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漂红-
1.1
健康与健康行为
1.1.1
健康的概念
WHO
对健康的定义:是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的全面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
有疾病和虚弱。 健康
不仅涉及任何生理和心理,而且涉及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
。
马丁斯发现屡犯贪污受贿的人容易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精神过敏症等。
一个人只 有在
躯体、
心理、
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
都健康的人,
才能 算
是完全健康的人。
1992
维多利亚宣言指出健康有
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
理平衡
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自然因素
、
社会因素
在环境因素里面,
健康水平取决于社会、
经济和个人发展,
以及衡量生活质量的主要资源是否处于良好状 态。
二、
遗传因素
改善健康:
健 康促进: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
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 对健康个字所负的责任。
1995
世界卫生组织
健康新视野(个人、家庭、社区、国家)
基本内涵包括两方面:
个人与群体的行为改变
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
对健康促进的要求
健康促进的战略不仅局限在特定的健康问题。
加入教育的 投入、
政策的发展、
法
律法规。
全球重点在于;实现卫生公平
1.1.2
健康与疾病
健康与疾病健康能力、预防能力、就医能力、判断能力
健康的对立面就是疾病
疾病: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互相作用而产生的的损伤与抗损伤 的复杂斗争过程,
此过程中,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生产力下降。
疾病
1
:是由于治病因素引起的机体稳态破坏和代谢、机能、结构的损伤。是机
体通过抗损伤反应 与致病因子及损伤作斗争的生命过程。
疾病
2
: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 因与机体相互作用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
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
体内有一系列功能、
代谢和形态的改变、
临床出现许多不
同的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
疾病的特征:
(
1
)疾病是人生命活动中与健康相对应的生 命现象,是机体的整体反应过程。
(
2
)疾病是机体动态平衡的协调发生障 碍,即机体内部各系统直接和机体与外
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生障碍,使生命活动偏离正常。
(
3
)疾病是机体对内外环境适应的失败。
(
4
)疾病是身心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疾病的分类:
按疾病长短分:急性、慢性、亚急性
按病因分:传染性疾病等、按系统分: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疾病的转归:
1.
完全康复(愈合)
2.
不完全康复
3.
死亡
1.1.3
健康与亚健康
健康与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中间叫亚健康状态。
又称:
次健康、中间状态、第三状态、潜移状态、灰色状态
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
机体在内外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
生理发生异常变化,
但尚未达到各项生理、
心
理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医生无法做出明确诊断。在此状态下如能及时 作出调控,
则可向健康妆花;若不加重视,则会发生疾病。
15%
健康
15%
疾病
75%
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目前无一个确定的指标来诊断
明显表现:
乏力、
失眠、
经常没有食欲、
容易疲劳、
心悸即心慌、
抵抗力下降
(感
冒 )、易发怒、口腔溃疡、便秘等等
造成亚健康的原因:
1.
过度疲劳造成的身体透支
3.
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2.
人的自然衰老
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前期,
如心脑血管病,
肿瘤等疾病前期。
1.1.4
预防的概念
预防的概念预防和预防医学
预 防
:预先做好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偏离主观预期轨道或客观普遍规律的应对措施。
预防医学
:
以人群为研究对象,
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
研究健康影响 因素及其作用规
律,
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
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 施,
以达到预防疾病
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
预防医学下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对每一个患者诊断然后治疗)、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
究对象)< br>
制定公共卫生的策略和措施
预防医学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增进健康来提高寿命、生活质量
三级预防
预防医学在第一级、第二级
整个医学都在参与预防医学
一级预防
:亦称为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也
是预防疾病和 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比如
艾滋病,一级预防可以切断传播途径
WHO
的四大基石是典型的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最有效的办法是健康教育的促 进,
通过传播知识和行为干预促进人们自愿采用有益
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达到促进健康的目 的。
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
三早即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通过早期发现而进行适当
的治疗,
来防止疾病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变化,
能使疾 病在早期就被发现和治疗,
避免或
减少并发症,后遗症和残疾的发生,或缩短致残的时间。
像癌症检查
三级预防:
亦称临床预防
,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 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治疗,延长寿
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
比如对冠心病治疗,康复师参与,心理咨询师参与
1.1.5
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指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和维持身心健康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促进健康行为的特征:
1.
有利性
:即行为表现对自身、他人、环境有益
2.
规律性
:起居日常、饮食有节
3.
符合理性
:行为表现可被自己、他人和社会所理解和接受
4.
行为强度
:在常态水平及有利的方向上,如语言表达行为、情绪行为、工作行为等
< br>5.
同一性:
表现在外在行为与内在思维动机协调一致,与所处的环境条件无冲突
6.
整体和谐性:
即个人行为具有的固有特征,与他人或环境发生冲突时,表现出 容忍和适应
八大促进健康的行为:
1.
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饮食、平衡膳食、适量睡眠、积极锻炼等
2.
保健行为:预防接种,定期体检,其他合理运用医疗保健服务、维护健康的行为
3.
避免有害环境行为:预防环境污染,消除心因性紧张(学生参考考试),促进人际交流,< br>营造良好生活和工作环境
4.
戒除不良嗜好:不吸烟、不酗酒、不沉溺于黄色精神毒品,不吸毒,不滥用药物
5.
预警行为:预防事故发生并在事故发生后的正确处理行为,如:系安全带、及时报警、自< br>救、他救
6.
求医行为或患病行为:
觉察到病患时寻求科学医疗帮助 的行为,
主动求医,
真是提供病史,
配合检查和护理,保持乐观情绪
7.
遵医行为:确知患病后行为应主动配合医生、服从治疗
8.
病 人角色行为:及时解脱原有角色,接受社会服务,发挥余热,身残志坚,积极康复,以
正确归宿感对待病 残和死亡
七项健康习惯:
1.
每晚睡眠
7-8
小时
2.
定时早餐
3.
维持正常体重
4.
每周锻炼
5
次,每次
35
分钟以上
5.
适量饮酒
6.
主餐之间不吃零食
7.
不吸烟
1.2
合理膳食与健康促进
1.2.1
合理营养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七大营养素:
人体所 必需的营养素有
蛋白质、
脂肪、
糖、
无机盐
(
矿物质
)
、
维生素、
水和纤维素
合理营养的概念:
乳头漂红-
乳头漂红-
乳头漂红-
乳头漂红-
乳头漂红-
乳头漂红-
乳头漂红-
乳头漂红-
本文更新与2021-01-19 03:5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5621.html
-
上一篇:急救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2019中小学应急管理知识竞赛191题题库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