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如何学习做蛋糕《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1-18 09:40

孕妇喝奶粉好吗-

2021年1月18日发(作者:马朴)
《儿科学》五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儿科学

英文名称:
Pediatrics
课程性质:
专业课





时:
96
学时(理论学时:
64
学时),(实验、见习、讨
论学时:
3 2
学时)






分:
6.0
学分

适用专业:
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预修课程:
人体解剖学
,
组织学与胚胎学
,
生理学
,
生物化学与分
子生物学,
病理生理学
,
病理学
,
医学免疫学
,
药理学
,
诊断学
,
医学影
像学。

建议教材:
“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儿科学》第
8
版,王卫
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课程简介:
自胎儿至青少年是一个体格、心理、智力不断成熟的
过程,机体在解 剖、生理、病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方面与成
人相比有明显不同,
且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 其特点。
儿童身心健康关
系到世界的未来,
因此,
熟悉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br>掌握儿童疾病诊断、
预防和治疗的各项措施,
对促进和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br>《

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疾病诊治、疾病预防与疾
病康复 的临床医学学科,
是临床医学教育骨干课程,
是医学生的必修
1

课。

《儿科学》内容共分
18
章,其教学内容涵盖发育儿科学、预 防儿
科学、临床儿科学和康复儿科学;其中,第
1

4
章为总论,介 绍儿
科学特点及儿科疾病诊治的原则,第
2

3
章为发育儿科学及预 防儿
科学的内容,
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保健原则;

5

18
章研究各
系统或年龄段疾病。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突出重点、减少重复、精
简 课程、
保持特色为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对“三基”知识
的总体掌握,
紧密结合临床实践,
适当介绍儿科学新进展,
拓宽眼界,
使医学生具有较好的掌握知 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
重启发式教学,
充分发挥医学生在学习上的主 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
科学的临床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生在认真
学习教材和教师的启发下,
应掌握儿科学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疾病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
案,掌握疑难病症的诊 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危急
重症的抢救程序、组织和方法,并养成独立思考、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
能力。

本大纲以王卫平教授主编的《儿科学》
(第
8版)
(
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
2013)
为主要教材,
以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主编的
《实
用儿科学》

第< br>7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
》等为辅助教材。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2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

2
.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3
.掌握儿童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3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儿童、胎儿期、新生儿 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
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2
.主要教学内容:


1
)一般介绍儿科的任务和范围。


2
)重点 讲解儿科学的特点:分基础和临床。基础包括解剖、功能、病理、
免疫及心理;临床包括疾病种类、临床 表现、诊断、治疗、预后与预防等。


3
)重点讲解儿童年龄分期及各期特 点(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
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四)见习课:

了解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

(五)思考题:

儿科年龄分期及其临床意义。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

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三节

体格生长

第四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

第五节

神经、心理发育

3

第六节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2
.掌握儿 童体格生长常用各项指标和测量方法、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发
育规律及评价。

3
.了解体格生长的评价方法。

4
.熟悉各系统的生长发育(重点:骨骼、牙齿)


5
.了解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特点及评价方法。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3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生长发育、生长、发育 ;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
身高
/
身长、坐高
/
顶臀长、
; 骨龄、乳牙萌出延迟;神经心理发育、心理测试

2
.主要教学内容:


1
)重点讲解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2
)重点讲解儿童体格生长的指标,测量方法及正常值,影响因素(体重、
身高/
身长、坐高
/
顶臀长、指距、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及身体比例与匀称度等)
;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发育规律及体格发育评价。


3< br>)
一般讲解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及影响因素
(头颅骨
-
骨 缝、
前囟、后囟,脊柱,长骨
-
骨龄、牙齿
-
乳牙、恒牙等发育规律 )



4
)结合小儿神经系统形态及功能发育,讲解各年龄感知、 运动、语言和
神经反射的发育,讲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发展里程碑。


5
)介绍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四)见习课:

结合儿童保健门诊了解儿童体格生长各项指标的评价方法
(重点体格发育常
用各项指标 测量方法、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发育评价)

(五)思考题:

1
.何谓生长发育?生长发育的规律有哪些?

2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3
.何谓骨龄,测量小儿骨龄有何临床意义?

4

4
.简述小儿前囟发育规律,检查前囟有何临床意义?

5
.评价体格生长有哪些要求?

6

1
岁以内小儿运动、语言、思维和神经反射的发育。


第七节

心理行为异常

(一)目的要求:

介绍常见儿童心理行为异常。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1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行为问题、屏气发作、 吮拇指癖、咬指甲癖、遗尿
症、儿童擦腿综合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

2
.主要教学内容:

介绍儿童行为问题的分类及常见儿童心理行为异常,如 :屏气发作、咬吮拇
指癖、咬指甲癖;遗尿症、儿童擦腿综合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等发生原因、表现和处理原则。

(四)见习课:

了解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的临床表现。

(五)思考题:

1
.简述儿童行为异常分为哪几类?

2
.原发性遗尿症的处理原则?


第三章

儿童保健原则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各年龄儿童保健原则。

2
.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3
.掌握儿童的计划免疫。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2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儿童保健、计划免疫

5

2
.主要教学内容:


1
)重点讲解儿童各年龄期的保健 原则(包括胎儿期及围生期、新生儿期、
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


2
)一般介绍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①护理:居室、衣着;②营养:婴幼儿喂养指导;③心理卫生;④定期健康检查:新生儿访视、儿童保健门诊;⑤体
格锻炼:户外活动、 皮肤锻炼、体育运动;⑥意外事故预防


3
)重点讲解计划免疫:掌握计划 免疫的意义及程序、禁忌症;熟悉预防
接种反应。

(四)见习课:

通过儿保门诊或儿童保健组织,了解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

(五)思考题:

1
.小儿各年龄期保健原则及重点。

2
.计划免疫概念,我国卫生 部规定的
1
岁内儿童必须完成的计划免疫程序。

3
.预防接种的禁忌证有哪些?


第四章

儿科疾病诊治原则

第三节

儿童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儿童体液平衡的特点。

2
.熟悉儿童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的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

3
.掌握儿童体液疗法的原则及计算方法。

4
.熟悉各种常用溶液的组成及应用。

5
.掌握腹泻病的液体疗法。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3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脱水;轻度脱水、中度 脱水、重度脱水;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口服补液盐(
ORS
、液体疗法;生理需要量、累积损
失量、继续丢失量、扩容。

2
.主要教学内容:

6


1
)讲解儿童液体平衡的特点


2
)重点讲解 儿童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及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病理生理
及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主要包括:
( 轻度脱水、中度脱水、重度脱水、低渗性脱
水、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扩容、低血钾、高血钾、代谢 性酸中毒等)



3
)介绍液体疗法时常用的溶液组成及应用。


4
)重点讲解儿童腹泻病液体疗法(原则及计算方法)


(四)见习课:

结合病例讲解儿童腹泻病、腹泻病合并肺炎、营养不良及新生儿腹泻 时的液
体疗法(不同疾病补液量的计算)


(五)思考题:

1
.小儿体液的总量与分布的特点。

2
.脱水的性质、分度及其临床表现特点。

3
.口服补液盐(ORS
)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原理,标准
ORS
和低渗
ORS
组成、电解质浓度和渗透压?

4
.新生儿和小婴儿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

5
.低钾血症概念、低钾血症的治疗原则及静脉补钾的注意事项。

6
.高钾血症的治疗原则。


第五章

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

第一节

儿童营养基础

第二节

婴儿喂养方法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儿童能量代谢的特点及营养需要。

2
.掌握正常婴儿喂养方法。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2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营养、营养素;膳食营 养素参考摄入量(
DRIs

、平
均需要量

EAR


推荐需要量

RNI


适宜摄入量

AI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UL


7

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婴儿的食物转换。

2
.主要教学内容:


1
)介绍儿童营养基础,重点讲解 儿童物质代谢特点,包括能量、水分、
宏量营养物质和微量营养素的需要量。

2
)重点讲述人乳的成分。母乳喂养的优点,哺乳方法,不宜哺乳的情况、
断奶时间及注意 事项。



3

重点讲述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的适应症,
乳类食品包括配方奶的选择,
牛、羊乳及其他代乳品的成分、优点及使用方法,并重点讲述牛乳 乳方配制。


4
)重点讲解婴儿的食物转换意义和方法。

(四)见习课:

1
.掌握牛乳乳方的改建方法、婴儿辅助食品制作方法。

2
.介绍幼儿喂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讲解人工喂养婴儿奶方的配制及喂养指导。

(五)思考题:

1
.儿童能量代谢特点。

2
.人乳成分特点,母乳喂养优点。

3
.牛奶成分不适合婴儿的原因,奶方的改建步骤和目的。

4
.婴儿添加辅助食品的原则。

5
.婴儿喂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五节

维生素营养障碍

二、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机体内维生素
D
的来源、代谢及生理作用。

2
.熟悉引起儿童维生素
D
缺乏病的原因。

3
. 掌握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与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临床
诊断标准及防治 方法。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1.5
学时

(三)教学内容:

8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
D
缺乏性手
足搐搦症;麦角 骨化醇、胆骨化醇。

2
.主要教学内容:


1
)讲解机体内维生素
D
的来源、活化过程、活性形式及在体内的调节与
生理功能。

2
)结合维生素
D
代谢及生理作用重点讲解引起儿童维生素
D
缺乏症的原
因及诱因;
讲解维生素
D
缺乏症的发病机制< br>(包括甲状旁腺与发病学上的意义)



3
)详细介绍维生 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各期临床症状、体
征、
X
线表现 及血生化改变等。


4
)重点介绍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 搦症的临床表现,包括隐匿型、典型
发作。


5
)重点介绍维生素
D
缺乏所致的佝偻病、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诊断、鉴别
诊断。

6
)详细介绍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手足搐搦症的治疗原则与预防。

(四)见习课:

选择典型病例,通过床边示教、病例讨论等形式,掌握维生素
D
缺乏症的临
床表现及分型、临床防治措施。

(五)思考题:

1
.维生素
D
体内活化及其生理功能。

2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3
.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隐匿型和典型发作表现及急救措施。

4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鉴别诊断。


第六节

蛋白质
-
能量营养障碍

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的定义及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的原因。

2
.了解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改变。

3.掌握儿童蛋白质
-
热能营养不良的临床分型与分度、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9

4
.掌握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与预防方法。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1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
PEM

;消瘦型、浮肿型、消

-
浮 肿型;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

2
.主要教学内容:

1
)介绍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的定义,讲解引起儿童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
良的原因。


2
)简要介绍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改变。


3

重点讲解儿童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 br>临床分型、
临床分度、
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


4
)详细介绍儿童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及具体的治疗措施。


5
)简要介绍儿童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的预防措施。

(四)见习课:

选择典型病例,通过床边示教、病例讨论等形式,掌握蛋白质
-
热能营养不
良的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防治措施。

(五)思考题:

1
.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概念、病因、分型和并发症。

2
.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特点。

3
.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单纯性肥胖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引起儿童肥胖症的病因、病理生理。

2
.熟悉儿童肥胖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3
.熟悉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防治原则。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1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超重、肥 胖症;体质指数(
BMI


10

2
.教学主要内容


1
)一般介绍儿童肥胖症的病因。


2
)一般介绍儿童肥胖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3
)重点介绍儿童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及单纯性肥胖症的防治原则。

(四)见习课:

结合具体病例介绍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与防治方法。

(五)思考题:

1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概念和病因。

2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第七节

微量元素缺乏

锌缺乏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锌的生理作用。

2
.熟悉引起锌缺乏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

3
.熟悉锌缺乏的防治方法。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0.5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锌缺乏症;肠病性肢端皮炎

2
.主要教学内容:


1
)讲解锌缺乏的病因及诱因。


2
)重点介绍锌缺乏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

(四)见习课:

选择典型病例,通过床边示教、病例讨论等形式,掌握锌缺乏的临床表现及
防治措施。

(五)思考题:

1
.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2
.锌缺乏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11

第七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新生儿学,围生医学的定义;新生儿分类及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因素。

2
.掌握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定义、外观、解剖生理的特点和护理。

3
.了解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2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足月儿、早产儿(未成 熟儿)
、过期产儿;出生体重、
低出生体重儿(
LBW
)极低出生体重儿(< br>VLBW

、超低出生体重儿(
ELBW

;正常
出 生体重儿、
巨大儿;
小于胎龄儿

SGA


大于 胎龄儿

LGA


适于胎龄儿

AGA


高危儿;正常足月儿;新生儿贫血。

2
.主要教学内容:


1
)一般介绍新生儿学、围生医学、围生期、新生儿定义。


2
)一般介绍新生儿分类方法及各类新生儿的定义。


3
)一般介绍高危儿的好发情况。


4
)重点 讲解正常足月儿及早产儿在外观、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
液、
神经、
体温调节、
能量和体液代谢、
免疫等方面的特点及易发生的病理情况。


5
)重点讲解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在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6
)一般介绍新生儿的几种特殊状态。

(四)见习课:

结合具体病历介绍新生儿分类、新生儿特殊状态;熟悉足月儿和早产儿护理
要点。

(五)思考题:

1
.新生儿不同分类方法及其定义。

2
.足月儿和早产儿的主要特点及护理要点。

3
.新生儿几种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及产生原因。

12


第五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2
.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分型。

3
.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治疗原则与预防方法。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2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HIE



2
.主要教学内容:


1
)讲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原因(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疾病)
,介绍
新 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足月儿和早产儿脑损伤累及部位的异同。


2)重点讲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
原始反射异常,
惊 厥,颅内压增高,
脑干功能障碍)

临床分度
(轻、
中、
重 度)



3
)讲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手段、诊断依据。


4
)重点讲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原则以及新生儿期后的治疗。

(四)见习课:

选择典型病例,通过床边示教、病例讨论等形式,熟悉新生儿缺氧缺 血性脑
病的临床表现,掌握其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五)思考题: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表现及临床分度。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原则。


第八节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透明膜病)的病因及发表机制。

2
.了解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透明膜病)的病理生理。

3
.掌握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2
学时

13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肺透明膜病(
HMD

、肺表
面活性物质(
PS

;糖尿病母亲婴儿(
IDM

;白肺;湿肺;新生儿 持续肺动脉高
压(
PPHN


2
.主要教学内容:


1
)讲解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是呼 吸窘迫综合征(肺透明膜病)的主要原
因,并由此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


2
)重点讲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
X
线检查变化特
征。


3
)重点讲解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四)见习课:

选择典型病例,通过床边示教、病例讨论等形式,熟悉呼吸窘迫综合 征的临
床表现,掌握其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五)思考题:

1
.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表现、
X
线改变特点。

2
.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3
.治疗及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现活性物质使用方法。

4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湿肺及吸入性肺炎的鉴别要点。


第九节

新生儿黄疸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2
.掌握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要点;

3
.熟悉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几种病因及其特点;

4
.了解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有关因素、临床表现和预防方法。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1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

2
.主要教学内容:

14


1
)讲 解新生儿黄疸特点:新生儿胆红素的来源,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生成较多、
血浆白蛋 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差、
肝功能发育未完善、
胆红
素的肠肝循环增加)


2

重点讲解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生理性黄疸为排除性诊断 ,
诊断依据
(黄
疸出现时间、血清胆红素含量)
;判断病理性黄疸指征(黄疸 出现过早、程度过
重、进展过快、持续时间过长)



3
)讲解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分类及鉴别黄疸的实验室检查。

(四)见习课:

选择典型病例,通过床边示教、病例讨论等形式,掌握新生儿生理性 黄疸和
病理性黄疸的鉴别要点。

(五)思考题:

1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原因及特点。

2
.临床常见的病理性黄疸的诊断要点。


第十节

新生儿溶血病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新生儿溶血病 (
Rh

ABO
血型不合)的原因及发病机理。

2
.掌握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3
.掌握新生儿溶血症并发症—胆红素脑病分期和临床特征。

4
.熟悉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及预防。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1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HDN

,同族免疫性溶血、
ABO
溶血、
Rh
溶血;胆 红素脑病(核黄疸)
;光照疗法、青铜症;换血疗法。

2
.主要教学内容:


1
)讲解
ABO/Rh< br>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2
)重点讲解
A BO/Rh
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3
)重点讲解新生儿溶血病的并发症——胆红质脑病分期及临床特点。
< br>(
4
)讲解新生儿溶血症的实验室检查:确定有无溶血;母婴血型测定;致
15

敏红细胞和血型抗体测验。


5
)讲解新生儿溶血症的 诊断与鉴别诊断:产前诊断(血型和血型抗体测
定,羊水检查,
B
超检查)
; 产后诊断(产妇既往生产史,临床表现,母婴血型
鉴定和血清抗体检查)



6
)重点讲解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产前治疗。新生儿治疗(光照治疗:
原理、方法 、常见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换血疗法:作用、指征和方法;药物治
疗:
供给白蛋白、
纠正酸中毒、
肝酶诱导剂应用、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其它治疗)


(四)见习课:

选择典型病例,通过床边示教、病例讨论等形式,熟悉新生儿溶血症 的临床
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五)思考题:

1
.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处理方法。


第十一节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一、新生儿败血症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
.掌握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及不典型表现(特殊表现)

3
.熟悉新生儿败血症治疗原则。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0.5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早发型 新生儿败血症、晚发型新生
儿败血症。

2
.主要教学内容:


1
)讲解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新生儿易发生败血症的机制。


2
)重点讲解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早发型和晚发型特点及早期症状
(特殊表现 )



3
)讲解新生儿败血症治疗原则。

16

(四)见习课:

结合典型病例,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五)思考题:

1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早发型和晚发型特点及早期症状(特殊表现)


2
.新生儿败血症抗生素治疗原则。


二、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因。

2
.掌握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0.5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感染性肺炎(宫内、产时、产后)


2
.主要教学内容:


1
)重点讲解产前、产时感染性肺 炎病因(病原体,感染途径)
、临床表现
(窒息史,症状出现时间,症状,体征)
、< br>X
线胸片及实验室检查。


2

重点讲解产后感染 性肺炎病因
(病原体,
感染途径)

临床表现
(症状,
体征 )

X
线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3
)讲解新生儿 感染性肺炎治疗:呼吸道管理、供氧、抗病原体疗法、支
持治疗。

(四)见习课:

结合临床病例,熟悉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五)思考题:

1
.新生儿产前、产时感染性肺炎病因和临床特征。

2
.新生儿产后感染性肺炎病因和临床特征。


第八章

遗传性疾病

第二节

染色体病

21
三体综合征

17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
21-
三体综合征的染色体畸形类型。

2
.了解
21-
三体综合征的病因及预防。

3
.掌握
21-
三体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诊断。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1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染色体病、染色体畸变 综合征、
21-
三体综合征。

2
.主要教学内容:

1
)讲解
21-
三体综合征的染色体畸形分型及各型的遗传特征。

2
)重点介绍
21-
三体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智力落后、生 长发育迟缓、特殊
面容、皮纹特点、伴发畸形)



3

重点讲解
21-
三体综合征的诊断,
强调染色体检查的重要性、
产前 筛查。


4
)结合病因讲述
21-
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 )的预防措施。

(四)见习课:

选择典型病例,通过床边示教、病例讨论 等形式,掌握
21-
三体综合征临床
特征。

(五)思考题:

1

21-
三体综合征的概念和染色体分型。

2

21-
三体综合征临床特征。


第三节

遗传代谢病

苯丙酮尿症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苯丙酮尿症的病因、遗传方式。

2
.了解苯丙酮酸代谢过程及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理

3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
.掌握本病的早期诊断及预防。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1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8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遗传代谢病(
IEM

、苯丙酮尿症(
PKU

、苯丙 氨酸
羟化酶(
PAH


2
.主要教学内容:
< br>(
1
)一般介绍本病的病因、遗传方式并介绍苯丙酮酸的正常代谢过程,讲
解本 病的发病机理。


2
)结合发病机理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


3
)重点讲解本病的诊断依据,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4
)讲解本病的治疗措施,饮食疗法具体措施。


5
)一般介绍防止近亲结婚的危害。

(四)见习课:

结合病例介绍小儿遗传代谢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和预防原则。

(五)思考题:

1
.苯丙酮尿症病因、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2
.苯丙酮尿症治疗原则。

3
.如何进行新生儿筛查及早期诊断?


第九章

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2
.掌握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定义和分类。

3
.熟悉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步骤和方法。

4
.熟悉几种常见的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方法。

5
.了解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2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
ID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PID

、继发
19

性免疫缺陷病(
SID

、免疫功能低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HIV

;严重联合
免疫缺陷病(
SCID



2
.主要教学内容:


1
)讲解儿童免疫系统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细胞免疫和特异性体液免
疫)发育特点。


2
)重点介绍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分类和定义。


3
)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处理原则。


4
)讲解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诊断与治疗原则。

(四)见习课:

讲授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五)思考题:

1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2
.原发性免疫缺陷的分类、共同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原则。

3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实验室检查,特别是实验室诊断中初筛试验的内容。


第七节

过敏性紫癜

(一)目的要求:
< br>1
.了解过敏性紫癜(亨
-
舒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改变。

2
.掌握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
.熟悉过敏性紫癜的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0.5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亨
-
舒综合征,
HSP


2
.主要教学内容:


1
)讲解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改变。


2
)重点讲解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分型。


3
)重点讲解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
)介绍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及预后。

(四)见习课:

20

选择典型病例,
通过床边示教、
病例讨论等形式,
掌握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

(五)思考题:

1
.试述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2
.试述过敏性紫癜的鉴别诊断。


第八节

川崎病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川崎病(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的病因及基本病理变化。

2
.掌握川崎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3
.熟悉川崎病辅助检查、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0.5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川崎病(
KD

;皮肤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MCLS


2
.主要教学内容:


1
)讲解川崎病的病因和基本病理变化。


2
)重点讲解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3
)重点讲解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4
)讲解川崎病的治疗及预后。

(四)见习课:

选择典型病例,通过床边示教、病例讨论等形式,掌握川崎病临床特点及治
疗原则。

(五)思考题:

1
.试述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2
.试述川崎病的鉴别诊断。


第十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

麻疹

21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麻疹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病理。

2
.掌握典型麻疹的临床分期及诊断特点。

3
.熟悉麻疹其他类型的临床表现及麻疹的主要并发症。

4
.掌握本病与其它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5
.掌握麻疹的治疗与预防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2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麻疹粘膜斑(
Koplik
斑)
、非典型麻疹、重型麻疹、
异型麻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SPE



2
.主要教学内容:


1
)一般介绍麻疹病毒的特征及本病的病理变化。


2
)重点讲解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要点。


3
)讲解本病其他类型的临床表现及本病的主要并发症。


4
)重点讲解本病与其它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要点。


5
)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及麻疹疫苗计划免疫等预防措施的重要意义。

(四)见习课:

1
.本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2
.介绍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处理。

(五)思考题:

1
.典型麻疹的分期和临床表现。

2
.非典型麻疹有几种表现类型?

3
.麻疹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4
.小儿临床常见的出疹性疾病有哪些?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5
.如何保护麻疹的易感者?


第三节

结核病

概述

(一)目的要求:

22

1
.了解结核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
.掌握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的判断标准及其临床意义。

3
.熟悉儿童结核病的治疗与预防。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0.5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结核病、原发性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肺外结核、
结核菌素试验

2
.主要教学内容:


1
)一般介绍结核菌的特征及传染途径,主要讲解儿童结核病的变态反应
与 机体免疫(细胞免疫)在结核发病中的作用。


2
)重点讲解结核菌素试验 (
PPD
)的方法、结果判断及其临床意义;并讲
解结核病的其他诊断方法(病史、实 验室及
X
线检查等)



3
)介绍抗结核化疗原 则、常见治疗方案及适应范围,预防措施(卡介苗
接种,预防性治疗等)


(四)见习课:

通过病例讨论,掌握小儿肺部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及思路。

(五)思考题:

1
.如何判断结核菌素试验结果?试述其临床意义。

2
.儿童结核病的一般治疗,常用抗结核药物及治疗方案。


原发型肺结核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原发型肺结核的病理变化及其转归。

2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活动性肺结核的指标。

3
.掌握原发型肺结核的治疗。

(二)学时安排:
理论课
0.5
学时

(三)教学内容:

1
.基本概念或关键词:
原发性肺结核、原发综合征。

2
.主要教学内容:

23

孕妇喝奶粉好吗-


孕妇喝奶粉好吗-


孕妇喝奶粉好吗-


孕妇喝奶粉好吗-


孕妇喝奶粉好吗-


孕妇喝奶粉好吗-


孕妇喝奶粉好吗-


孕妇喝奶粉好吗-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09:4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4357.html

《儿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