互结于胸之证;
《丹溪
心法》 卷
2
更以本方治食积痰壅滞而喘急者,认为其并消食
痰之积;
《寿世保元》卷
3
谓其可治伤寒发渴而饮水太过,成水结胸而发呃之证。延至
清代,
《张氏医通》卷
4
云:
“凡咳嗽面赤,胸腹胁常热,惟手足有凉 时,其脉洪者,
热痰在膈上也,小陷胸汤主
之。
”将其所主病证虽定位于膈 上,然症状却扩展至肺、腹
胁及手足。秦之桢《伤寒大
白》卷
3
于 方中增人甘草一味,亦名小陷胸汤,主治少阳表
里热邪,兼有痰结者。
本方药精力专,配伍严谨,体现了清化痰热、苦降辛开
之法,多为后世所遵从。临
< br>证加减运用,多获良效,遂不断演化。至明.
《医方考》卷
2
清气化痰丸,易黄 连为黄
芩,
另人清热化痰、
行气止咳之品而成清热化痰之又一名方。
《医学入门》卷
4
之柴陷
汤,即本方与小柴胡汤合用,主治结胸痞气初起 ,及水结、
痰结、热结之证。
《伤寒大
白》卷
3
之柴胡陷 胸汤,在本方基础上,加入柴胡、青皮、
枳壳、甘草,亦取其清热除
痞之功,并增疏 肝行气之效。
《重订通俗伤寒论》卷
2
之柴
胡陷胸汤,即小陷胸汤加柴
胡、黄芩和解少阳,枳实、桔梗理气宽胸,而成主治少阳结
胸,胸膈痞满,按之痛之
方。
[
疑难阐释
]
关于本方主治病证的鉴别
小陷胸汤
主治小结胸病。结胸病是伤寒表
证未解,误下邪陷所致。在《伤寒论》中治疗热实结胸共有
三首方剂,一是大陷胸汤,
其证为水热互结,病涉心下至少腹卜鞭满而痛,手不可近;
二是大陷胸丸,其证亦为水
热互结,病位偏上,项背强急,如柔痉状;三是小陷胸汤,
其证为痰热互结,正在心
下,按之则痛。三方虽皆为热与痰水相结,但病因、病位、
病势有别,故组方用药及用
法各异。
[
方论选录
]
1
。成 无己:
“心下鞭痛,手不可近者,结胸也。正在心
下,按之则痛,是热气犹浅,
谓之小结胸。结胸脉沉紧,或寸浮关沉,今脉浮滑,知热未
深结,与小陷胸汤,以除胸
膈上结热也。
”
“苦以泄之,辛以散之,黄连、栝蒌实之苦寒
以泄热,半夏之 辛以散结。
”
(
《注解伤寒论》卷
4)
2
.许宏:
“心下鞭,不按而痛,手不可近,大结胸也。
心下满,按之则痛者,邪热
浅结,为小结胸也,此不可下,只宜散也。故用栝蒌为君,
其味苦性寒,能破胸膈结
气;半夏为佐为使,以辛能散气也;黄连为臣,苦以泄之,
以辅君主之药,而下心下之
结也。
”
(
《金镜内台方议》卷
5)
,
3
。
吴 昆:
“三阳经表证未去而早下之,
则表邪乘虚而人,
故结胸。结胸者,阳邪固
结于胸中,不能解散,为硬为痛也;按之则痛者,不按犹未
痛也,故用小陷胸汤。黄连
能泻胸中之热,半夏能散胸中之结,栝蒌能下胸中之气。然
必下后方有是证,若未经下
后,则不曰结胸。
”
(
《医方考》卷
1)
4
.柯琴:
“热人有浅深,结胸分大小,心腹硬痛,或连
小腹不可按者,为大结胸,
此土燥水坚,故脉亦应其象而沉紧。止在心下,不及胸腹,
按之知痛不甚硬者,为小结
胸,是水与热结,凝滞成痰,留于膈上,故脉亦应其象而浮
滑也。秽物据清阳之位,法
当泻心而涤痰,用黄连除心下之痞实,半夏消心下之痰结,
寒温并用,温热之结自平。
瓜蒌实色赤形圆,中含津液,法象于心,用以为君,助黄连
之苦,且以滋半夏之燥,洵
为除烦涤痰开结宽胸之剂。虽同名陷胸,而与攻利水谷之方
悬殊矣。
”
(《伤寒来苏集.伤
寒附翼》卷上
)
5
.程扶生:
“此热结未深者在心下,不若大结胸之高在
心上;按之痛,比手 不可近
为轻;
脉之浮滑,
又缓于沉紧。
但痰饮素盛,
挟热 邪而内结,
所以脉见浮滑也。以半夏
之辛散之,黄连之苦泻之,栝蒌之苦润涤之,所以除热散结
于胸中也。先煮栝蒌,分温
三服,皆以缓治上之法。
”
(
录自《古今名医方论》卷
3)
:
6
。尤怡:
“胸中结邪,视结胸较轻者,为小结胸。其证
正在心下,按之则痛,不似
结胸之心下至少腹鞭满而痛不可近也。其脉浮滑,不似结胸
之脉沉而紧也。是以黄连之
下热,轻于大黄;半夏之破饮,缓于甘遂;栝蒌之润利,
.和
于芒硝。而其蠲除胸中结 邪
之意,则又无不同也。故曰小陷胸汤。
”
(
《伤寒贯珠集》卷
2)
7
.王子接:
“结胸,按之始痛者,邪在 脉络也。故小陷
胸止陷脉络之邪,从无形之
气而散。栝蒌生于蔓草,故能人络,半夏成于坤月,故亦通
阴,二者性皆滑利,内通结
气,使黄连直趋少阴,陷脉络之热,攻虽不峻,胸中亦如陷
阵,故名陷胸。仅陷中焦脉
络之邪,不及下焦,故名小。
”
(
《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
)
8
.张秉成:
“治小结胸,正在心下,按 之则痛,脉浮滑,
痰热互结之证。前方
(
大陷胸汤
)
因水热互结,而 成胃实不大
便,輭满而痛不可近者,故非大下不除。此则因痰
热互结,未成胃实。观其脉浮滑,知其邪在上焦,故但以半
夏之辛温散结豁痰,瓜蒌之
甘寒润燥涤垢,黄连之苦寒降火泄热。此方之治伤寒亦可,
以之治杂病亦可,即表未解
而里有痰热者,皆可兼而用之。
”
(
《成方便读》卷
1)
.
[
评议
]
小陷胸汤为清热化痰之方,主治小结胸病,诸
家认识基本一致。在论及本
方病机时,多与大陷胸病对比而言,对后世很有启迪。本方
与大陷胸汤在药物比较方
面,似以尤怡所论较为精辟。在分析本方三味药物配伍意义
时,各家大同小异,唯对半
夏与黄连之配伍,论述较少,其中柯琴之论较为见长。
[
验案举例
]
,
‘
l
。暑热结胸
《浙江中医杂志》
(1980
,
u
一
12
:
554)
:
某女,
37
岁。夏令发热持续
半月。面色萎黄,骨节酸楚,有汗而热不解,口渴,呕逆,
胸痞闷,按之则痛。小便短
赤,大便闭结,舌苔黄腻,脉滑。阳明暑温,热结在胸。方
用:黄连
(
研吞< br>)3g
,制半
夏、连翘各
9g
,枳壳、竹叶各
6g
,瓜蒌、滑石各
15g
。服
4
剂后,身热渐退,胸腹部略
现白痦,胸闷痛已缓,前方加减治疗半月,症状完全消失。
按语:本证为暑热结胸之证,故用小陷胸汤加连翘、竹
叶、滑石以清心火,解暑
热,
利湿浊;
枳壳理气宽胸导结。
服后浊化热解,
邪有出路,
则 诸症自平。
2
.梅核气
《黑龙江中医药》
(1982
,
2
:
42):某女,
38
岁,干部。
1974
年
12
月
1 4
日就诊。自觉喉中如梅核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曾服
半夏厚朴汤、越鞠丸、逍遥
散等方无效,已逾
8
月。胸脘痞闷,呃逆时作,忧虑急躁,
痰多带黄,口苦, 小便黄,
舌质红,
苔黄滑。
证属肝气挟痰,
阻塞咽喉。
法 宜清化痰热,
泻肝散郁。处方:全瓜蒌
15g
,法半夏、茯苓、郁金各9g
,苏梗、山栀、旋覆花、左
金丸
(
吞服
)
各
9g
。服
10
剂后,
喉中梗塞顿开,
间有喉中不利,
吐 痰减少,
脘满纳差.
,
头晕失眠,口微苦,舌苔
黄,
脉小 弦滑。
更方以巩固疗效。
北沙参、
丹参各
12g,
茯神、
佛 手、黄芩、佩兰、金
铃子、麦芽各
9g
,川贝
6g
,芦根
15g
,炙草
4
.
5g
,服
6
剂
痊愈。
按语:本案由于情志不调,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聚湿
生痰,痰气相搏,上逆于咽
嗌所致。取小陷胸汤合左金丸加味,服后气顺痰开。因余邪
未尽,正气已亏,续以平肝
和中,化痰宁神收功。
3
。悬饮
《河南中医》
(1984
,
6
:
30)
:某男,
32
岁。
1983
年
5
月
u
日诊。患者畏
寒发热周余,近两天右侧胸胁闷胀疼痛,呼吸急促,气短乏
力,夜寐盗汗,脘痞纳呆,
便干尿黄,苔黄腻,脉沉滑。
X
线胸片报告,右侧胸腔中等
量积液。西医诊断 为渗出性
胸膜炎
(
结核性
)
。此乃痰热水饮,阻于胁下, 络道不通,气
机不畅使然。治以涤痰逐
饮,理气清热。处方:黄连
6g,半夏
lOg
,瓜蒌实
20g
,葶
苈子
30g
,杏仁
lOg
,车前子
15g
、
(
包煎
)
,大枣
10
枚。
2
剂,服药后,胸闷气短大减,但
寒热未 退。上方去葶苈、
大枣,加柴胡
lOg
,黄芩
log
。又 进
3
剂,自觉症状悉除。
X
线摄片胸水已消,后以抗
痨西药治之。
按语:此悬饮一案,病机责于痰热互结,壅阻胸脘,故
以小陷胸汤为主,加杏仁宜
肺调气,葶苈逐饮,车前子利小便,使气化行,水饮去,而
收全功。
4
.不寐
《山东中医杂志》< br>(1985
,
2
:
23)
:某女,
52
岁。 失眠数年,曾服益气、养
血、安神之剂,方中炒枣仁每用至
60g
,然寸效 未收,竟至
烦躁纳呆,昼夜不寐,每晚
服安眠片,仅能小睡。
1980
年
3
月
18 B
.
.来诊,脉滑数有
力,舌苔黄厚腻,其中脘满
闷,不时嗳气求 舒,诊为痰热阻中,胃土失和。处以小陷胸
汤加味:黄连
6g
,半夏
6g,
全瓜蒌
30g
,枳实
6g
,郁金
98,胆星
6g
,合欢皮
12g
。服工
剂,当晚即能人睡,眠仅不< br>
安。又进
3
剂,苔退,痞消,眠安。
‘
按语:不寐一证,大关脏腑。临床见证,又有虚实寒热
之异,审证选方,最当细
辨,
切不可妄投滋补,
徒增病势。
此案痰与热结,
中土失和,
红孩子奶粉-
红孩子奶粉-
红孩子奶粉-
红孩子奶粉-
红孩子奶粉-
红孩子奶粉-
红孩子奶粉-
红孩子奶粉-
本文更新与2021-01-19 19:5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6928.html
-
上一篇:孕妇去毒汤有哪几种?
下一篇:鸡大胸和鸡小胸区别鸡小胸和鸡大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