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肺炎支原体简介: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
pneumoniae,MP
)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性微生
物。人类在
1944
年已经从一个急性肺 炎患者
Eaton
痰
液中分离出来
,
当时命名为
Eaton
因子,
1963
年,正式
确认为肺炎支原体。
生物学性状:
肺炎支原体只是支原体的一种。
生物学分型:属于柔膜体纲,具体省略
细胞生物学:链接图标:源自外文综述
肺炎支原体二
分裂繁殖
肺炎支原体的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
terminal
structure
),能使支原体粘附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
表面,与致病性有关。这有别于 一般的支原体。
简介: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具有高度多态性,呈
球形 ,分支张或颗粒状等形态。其革兰染色阴性,但
不易染色。大小为长
0.2μg,宽约
0.1
-0.2μg,约
为杆状细菌的的五分之一,故可通过一般细菌的除滤
器。电子 显微镜下支原体细胞膜的超微结构分三层,
内外层含蛋白质及糖类;中间层含脂质,其中胆固醇
含量较多,约占
36%
,所以凡能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如
二性霉素
B
等均可引起支原体细胞膜破裂而死亡。由
于支原体无细胞壁,因此肺炎支原体对理化的抵抗力
较 细菌弱,对常用消毒剂敏感,且不能独立生活与自
然界,故其为寄生菌。因而对干扰蛋白合成及作用于< br>胆固醇的抗菌药物敏感,对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
有耐药性。菌体是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其在无 细胞生
培养基生长缓慢,且绝对需氧,可
1-6
小时分裂一
代,在含血清、胆 固醇及酵母浸膏的培养基上培养
2
-
9
天可行程微小菌落,典型呈油煎蛋样。 肺炎支原体的
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
terminal
structure< br>),能使支原体粘附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
表面,与致病性有关。这有别于一般的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能引起人类
致病的支原体有两种,一种是引起泌尿 系统和生殖系
统感染的支原体,第二种就是能引起人类呼吸道致病
的支原体,全名为“肺炎支原 体”。这里讲的是肺炎
支原体(以下简称“支原体”)。
发病机理】肺炎 支原体能粘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上,首先通过其
顶端结构粘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并伸出微管插 入胞内吸取营养、损伤细胞膜,从细
胞膜获得脂质和胆固醇,引起细胞损伤;继而释放出核酸酶、过氧化 氢等代谢产生
引起细胞的溶解、上皮细胞的肿胀与坏死
,
支原体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 如溶神经
支原体能产生神经毒素,引起细胞膜损伤。呼吸道分泌的
SlgA
对再感染有 一定防
御作用,但不够牢固。
其次诱导产生自身免疫抗体,产生交叉免疫效应。MP
可能与多种宿主细胞膜有着
共同的抗原成分。
MP
感染后
,
机体产生自身免疫抗体,并与相关抗原结合产生免
疫复合物,最终 激活补体系统从而发挥强大的免疫效应。
另外,产生各种细菌毒素,侵犯全身各处器官,可释 放释放出核酸酶、过氧化氢等
代谢产生引起细胞的溶解、上皮细胞的肿流行病学
MP
主要通过飞沫及经人传人传播,可引起散发或小范围内流行,是导致社区获得
性肺炎重要病因。 它在社会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波动于
10-25%
。而且
Mp
肺炎每
4-
7
年流行,间中爆发。在流行期间,其比率可升至
50%
。我国相关研 究显示
MP
肺
炎占儿童社会获得性肺炎
20%
。在大于五岁的儿童, 有研究表明
MP
占该年龄段的
社会获得性肺炎
50%
,而且常随着增 长,发病率也相应的提高
,
并且有相应的两个
峰值,分别是
5
-9
岁和
10
-
15
岁。小于五岁的儿童发病率稍低,但是病情明 显严
重
。支原体肺炎在医院获得性肺炎中,发病率相对较低。有研究在医院获得性肺
炎中仅有
3%.
肺炎支原体是目前成人和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之一,而且,其感染率有逐
年上升的趋势。支原体有很强的传染性,经常在儿童集居的场所传播,引起集 体感
染,例如托儿所和幼儿园。也常常在家庭成员中交叉传染,导致久治不愈。
< br>近年来,支原体的感染越来越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儿科门诊中,支原体感染引起
的呼吸道感染占
20
%以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有一半是由支原体感染引
起的。
< br>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因为支原体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与患儿密切接触的人(家
长、玩伴、保姆 等)也要做检查,排除支原体感染,如果已经感染支原体,要同时
治疗胀与坏死
对全身各系统的作用:
呼吸系统
临床症状:
肺炎支原体肺炎以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多见。支原体感染的特点是病程很长,通常
数周甚至数月 ,迁延难愈,对青霉素和头孢类抗菌素耐药。肺炎支原体主要感染的
部位是呼吸道,常常会引起上呼吸道 感染、支原体性肺炎。临床表现:潜伏期约为
2
~
3
周,一般起病较缓慢,但 亦有急性起病者,常以发热、热型不定、热程
1
~
3
周、多为弛张热及不规则 发热,平均
4-5 d
;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有的酷似百
日咳样咳嗽,多见干咳, 可咳少量黏稠痰,甚至痰中带血丝。伴喘息。婴幼儿起病
急、病程长,可表现喘憋、呼吸困难;年长儿可 伴咽痛、胸闷、胸痛等症状,肺部
常在整个病程中无任何阳性体征,这是本病的特点之一,少数病例呼吸 音减弱,双
肺可闻及干湿性
音,这些表现常在
X
线改变之后发现, 临床表现多样,可为轻度
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乃至肺脓肿、肺大泡及胸膜炎
.
小龄儿
童(〈
5
岁)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经常无症状而消失或只导致轻度呼 吸道感染。由于
感染后没有足够的免疫力存在,会出现需要长时间康复期并不断加重的再感染(多
次)。正因为这些不同症状的存在,诊断不能仅靠临床现象进行,而需要进一步地
确诊(如病原体证明 ,血清学等),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轻度的支原体感染,可
不表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但可以削弱整个呼 吸系统的免疫能力,从而出现反复发作
的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不仅是
MP
感染的高危 人群,而且容易发生重症支原体肺
炎,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发热、咳嗽 、咳痰等,
胸部
X
线表现呈多样化,缺乏特异性,单侧较双侧多见,右侧比左侧发病率 高约
2
倍,累及肺门多见。反复感染
MP
可刺激免疫细胞增殖,最终引起气道 高反应性和
慢性炎症.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哮喘。
难治性
MPP:
通常理解为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
Mpp[ < br>,患儿病情重、
病程长,呼吸道感染易反复,甚至迁延不愈,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倾
向于免疫学学说。有报道认为故认为
T
细胞数量不足和细胞活化功能障碍在难治性MPP
患儿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是有关出现耐药性
MP
菌株亦可能起 了
十分重要作用,另外
MP
存在免疫逃逸机制亦可能起了十分重要作用。
< br>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重症支原体肺炎单独采用红霉素等治疗效果很差,病情进展
很快,甚至会在 发病后不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和呼吸衰竭。通过临床研究认为,
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表现是由于支原体感 染后致机体炎症反应过度造成急性肺损伤、
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此时,应及时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
和
)
丙种球蛋白治疗,阻
断迅猛发展的炎症病理过程。支原体肺炎后遗 问题是由于疾病的严重损害,致使气
道、肺组织的完全修复已不可能而造成的,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后遗问题最严
重的是出现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功能衰竭。国外已开展为曾患过支原体肺炎继
发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肺功能衰竭的患者实施肺移植术。其他后遗问题还有反复
10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10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10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10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10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10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10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10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18:5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4976.html
-
上一篇:鼠宝宝男孩小名大全
下一篇:2020属鼠的孩子起什么名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