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大口吐奶-
因时养生
因时养 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
方法。这种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
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
第一节
因时养生的原则
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易·系辞》中说:
变通莫大乎四时
。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直接影 响万物的荣枯生
死,
人们如果能顺从天气的变化,
就能保全
生气
,
延年益寿,
否则就会生病或夭折。
所以,
《素问
< br>四气调神大论》
说:
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 四时阴阳者,万物
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简要告诉人们,四
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为万物之根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乃是顺应 四时阴
阳变化的养生之道的关键。所谓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
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暧,由暖转暑。是人体阳 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秋
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 应以保养阴精为主。春夏
养阳,
秋冬养阴,
是建立在阴阳互根规律基础之上的养生防病 的积极措施。
正如张景岳所说:
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古人 春夏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养阴
以为春夏之地,
皆所以从其根也。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 因风凉生冷伤其阳,
以致秋冬
多患病泄,
此阴脱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
每因纵欲过度伤此阴气,
以及春夏多患火
症,此阳盛之为病也
。所以,春夏 养阳,秋冬养阴,寓防于养,是因时养生法中的一项积
极主动的养生原则。
二、春捂秋冻
春季,阳气初生而未盛,阴气始减而未衰。故春时人体肌表虽应气候转暖而开始疏 泄,
但其抗寒能力相对较差,为防春寒,气温骤降。此时,必须注意保暖,御寒,有如保护初生
的幼芽,使阳气不致受到伤害,逐渐得以强盛,这就是
春捂
的道理。秋天,则 是气候由热
转寒的时候,人体肌表亦处于疏泄与致密交替之际。此时,阴气初生而未盛,
阳气始 减而未
衰,故气温开始逐渐降低,人体阳气亦开始收敛,
为冬时藏精创造条件。故不宜一下子添 衣
过多,
以免妨碍阳气的收敛,
此时若能适当地接受一些冷空气的刺激,
不但 有利于肌表之致
密和阳气的潜藏,对人体的应激能力和耐寒能力也有所增强。所以,秋天宜
冻
。可见,
春捂
秋冻
的道理,与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是一脉相承的。
三、慎避虚邪
人体适应气候变化以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能力,
毕竟有一定限度。
尤其在天气剧变,< br>出
现反常气候之时,更容易感邪发病。
因此,人们在因时养护正气的同时,非常有必要对 外邪
的审识避忌。只有这样,两者相辅相成,才会收到如期的成效。
《素问·八正神明论》说:
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
。 这里所谓的
八正
,又称
八纪
,就是指二十 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
冬至八个节气。它是季节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天有所变,人有所应,故节气前后,气候变化
对人的新陈代谢也有一定影响。
体弱多病的人往往 在交节时刻感到不适,
或者发病甚至死亡。
所以《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有:
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母
之说。把
八纪
作
为天地间万物得以生长的根本条件之一,
足见节气对人体影响的重要。
因而 ,
注意交节变化,
慎避虚邪也是四时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
第二节
春季养生
春三月,从立春对立夏前,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春为
四时之首 ,万象更新之始,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归大地,阳气升发,冰雪消融,蛰虫苏醒。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 br>景象。所以,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诸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
特点, 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
生
字。
一、精神养生
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故春季养生,既要力戒暴
怒,更忌 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对于自然万物要
生而勿杀,于而勿夺,
赏而不 罚
(
《四气调神大论》
)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培养热爱大自然 的良好情怀和高尚
品德。所以,春季
禁伐木,毋覆巢杀胎夭
(
(淮南子·时则训》
)
,被古代帝王视作行政命
令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历代养生家则 一致认为,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
应该踏青问柳,登山赏花,临溪戏水,行歌舞风, 陶冶性情,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春季的大
自然相适应,充满勃勃生气,以利春阳生发之机。
二、起居调养
春回大地,
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
皮肤腠理逐渐 舒展,
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
觉困倦,故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之说,往往日高三丈,睡意未消。然而,睡懒觉不
利于阳气生发。因此,在起居方面要求夜 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在庭院
或场地信步慢行,克服情志上倦懒思眠的状态,以助生 阳之气升发。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 br>极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
加之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
对寒邪的
抵抗能力有所 减弱。所以,春天不宜顿去棉衣。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减脱冬装尤宜审慎,不
可骤减。
为此,< br>《千金要方》
主张春时衣着宜
下厚上薄
,
既养阳又收 阴。
《老老恒言》
亦云:
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 之生气
。凡此皆经验之谈,足供春时
养生者参考。
三、饮食调养
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故《素问·藏气法时论》说:
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泄之
。酸
味入肝,且具收敛之性,
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且足以影响脾胃的适化功能,故
《摄生消息论》说:
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时木 旺,与肝相应,肝木
不及固当用补,然肝木太过则克脾土,故《金匮要略》有
春不食肝
之说。由此可见,饮食
调养之法,实际应用时,还应观其人虚实;灵活掌握,切忌生搬 硬套。
一般说来,
为适应春 季阳气升发的特点,
为扶助阳气,
此时,
在饮食上应遵循上述原则,
适当食用 辛温升散的食品,如:麦、枣、豉、花生、葱、香菜等,而生冷粘杂之物,则应少
食,以免伤害脾胃。< br>
四、运动调养
在寒冷的冬季里,
人体的新陈代谢,
藏精 多于化气,
各脏腑器官的阳气都有不同程度的
下降,因而入春后,
应加强锻炼。
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
广场、
树林、河边、
山坡等地,
玩球、跑步、打 拳、做操,形式不拘,取己所好,尽量多活动,使春气升发有序,阳气增长
有路,符合
春夏养阳
的要求。年老行动不便之人,乘风日融和,春光明媚之时,可在园林
亭阁虚敞 之处,凭栏远眺,以畅生气。但不可默坐,免生郁气,碍于舒发。
五、访病保健
初春,由家转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随之生长繁殖。因
而风湿、 春温、温毒、温疫等,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肺炎、麻疹、流血、猩红热等传
染病多有发生、流行。 预防措施,一是讲卫生,除害虫,消灭传染源。二是多开窗户,使室
内空气流通。三是加强保健锻炼,提 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根据民间经验,在饮水中浸泡贯众
(取未经加工的贯众约
500g
,洗净,放置于水缸或水桶之中,每周换药一次)
;或在住室内
放置一些薄荷油,任其 挥发,以静化空气;另外,可按
5ml/m2
食醋,加水一倍,关闭窗户,
加热熏蒸, 每周二次,对预防流感均有良效。用板蓝根
15g
、贯众
12g
、甘草
9g
,水煎,服
一周,预防外感热病效果也佳。每天选足三里、风池、迎香等穴作保健按摩两 次,能增强机
体免疫功能。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亦很重要。
第三节
夏季养生
夏三月,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夏季
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竞长,日新月异。阳极阴生,万物成实。正如《素问·四气调神
大论》所说: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人在气交之中,故亦 应之。所以,
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着眼于一个
长
字。
一、精神调养
夏属火,与心 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
《素问·四气调神大
论》指出:
< br>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
就 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阳光
那样,对外界事 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
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 碍气机,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说,夏季炎热,
更宜调
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 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这里指出了
心静
自然凉
的夏季养生法,很有参考价值。
二、起居调养
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
暑易伤气
,炎热可使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 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所以,
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 。午饭后,需安排午睡,一
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恢复疲劳。
酷热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能洗掉汗水、污 垢,
使皮肤清爽,消暑防病,
而且能够锻炼身体。
因为温水中冲洗时水压及机械按摩作 用,
可使
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扩张体表血管,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 肉张
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没有条件洗温水澡时,可用温水毛巾擦身,也能起到
以上作用。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 受风寒湿邪侵英.睡眠时不
上厕粪送风,更不宜夜晚出宿。
有空调的房间,
也 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
纳凉时不要在房檐下、
过道里,
且应远门窗之缝隙。
可 在树萌下、水亭中、凉台上纳凉,但不要时间过长,以防贼风入中得阴暑症。
夏日天热多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都会使人得病。
三、饮食调养
五行学说认为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金匮要略》有
夏不食心
之说。
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故孙思邈主张:
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夏季
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亦多。若心肌缺盐,搏动 就会失常。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
心。
《素问
藏气法时沦》说: 心主夏,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
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
用咸补之,甘泻之
。阴阳学说则认为,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指 出:
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
心主
表,肾主里,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唯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 食
多定会寒伤脾胃,
令人吐泻。
西瓜、
绿豆汤,
乌梅小豆汤,
为解渴消暑之佳品,
但不宜冰镇。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 味。
夏季致病微生物极易繁殖,食物 极易腐败、变质。肠道疾病多有发生。因此,讲究饮食
卫生,谨防
病从口入
< br>。
四、运动调养
夏天运动锻炼,
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 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空
气新鲜处,
锻炼项目以散步、
慢跑、< br>太极拳、
气功、
广播操为好,
有条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
海滨地区去疗 养,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
不仅伤阴,
也伤损 阳气。
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
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
水;不要立即 用冷水冲头、林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
黄汗
等多种疾病。
五、防病保健
婴儿大口吐奶-
婴儿大口吐奶-
婴儿大口吐奶-
婴儿大口吐奶-
婴儿大口吐奶-
婴儿大口吐奶-
婴儿大口吐奶-
婴儿大口吐奶-
本文更新与2021-01-18 04:3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13789.html
-
上一篇:病理解剖学名词解释
下一篇:可乐的成分当中含有磷酸