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宝宝-
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
作者:李医生
2020
年
2
月
25
日
前言
良好心理对健康的积极作用,
是任何药物都不能替代的。
因此,
保持心理平< br>衡,对身体健康乃至延年益寿都至关重要。
那么,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我汇总 了几份专业资料,
写成
6
篇文章,
为大家
介绍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让你掌握心理健康的“钥匙”。希望你能把这些知识
真正地用起来,收获健康和快乐。
(一)认知篇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问题是病吗?
(二)求助篇
心理出问题,如何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三)生活篇
生活中做到这
3
点,让你身体好心情好
(四)情绪篇
怎样应对负面情绪,赶走焦虑、抑郁和压力?
(五)提高篇
应对心理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六)家庭篇
如何关爱家人心理健康?
李医生说健康
1
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一)认知篇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问题是病吗?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而是包括身体、
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
好状态”。从健康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健康是多维 的。我们不仅仅要关注身体
健康,还应关注心理健康,与环境的和谐等方面,这样对健康的理解才全面。 我
们该怎样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呢?
1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在身体方面是健康的,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
心理健康
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
和谐、
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 状态,
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事关个体的
幸福,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
2
、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一方面,
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 健康。
例如,
消极情绪会导致个体的免疫水平
下降。癌症、冠心病、消化系统溃疡等是 与消极情绪有关的心身疾病。
另一方面,
心理健康也受到身体健康的影响。
例如,
慢性疾病患者的抑郁焦
虑等心理疾病发病率,
比普通人群更高。
长期处 在较大的压力下而无法有效疏解,
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中医经 典《黄帝内经》就有关于“形神合一”的学说,把躯体(形)和精神
(神)统一起来,认为人是身体和心 理的统一体。
3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心理健康状况是社会、
心理和生理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而社会的快速
李医生说健康
2
变革、工作压力大、性别歧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 健康不良等都会给心理
健康带来影响。
对情绪的直接影响因素有心理承受力、
自我调节能力、
应变与适应能力、
健
康状况。间接因素有家庭和婚姻、经济状况、工 作、个人爱好、性格、突发事件
等。
研究表明,长期有以下行为损害心理健康:很少 甚至不运动,睡眠不足,工
作过量,家里杂乱无章,喜欢攀比,压抑愤怒。
4
、正确看待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的发展过程往往呈现出渐进式特点。
正常人在受到不良因素刺激后
会出现心境和情绪波动,
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
这类负 面情绪波动往往也会随着
刺激的消失、主动干预、或者认知的改变而解除。
但如果负 面情绪变得更加严重,
而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
并且持续较长一段
时间,那么这种心理 状态极有可能在某个外界强烈刺激的作用下发展成心理障
碍,更严重者甚至会发展成精神疾病。
然而,
我们对心理问题也无须谈虎色变。
事实上,
大部分人平时所经历的“焦
虑”、“烦躁”和“消沉”等情绪反应是短暂的、是一种正常反应,且可以通过
诸多调 节方式化解。
当我们过着充实而忙碌的生活时,负面情绪其实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
分。
以焦虑为例,
它是人类对于自身存在威胁情况下产生的自然反应和防御机制,
适 度的焦虑可帮助我们提高警觉并有利于处理所面临的问题。
因此,
我们在面对心理问 题时,
重要的是摆正心态,
积极识别和分析压力的
源头,掌握切实可行的释放和问题解 决办法。
李医生说健康
3
小贴士:如何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有问题?
从四个方面观察,看一个人有没有异常:
1
、情绪
看情 绪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是否有过于严重以及持续时间过长的负性情绪,
如恐
惧、担心等 。
2
、行为
看行为是否正常,睡眠、饮食、工作、娱乐等方面是否出现问题。
3
、思想认知
是否反复出现负面想法,或者脑力迟钝,无法有效思考,记忆力下降等。
4
、社会功能
如果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学习、娱乐,说明心理状态已非常不健康。
心理 正常与异常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
到处适用的绝对标准,
其界限随时代
的变迁与社会文 化的差异而变动。
判断心理是否有问题,
需要找精神心理专业人
士评估。
本篇总结
每个人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多种心理健康问题,主动学习和了解心理健康知< br>识,
科学认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
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
避免
持续消极情绪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倡导养德养生理念,
保持中和之道,< br>提高心理复原力。
在身体疾病的治疗中,
要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
当 你的心理出问题,
自我调适不能缓解时,
可选择寻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及时疏导情 绪,
预防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发生。
出现心理问题应该怎么办?
李医生说健康
4
如何对待精神心理疾病患者?请看第二篇文章。
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二)求助篇
心理出问题,如何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
我 们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心理问题,
问题有大
有小。受遗传基因、社会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等多种因 素的影响,每个人对外在
刺激和负面情绪的掌控能力存在差异。
有人可以通过情绪出 口轻松化解问题,
有人则即便尝试多种方式也无法赶走
“心魔”,影响到工作、学习、人际关系 等,甚至发展成为焦虑、抑郁症等精神
疾病。此时,你需要格外注意并求助专业的心理工作者。
可是现实生活中,
有些人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仍然不去寻求专业人士的
帮 助。
有心理问题为什么不愿求助?
出现心理问题却不愿寻求专业帮助,是常见而有害健康的表现。
不愿求助的原因包括 :
认为去见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
就代表自己有精
神心理疾病;
认为病情 严重才有必要就诊;
认为寻求他人帮助,
就意味着自己没
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担心 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看法等。
其实求助于专业人员 既不等于有病,
也不等于病情严重。
相反,
往往是心理
比较健康的人更能够积 极求助,
他们更勇于面对问题、
主动做出改变、
对未来有
更乐观的态度。积极 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负责任、关爱自己、有智慧的
表现。
李医生说健康
5
出现心理问题,向谁求助?
出现心理 问题,
可以向医院的相关科室、
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会工作服
务机构等寻求专业帮 助。
求助的内容包括:
寻求专业评估和诊断、
获得心理健康
知识教育、接受心 理咨询、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等。
“心理工作者”
知多少?
< br>“心理医生”
是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通俗叫法。
实际上,
我国所有跟心理问题诊断、治疗、咨询、疏导等相关的从业者均称为“心理工作者”。其中:
精神科执业医师
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执业医生,
具有
《精神卫生法》
赋予的诊
断、治疗精神心理障碍的资质,
通过精神药物、
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综合干预
方法治 疗精神心理障碍。
心理治疗师
是卫生行 政部门认证的心理治疗专业人士,
运用心理干预技术对
心理疾病患者进行治疗。
心理咨询师
是劳动部认证的心理工作者。他们通过运用心理学及相关知识,
协助求助者解除 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根据《精神卫生法》的规定,心理咨
询与治疗有着本质的区别。心理咨询人员 不得从事治疗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工
作。
关怀和理解精神疾病患者
人们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的恐惧和排斥,
很多是出于对疾病的不了解。
实际上,
精神心 理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可以缓解乃至康复。
因此,
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经过有效治疗,
症状得到控制后,
可以承担家庭功
能 、
工作职能与社会角色。
把患者排除在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工作环境之外,
是不
必要的,
也是不恰当的,
会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新的压力。
对于能够维持工作能
李医生说健康
6
力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
为其提供适当的工 作和生活环境,
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和
康复。
诊断精神疾病,
要去精 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专科门诊,
确诊后应及时接受
正规治疗。
本篇总结
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 时,
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适,
必要时到心理
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
出现心理问题,
除了找专业人士帮助外,
我们更应该主动学习促进心理健康
的 知识,
提升个人的健康素养。
我们在生活中应怎么做,
才能维护心理健康?有
哪些实用有效的方法?请看后面的文章。
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三)生活篇
生活中做到这
3
点,让你身体好心情好
我们知道,
一个健 康的人,
不仅在身体方面是健康的,
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
的。你有没有想过,身体(生 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 br>通俗的说,
坏心情容易让人生病,
身体有病会影响人的心情。
负面的心理活动会 导致不良的生理反应,
也会影响体
内激素分泌并打破免疫力平衡,
让疾病乘虚而入。< br>同样,
生理健康也会对心理健
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慢性疾病患者,
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发病率就高于普
通人群。
所以说,想要维护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重要保 障之一。
李医生说健康
7
我们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才能使身体和心情都好呢?
建议大家从均衡膳食、
规律运动和规律作息三个方面采取行动,来保持健康的体格,
给心理健康打下扎
实的基础。
均衡膳食、合理补充营养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够同时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及全 部
40
余种营养
元素。
关于膳食搭配,
可以参考中国营养学会推出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
)
》
。
该指南中提供了符合中 国人饮食习惯的膳食宝塔结构,列出了谷薯、蔬菜水果、
畜禽鱼蛋奶、大豆坚果和油脂这五大类基本食物 及相应的配比。
成人每人每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建议值
有研究 表明过多垃圾食品的摄入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而健康饮食则有积
极作用。
李医生说健康
8
膳食的均衡和营养的摄入,对于制造被称为神 经递质的脑化学物质非常重
要,
这类物质能够将信号传递给大脑的神经末梢,
降低机体 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率、并改善心情。
另一方面,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以及包括 吸烟、酗酒、服用抗生素等在
内的生活习惯,
也可能会加快体内某些营养素的消耗。
因 此,
出现以上情况的人
群更应注意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适量运动、保持健康活力
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和益处。
1
、运动有益心理
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时,
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 啡肽又称快乐激素,
不仅具
有止痛的效果,
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
太极拳、< br>瑜伽等注重觉察和调整自身呼吸
的运动,有助于平静情绪、缓解焦虑。运动还可以提升自信、促进 社会交往。
2
、培养科学运动的习惯
选择并培养适合自己的运动 爱好,
积极发挥运动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在出现
轻度情绪困扰时,可结合运动促进情绪 缓解。坚持适量运动,每周三到五天,每
天锻炼
30
分钟以上,对于预防和缓解焦虑抑 郁更为有效。如有必要,可寻求医
生和专业人员的帮助,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
规律生活、充足睡眠
1
、睡不好觉心情差
李医生说健康
9
睡眠质量是心身健康的综合表现。
常见的睡眠问 题包括入睡困难、
早醒、
夜
间醒后难以入睡、经常噩梦等。
睡眠不 良提示着存在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是心身健康不可忽视的警示信
号。
多数睡眠不良是情绪困扰 所致,
抑郁、
焦虑等常见情绪问题都可能干扰睡眠。
焦虑往往导致入睡困难,抑郁则常 常伴随着失眠早醒等问题。
另一方面,
睡眠不良会影响心理健康,
加重心理 疾病。
睡眠不足会损害情绪
调控能力,使负面情绪增加。
2
、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提倡成人每日平 均睡眠时间为
7
~
8
小时。
工作、
学习、娱乐、休息都要按 作息规律进行,注意起居有常。
了解睡眠不足和睡眠问题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出现睡眠不足 及时设法弥
补,
出现睡眠问题及时就医。
要在专业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改善睡眠,服用药物
需遵医嘱。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创造良好的生理健康基础,
对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除
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外,
我们还有哪些办法可以促 进心理健康呢?请看下面文
章。
李医生说健康
1
0
海洋宝宝-
海洋宝宝-
海洋宝宝-
海洋宝宝-
海洋宝宝-
海洋宝宝-
海洋宝宝-
海洋宝宝-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07:4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4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