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胸口正中间不舒服面瘫穴位治疗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19 06:43

刘晓庆63岁怀宝-

2021年1月19日发(作者:谢无量)


1
、合谷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 按下,指尖所指处
就是合谷穴。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
是一个很重要又好用 的穴位,
凡是颜面上的
病,
颈项牙痛、
头痛、
发热、
口干、
流鼻血、
脖子痛、
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疗效。
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 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2
、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凹陷处。太
阳穴的 主治病症为:
头痛

偏头痛
、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 穴位,
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
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
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
能够解除疲劳、
振奋精
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3
、印堂 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按摩印堂穴可
起到醒神、祛除头痛、通血络等功 效





4
、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 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一般配太阳穴、
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br>



5
、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 厘米
皱纹
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
当鼻唇沟中)。此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 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
感冒等。按压此穴可止牙痛,还有通便功能。




6
、地仓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7
、颊车穴: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
横指
(
中指
)
,当咀嚼时
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治 疗
面瘫
一般向地仓穴透刺。




8
、承浆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9
、颧髎穴:位于目外眦直下,
颧骨
下缘凹陷处。主治口眼歪斜, 眼睑瞤动,目
赤,目黄,齿痛,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直刺
0.3-- 0.5
寸,斜刺或沿
皮刺
0.5--1
寸。




10
、翳风穴: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 治面瘫时
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




四白穴:< br>位于人美观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
和中指并拢,穴位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
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
拇指支持


鄙人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处所便是四白穴。常配阳白穴,地仓穴,< br>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
(
目闰
)
动。








针灸
推拿配以中药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

瘫即
面部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
两种,本文所述为周围性面瘫的治疗。
中医认为,
本病多因素体
气血不足
,< br>脉络
空虚,卫外不固,加之起居不慎,
风邪
乘虚入侵脉络,致使该侧气血痹阻, 脉络失于濡养,
导致该侧肌肉弛缓无力,
受对侧牵拉而歪斜,
病因以风为主,
次为风寒、风热或风邪与痰瘀
相杂。

1.3
治疗方法

1.3.1
针灸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针灸可使肌纤维重新得到神经支配,
使受障碍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
改善局部新陈代谢,
加速面部的肌肉神经功能恢复
2



则:祛风通络,取穴:
合谷
太冲

牵正

颊车

地仓
、风池、下关、迎香

承浆
,每次选
3

4
穴,加减法:眼睑 不能闭合,露眼流泪者加
攒竹
、鱼腰、
丝竹空

阳白
透鱼腰 ;耳后
痛者加
翳风
;味觉减退者加濂泉。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操作:合谷、太冲、 风池针用泻
法,下关、牵正、迎香、
平刺
,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 仓向颊车平刺,
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患侧抽动,留针
20 min
,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在针刺的同时可加用电针,频率为
60

/min
,时间一般为
15
min
,每日
1
次,
10
天为
1


个疗程,
休息
3

5
天可以进行下个疗程。

1.3.2
推拿按摩

一般宜在发病后
3
天开始进行,< br>操作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头枕部垫一薄枕,患者坐于床头椅子上,一手固定其头部,另一
手用指 掌摩揉法施术于颜面部
3

5
次,然后以手指的掌面和
大鱼际
肌从额正中线开始向外
至双侧太阳穴,再向前下至颊部掌揉至下颌,手法宜轻,放松于耳部,施术2

3
min
,然
后用中指指腹点按于太阳、阳明、攒竹、迎 香、颊车、地仓、
承浆穴

3

4
min
。以一指
推法施于对侧风池、翳风及颈项部,约
3 min
,以局部出现酸、麻、胀、痛感为度,再拿

井穴
1 min

用拿法施术对侧合谷约
1 min

上述治疗每日
1
次,
每次约
20

30 min


1.3.3
中药治疗

因本病形成以虚、风、痰、瘀四者为其基本病理基础 ,正气虚为病之本,风、痰、
瘀为病之标。
祛风化痰,
活血通络,
补虚益气为 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
祛风化痰常选
胆南星

僵蚕

全蝎< br>、蜈蚣、防风、
荆芥
、葛根、
白芷

天麻
、白附子、
乌梢蛇
等药;活血通络宜用
当归、
川芎

丹参
、< br>牛膝
、地龙、
赤芍

桃仁
、红花、
水蛭
等药 ;补虚益气宜选黄芪、
党参

太子参
、白术等。临证时,可根据不同的证型, 有所侧重,或以祛风化痰为主,兼以活血益
气,或以
活血化瘀
为主,兼以祛风化痰补虚 ,或以补虚扶正为主,兼以活血化瘀祛风。又根
据病邪性质不同,偏寒者予以散寒,偏热者予以清热;热 重者
清热解毒
,肝郁者
疏肝解郁



面神经麻痹的中医治疗方案


【治疗】



体针(之一)



(

)
取穴



主穴:地仓、水沟、颧髎、四白、太阳、丝竹空、翳风、睛明。



配穴:合谷、内庭。



(

)
治法



每次选主穴
4

5
穴,配穴
1
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据透刺之两穴间距离选针。 并以
针尖到达止穴后再刺入
0.3
寸左右为宜。进针时,宜迅速点刺破皮,然后慢慢送 针,不可提
插捻转,
针身与皮肤成
10

15
度交角,针尖指向止穴。
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贴附在皮肤上,
感觉针尖和针身的位置、
方向 和深浅。最佳者应将针身置于肌纤维之间,但不可过深。
配穴

刘晓庆63岁怀宝-


刘晓庆63岁怀宝-


刘晓庆63岁怀宝-


刘晓庆63岁怀宝-


刘晓庆63岁怀宝-


刘晓庆63岁怀宝-


刘晓庆63岁怀宝-


刘晓庆63岁怀宝-



本文更新与2021-01-19 06: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5890.html

面瘫穴位治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