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学周易有什么禁忌关于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通知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18 17:38

弥漫性丘疹-

2021年1月18日发(作者:黎元洪)

关于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通知

各临床科室:


10

16
日—
10

22
日卫生部将组 织检查组抽查卫生技术人员重点传染病
防治知识,现将培训重点内容及思考题下发,请组织科室人员认真 学习。







台州市中心医院医务处

2005

10

12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一、
概述: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
以鼠蚤为媒介传播,
传染性极强,
病死率高。
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

二、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和多种啮齿类动物,人 间鼠疫的各型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以肺鼠疫患者最
为重要。

2.
传播途径:


1


经鼠蚤传播:通过“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2


接触传播



3


经空气飞沫传播

3.
流行特征:


1


自然疫源性:世界各地存在许多自然疫源地,鼠间感染长期持续存在,随时对人类构成威胁。


2


明显的季节性:多发夏秋季节。


3


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职业性: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为主,野外作业者是高危人群。

三、
临床表现:

(一)

腺鼠疫:最常见的类型,除全身 中毒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腹股沟淋巴结炎最多
见。

(二)

肺鼠疫:起病急骤,寒颤高热,发展迅速,具有严重中毒症状。

(三)

败血症型鼠疫:此型最凶险,又称暴发型鼠疫。

(四)

其它少见类型:如皮肤鼠疫、脑膜炎型鼠疫、眼鼠疫、肠鼠疫、扁桃体鼠疫等。

四、
诊断:

(一)

流行病学史:

起病前
10
日曾到过疫区或有接触可疑动物或患者史。

(二)

临床表现:

有下列表现之一应高度怀疑鼠疫:

1.

起病急骤,畏寒发热,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迅速衰竭。

2.

咳嗽、胸痛、血性痰、呼吸急促、紫绀,症状严重而体征相对较轻。

3.

急性淋巴结炎,发展迅速,因局部剧痛而采取强迫体位。

(三)

实验室:

是确定本病最重要的依据。从患者的淋巴结穿刺 液、血、痰中检出鼠疫杆菌,或血清学、分子生物
学检测阳性。

五、
治疗原则:

链霉素是首选。


【思考题】

1.
鼠疫的病原及传染源各是什么?传播途径有哪些?

2.
鼠疫临床上分哪几型?最常见的是哪型?其临床特点如何?最凶险的是哪型?

3.
鼠疫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如何确诊?


【选择题】

1.

关于鼠疫下列概念正确的是:

A.

曾是甲类传染病,现已绝迹


B.

仍是甲类传染病,但可在
24h
之后报告

C.

甲类传染病之首,应立即报告


D.
是乙类传染病,但应按甲类处理

2.

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的关系是:

A.

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无关


B.

人间鼠疫流行总是发生在鼠间鼠疫之后

C.

鼠间鼠疫流行总是发生在人间鼠疫之后

D.

人间鼠疫与鼠间鼠疫的流行几乎同时发生

3.

关于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下列概念正确的是

A.

是外来性传染病,我国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B.

由于家鼠也能传染,故没有季节性

C.

人群大多易感,所以无性别年龄之分

D.

夏秋季多发,男性、野外作业者多见

4.

鼠疫杆菌的特点是:

A.

革兰阴性杆菌,具有鞭毛和芽孢,能运动

B.

革兰阴性杆菌,只产生内毒素

C.

抵抗力较强,既耐寒又耐热

D.

革兰阴性杆菌,既产生内毒素又产生外毒素

5.

关于腺鼠疫下列概念错误的是:

A.

腺鼠疫淋巴结可以挤压尽早排脓

B.

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C.

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

D.

腹股沟淋巴结炎最多见


【答案】

选择题:
1.C 2. B 3. D 4. D 5. A







一、
概述: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

二、流行病学:

1.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1
)粪-口途径传播


2
)生活接触传播


3
)苍蝇传播


4
)水



5
)食物

3.

流行特征:我国发病季节一般在
5-11
月,而流行高峰多在
7-10
月。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
1-3
天,典型霍乱病程分为三期。

(一)泻吐期


(二)脱水期


(三)
反应恢复期:
极少数病 人尚未出现吐泻症状即发生循环衰竭而死亡,
称为
“暴发”

“干性霍乱”< br>。

临床根据脱水程度将霍乱分为轻、中、重型

临床表现

脱水(体重%)

轻型

5
%以下

中型

5-10


重型

10
%以上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疑似病例(符合下列之一者)


1.

具有典型的临床症 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
,伴有呕吐,
迅速出现严重脱水 、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
定前;

2.

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
(如同餐、
同住或护理者等)
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它原因可查者。

(二)

确诊病例(符合下列之一者)


1.

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

2.

霍乱流行期间疫区内,凡有典型症状,虽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它原因可查者;

3.

在病原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的前后各
5
天内有腹泻症状 者,可诊断轻型患者。

六、
治疗原则:

预防脱水、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补液是治疗本病最关键的环节。

七、
出院标准:

1.
临床症状消失
6
天,隔日 粪便培养连续
3
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出院。无细菌培养条件,隔离患
者至症状消失< br>15
天。

2.
陪护者与病人同时采便,二次阴性时与治愈病人同时出院。

【思考题】

1.

霍乱的病原菌及传染源各是什么?

传播途径有哪些?

2.

简述典型霍乱病程分几期?

霍乱患者的临床分型有几种?

3.

简述霍乱的确诊标准?

【选择题】

1.
霍乱的潜伏期是:


A.1-7

B.1-3

C.3-5

D.7-9


2.
有极少数的霍乱病人尚未出现泻吐症状即发生循环衰竭而死亡,称为:

A.
轻型霍乱
B.
中型霍乱
C.
重症霍乱
D.
“暴发型”或“干性”霍乱

4.

霍乱在我国流行高峰时期多在:


A.5-11

B.8-12

C.7-10

D.3-8


5.

治疗霍乱患者在无细菌培养条件的情况下,多久可以解除隔离?

A.

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
6

B.
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
3


C.
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
10

D.
隔离患者至症状消失
15


6.

治疗霍乱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A.
补液
B.
补盐
C.
抗病毒治疗
D.
使用抗菌药物

【答案】

选择题:
1.B 2.D 3.D 4.D 5.A

艾滋病

一、流行病学

1.

传染源:感染
HIV
的人是唯一传染源,包括
AIDS
患者和无症状的
HIV
感染者。

2.

传播途径:


1


性传播


2
)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


3
)母婴传播

二、临床表现:

1.

急性期:

窗口期:从艾滋病病毒感染到血清艾滋病病毒抗体转阳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

2.

无症状期

3.

持续淋巴结肿大期

4.

临床期(艾滋病期)

三、预防与控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

1.

防止被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刺伤;

2.

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

3.

临床操作、处理污物时避免自己的伤口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

4.
如不慎刺伤划伤,应立即用清水清洗伤口,轻挤伤口,用碘酒、酒精消毒,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
后 续处理。

【思考题】

1.

艾滋病期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哪些?

2.

怎样进行艾滋病的预防?

【选择题】

1.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哪个系统?

A.
神经系统
B.
肌肉系统
C.
骨骼系统
D.
免疫系统

2.

在我国最常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是:

A.
性传播
B.
静脉吸毒
C.
输血
D.
母婴传播

3.

感染
HIV
后到体内出现
HIV
抗体的这段时间称为:

A.
窗口期
B.
持续淋巴结肿大期
C.
艾滋病期
D.
急性期

4.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有:

A.

防止污染过的针头刺伤
B.
避免接触病人的体液


C.
一旦刺伤立即清洗,碘酒消毒
D.
以上都是


【答案】


选择题:
1.D 2.B 3.A 4.D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一、概述:

传染性非典型肺 炎特指由新的冠状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
《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SARS
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患者是最主要传染源,发生呼吸衰竭时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近距离接触传播。

三、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在两周之内,通常为
2-10
天。


(二)临床症状:

1.

发热及相关症状:体温一般高于
38
℃,常呈持续性高热,可伴有畏寒、肌肉酸痛、关节酸痛、
头痛、乏力。

2.

呼吸系统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可有胸闷,严重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3.

全身中毒症状: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可发生 肝、肾、心等
脏器受累的表现。


四、影像学:


(一)磨玻璃密度影


(二)肺实变影


五、医学观察病例:


2
周内有与
SARS
患者 或疑似
SARS
患者接触史,但无临床表现者,应在自接触之日起医学隔离观察
2周。


【思考题】

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什么?

2.

什么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有哪三类症状?

【选择题】

1.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SARS
冠状病毒(
SARS-CoV
)是冠状病毒科的新成员

B.

冠状病毒科的病毒与人和动物的疾病有关

C.
< br>病毒排泄物在空气中存活
6
小时,在血液中可存活
15
天,粪便中可存 活
10


D.

56
℃加热
90
分钟,
75
℃加热
30
分钟可灭活
SARS
病毒;
75%
乙醇
5
分钟病毒失去活力

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A.

大部分患者无潜伏期

B.

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乏力

C.

咳嗽、多痰,呼吸窘迫综合症

D.

早期白细胞数升高,肺部影像学显示肺炎改变

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通常是:

A.15-20

B.2-10

C.20-30

D.30-60


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
呼吸道飞沫传播
B.
垂直传播
C.
血液传播
D.
蚊虫叮咬

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理?

A.

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

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C.

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D.

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答案】


选择题:
1.C 2.B 3.B 4.A 5.A








一、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痰涂片检查找到结核菌的肺结核患者(涂阳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传播。

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积极发现和治愈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是 当今结核病控制最有效、最符合成本
/
效益的干预措施。即
直接观察下的短程督导化疗 (简称
DOTS
策略)


1.

各级政府对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承诺。

2.

利用痰涂片显微镜检查以发现更多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

3.

对 所有发现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
要进行正规治疗与管理,
每次服药都要在医护人员的直接面视下
服用。

4.

各地、各级要建立持续不间断的免费抗结核药物供应系统。

5.

建立结核病的登记、报告和评价的监测系统。

三、诊断:


细菌学检查:痰菌检查是确定传染性和诊断、治疗的主要依据,痰结核菌阳性可确诊为肺结核。

四、结核病分类:


(一)原发性肺结核


(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三)继发性肺结核


(四)结核性胸膜炎


(五)其它肺外结核

五、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思考题】

1.

请简述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五个要素?

2.

结核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选择题】

1.

肺结核病:


A.
是遗传性疾病
B.
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慢性传染病

C.
是通过接触传播的传染病
D.
不是传染病

2.

肺结核可疑症状:

A.
头痛、高热、嗓子痛
B.
胸腹部痛、腹胀、吃不下饭

C.
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有咯血
D.
肥胖

3.

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的简便有效方法:

A.
查痰
B.
查血
C.
查尿
D.
心电图

4.

肺结核主要通过:

A.
握手接触传染
B.
经血液传染

C.
传染性病人咳嗽、咳痰、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的飞沫传染
D.
吃饭传播

5.

肺结核人管理不善可导致:

A.
容易产生大量的复治病例
B.
大量的耐药病例

C.
使该地区的结核病患病率居高不下
D.
以上都是


【答案】

选择题:
1.B 2.C 3.A 4.C 5.D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一、概述: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 禽、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全球首例人类禽流
感发生于
1997

5
月 的香港,是一名
3
岁儿童。目前已知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血清亚型有
H5N1

H7N7

H9N2
三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 流感样症状,小儿和老人易并发肺炎,部分
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终发展为全身多脏器 功能衰竭而死亡。

二、病原学:
H5N1
血清亚型属于高致病性甲型流感病毒。

三、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主要是病禽或带病毒禽类。目前尚无人传人的确切证据。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

四、临床表现:潜伏期为
7
天,一般为
1-3
天。

五、疫情报告: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 理。

【思考题】

1.

禽类发生禽流感疫情时,人类因接触病禽只是极少数被感染,为什么还要引起如此高度的重视?

2.

简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鉴别诊断?

3.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选择题】

1.

全世界第一例人禽流感病例在何年何地确诊?

A.1999
年在香港
B.1997
年在香港
C.1999
年在中国
D.2003
年在越南

2.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

A.
消化道
B.
呼吸道
C.
皮肤
D.
血液

3.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理?

A.

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

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C.

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D.

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4.

以下哪项不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的目的?

A.
预防再次感染
B.
抑制病毒复制

C.
减轻病情
D.
缩短病程

5.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多发生在哪个季节?

A.
春夏
B.
夏秋
C.
冬春
D.
秋冬


【答案】


选择题:
1.B 2.B 3.A 4.A 5.C

流行性感冒

一、概述: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
是 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
,

身中毒症状明显
,
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呼吸道症状较轻、年老、体弱、婴 幼儿易并发
肺炎。该病潜伏期短,常呈自限性,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发病率在诸多传染病中高居首位。 流感病毒根
据其内部及外部抗原结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可感染 多种动物,
为人类的主要病源。
20
世纪发生的
4
次世界大流行,均 由甲型流感引起。乙型和丙型流感相对较少,且仅
感染人类。

一、病原学:流感病毒 属正粘液病毒科,系
RNA
病毒。根据病毒核蛋白和膜蛋白的抗原性,可将病毒分为
甲 、乙、丙三型。

二、流行病学:
1.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甲 型流感可能动物传染源,以猪为主,马、牛与鸟
类亦有可能。发病初期传染最强,传染期
5-7
天。
2
、传播途径
:
主要通过飞沬传播。

三、临 床表现
:
潜伏期一般
1-2
日,短者数小时,最长
3-4
日 。分为三型:
1
、单纯型
2
、肺炎型
3
、中毒
型< br>
四、疫情报告
: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流行性感冒是丙类传染病。

五、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为主:包括解热镇痛药物和支持治疗。儿童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对继发细
菌性肺炎严格 有效控制。
2
、抗病毒治疗:金刚烷胺和甲基金刚烷胺有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3
、中药
治疗。

【思考题】

1


简述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

2


简述流感传染源。

【选择题】

1
、关于流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甲型流感易发生变异
B.
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
C.
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症状较重
D.
发热及
全向中毒症状较重

2
、关于流行性感冒病毒下列哪项是正确

A.
流行性感冒病毒属副粘液病毒
B.
分甲、
乙、
丙三型
C.
甲型不变异
D.
乙型及丙型可感染人类
及多种动物

3
、流行性感冒的确诊依据

A.
发病季节
B.
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
C.
病毒分离
D.
血凝抑制试验

4
、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合

A.
全身症状重
B.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C.
年老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流感,病
情可持续发展
D.
肺外并发症多见

5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及治疗
B.
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
流感流行前,给所有易感人群使
用金刚烷胺进行药物预防
D.
减少分众集会活动

【答案】


选择题:
1.C 2.B 3.C 4.D 5.C


流行性出血热

一、概述:


流行性出血 热(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以发
热、
出 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
典型病例呈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
多尿 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

二、流行病学:主要是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垂直传播、消化道传播。

三、诊断:


(一)突然原因不明的高热,可伴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的胃肠道、类肝炎症状。


(二)注意观察出血热特有的三红征及三痛征。


(三)血常规出现
PLT
下降,异淋细胞,白细胞上升。


(四)肾损害发生极早。


(五)早期行肾脏
B
超检查。


(六)密切观察临床经过。


(七)特异性抗体检测。


【思考题】

1.

试述早期诊断要点?

2.

简述流行性出血热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

3.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治疗要点是哪些?


【选择题】

1.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A.
细菌
B.
立克次体
C.
汉坦病毒
D.
螺旋体
E.
原虫

2.
我国流行性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

A.
家鼠
B.
黑线姬鼠
C.
红背鼠
D.
棕背鼠
E.
豚鼠

3.
流行性出血热最易侵犯的器官是:

A.

B.

C.

D.

E.


4.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主要原因是:

B.

小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

C.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

心肌损伤

E.

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F.

继发感染

5.
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多发生于病程的:

A.4-6

B.6-8

C.
一星期内
D.2-3
病日
E.
多尿期以前


【答案】

选择题:
1.C 2.B 3.D 4.A 5.A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
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主要通过蚊虫传播,
流行于夏秋季节。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症 状等为特征。

二、流行病学:

1.

传染源:猪为主要传染源。病人的病毒血症短暂,不是主要的传染源。

2.

传播途径:国内以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蚊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

3.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但绝大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感染后多为高度散发 ,多为
10
岁以下的
儿童。

4.

流行地区:乙 脑绝大多数的病例集中在
7

8

9
三个月。
< br>三、临床分型:乙脑可分为
4
型,轻型、普通型(中型)
、重型、极重型(暴发 型)


四、鉴别诊断:中毒型痢疾的脑型:本病亦多见于夏秋季,儿童多发,病初胃 肠症状出现前即可有高热及
神经症状(昏迷、惊厥)
,故易与乙脑混淆。脑脊液无改变,大便或 灌肠液可查见红细胞、脓细胞及吞噬
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血乙脑抗体阴性,可与乙脑相区别。< br>
五、治疗原则:治疗重点是把三关:即高热、惊厥与呼吸衰竭。

八、
预防:
1.
疫苗注射的对象主要为流行区
6
个月以上
10
岁以下的儿童。
2.
消灭蚊子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思考题】

1.
乙脑的概念与特点有哪些?

2.
乙脑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选择题】

1.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是:
A.
病毒
B.
细菌
C.
螺旋体
D.
蠕虫

2.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
A.
呼吸道传播
B.
消化道传播
C.
接触传播
D.
蚊虫传播

3.

乙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
A.
高热
B.
肺炎
C.
惊厥
D.
中枢性呼吸衰竭

4.

根据病情轻重,进行乙脑分型。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腹壁反射和提睾反 射消失,偶有抽搐,
体温常在
40
℃左右,病程约为
10
天,多无恢 复期症状,是哪种类型?

弥漫性丘疹-


弥漫性丘疹-


弥漫性丘疹-


弥漫性丘疹-


弥漫性丘疹-


弥漫性丘疹-


弥漫性丘疹-


弥漫性丘疹-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17:3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4845.html

关于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通知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