鳕鱼肝油软胶囊-
药物的分布
一、概述
(一)分布的概念与意义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 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组织器官的过程。研究药
物分布的意义是:①使药物能 选择性地分布到欲发挥作用的靶器官、靶组织或更理想的靶点,在必要的时
间内维持一定的药物浓度,充 分发挥作用后迅速排出体外,保证高度的有效性;②
尽可能少地向其他非靶
组织分布,使毒副作 用降至最低程度
,保证高度的安全性。
(二)药物的化学结构与体内分布
1.
组织分布于化学结构
药物向组织的分布往往因为化学结构略有改变而显 著不同。如硫喷妥对脂肪组
织亲和力较大,易于透过血
-
脑脊液屏障,故作用迅速,但 又很快转入脂肪组织中使脑内浓度降低,故作用
短暂。
2.
存在异构体的药物,其体内分布常因异构体的构型不同产生显著差异
风 湿性关节炎患者口服消旋布
洛芬片剂
12
小时后,血浆中
S
与
R
构型比例由最初的
1.06
上升到
1.75
。关节腔滑液中S
异构体的浓度约
为
R
异构体的
2
倍。布洛芬两种异构 体的血浆蛋白结合能力不同,血浆与关节腔滑液中清蛋白比例不同都
是造成布洛芬对映体体内分布差异的 原因。
(三)药物的体内分布与药效
1.
分布于药效
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 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
的亲和力。
药物分布到达作用部位的速度越快,起效就越迅速;药物和 作用部位的亲和力越强,药效就越
强且越持久;药物在靶部位停留时间越长,药效就越持久。
2.
药效的判断
往往根据血药浓度来判断药效。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则主要取决于药物消除速度。
(四)药物的体内分布与蓄积
1.
定义
长期连续用药时,机体某些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蓄积。
2.
产生蓄积的原因
产生蓄积的原因主要是药物对该组织有特殊的亲和性。
3.< br>临床上有时有目的地利用药物的蓄积作用,使药物在体内逐渐达到有效浓度,再长期维持用药。
对
于肝、肾功能不健全的患者,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
(五)表观分布容积
表观分布容积(
V
)是 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状况的重要参数,其单位为
L
或
L/kg
。一室模型 药物的
静脉注射:
V
=
X
0
/C
0
。
人的体液是由细胞内液、细胞间液和血浆三部分组成的。体重
60 kg
的成人约有总体液
36L
,其中血浆
约
2.5L
,细胞 间液约
8L
、细胞内液约
25L
。血液以外的水分多达
33L
。
药物在体内的实际分布容积与体重有关,不能超过总体液。大多数 药物由于本身理化性质及其与机体
组织的亲和力差别,在体内的分布大致分
3
种情况:
(
1
)
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与血液中的药物浓 度几乎相等的药物,
即具有在各组织内均匀分布特征的药物。
安替比林是这一类药物的代表,也 就是说该类药物的分布容积近似于总体液量。
(
2
) 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比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低,则
V
将比该药实际分布容积小。水溶性药物或与血浆
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例如水杨酸、青霉素、磺胺等有机酸类药物主要存在于血液中,不易进入细胞内或
脂肪组织,故它们的
V
值通常较小,为
0.15
~
0.30 L/kg
。
(
3
)
组织中的药物浓 度高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则
V
将比该药实际分布容积大。如地高辛的表观分布
容积为
600L
。
当一种药物具有较大的表观分布容积
时,此药物排出就慢 ,比那些不能分布到深部组织中去
的药物药效要强且持久、
毒性要大
。
二、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因素
(一)血液循环与血管通透性对体内分部的影响
1.
血液循环对分布的影响
药物向体内各组织分布是通过血液循环进行的。 除了中枢神经系统外,药物
穿过毛细血管壁的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血液循环的速度,其次为毛细血管的通 透性。
2.
血管通透性对分布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通过被动扩散透过毛细血管壁,
小分子的水溶性药物分子可以
鳕鱼肝油软胶囊-
鳕鱼肝油软胶囊-
鳕鱼肝油软胶囊-
鳕鱼肝油软胶囊-
鳕鱼肝油软胶囊-
鳕鱼肝油软胶囊-
鳕鱼肝油软胶囊-
鳕鱼肝油软胶囊-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08: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4243.html
-
上一篇:医学三基(医师临床)试题
下一篇:蟾蜍泌尿生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