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孕知识-
电池车间主要危险化学品:
制绒间
:
KOH
HCL
HF
HNO3
扩散间:
N2
O2
POCl3
刻蚀间:
HF
、
HNO3
H2SO4
HCL
KOH
PECVD
:
SiH4
、
NH3
、
N2
丝网:
C2H5OH
、
NaOH
一、硅烷
SiH4
1
、特性
无色气体、
与空气反应会引起窒息气体 ;
暴露在空气中会自燃;
钢瓶储存温度不高于
52
℃。
2
、危害
呼吸道过度吸入硅烷会引起肺炎和肾病。暴露于 高浓度气体中还会由于自燃而
造成热灼伤。
3
、急救措施
眼接触:
立即用水冲洗最少
1 5
分钟,
水流不可太快,
同时翻开眼睑。
使受难者为
“
O< br>”
形眼,立即寻求眼科处理;
皮肤接触:
用大量水冲洗最少
15
分钟。
脱掉已暴露在硅烷中或被污 染的衣物,
小心不
要接触到眼睛;
吸入:将患者尽快移到空气清新处。如必要由受过培训的人员进行输氧或人工呼吸;
热灼伤:由于 硅烷泄漏引起人员灼伤时应有受过培训的人员进行急救,并立即寻求医
疗处理。
4
、个人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通风并安装硅烷探测器;能引起快速窒息的高浓度气体氛围和在燃烧条
件 范围内不能进入,
紧急情况需使用自给式呼吸器;
工作时需佩戴防溅眼镜并确保该产品附
近有安全淋浴及洗眼器;
操作钢瓶时使用工作手套,
紧急时使用防火手套和防火衣;
处理泄
漏时需两付手套,并推荐使用防静电衣和穿安全鞋。
二、氨气
NH3
1
、特性
无色气体有强烈刺鼻、可燃,储存在钢瓶中的液化压缩气体 ;钢瓶储存温度不高于
52
℃,避免高温
426
℃
。
2
、危害
氨气会严重灼伤眼、皮肤及呼吸道。症状包括灼伤感、咳嗽、喘息加重、气短、头痛及
恶心。
过度暴露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造成痉挛和失去知觉。
导致上呼吸道的气管炎、
声带
在 高浓度下易受到腐蚀、造成下呼吸道水肿和出血。接触液体会造成
组织冻伤并伴有碱性
灼伤放脱水。暴露在
5000ppm
下
5
分钟会造成死亡。
3
、急救措施
眼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立即进行医疗处理;
皮肤接触:用大量水冲洗。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物。如皮肤接触到液体,脱掉被污染
的衣物,用大量温水冲冼,立即进行药物处理;
吸入:将患者尽快移到空气清新处。若已停止呼吸,采用人工呼吸;若呼吸困难,进
行输氧,并 迅速进行医务处理。
4
、个人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应有良好的自然 通风或强制排空;
保证气体浓度低于爆炸极限,
紧急情况
需使用自给式呼吸器并随身携 带紧急逃生器具;
搬运钢瓶时需佩戴安全眼镜和皮手套,
当连
接、
断开钢瓶时 需要防护眼镜和面罩、
橡胶或氯丁手套及化学防护服;
进入大规模泄漏区需
使用全身封 闭防护服,
并确保该产品附近有安全淋浴及洗眼器;
紧急时使用防火手套和防火
衣,处 理泄漏时需两付手套,搬运钢瓶时并建议穿安全鞋,因为手套、衣服接触冷的、正在
蒸发的液体会造成深 冷灼伤或冻伤,低温下会使个人防护装备变脆并破裂。
三、液氮
N2
1
、特性
无色、不燃气体,微熔于水。
2
、危害
钢瓶在日光下曝晒或 保密观念热后瓶内压力增大,如钢瓶铜头被摔坏,容易引起爆炸。
皮肤接触液氮可致冻伤,
在常 压下汽化产生的氮气过量,
可使空气中氧分压下降,
引起缺氧
窒息。
3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清新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若已停止呼 吸,
采用人工呼吸;
若呼吸困难,进行输氧,并进行医务处理。
4
、个人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通风、阴凉,仓储温度不高于
30
℃;作业场所空气中含氧量低于
18%
时
用自给式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工作时需佩戴安全防护眼镜和防寒手套
四、液氧
O2
1
、特性
无色、无味、助燃气体,微熔于水。
2
、危害
液氧接触皮肤会引起冻伤。常压下,当氧的浓度 超过
40%
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
入
40%-60%
的氧时出现胸 骨不适感、
轻咳、
进而胸闷,
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
吸入
80%
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
呼吸 衰弱而死亡。
3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清新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
若已停止呼吸,
采用人工呼吸;
若呼吸困难,进行输氧,并进行医务处理。
4
、个人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通风、阴凉,严禁烟火,远离易燃物;仓储温度不高于
30
℃; 作业场所空
气中含氧量高于
40%
时用自给式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工作时需佩戴棉手 套。
五、三氯氧磷
POCL3
1
、特性
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臭味。
在潮湿空气中剧烈发烟大量水骤然倒入时,
发生剧烈反
应。
代孕知识-
代孕知识-
代孕知识-
代孕知识-
代孕知识-
代孕知识-
代孕知识-
代孕知识-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08:5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4265.html
-
上一篇: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处理
下一篇: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