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胶奶瓶多久换一次-
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心得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04-7484
(
2014
)
04-2202 -02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椎与枢椎之间风内外力失衡 ,解
剖位置移动超过生理限制范围后不能自动回到正常状态且
引起以颈项疼痛和关节运动障碍为 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1]
,
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如确诊为寰枢椎半脱位,应尽快复位 。
临床上多采用牵引、
推拿、
手法整复、
神经阻滞等方法治疗。
我院 骨科自
2008
年
6
月~
2012
年
12
月,
共收治本病
47
例,
经过牵引治疗、
功能锻炼等综合康复治疗,
以及精心的护理,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47
例中男童27
例,女童
20
例;年龄
5-12
岁,平
均
7.3
岁。病程最短
1d
,最长
1
个月。发病前
2
周内有上呼
吸道感染史者
18
例,有明显外伤史者
9
例。诊断主要依 靠
常规
X
线侧位片、张口位片及
CT
、
MRI
检查 。
1.2
治疗方法
患儿确诊后即采用平卧位枕颌吊带牵引,肩部垫高保持
颈部伸直位,颈后 放一软圆枕垫,防止头部前屈而致寰枢椎
前移,并恢复颈椎生理前凸。
牵引重量一般为
1.5-3kg
,
牵引
时间
l-3
周,最长不超过
6
周。牵引复位稳定后,配带颈托
4-6
周,然后逐渐进行颈部肌力锻炼;复位后位置不稳定者 ,
用头颈胸石膏外固定
4
周;脱位时间较长而不易复位者,结
合局部按摩及手 法整复。
2
结果
本组
47
例患者中有
42
例得到随访,
经过6
个月
-4
年随
访,
45
例临床症状均恢复正常,其中
2
例在再次外伤后复发,
经再次牵引后加头颈胸石膏外固定而治愈。
3
康复与护理
3.1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 疾病所造成的痛苦不能正确理
解,缺乏持久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住院后对医院的环境感
到陌生 和不习惯。所以应根据患儿的特点及爱听表扬的心
理,主动接近患儿,态度和蔼,增加亲近感,动作轻柔 ,勿
急躁、
粗暴或训斥患儿,
以消除其紧张心理,
获得患儿配合。
3.2
早期床上活动
由于寰枢椎脱位病变的特殊性,移位稍有加重,可能压
迫呼吸中枢,有生命危险。因 此患者和家属往往被告知需严
格颈部制动。应教会患者以床上轴向翻身、活动四肢和抬高
尾骶部 的方法并鼓励其尽早进行床上活动,同时应检查和评
估患者的全身皮肤受压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br>
3.3
生命体征监测
治疗前后应动态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脊髓
神经功能和意识状 态。如治疗不当可能影响延髓呼吸中枢,
引起呼吸功能减弱。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四肢感觉和运动是否存在。可嘱患者握拳、抬腿,应连续观察
2d
。
3.4
牵引治疗
3.4.1
保持牵引的有效性
寰枢关节半脱位牵引一般使用枕 颌吊带牵引,进行枕颌
吊带持续牵引时要保持平卧位,床头抬高
15
°
-20
°,以作
对抗牵引,保持牵引砣悬空,滑车灵活,牵引绳上不可放枕
头、被子等物,以 免影响牵引效果。由于儿童年龄小,生性
好动,耐受和配合能力差,又加上牵引后不适等因素,患儿很难保持良好的牵引位置。在颈部两侧放置沙袋,防止头部
扭转,同时要讲故事,看图书等来吸引其 注意力,克服其烦
躁情绪;与患儿交谈或进行各种操作时,尽可能站在床头,
防止患儿头部扭动 。
3.4.2
牵引时的病情观察
患儿在牵引时表现为哭闹不休、烦躁、拒绝吃饭、摔东
西等异 常时,一定要仔细检查,看是否发生下列情况:
(
1
)
有无呕吐。
患 儿在牵引初始,
由于不能适应或耐受牵引体位,
或牵引重量过大,引起恶心、呕吐症状,应立即 将牵引重量
减轻或完全去除,头部偏向一侧,擦拭或吸引干净口腔内的
硅胶奶瓶多久换一次-
硅胶奶瓶多久换一次-
硅胶奶瓶多久换一次-
硅胶奶瓶多久换一次-
硅胶奶瓶多久换一次-
硅胶奶瓶多久换一次-
硅胶奶瓶多久换一次-
硅胶奶瓶多久换一次-
本文更新与2021-01-19 03:4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5615.html
-
上一篇:常见物理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整理
下一篇:康复治疗技术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