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yo hot n0665-
宫颈炎症诊疗
一、急性子宫颈炎
【概述】
宫颈炎症包括宫颈阴道部及宫颈管黏膜炎症。
引起阴道 炎症的病原体如滴虫、
念珠菌等均可
引起宫颈阴道部炎症
此部分内容见相关 阴道炎症。临床多见的急性宫颈炎是宫颈管黏膜
炎。
急性宫颈炎主要由性传播疾病的 病原体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所致
也可由葡萄球菌、
链
球菌、
肠 球菌所引起。
前者所致者也称为黏液脓性宫颈炎
其临床特点是子宫颈管或宫颈管
棉拭子标本上肉眼见到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
用棉拭子擦拭宫颈管时容易诱发宫颈管内
出< br>
血
后者常见于感染性流产、产褥期感染、宫颈损伤或阴道异物并发感染。
【诊断要点】
1
临床表现
(1)
病史
有产褥感染、流产后感染或阴道内异物残留史。淋菌性宫颈炎
常有不良性接触史。
(2)
阴道分泌物增多
可呈黏液脓性或血性分泌物
也可出现经间期出
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
(3)
外阴瘙痒及灼热感
伴有腰酸及下腹坠痛。
(4)
有下泌尿道症状
如尿急、尿频、尿痛。
(5)
妇科检查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
有脓性分泌物从宫颈管流
出。若为淋病奈瑟菌感染
因尿道旁腺、前庭大腺受累
可见尿道口、阴道口
黏膜充血、水肿以及多量脓性分泌物。
2
辅助检查
(1)
擦去宫颈表面分泌物后
用小棉拭子插入宫颈管内取出
肉眼看到白
色棉拭子上有黄色黏液脓性分泌物。
(2)
取宫颈管分泌物涂片做革兰染色查找白细胞
光镜下平均每个视野有
10
个以上多形核白细胞。
(3)
有条件者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4)
对疑有淋病或衣原体感染者应做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的相关检测
常
用的检测方法除宫颈分泌物涂片行革兰染色外
还有分泌物培养及酶联免疫吸
附试验等
详见性传播疾病。
【治疗方案及原则】
治疗原则
针对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治疗。
1
单纯急性淋菌性宫颈炎
常用的药物有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及
大观霉素
目前主张大剂量、单次给药。由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常伴有衣原体感
染
因此
若为淋菌性宫颈炎
治疗时除选用抗淋病奈瑟菌的药物外
同时应
用抗衣原体感染的药物。
2
衣原体感染
常用的药物有四环素类、红霉素类及喹诺酮类。
【注意事项】
1
急性感染时禁做活检、息肉切除及电烙、激光等治疗。
2
禁性生活。
二、慢性子宫颈炎
【概述】
慢性子宫颈炎
常因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
病原体隐藏于宫颈黏膜形成
慢性炎症
多见于分娩、
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
部分患者无急性宫颈炎病史
直接表现为
慢性宫颈炎。
常见的病理改变有宫颈糜烂、
宫颈息肉、
宫颈腺囊肿、
宫颈黏膜炎、
宫颈肥大。
宫颈糜烂根据糜烂的深浅程度分为< br>3
型
单纯型糜烂、
颗粒型糜烂、
乳突型糜烂
根据糜烂
面积的大小将宫颈糜烂分为
3
度
即轻度、中度及重度。
【诊断要点】
1
病史
曾有急性子宫颈炎或性传播疾病史。
2
临床表现
(1)
阴道分泌物增多
分泌物可呈乳白色黏液状
有时呈淡黄色脓性
可
伴有性交后出血。
(2)
腰、骶部疼痛
下腹坠痛、痛经
在月经期、排便或性交后症状可加
重。
(3)
妇科检查
宫颈可见糜烂、息肉、宫颈腺囊肿、肥大
宫颈管口有脓
性黏液样分泌物。有时宫颈充血、肥大。发现宫颈糜烂时应注意与生理性糜烂
相鉴别。
3
辅助检查
(1)
对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妇女
应做淋病奈瑟菌及衣原体的相关检查。
(2)
宫颈刮片、宫颈管吸片
用于宫颈糜烂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或早期
宫颈癌的鉴别
必要时做阴道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方案及原则】
治疗原则
以局部治疗为主
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
宫颈糜烂
(1)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多用于糜烂面积较大
和炎症浸润较深的病例
常用的物理疗法有激光、冷冻、红外线凝结疗法、微
波治疗及电烙等。
物理治疗的注意事项
1)
治疗前
应常规做官颈刮片行细胞学检查。
2)
有急性生殖器炎症列为禁忌。
3)
物理治疗的时间应选择在月经干净后
3
7
日内进行。
4)
物理治疗后均有阴道分泌物增多
甚至有大量水样排液
术后
1
2
周
脱痂时可有出血。
5)
创面未愈合期间
4
8
周
禁盆浴、性交和阴道冲洗。
6)
治疗后定期复查愈合情况直到痊愈。因物理治疗有引起术后出血、宫
颈管狭窄、不孕、感染的可能。复查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同时应注意有无宫
颈管狭窄。
7)
在物理治疗后的脱痂期间
如阴道流血多需抗感染止血
若见宫颈上
有活跃性出血点可再用电烙或激光点灼止血。
(2)
药物治疗
局部药物治疗适用于糜烂面积小和炎症浸润较浅的病例。
局部涂硝酸银等腐蚀剂以及一些具有抗菌作用的药栓等有一定疗效。中药有许
多验方、配方
临床应用有一定疗效。
(3)
手术治疗
对糜烂面较深、较广或累及宫颈管者
可考虑做宫颈锥形
切除术
由于传统的宫颈锥形切除术出血多
现已少用。现多用高频电波刀
(Leep
刀
)
手术。
2
宫颈息肉
行息肉摘除术。
3
宫颈管黏膜炎
该处炎症局部用药疗效差
需行全身治疗。有条件者
根据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采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
4
宫颈腺囊肿
对小的宫颈腺囊肿
无任何临床症状可不予处理
若囊
肿大或合并感染
可用微波治疗
或采用激光照射。
盆腔炎诊疗
一、急性盆腔炎
【概述】
急性盆腔炎是指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输卵管、卵巢、子宫旁组织、盆腔
腹膜等部位的急性炎症。急性盆腔炎绝大部分由阴道和宫颈的细菌经生殖道黏
膜或 淋巴系统上行感染而引起
少数是由邻近脏器炎症
如阑尾炎
蔓延及血
液传播所致。常见的病原体主要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
淋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以及衣原体、支原体等。
【临床表现】
1
腹痛
一般为下腹痛
弥漫性腹膜炎为全腹痛。
2
发热
严重者出现高热
伴畏寒、寒战、头痛、食欲不振。
3
阴道分泌物增多
脓性或脓血性白带
月经期患者出现经量增多、经
期延长。
4
消化系统症状
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5
膀胱直肠刺激症状
排尿困难、尿急、尿频和里急后重、排便困难。
6
全身检查
急性病容
体温高
心率快
腹胀
下腹部肌紧张、压痛、
反跳痛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7
妇科检查
阴道可有充血
宫颈举痛
宫颈口可有脓性分泌物流出
子宫稍大有压痛
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
压痛明显
扪及包块
宫骶韧带增
粗、触痛
若有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时
可扪及穹隆有肿块且有波动感。
【诊断要点】
1
病史
常有产后、流产后和盆腔手术感染史
或有经期卫生不良、放
置宫内节育器、慢性盆腔炎及不良性生活史等。
2
临床表现
发热
下腹痛
白带增多
膀胱和直肠刺激症状
腹膜刺
激征阳性
宫颈举痛
宫颈口可有脓性分泌物流出
子宫稍大
有压痛
附件
增厚
压痛明显
可扪及包块。
3
辅助检查
(1)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血沉增快
C
反应蛋白增高
(2)
血液培养
宫颈管分泌物和后穹隆穿刺液涂片
免疫荧光检测
病原
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等
若涂片找到淋球菌则可确诊
(3)
后穹隆穿刺抽出脓液有助于盆腔炎的诊断
(4)B
超可发现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积脓
(5)
腹腔镜可见输卵管表面充血、管壁水肿、伞部或浆膜面有脓性渗出
物
取分泌物做病原体培养和药敏最准确。
4
诊断标准
需同时具备三项必备条件
即下腹压痛、附件压痛和宫颈
举痛或摇摆痛。下 列附加条件可增加诊断的特异性
包括
体温
>38
℃
血
WBC>10 X 10
9
L
宫颈分泌物涂片或培养见淋球菌或沙眼衣原体阳性
后穹
隆穿刺抽出脓液
双合诊或
B
超发现盆腔脓肿或炎性包块。
5
鉴别诊断
需与急性阑尾炎、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卵巢囊肿蒂扭
转或破裂相鉴别。
【治疗方案及原则】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式。若患者一般状况好
症状轻
有随访条件
可在门诊治疗
若患者一般情况差
病情重
诊断不清或门诊疗效不佳
或已
有盆腔腹膜炎及输卵管卵巢脓肿
均应住院治疗。
1
一般治疗
(1)
卧床休息
半卧位
使脓液积聚于子宫直肠陷凹。
(2)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
补充水分
纠正水、
电解质紊乱
必要时少量输血。
(3)
高热采用物理降温
腹胀需行胃肠减压。
(4)
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
以免炎症扩散。
(5)
重症病例应严密观察
以便及时发现感染性休克。
2
抗感染治疗
最好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感染药物
但通常需在实验室
检查结果出来之前即开始治疗。因此
往往根据经验选择抗感染药物。由于急
性盆腔炎常为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等的混合感染
故常需联合应用抗菌
药
覆盖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等。抗感染治疗
2
3
日后
如疗效肯定
即使与药敏不符亦不必更换抗菌药。如疗效不显或病情加重
可根据药敏改用
相应的抗感染药物。
(1)
病情较轻、能耐受口服者
可 选择氧氟沙星
400mg
每日
2
次
同时
加服甲 硝唑
400rag
每日
2
3
次
连用
14
天
或用头孢西丁钠
2g
单次肌
注
同时口服丙磺舒
lg
然后改为多西环素
lOOmg
口服
每日
2
次
连 用
14
日
也可选用其他抗菌药如青霉素族、头孢菌素族、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
林可霉素等。
(2)
病情较重者
以静脉滴注给药为宜
根据患者情况、药物抗菌谱和配
伍禁忌选择用药方案。
1)
青霉素每日
320
万
960
万
U
分
3
4
次静滴
可同时加用甲 硝唑
500mg
静滴
每日
2
3
次。
2)
林可霉素
600mg
静注
每
8
12< br>小时
1
次
庆大霉素
8
万
U
肌注或静滴
每
8
小时
1
次。
3)
环丙沙星200mg
静滴
每
12
小时
1
次
加甲硝唑500mg
静滴
每
8
小时
1
次。
4)
氨苄西林
舒巴坦
3g
静注
每
6
小时
1
次
加服多西环素
lOOmg
每日
2
次
连用
14
日。
5)
头孢菌素族抗生素
如头孢西丁钠
1
2g
静滴
每
6
小时
1
次
或头孢替坦二< br>钠
1
2g
静注
每
12
小时
1
次。
若考虑衣原体、支原体感染
可加服多西环素
lOOmg
每日
2
次
连用
14
日
或
加服阿奇
霉素
500mg
每日
1
次
连用
3
日。
6)
亦可根据病情选择其他有效的抗感染药物。
3
手术治疗
主要针对抗感染控制不满意的盆腔脓肿和输卵管卵巢脓肿
尤其是脓肿破裂者。手术指征为
(1)
药物治疗无效
输 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
48
72
小时
患者体温持续不降、中毒症状加重或盆腔包块增大者。
(2)
脓肿持续存在
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
经
2
3
周炎症控制已使包 块
局限化。
(3)
脓肿破裂
应在给予大剂量抗生素的同时立即剖腹探查。
手术原则以清除病灶为主。手术方式可根据情况选择开腹或腹腔镜手术
若盆腔脓肿位置较低
可考虑经阴道后穹隆切开引流。手术范围可根据患者年
龄、一般状况及病变程度综合考虑
年轻患者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
年龄大、
双侧附件受累或附件脓肿反复发作者
可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极度衰弱重
症患者的手术范围需按具体情况决定。
4
中药治疗
可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药剂
如银翘解毒汤、安宫牛
黄丸等。
二、慢性盆腔炎
【概述】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
病程迁延所致
形成慢性输卵管炎、慢性输卵管卵巢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囊
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但也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
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
的输卵管炎。部分慢性盆腔炎为急性盆腔炎遗留的病理改变
并无病原体。慢
性盆腔炎病情顽固
常易反复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急性发作。
【临床表现】
1
慢性盆腔疼痛
下腹坠胀痛、腰骶部痛、性交痛等
常在劳累、性交
后及月经前后加重。
2
不孕及异位妊娠
输卵管粘连堵塞所致。
3
月经失调
表现为周期不规则
经量增多
经期延长或伴痛经。
4
白带增多。
5
全身症状
多不明显
可有低热、乏力、精神不振、全身不适、失眠
等。
6
急性发作
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
易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7
妇科检查
子宫内膜炎患者子宫可增大、压痛
输卵管炎患者可在一
侧或双侧附件区触 及条索状物
有压痛
附件周围炎以粘连为主
附件炎可形
成输卵管卵巢炎性肿块
亦可形成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
可在附件区
触及囊性肿物
大者可超过脐上。盆腔结缔组织炎者可有主韧带、宫骶韧带组
织增厚、压痛
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粘连、压痛
子宫常呈后位
活动
受限
甚至粘连固定形成冰冻骨盆。
【诊断要点】
1
病史
曾有急性盆腔炎史、盆腔炎反复发作史、不孕史等。
2
临床表现
慢性下腹及腰骶部坠痛
不孕、月经异常及乏力或神经衰
弱表现。妇科检查 子宫可增大
呈后倾后曲
压痛、活动受限
附件区触及条
索状物、囊性肿物或片状增厚
主韧带、宫骶韧带增粗、压痛。
3
B
超
于附件区可见不规则、实性、囊性或囊实性包块。
4
腹腔镜
可见内生殖器周围粘连
组织增厚
包块形成。
5
鉴别诊断
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卵巢癌、盆腔结核、盆
腔静脉淤血症、陈旧性宫外孕等相鉴别。
【治疗方案及原则】
慢性盆腔炎宜根据病变部位和患者主诉采取综合治疗。
1
一般治疗
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增强对治疗的信心。适当锻炼
增
加营养
节制房事
劳逸结合。
2
药物治疗
(1)
急性发作或亚急性期及年轻患者需保留生育功能者
可用抗生素控制
感染。
(2)
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单用抗生素疗效不明显
可加用短期小剂量肾上
腺皮质激素
如泼尼松
5mg
每日
1
2
次口服
710
日。
(3)
盆腔粘连者可用药物消除粘连
常用 糜蛋白酶
2.5
5mg
或用透明质
酸酶
1500U肌注
隔日
1
次
10
次为一疗程。
3
理疗
促进血液循环
以利炎症吸收。常用的方法有短波、超短波、
微波、激光、透热电疗、红外线照射、离子透入
可加入各种消炎药物
等。
例如下腹短波或超短波透热理疗
每日
1
次
10
次为一疗程。
4
手术治疗
(1)
手术原则
彻底清除病灶
避免再次复发。
(2)
适应证
输卵管卵巢炎性包块保守治疗无效
症状明显或反复急性发
作
或伴有严重的盆腔疼痛综合征治疗无效
较大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
肿
不能排除卵巢恶性肿瘤时
可进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
以明确诊断。
(3)
手术范围
根据患者年龄、病变轻重及有无生育要求决定
要求生育
者可选择输卵管卵巢周围粘连分解术、输卵管整形术、输卵管造口术或开窗
术
无生育要求者可行单侧病灶附件切除或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对年轻患
者应尽量保留卵巢
5
中药治疗
可给以活
2015
NEJM
子宫肌瘤指南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良性子宫肿瘤。
目前认 为,年龄的增加(绝经期前)和人种差异是
肌瘤的主要风险因素。研究证实黑色人种的子宫肌瘤发病率是 白色人种的
7
倍,且症状
更为严重。除此之外,环境因素及基因突变也与子宫肌瘤的形成有关。
诊断
1.
对于出现子宫增大、
盆腔肿块或月经量增多 的患者可首选超声检查。
并需进行血常
规和甲状腺功能的检查。
2.
磁共振成像(
MRI
)钆对比剂可以向子宫内膜和浆膜表面提供退化肌 瘤、肌瘤与子
宫内膜和浆膜表面之间的信息,并决定是否应该保留子宫。
图
1
、子宫肌瘤核磁共振图像
3.
在月经量多的女性中,
生理盐水输入子宫内膜腔后的超声检查可识别出腔内肌瘤的
范围。(根据
FIGO
子宫肌瘤的分类系统的定义,肌瘤的类型从
0
到
8
,较低的数字
表示越接近子宫内膜)
4.
如果患者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有子宫内膜增生的危险因素
(肥胖、
持续性无排卵
或长期使用无孕激素的雌激素治疗),可选择性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查和子宫内膜活 检。
治疗
另外,
指南建议由症状决定肌瘤的治疗方式 ,
而无症状性子宫肌瘤的可不需治疗。
子宫
肌瘤的快速增长并不是治疗的指征。
一、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术是已生育女性的主要治疗选择 ,
包括经腹、
经阴道和腹腔镜子宫切除。
经阴
道子宫切除术相关的并发症少,
但受肌瘤大小的限制。
但有研究认为该手术方式已被过度使
用。
研 究表明,内窥镜的使用与发病率的降低有关。然而,应用电力分碎术需权衡利弊,
因其可能导致未确诊的 癌症进一步扩散,
如导致腹膜扩散影响预后。
虽然这种风险尚存争议,
但
FDA
最新指导建议限制绝经前妇女使用电力粉碎进行全子宫切除,已说明其风险
tokyo hot n0665-
tokyo hot n0665-
tokyo hot n0665-
tokyo hot n0665-
tokyo hot n0665-
tokyo hot n0665-
tokyo hot n0665-
tokyo hot n0665-
本文更新与2021-01-19 05:3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