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生冻疮怎么办-
对自动化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后手工检查标准的建议
hzdlj(
译
)
摘要:
自第一台自动化血球仪问世的 半个世纪以来,
手工技术,
尤其是显微镜下观察染色血
片的技术,
补充了血球 仪检测结果,
使病人的血液标本结果全面。
多年以来,随着血球仪性
能和技术的不断改 进,
自动化血球仪和手工补充手段的角色正在改变,
自动化血球仪结果后
的手工操作( 重要是手工涂片分析)
,主要决定于其是否符合一系列复查标准中的一条来。
在各个实验室之间 还没有统一的行为标准。
从长远出发,
需要指定一定普遍能够接受的规则,
用于血球仪 分析后复查细胞计数和分类。
Berend Houwen
博士于
2002
年 邀请了
20
名专家在
spring
开会,商讨规则细节,决定最恰当的标准。 在这次会议上,一致通过了
83
条规则。
15
个实验室以
13298
例血液标本对这些规进行了测试。并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些规
则被重新定义,合并成了本 文的
41
条规则。包括适用于首次检查的规则,同一个病人
72
小时内重新检 查的差值规则。
希望这些规则对于世界范围的大多数血液学实验室有用。
各个
实验室在 将本规则贯彻于病人标本之前,
应证实这些规则的有效性,
本文也包含了一些用于
验证 的建议条款。
关键词:
血细胞,一致,差值,图象
介绍:
人类血细胞的分析可以追溯到
330
年前,
列文胡 克第一个通过自制的由微小显微镜构成的简
单的显微镜描述了红细胞,
他甚至可以通过显微镜测 量红细胞的直径。
复合显微镜的发展使
得人们可以对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进行更为全面的描述,
同时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可以
在规定的体积内对其进行计数。
直 到
Paul Ehrlich
通过用苯胺染料
(aniline dyes)
对血细胞进行
染色,
可以区分细胞核、
细胞浆以及一些完好的细胞结构,细胞的世界才 变得五颜六色。他
把各种不同的白色的细胞(
white cells
)划分为五种类 型,也就是今天仍然沿用的分类标准。
在
20
世纪前半叶,
通过手工操作在固 定体积的容器里对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进行计数;
手工血红蛋白检测以及
PCV
检测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这些几乎都是一成不变地伴随着
显微镜对染色的血片进行白 细胞分类,以及评估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大小和体积进行评价。
1956
年,
Wallacc Coulter
发明了第一台自动化血球仪,
用于对血细胞进行计数以及体积描述。
这是一个单通道的装置,克服了手工细胞计数繁琐且不精 确的缺点。
60
年代,发展了多参
数的血细胞计数分析仪;
70
年代 ,两种技术在白细胞的分类计数中相互竞争。其一是图像
分析技术(
image analysis technology
)
,试图模仿人工显微镜检检查,由于存在很多局限 性,
因此并没有发展下去;第二种技术就是应用细胞化学技术,在自动血球仪上通过
“
流式
(
flow
)
”
的方法在不同的计数池对细胞进行识别,
WBC
分类也是通过
“
流式
”
不同的方法对
细胞进行辨别 ,
此项技术随后发展了起来。
80
年代,
血细胞计数和
WBC
分类技术融合进入
同一平台,
产生了当前广泛使用的多参数
“
流式
”
血细胞计数和分类的血球仪,
许多制造商都
可以提供。
图象工具也应用运用 到这些血球仪以提醒操作者异常细胞形态的存在以及出现了
血球仪不能计数的异常细胞等,
同时 还可以提示标本的某些特征,
比如血小板聚集,
其可以
导致不正确结果的产生。
自第一台自动化血球仪问世以来,
手工技术,
特别是显微镜对染色血片进行观察,
补充上血
球仪的结果,
能为病人血液标本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报告。
近年来,< br>由于血球仪的性能和技术
不断改进,
血球仪的角色以及弥补的过程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认识到自动血球仪在
WBC
、
RBC
、
PLT
计数 以及形态较好的成熟
WBC
分类中更胜一筹,而显微镜检基于细胞学特征的
微小变化,
在区分细胞,
尤其是不成熟细胞中更具有优势。对于很多标本,
已经没有必要进
行显微镜检或者手工分类计数了。
最近,
由于控制成本的压力,
以及缺乏训练有素的 工作人
员,
都逐渐需要在不牺牲结果质量的前提下,
减少手工检查的数量。
因 为主要的补充程序是
显微镜涂片镜检,
决定每个标本是否有涂片镜检的必要性,
对于血 液学实验室成本中、
工作
量、
以及出报告的速度都起着重要作用。
人工涂片检 查为我们提供额外的或者血球仪漏掉的
信息,
或者用于验证血球仪结果。
显微镜检通常 是根据适用于血球仪结果的涂片镜检标准来
执行的。
每个实验室都制定了自己的血球仪检测后的 工作标准。
目的就是减少需要动手
(通
常是涂片镜检)
的标本的数量到最大程 度,
同时不至于因为错误的或者易误导的报告,
尤其
是假阴性的结果而损害病人。尽管如此,
单个实验室几乎没有机会知道自己执行的标准对于
减少假阳性,
假阴性 是否是最恰当的。
非正式的信息交换显示,
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涂片镜检
率从
5 %
到
95%
不等。这是不能完全用病种的不同以及仪器的不同来解释的。
Berend Houwen
博士认识到,从长远来看,需要制定一个普遍能接受的标准,用于 血球分析
仪分析后复查血细胞计数以及分类。他邀请了
20
名专家于
2002
年在
spring
商讨这个话题,
并且在大多数恰当的标准上达成了共识。要 邀请来的血液学学者代表了
6
个国家
17
个实验
室,在复查标准上一 流的专家。这些实验室包括三级医院(
servicing
tertiary
ho spitals
)
,肿
瘤医院,社区医院,儿童医院和私立医院
(docto rs’ office)(
见附录
1)
。在近三天的时间里,血
细胞计数的每 一个参数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并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即在什么情况下复查启
动对自动 分析仪分析结果的复查,大概包含进一步的测试或者涂片复查。来自
15
个实验室
的代 表同意按照随后会议制定的细则,
在他们各自的实验室对这些规则进行测试。
对规则验
证以及发展情况,包括各自对补充临床血液学实验室的补充建议,都包含在本文中。
材料合方法:
为验证这些规则的合理性,每个实验室被要求做
1000个标本。这些标本是从一段时间的日
常标本里面随机挑选出来的,代表了实验室的病种分布。在这< br>1000
个标本中,有
800
个是
首检标本,
用于测试关于首 检标本的规则。
剩下的
200
个标本是二次检测标本,
用于测试关
于 二次检测标本的规则。每个实验室都按照自己的标准操作规程(
SOP
)在本室的血球仪上对标本进行检测。此外,不管
SOP
文件要求是否对检测标本进行涂片镜检,对所有的标本
都进行涂片染色观察。
并在实验中对所有的病人的标本进行手工涂片分类。
如果涂片分 类是
日常工作中要求的,其结果也被纳入研究。
所有的数据都上交给指导委员会(
steering committee
)进行分析 。每个成员所提交的数据是
一张电子表格,包含了每个标本的识别,执行的每条规则情况,涂片镜检,仪 器图象
(
instrument flag
)
,
所有血细胞计数的结 果,
按本实验室规则是否需要对标本进行涂片检查,
样本差值(
sample del ta
)
,以及每个重要发现的评价。数据由指导委员会成员进行细致的分
析和回顾。< br>
指导委员会对数据进行初步评估后,
很明显:
并不是所有的实验室都使用相同 的标准来定义
什么是不正常的涂片结果(阳性发现)
。指导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单独的标准,并 将其重新
应用于原始数据中。
表
1
包含了协作组依据临床相关性而用来定义涂 片阳性
(异常发现)
的
标准。
先对所有实验室的数据进行单独分析 ,
然后再将所有实验室数据汇总分析。
指导委员会对所
有的数据进行回顾,
比 较使用各条规则对外周血进行涂片镜检时的观察结果。
如果符合某条
规则,
并且镜检也 有阳性发现,
那么这个标本就本定义为真阳性;
如果符合某条规则,
但是
镜检 并没有阳性发现,
那么这个标本就本定义为假阳性;
如果不符合某条规则,
但是涂片时
有阳性发现,则该标本被定义为假阴性;
如果不符合某条规则,涂片也无阳性发现,则被定义为真阴性。将正确率表格
(truth table)
发放给各个实验室,然后将来自所 有实验室的数据汇
总到表
2
。
手生冻疮怎么办-
手生冻疮怎么办-
手生冻疮怎么办-
手生冻疮怎么办-
手生冻疮怎么办-
手生冻疮怎么办-
手生冻疮怎么办-
手生冻疮怎么办-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20:3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5078.html
-
上一篇:输血技术基础知识分类模拟1含答案
下一篇:血常规复检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